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祭奴酋
  第148章 血祭奴酋(求月票)
  不過崇禎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還不是這個,而是領文武百官,把這半年來殉國的忠烈送進忠烈堂。

  忠烈堂就在太廟之前,神宮監邊。大殿門口兩側的柱子上貼著一副對聯。

  上聯:忠肝義膽,為國捐軀昭日月。

  下聯:英名長存,忠魂不滅耀乾坤。

  橫批:精忠報國

  大殿中央只是一塊墓碑,上面刻著八個字:大明忠烈永垂不朽。

  隨後,兩側皆可通往偏殿。在偏殿上,則按照兩京十三省的布局存放英靈事跡。每個英靈的資料,都能查出來。

  此時,崇禎皇帝就領著皇后以及太子皆諸皇子皇女,內閣輔臣以及六部九卿在忠烈堂門口,其他文武百官因為站不下,就都在承天門內外列隊。祭奠的規格,基本上都趕上祭奠太廟了。

  對此,就有臣子提出了異議。覺得皇帝和皇后還有皇子皇女都要參加,是不是太重了!
  聽到這些奏報,崇禎皇帝毫不猶豫地駁斥道:“沒有大明忠烈的精忠報國,哪來皇家子弟的衣食無憂!心懷感恩,此乃做人之本份!”

  此時,雖近午時,卻無陽光,是個陰天。風吹旗動,咧咧作響。除此之外,雖站滿文武百官,卻是寂靜無聲。

  崇禎皇帝立於忠烈堂前,面對皇家子女,文武百官,慷慨激昂:
  “自古華夏,英雄輩出,忠烈堂中,皆我英魂。朕每念及此,心生敬仰,特設立此堂,以祭祀為國盡忠之烈士。大明存在一日,則皇帝親祭,香火永存!”

  “自大明開國之始,每當國家面臨危難之際,總有忠烈之士挺身而出,他們或執戈奮戰,或運籌帷幄,或以身殉國,展現出了大明兒女之忠肝烈膽,精忠報國之心。”

  “……”

  “願忠烈們在天之靈得以安息,願大明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每個人都在認真聽著,想起大明朝開國以來,確實好有幾次都很危險。皇帝被俘,敵人兵臨城下等等,但是每一次,都有忠烈之士挺身而出,救國家於為難之中。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人,所以大明才能存在於今日!

  金戈鐵馬聲中,忠烈之救亡圖存,甚至舍生忘死……

  想象這樣的場景,就連太子朱慈烺都覺得有些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能奮勇殺敵,橫掃天下!

  崇禎皇帝說到最後,便又大聲說道:“今日忠烈堂初設,忠烈進堂,朕以奴酋祭奠忠烈!來人,帶奴酋!”

  聽到皇帝旨意,列於兩邊的錦衣衛校尉便大聲喊道:“帶奴酋!”

  “帶奴酋!”

  “……”

  聲音一聲聲地傳遞出去,於是,就見一個金錢鼠尾的人被兩個錦衣衛校尉架著,從文武百官中間經過,一直拖過承天門,拖到忠烈堂前。

  文武百官們,皆是驚訝。

  他們確實聽說了,皇帝活捉了一個奴酋,好像是建虜那邊自稱為什麽和碩英親王,是建虜最大的幾個人之一。

  這樣的人能被朝廷活捉,真的是難以想象,更不用說,竟然還是被當今皇帝親自活捉!
  真的是太厲害了!
  不要說他們,就說阿濟格自己,他怕是做夢都沒想到過,他的死法,會是被明國活捉,然後用來血祭!
  此時的他,腿部的傷口也在發膿,昏昏沉沉的,也不掙扎,不知道在想什麽?或許,是後悔想撿便宜,竟然去和明國皇帝單挑了吧?
  隨著儀式進行,阿濟格這個建虜的親王,就在忠烈堂前被斬首,首級祭奠於忠烈堂上。

  等儀式結束之時,崇禎皇帝又宣布,凡忠烈堂上的忠烈,其直系親屬免役,稅賦也隻用交朝廷規定之正稅,也就是田稅。

  接下來,才是論功行賞。

  根據救援寧武關,救援保定,攻打真定,救太原以及宣府之戰和昌平之戰的功勞簿,分別給出獎賞。

  京營幾個總兵,戰死的賀珍追封宣城侯,其子降爵襲宣城伯。

  周遇吉加封為忠勇侯,賀讚,寧龍,劉九卿,魏師貞,馬科也加封為伯爵,皆無世襲。

  另外,蘭陵營參將劉蘭玉升為副將,從京師百姓和教坊司中擴招蘭陵營。

  禦前直屬標營參將金振孫也升為副將,同時從各軍中擴招禦前直屬標營。

  其他有功將士,皆有升遷或者賞賜銀兩和糧田不等。甚至連保定守將那邊,也都有封賞。

  一時之間,全軍將士盡歡顏。

  不過相對而言,留守京師的封賞就少了。特別是唐通,好歹是南征北戰,打多了戰事,結果就看著馬科等人,這些當初和他一樣的總兵,都已經封爵了,他心也急,也想著隨駕出征才好。

  不止是他,包括其他將士,也都想著和皇帝出征。

  除了這些之外,傷殘的將士,崇禎皇帝也親自安排,先安排人教他們如何做事,然後安排到京師各大衙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領取一份俸祿。

  比如門房,衙役等等,以前是勞役那種,現在變成了有俸祿的差事。

  戰死將士的撫恤,也讓周皇后親自負責,通過之前的錢莊發放。

  軍隊的換裝,統一軍服,軍械,護甲等等,兵仗局和軍械所打造出來的,也全都換上。

  總之,崇禎皇帝班師回京之後,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著軍隊展開的。

  另外,到這時候,他才想起有個人一直被關在大牢中,於是立刻派人釋放,文華殿內召見。

  崇禎皇帝見來人胡子頭髮全都白了,和原本印象中的形象已經老了很多,不由得連忙起身,親自過去扶起跪拜的這人,感慨地說道:“以前是朕聽信讒言,也未能用卿之長處,是朕之過也!”

  來人一聽,頓時大為震驚,連忙又想跪下去請罪,同時說道:“是罪臣領兵無方……”

  崇禎皇帝扶住他,沒讓他再跪,看著他說道:“卿於治河為朝堂諸卿之最,朕有一重任要托付於卿!”

  這個人不是別人, 姓張名國維,字玉笥,東陽人。天啟二年中進士,崇禎十五年時,任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臨、通四鎮兵,護漕運。降農民軍李青山部,晉兵部尚書。崇禎十六年時,建虜橫掃京畿之地,直達山東濟南,他所領八總兵皆被建虜打敗,被劾解職下獄。

  他的本事,其實不在帶兵打仗,而是治理河道,積累了數十年治水之經驗,並寫成刊刻了一部七十萬字的《吳中水利全書》,是我國古代篇幅最大的水利學巨著。

  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皇帝也念其治河功,讓他官複原職,並兼右僉都禦史,馳赴江南、浙江督練兵輸餉諸務,只是出京師十日後京師就被李自成攻破了。

  在這個位面上,崇禎皇帝於原本城破之前一個月就匆忙湊集軍餉,拚湊軍隊趕去救援寧武關,就把他給忘記了。也是回來之後,才想起來大牢中有這位,就把他放了出來。

  這個張國維,在原本歷史上也是殉國的。

  此時,連忙垂手而立,恭聽旨意。

  說真的,他在大牢裡的時間,自然也聽說了外面的種種事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