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第二百三十三章 領先這個時代
崇禎皇帝一般很少下嚴旨,因此,這一次的態度,讓眾多武將頓時凜然,當即一個個警醒。

 隨後,崇禎皇帝開始部署具體戰術。一個原則,就是不打持久戰,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續攻城略地,爭取讓建虜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從海州城到鞍山驛堡是六十裡路,再從鞍山驛堡到遼陽也是六十裡路。崇禎皇帝要求,步軍必須一天走完六十裡路,並且還要安營扎寨,包圍下一個目標,那個部隊不能按時趕到,他就處罰那個總兵!

 從遼陽到沈陽,差不多也是一百二十裡,中間有個虎皮驛。崇禎皇帝同樣要求,步軍必須兩天內趕到沈陽。

 他的要求,對於古代軍隊來說,是有點高的。因為朝廷官軍是在敵境行軍趕路,隨時可能應戰,因此步軍的盔甲不能脫,相當於是負重行軍的。

 但是,崇禎皇帝相信,這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還在軍隊的承受范圍之內,只不過需要咬咬牙而已。

 具體戰術部署下去之後,各軍便都開始準備了起來。

 次日傍晚,大軍開始雲集鞍山驛堡前面了。

 尼堪見此,一邊派人給遼陽通報消息,一邊提高警戒,做好戰備。

 至後半夜的時候,尼堪正半睡半醒之際,突然被手下吵醒,向他稟告道:“主子,明軍開始進攻了,城頭上不少火把都被神箭手射落,城頭巡查的軍卒也被射死射傷而不敢冒頭!”

 一聽這話,有點困意的尼堪立刻便清醒了。他曾經經歷過這一幕,耳背就是因此而來的。

 於是,他連忙傳令道:“明軍要偷城,後備軍不要靠近城牆.“

 這時候,尼堪當然是搞清楚了,當初那震耳欲聾的爆炸,是一個巨大的火藥包,聽說是被明國皇帝徒手扔進城裡的。

 因此,他又緊接著命令道:“城頭上的守軍,全都貼城垛處躲好,一旦發現從那裡扔火藥包上來,就亂搶打出去。誰要是打死打傷明國皇帝,重賞!”

 這個命令一傳下,城頭上的守軍都振奮了。聽說明國皇帝力氣很大,要是再來扔火藥包的話,一定要抓住機會了。

 夜幕之下,鞍山驛堡南面一段的城牆上,火把陸續都被城外的明軍射滅,黑暗開始籠罩這段城牆。

 城頭上的建虜,全都躲在城垛處,豎著耳朵聽著外面的動靜,手中則緊握著已經上好火藥鉛彈的鳥銃,火繩也是點亮著,隨時可以開槍。

 還真別說,城外似乎有動靜,並且動靜還不小。這該是除了明國皇帝之外,還有攻城的軍隊動靜吧?

 那就睜著眼睛看著,看從哪個方向拋火藥包到城裡來的?

 城頭上的建虜守軍都在這麽想著,過了大約一刻鍾左右,就在城頭守軍有人有點不耐煩的時候,他們就看到了一個個黑乎乎的東西被拋上了城頭。

 這一下,他們頓時就傻眼了。

 在他們的想法中,明國皇帝不是只有一個人麽,怎麽一下子拋上來這麽多火藥包?並且這些火藥包,有的確實拋落下城去了,但是,有的火藥包卻是沒落到城下去,而是落在城頭啊!

 就在他們鬧不明白怎麽回事的時候,連續的巨響便在鞍山驛堡的夜空中響起。

 “轟轟轟……”

 鞍山驛堡的城頭上,還有城內各處,全都在爆炸。這匯總起來的聲音,如果沒有經歷過的話,就感覺是山崩地裂了一樣。

 一時之間,隨著這一聲聲的巨響,城頭上的建虜守軍頓時一個個鬼哭狼嚎,傷亡一片。

 他們自然不知道,火藥包的拋射,是需要有很高的拋物線的。要想做到這點,有三種方式。

 這不,這次攻打滿清,崇禎皇帝就準備了配重式投石機,距離,高度,拋射點都經過事先試驗,因為是配重式,就可以保證準頭。

 如果是白天拋射的話,就容易被城頭上的火炮給轟散投石機,但是在晚上,視線不好,城頭上的火炮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事先由龍威營的神箭手清理城頭上的守軍和燈火,然後投石機拋射火藥包轟炸城頭和城內,特別是沒有面對炸藥包群洗禮過的敵人來說,效果超好!

 一輪不夠,連續三輪之後,鞍山驛堡內,已經亂成了一片。不時還能聽到城裡響起爆炸聲。該是城裡的火藥被引爆的聲音。火光熊熊,到處都是火焰。

 鞍山驛堡畢竟只是鞍山驛堡,城池不大,沒法和遼陽這種大城相比。火藥包的投射,都能覆蓋半個城這麽多。尼堪雖然下令他的手下不要靠近城牆,卻也躲不過這幾輪的火藥包轟炸。特別是城裡還大多數都是鳥銃兵,火藥極多,更是能引發連鎖反應。

 在火藥包投射完畢之時,朝廷官軍的攻城部隊也隨之發起了進攻。

 早已埋伏在城池邊上的他們,抬著一架架的簡易雲梯,在靠上城頭的一刻,就有軍卒在攀爬了。

 軍功之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軍功之一是先登之功,也就是先攻上城頭的功勞。因此,朝廷官軍都在搶這功勞。

 當他們攀爬到頭,越過城垛處,跳上城頭時,就見滿地呻吟的建虜,一個個在那滾著,或者捂著腦袋,或者弓成了蝦米,根本沒有廝殺能力。

 而在城裡面,基本上和城頭也是差不多。爆炸的火藥包,引燃了好多房子,到處都在燃燒,還有四處逃竄的建虜,有的人身上甚至還著火的。

 眼前之景,就連登上城頭的朝廷官軍將士也是暗暗心驚。真的是沒想到,火藥包集中起來使用,威力竟然這麽驚人!虧了自己是朝廷官軍,要不然面對這幾輪轟炸,就算不死也肯定是被炸懵了的。

 “殺……”

 沒有同情建虜,城頭上的朝廷官軍將士們大喊著,開始掃蕩鞍山驛堡的敵人。

 等到天明之時,朝廷大軍分三路,分別從鞍山驛堡的左右兩側,還有直接從鞍山驛堡穿城而過,向遼陽挺進。

 至於鞍山驛堡,自然是被攻城的朝廷官軍給控制了。

 走鞍山驛堡裡面的多是騎軍、車營的將士,他們看到,在城內各處的空地上,到處都是被俘虜的建虜,一個個都是熏得像傳說中的昆侖奴一般。並且還都是目光呆滯,似乎魂都被震沒了一樣。

 崇禎皇帝站在鞍山驛堡的城頭上,聽著負責攻打鞍山驛堡的高傑稟告戰果。

 就聽高傑感慨地說道:“陛下的戰法,真是猶如天威降臨一般,守城的建虜全被炸蒙了,打下這鞍山驛堡真不費吹灰之力!”

 對此,崇禎皇帝只是笑笑,要說對熱武器的理解和運用,他絕對是領先這個時代的。

 對於原本歷史上的人群來說,他們是需要通過實踐總結,然後慢慢摸索出熱武器的最佳用法或者什麽情況下該怎麽用。但是對崇禎皇帝來說,他卻是在別人已經總結出來,並且有一個個案例的基礎上,挑選有效的用法來用,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這用出來的結果要不滿意,那才是怪事了!

 “陛下,奴酋愛新覺羅尼堪也被活捉了,不過看著像個傻子,問啥都不回答,還是其他俘虜肯定他是奴酋。“

 聽到高傑的回答,崇禎皇帝轉頭看了下被俘虜的尼堪,見他目光呆滯,一臉茫然的樣子,便知道這貨估計被徹底震聾,震蒙了。

 這還是多虧了自己穿越過來,要不然,他早死在李定國的手裡了。要不回頭,就讓李定國處死他,那就不算改變歷史了吧?

 崇禎皇帝想著這個,自己都覺得好笑,把手一揮道:“出發,再多抓一些奴酋,一並處置了!”

 在場的將領們一聽,頓時齊聲大聲回應道:“末將遵旨!”

 要是按照常規的打法,這鞍山驛堡要想打下來,絕對要打好多天,死不少將士才有可能。但是在皇帝的指揮下,差不多可以算是談笑間,鞍山驛堡已下,這讓他們對於抓更多奴酋這事,充滿了信心。

 如今皇帝親征遼東,和當初萬歷年間征討遼東的那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

 遼陽,滿清大軍雲集,幾乎可以說,整個遼陽城,差不多都成了兵城。

 主帥多鐸意氣奮發,從未統帥過如此之多的軍隊,如今被多爾袞委以重任,要直面明國皇帝,他就特別興奮。

 站在城頭上,遙望海州方向,多鐸就恨不得明國皇帝快點領兵到來,然後被他打敗,踩在腳下,不但能一報之前關內吃了敗仗的仇,還能為多爾袞當上大清真正的皇帝造勢。

 多爾袞沒有兒子,大清也不應該講究父死子繼,傳給兄弟又怎麽了?

 當然,這個念頭暫時也只是想想而已,他更在意的,還是能報仇,把明國皇帝踩在腳下,看他怎麽求饒!

 關內昌平那一戰,真的是太憋屈了。如果不是措手不及,如果不是耿仲明突然反水,他就未必會輸!

 結果就因為那些叛徒,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這個事情,哪怕過去了六七年了,他還是耿耿於懷!

 “那明國皇帝這麽多天都不敢攻打鞍山驛堡,估計是怕了主子威名,不敢來犯了!”

 察言觀色之下,漢奸寧完我便拍了多鐸馬屁道。

 大部分漢臣,都被派往朝鮮那邊治理地方,只有寧完我一直留在沈陽。這一次被多爾袞所派,讓他跟隨多鐸身邊,以漢人的精明給多鐸一些提醒。

 但是,多鐸是出了名的討厭漢人,寧完我接到這個安排之後非常小心,很是卑微,哪敢給多鐸提醒,拍馬屁都來不及。

 這不,一有機會,他就立刻送上一個馬屁。

 多鐸聽了他的話,只是轉頭看了他一眼,然後又看向遠方,冷笑一聲道:“閉上你的鳥嘴,休得惹本王煩!”

 一看到這個寧完我,多鐸就想起多爾袞的交代了。

 多爾袞交代他,一定不要逞英雄,去和明國皇帝單挑。如今已有消息可以證明,明國皇帝單挑的能力非常強,特別是一手神箭術,在他箭支射光之前,就沒有人能靠近他的。

 大清對明國皇帝的慘敗,就源自於當初阿濟格想和明國皇帝單挑!結果不但阿濟格自己被明國皇帝射落馬下,就連他那二十多個去救援的親衛也沒能逃脫神箭之術。

 千萬不能和明國皇帝單挑,切記,切記!

 多鐸的腦海中,就浮現著多爾袞在他出征之前一而再地叮囑情景,說真的,他其實還真想單挑那明國皇帝試試。

 只是大局為重,還是算了!

 想到這裡,多鐸也有一個疑惑:明國皇帝這麽大張旗鼓地攻打遼東,迫使大清這邊不得不放棄了好多地盤,退守遼陽以待決戰, www.uukanshu.net 但是為什麽明國皇帝到了海州之後卻一直按兵不動,連打都不打下鞍山驛堡,這又是為什麽呢?

 想了一會,多鐸也是想不明白,不過他卻並不在意,甚至臉上還浮現出一絲冷笑。

 明國皇帝不打就最好,拖得越久,對明軍會越不利。最好等到入冬,凍不死那些南蠻子!

 另外,根據探馬回報,明軍確實把源源不斷通過船隻運來的糧草都堆積到了海州。

 這麽一來,算上一算,大清在鞍山驛堡有駐軍上萬,明軍打下鞍山驛堡至少要一個月左右,然後在遼陽再打個一兩個月,那便是冬季了。濟爾哈朗那邊不管怎麽樣,也能領軍從朝鮮返回,攻打明軍後方的海州。

 到那時候,便是大清取勝的時候了!

 多鐸在腦海中盤算著這些,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可是很快,他忽然眉頭皺了起來,眼睛睜大,盯著遠處看。

 似乎,有一些騎軍正往遼陽而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