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第二百二十六章 思想
第228章 思想

但是,不管如何,自古以來,在婚姻大事上,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很多人都是在進洞房的時候,才能看到另外一半到底長得怎樣?

因此,雖然此時的崇禎皇帝威勢很大,又是皇帝,可說出這樣的話,依舊是太過誇張,以至於周皇后依舊是皺著眉頭,顯然並認同。

也就是當事人,太子朱慈烺和坤興公主是興奮的。作為年輕人,當然希望自己挑選另外一半。要不然,也不會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流傳等等。

事實上,在明末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有一些這樣的風氣了。

秦淮十二豔中自己擇婿不算的話,那湯顯祖的《牡丹亭》之類,也已經流傳了。當然,雖然他創作《牡丹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愛情,而是反應當時科舉的問題。但是,不管怎麽樣,多少也是有一些和婚姻相關的苗頭了。

明末這個時候,思想上已經有很大的解放,各種思想都開始湧現,甚至連虛君這種提法都有。

崇禎皇帝如今已經解決了生存問題,除了遼東建虜沒有平定之外,就國內而言,戰亂基本已經平息。因此,他要大刀闊斧地改革,新舊思想觀念的衝擊,就必然會是存在的。

為什麽很多科學技術,或者說科技產品並不是出現在東方?不是說東方人不夠聰明,而是思想觀念的不同所導致的。

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東方的讀書人都是鑽研四書五經為當官。當上官之後,就是混官場,講得是人情往來,甚至不少官都是有幕僚或者師爺,由他們來處理具體事務。

試想一下,掌握權力的是這樣一批人,那社會的風氣又怎麽可能會推動科技的進步?

不可否認,明末確實有一批科技上的人才,包括農學,醫學,物理學等等都有。但是,這並不是主流。

比如宋應星這類,那是在官場失意,連續考不上進士,心灰意冷才會去關心技術的。

因此,崇禎皇帝要實現大的變革,推動大明朝的科技進步,不可避免地就要推廣新思想,衝擊到舊有的思想格局。

而婚姻大事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剛好天下最尊貴的太子和公主都過了原本該結婚的年齡,崇禎皇帝便臨時起意,放開他們的束縛,引發全天下的討論,衝擊原有的意識形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再推進其他以前從未有過的制度和做法,就不會顯得突兀,能分散一些阻力。

因此,他看到周皇后似乎還很有意見時,便又對她說道:“婚姻乃是大事,讓他們先去選意中人。但是最終娶還是嫁,不還是要我們來幫他們做主。我們已經耽擱了他們兩人的婚事,就算是對他們兩人的補償,就這樣說定了吧!”

周皇后聽到這話,看看兩個早已成年的子女,心中也覺得愧疚,最終點點頭說道:“陛下已有決斷,那我自然不會反對了!”

要是崇禎皇帝在這個時候喊出婚姻自由,自由戀愛,那就是步子邁得太大,鐵定會扯到蛋!

只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卻又留有余地,就能減少很多阻力。

相信以後有太子和公主的榜樣在,最終在洞房才能第一次見另外一半的情況必然會減少很多。這個措施,也肯定會贏得年輕人的擁護!而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不過,當崇禎皇帝在文華殿議事時公布這個消息時,又一次引起了群臣的反對。除了一些俗套的反對理由外,還強調一點,說太子妃事關重大,如果任由太子出去找的話,在外間的女子多是粗鄙或者風塵女子,如何能為太子妃?

按照他們的意思,還是要各地選妃,然後層層選拔之後選出最好的太子妃。

崇禎皇帝聽了這個理由之後,卻是笑著說道:“今時不同往日,看來你們在京師久了,都不知道各地的變化!”

這話一說出口,頓時不少臣子就閉嘴了。做官麽,當然是京官最好,去到地方,就算是封疆大吏又如何,品級最高的,始終是在朝堂上。

不過這個念頭才起來,他們忽然就愣住了。以前確實是這樣,可如今,大明首輔可是坐鎮在雲南,另外一個皇帝信任的輔臣則領兵在滅洞吾的東籲王朝!

他們在想著時,就聽崇禎皇帝對他們說道:“如今我們大明朝有女兵,也有女人封爵,更有石柱王。你們是不知道,石柱王所到之處,當地的女人都是風聞出動,以觀石柱王風采。“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提高了點聲音強調道:“如今我大明朝深藏閨房的女人,可是不常見了!”

他當初在石柱見秦良玉的時候,其實就有和秦良玉溝通過,讓她去遊歷各地的時候,也注意鼓勵女性,而不是躲在自家屋裡一直不出門。

不得不說,秦良玉對於朝廷是真的忠心耿耿。如今的她,是打不動仗了,但是這個事情卻是力所能及.因此,她每到一地,都不介意女性提出的一些要求,和藹面對,甚至還有言語鼓勵,說些巾幗不讓須眉的話,而她本身又是這句話最好的佐證,因此非常有效果。

不要看崇禎皇帝這幾年一直在領兵打仗,但是有不傻哦事情其實真的是變了。

崇禎皇帝說到這裡,又補充說道:“以前的選妃,難道都能選出賢妃?這個答案,相信你們自己心裡有數。這個事情,就這麽決定了,諸卿無需多言!!”

這也是因為他是皇帝,兒子娶媳婦的事情,也是國家大事,要不然,還能有其他人插嘴的份?

事實上,要讓這些當官的反對的話,他們要反對的東西多了。

比如說舉辦什麽行業比試,太子出京遊歷,封女人爵位等等,這些都和以前大不一樣。

只是崇禎皇帝在十七年初時,殺得人頭滾滾,比如說那三個國公,說他們想要造反,其實沒人能信。也就是他們有私心,不能急皇帝之所急,顧自家不顧朝廷而已。

這樣的心思,大多數人都有。如果為自家的事情去堅持和皇帝作對,信不信皇帝會殺人抄家?

他們相信,當今皇帝是真能做得出來的。特別還領兵打仗這麽多年,威望這麽高的時候,動刀子這種事情,說不定比以前更有可能!

此時,崇禎皇帝在乾坤獨斷之後,便又對底下臣子說道:“如今全國土地人口的冊子已經重新登記完畢,卿等在此基礎上要做的事情很多,由內閣和司禮監牽頭,盡快把事情都做起來。朕隻關注一點,官紳優免必須交稅後退稅。”

這就是另外一個版本的攤丁入畝了,按照人口,所有人都要交稅。完成這一步之後,再按照規定退稅,就能避免偷稅漏稅。並且這個從法理上來說,和以前並沒有什麽變化,只是沒了底下官吏的操作空間。

朝廷這邊,只要核查人口數據和賦稅總額,就能知道交稅的大概情況。然後重點核查有功名能優免的名單和實際情況,就能有效控制賦稅上的問題。

崇禎皇帝看著底下的臣子,嚴肅表情又說道:“另外,新的稅制,必須要做到有錢的多交稅,沒錢的少交稅!反之的話,天下大亂才剛過去,就算有錢沒錢交一樣的稅,對沒錢的百姓壓力也太大,一樣是可能引發動亂。相信諸卿不想再經歷天下大亂了吧?”

剛剛過去的亂世,就算是有權有錢的又如何?一樣受到戰亂的影響,破門敗家的也不在少數。不管是李自成,還是張獻忠就殺了不知道多少大富大貴的。

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這句話對於剛剛經歷過長久戰亂的人來說,印象絕對特別深刻!

因此,崇禎皇帝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朝堂上的這些官員,沒有一個人有異議。

戶部尚書倪元璐此時有些感慨得說道:“多虧陛下英明神武,才能一舉平定亂世。微臣如今想來,這才過去幾年而已,變化便如此巨大!”

他或許是真心感慨,身為戶部尚書,真的是太難了。

什麽事情都要錢,但是朝廷最乾淨的就是國庫,真的是難為他這個戶部尚書,每天為錢發愁,卻又解決不了問題。

而如今呢,皇帝印發新錢,百姓也認,甚至沒見一點貶值跡象,南北兩個錢莊也搞得有聲有色,每年的利潤都有幾十萬兩了,這在以前是根本不能想象。

甚至從這點上來說,當今皇帝比太祖皇帝都要厲害了。雖然如今是金屬貨幣,和太祖皇帝的大明寶鈔有些不同,但是大體上都是差不多的。

結果呢,大明寶鈔是貶值很快,可這金屬貨幣卻沒事,這便是差距了!

他這麽一說話,其他文官聽了,卻感受到他在拍皇帝馬屁.有理有據的馬屁,那是最好的馬屁,豈能讓戶部尚書一人專美於前?

於是,其他文官也紛紛誇了起來。短短幾年內,變化真的太大了!

結果呢,崇禎皇帝聽到他們的這些話,卻是微微一笑說道:“諸卿敢不敢和朕打個賭?朕說接下來的二十年,我們大明朝的變化會更大!”

一聽這話,文官們頓時有些意外,互相看看,都是不解。

從亂世到天下太平,這已經是巨大的變化了。再往後,最多是崇禎盛世,但本質上依舊是天下大定,一如太平盛世是連在一起的,還能有多少變化,能大過亂世到太平的變化之大?

說真的,此時的他們,甚至有些懷疑,皇帝是不是因為親自領兵平定天下而膨脹了?被他們這麽一奉承,就開始說大話了?

古有唐玄宗的開元盛世,而後忘乎所以導致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

有這樣的例子在,倪元璐有些擔心,連忙奏道:“陛下,如今的變化已經很大,人心已定,能保持便是大善也!“

他不好明著說要皇帝戒驕戒操,因此隻好婉轉勸諫。

他的內在意思,崇禎皇帝豈能聽不出來。如今在領兵打仗的能力上,他說一不二,沒人敢質疑,因為他就是權威。可在其他方面,很明顯,他還不具備說一不二的權威,因此這些文官就會質疑。

是時候展現一下點科技樹的威力,讓他們知道,華夏幾年前不變的生活習慣,會有多大的改變!

於是,他便微微一笑,自信地說道:”卿且看著吧,我們大明在接下來的二十年會如何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文華殿內的群臣聽到他這話, www.uukanshu.net 又見他這麽自信,頓時就好奇了。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一看皇帝這表情,他就知道該怎麽做會撓到皇帝的癢處,因此剛才議事都不做聲的他,立刻便奏道:“奴婢很是好奇,到底怎麽樣會讓大明朝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真的讓奴婢悠然而神往,恨不得能立刻看到二十年後的盛況!”

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們一聽他的話,自然都是會做人的,一個個跟著附和。

果然,崇禎皇帝聽了,更是興奮了一點,對他們說道:“卿等且看好了,朕可以透露一點,就是技術改變大明。朕接下來會重點關注大明朝的各類技術!”

本來聽到皇帝那麽自信的話,很多人想著,會不會是太祖皇帝托夢時候又點撥什麽天上的仙法之類,比如人人都能如同皇帝一樣擁有神力,那大明朝確實變化會很大。

可結果呢,聽到皇帝說是技術改變大明。這一下,他們頓時又傻眼了。

技術?如果他們沒理解錯的話,就是匠人的活計。就這,能改變大明?

這怎麽可能!

崇禎皇帝一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不相信。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華夏大地上,歷朝歷代都不重視技術,從匠人的地位上就能反應出來。

但是,作為後世的人來說,這是常識,也就是科技改變世界!

此時的崇禎皇帝也不進一步解釋,宣布議事結束之後,他便傳旨意,召宋氏三父子覲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