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第二百三十一章 討虜檄文
第233章 討虜檄文

就見那些荷蘭人一個個中槍倒地,命中率至少達到了三成!

就這距離,命中率竟然有三成?

鄭芝龍真的是震驚了,要知道,就這距離,荷蘭人壓根還沒想著開槍呢!

他馬上發現,荷蘭人似乎也被明軍的射程和準頭驚呆了。在明軍這邊一輪槍響,死傷五十來人之後,便再也沒有了進攻的勇氣,紛紛退回城堡裡面去。

勇敢點的,還會想著拖那些受傷的同夥回去,膽子小點的,跑得飛快,壓根沒有顧及其他人。

安東尼頭部的傷口已經包扎好了,但是腦袋依舊很疼。看到出堡的手下死傷一片之後,他的頭就更疼了。

明國軍隊的火炮和火槍,為什麽射程會變得如此之遠,準頭還準,那這還怎麽打仗?

他不傻,一下就想到了這種光挨打無法還手的局面,最終的結果,便是他們的末日!

內海那邊的戰船決戰沒有開始,也幸好是沒有開始,要不然,船都沉了就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回都回不去了。

安東尼能坐上荷蘭駐巴達維亞總督的位置,眼光和決斷肯定是有的。

在發現自己肯定會被動挨打之後,便沒有任何猶豫,立刻讓手下舉著白旗,要和明軍談判。

鄭芝龍也不傻,在看到自身這邊的火槍火炮有這麽大的優勢之後,立刻就不急了。

不過雖然他其實是談判好手,卻沒有擅自做主,而是谘詢金振孫的意見道:“這些荷蘭人想要投降,對他們的條件,大帥怎麽看?”

金振孫聽了,倒也沒有猶豫,馬上就回答道:“陛下曾說過,這些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不一樣,還沒犯下對海外明人的罪行,因此可以給他們一條活路,但是要讓他們滾回自己老家去。”

這時候的荷蘭人,對待海外明人還算可以,要到十八世紀之後才會對明人實施大屠殺。

說到這裡,他想起什麽,就接著說道:“至於在呂宋的西班牙人,多次屠殺我海外明人,對他們,皆是殺無赦。”

對於這個,鄭芝龍之前其實也已經聽崇禎皇帝提過,並且還接到旨意,要求他打探南洋這邊西夷的消息,以備將來。

以前的時候,天下大亂,皇帝還管不到海外。如今,天下除了遼東之外皆太平,皇帝又有拔高水師地位的意思,那和南洋西夷的清算,肯定是在所難免了。

於是,他便連忙表示道:“一切謹遵陛下旨意!”

金振孫聽了一笑道:“對了,臨行前,陛下還交代了,讓侯爺這邊抽調人馬組建陸戰隊,就由我來訓練使用新式火器,等回頭京師那邊的產量提高了,就會撥新式火器給你,南洋這邊征討西夷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我們還是要返回北方,準備對建虜作戰的。”

鄭芝龍一聽,頓時大喜。這些新式火器的威力,他都是看在眼裡的,能擁有這麽好的新式火器,那不說其他,至少在南洋這一片,他鐵定無敵了!

於是,他連忙謝恩。

在和荷蘭人這邊,談判持續了三天,最終安東尼被迫接受明軍的無理要求,所有人放下了武器,留下了物資,擠在五艘戰船上離開熱蘭遮城,返回巴達維亞。

明軍這邊,接受荷蘭人留下的物資,火器以及城堡,還有剩下的戰船。解放大員之戰,遠比歷史上鄭成功那次要輕松。

對於這個結果,崇禎皇帝早在預料之中,也並沒有太在意。畢竟歐洲人在遠東一共沒多少人,喪失了裝備上的優勢之後,朝廷官軍怎麽都能吊打他們。

他的注意力,還是在提高大明的生產力上面。

幾乎每個行業,他都能有一番見解,從而提高各行業的生產能力。

這個見解,對於後世的人來說,其實只是常識而已,但是對於這個時代,卻是一種觀念的改變,一個效率的突變!

幾乎是肉眼可見,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發展。特別是南北錢莊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更是極大地促進了各行業的發展。

根據情況的反饋,崇禎皇帝便決定在洛陽、西安以及昆明再設錢莊,並且讓各錢莊開展異地取款業務,方便大明朝的資金往來。

當然,在這沒有互聯網的時代,甚至是沒有電話電報的時代,要做到異地取款這點也不容易。

但是不管如何,這是國家作為後盾,再對可以異地取款的人做一些條件限制,比如家境,擔保之類,又在憑證上加上一套只有錢莊特殊人員才能看懂的密碼,安全性方面也就差不多了。

得益於這個新政,大明朝的商業是前所未有的發展起來,又對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使得各省的官道翻修又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總之,在這天下初定,又能印錢減少生產力得以釋放時候遇到的通貨緊縮問題,幾乎可以說,大明朝的社會,朝氣蓬勃,極具活力。幾乎做到了人人有活乾,人人有錢賺,人人都能過上以前從來沒想到過的生活。

在甘薯進行全國推廣之後,玉米也在雲南地帶發現並且開始全國推廣。口糧上的充足,讓大明朝的人口開始暴增。

不過,等到崇禎二十二年中旬的時候,崇禎皇帝收到了一個消息,知道蝴蝶效應不管好壞,都開始影響其他地方了。

比如說,甘薯的推廣,也被人帶去了草原和遼東。根據錦衣衛密探的消息,滿清在遼東和朝鮮都開始大力推廣種甘薯了。

遼東其實都是黑土地,土壤非常肥沃。一旦甘薯玉米在遼東加以推廣的話,滿清便不會再缺糧食。

以滿清目前的組織力度,加上吞並了朝鮮所帶來的人口規模,又能有足夠的糧食保障的話,其國力必然會變得很強。

因此,崇禎皇帝在收到消息之後,便決定不再等下去,要出兵征討滿清,滅了滿清,報仇雪恨。

於是,崇禎皇帝便開始調兵遣將,把各路精兵都調往北方。至於糧草物資,這兩年倒是已經積蓄了不少,只需要稍微通過運河以及海運從南方調集一些便好。

當一隊隊的兵馬從雲南,四川,中原等地向京畿之地開拔時,很多人就猜出朝廷是準備向遼東用兵了。

如果換了以前,一知道要向遼東用兵,那絕對是能賴就賴,能躲就躲,能逃就逃的。甚至還發生過陝西軍隊開拔前往遼東的路上,突然就嘩變崩潰,一支軍隊竟然會出現四散而逃的情況!

究其原因,還是在那個時候,朝廷對建虜打仗,就從來沒打過勝仗。去了遼東,那是必死,因此才會有這種匪夷所思的情況,合理地發生了。

可如今,情況卻是大大不同。

首先皇帝親自領軍平定了天下,就是重建朝廷官軍信心的過程。並且在崇禎十七年下半年的時候,建虜大軍入侵京畿之地,一樣被皇帝領軍打敗,甚至都活捉了一個奴酋,一舉打破了建虜無敵的神話。

另外,軍功可以封爵,這是有目共睹的。就這幾年,皇帝已經封出了那麽多的爵位。要想封爵,那打遼東的時候就是好機會。

能贏,可以立下軍功封爵,平定了建虜,國內就再無反賊,沒有軍功可立。

基於這樣的想法,每支奉命調往京畿之地的軍隊不但沒有崩潰,反而士氣高漲,就仿佛中了獎一樣。

甚至還沒有收到調令的軍隊,在聽說了各地軍隊向京師集結的消息之後,便紛紛向上打報告,要求參戰。

真的是今時不同往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

崇禎二十三年三月上旬,崇禎皇帝便決定親自領兵征討滿清,一舉滅了滿清。

為此,他決定從海陸兩路,齊頭並進,同時對滿清的朝鮮和遼東展開進攻。

大軍的糧草,主要靠海運,能有效減少路上的消耗,以及後勤力量的比重。

水師方面,一共是四支水師,分別為孔有德、鄭芝豹、施琅、閻應元所部水師,戰船規模達到了將近三千艘。

其中鄭芝豹所部水師主要在渤海灣作戰,負責運輸大軍糧草到海州一帶;另外三支水師,分別進攻朝鮮的平壤、漢城以及釜山三地,把在朝鮮的滿清軍隊截成三段,無法支援遼東這邊的戰事。

陸軍這邊,戰將雲集,有周遇吉、黃得功、吳三桂、高傑等三十多個總兵,其中騎兵十萬,步軍二十五萬.

大概的戰略,是首輔范景文領騎兵五萬出長城,繞道蒙古草原向遼東迂回作戰,同時兼顧掃蕩臣服滿清的蒙古部族。

而崇禎皇帝自己則親自領著騎軍五萬,步軍二十五萬,從山海關出發,過遼東走廊,走海州、遼陽一線,攻打沈陽。

這次帶這麽多人馬,是要打敗建虜並且重新佔領遼東,設置官府的。因此,攻下一個地方,就要留下駐軍。

為此,崇禎皇帝還讓吏部選拔了一批地方官,用於遼東地方衙門。

至於進攻時間,崇禎皇帝也有定計,就是等遼東和朝鮮的糧食要收獲的時候殺過去,這樣就能就地補充糧草,減少後勤壓力。也能迫使滿清為了糧草的收獲不得不和朝廷大軍硬乾。

打仗,不只是兵力對拚,還有各種因素都要考慮進去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眼看著京畿之地,包括京師周邊的軍隊越來越多,就連民間都開始猜測,皇帝大概是要對遼東用兵了。

對此,有的人看好,就期望戰無不勝的皇帝能帶著朝廷官軍把建虜都給滅了,為死去的親朋好友報仇雪恨,也為他們永久地解決關外建虜隨時可能入侵關內的威脅。

但是,也有的人不看好,畢竟朝廷官軍只是在關內打敗過建虜一次,但是朝廷官軍出關去打建虜,卻是從未有過勝仗。就算皇帝在關內百戰百勝,可去了人家的地盤,還能不能打勝仗,這個真不好說。畢竟建虜和流寇不同,那是真的厲害!

甚至有些人還害怕,別是皇帝出關之後吃了大敗仗,那樣就會葬送如今來之不易的好日子。因此,他們更希望能保持現狀。對於苦寒之地的建虜,只要他們不入關,那就愛怎怎。

不管民間的看法如何,崇禎皇帝這邊,卻是在依照決策做事。軍器監和兵仗局都在日夜開工,打造軍械護甲備戰。

駐守京師周邊的各支軍隊,也都不時收到換軍械裝備的軍令。

京杭大運河這邊,一船船的糧草,都運往天津衛,囤積如山,鄭芝豹的水師駐扎在那裡,全國的運輸船也都在往天津衛集結。 www.uukanshu.net

戰事準備,一日比一日充足。

終於,在崇禎二十三年八月初,崇禎皇帝發布了討伐建虜檄文:

朕自登基以來,勤政愛民,宵衣旰食,以求天下太平。然建虜作孽,塗炭遼東,致使百姓流離失所,朕痛心疾首,決意親征,收服遼東,以雪前恥。

想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成祖文皇帝五征蒙古,何等豪邁!今朕率天兵百萬,揮師北伐,誓將剿滅建虜,還我百姓太平。

建虜殘暴不仁,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自朕登基以來,建虜破關而入,侵犯京師,朕之皇陵亦遭其焚毀,此乃奇恥大辱,不共戴天之仇!朕此次出征,旨在剿滅建虜,以安民心。凡我將士,當奮勇殺敵,一雪前恥。

遼東百姓,飽受建虜之苦,朕此次出征,亦為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凡我子民,當眾志成城,協助官軍,共抗建虜。

朕深信,正義之師,必將戰勝邪惡。朕誓與將士百姓同生死,共進退,不滅建虜,誓不罷休!

這個檄文,並沒有特別的文采,但是卻透著一股決然,那便是皇帝一定會消滅建虜!

檄文發布之時,崇禎皇帝領大軍出征,已經遊歷了一年的太子朱慈烺再次坐鎮京師監國。

他並周皇后領文武百官給大軍,給崇禎皇帝送行。京師百姓,不管願不願意皇帝出征的,也皆是自發出京師送行。

不管如何,剿滅了建虜,才算真正的天下太平!

滿天神佛,保佑皇帝,保佑大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