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北美1846】 【】
別人都把新舊兩位總統的公開矛盾當成笑話看,這種戲碼可不多見,若沒有別的爆款熱點新聞出現,足夠歐美上流社會將這個愉快的話題持續到聖誕節。
幸災樂禍的英國《泰晤士報》將其稱為;“美國前後二任總統撕下彬彬有禮的紳士面具,是迄今為止最高級別的公開對罵……”
大唐王國《洛杉磯時報》也公開報道了這一消息,鑒於唐美兩國作為北美地區公開的戰略競爭對手,兩國間的外交關系尚未正常化,因此帶有明顯的批評調門。
報道稱;
“現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和即將上任的新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先生,用粗俗的俚語問候對方家人,顯然在引領一股奇怪的低俗風潮。
這將進一步加深歐洲人對北美牛仔粗俗野蠻的印象,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改變,不能不說是一個北美國家的悲哀。
總統作為國家最高政治領導人,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和尊嚴,這種反面的表率作用,讓人們不禁要問一聲;美國牛仔到底怎麽了?”
別人看的是熱鬧,李察卻從中察覺到一絲別樣的味道。
詹姆斯-布坎南如此迫切的伸手政、軍兩界事務,到底想幹什麽?
從此人參與總統競選發表的公開政治主張可以看出,詹姆斯-布坎南是個激進的白人擴張主義者,對美利堅的天賦使命有著迷一般的迷戀。
他多次宣揚一旦上台後,將會不惜手段重塑美利堅的榮光,拿回北方六州立地,對外政策展現出積極強硬的立場。
而這番強硬言論,贏得了相當多美國民眾的擁護,也讓他獲得了更廣泛的支持,從而以較大優勢擊敗總統競選對手,獲任美國第16屆總統。
總而言之,這是個危險分子。
詹姆斯-布坎南之所以在原本美國歷史上籍籍無名,是因為美國前任總統已經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該擴張的領土全都囊括下來,沒他什麽事兒了。
繼續擴張下去,要麽就是把墨西哥徹底滅了,要麽就是北上入侵加拿大,掀起第2次英美戰爭。
在剛剛結束的歐洲克裡米亞戰爭中,英國率領著法國,唐國,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組成的聯軍,狠狠教訓了傲慢的西伯利亞熊,展現了鐵腕手段。
這應該是促使美國政策轉變,身段變得更柔軟的直接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全部。
英美《波特蘭貿易條約》的簽署,就是這一政策轉變的鮮明例證,美方在各方面都做出了大幅度妥協,包括一直堅持的工業產品高關稅,都有程度不同的削減,體現了美方政府的政策改變。
這些是表面能夠收集到的北美地區動向,再結合當今美國政壇這場鬧劇,讓李察咂摸出了不一樣的異味兒…… 英國在贏得歐洲克裡米亞戰爭勝利後,國家威望大漲,進一步鞏固了其“歐洲仲裁者”地位,一時間風頭無兩,步入維多利亞最輝煌時代。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狂野北美1846】 【】
但真要講英國對北美的影響力,其實也就那麽回事兒。
美國南北紛爭由來已久,英國在裡面攪東攪西已經不是什麽秘密,而是世所皆知的公開消息,傲慢的英國人對此也不加掩飾。
以北方為主的美聯邦上層對倫敦那真是各種吐槽和怨恨,
唯獨沒有懼怕,從獨立戰爭再到“門羅政策”,再到如今美國政府的各種表現,足以說明這一點。 既然如此的話
英美雙方簽署《紐波特貿易條約》,美方在條約中做出了實質性的退讓,滿足了英國主張的自由貿易大多數要求,這是為什麽呢?
李察反覆思量後,得出的答桉讓他也感到吃驚。
除了英國在歐洲威望大漲以外,恐怕還有其他的原因吧?
以他能夠想象到的只有兩個重大問題,一個是美南北方矛盾,第二個就是唐美兩國間地區爭霸,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了。
別看美國現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與即將上任新總統詹姆斯-布坎南鬥得不可開交,很多難聽的詞匯都說了出來,仿佛勢不兩立的仇人一樣。
但實際上二者同屬於民主黨,詹姆斯-布坎南在黨內競選中擊敗了現總統獲得提名,延續了一貫的強硬作風,也打碎了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連任的美夢,這僅屬於兩名政治人物間的個人恩怨。
從民主黨和國家利益來看,《紐波特貿易條約》的簽署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代表著民主黨內已經取得普遍共識;
必須要為即將發起的戰略大行動取得英國諒解,促成合作,幾乎已經是呼之欲出的答桉了。
民主黨內的普遍支持,而這正是詹姆斯-布坎南在贏得大選勝利後,肆無忌憚地插手軍政兩界事務的充足底氣,結果卻被狠狠的打臉。
“哼,果真是衝著自己來的。”李察嘴角浮現出一絲冷笑,他已經將美政府的意圖猜的七七八八了。
美聯邦政府不可能對南方動手,作為一個國家中尖銳對立的南北兩派,不到最後時刻,不到南方明確宣布分裂聯邦政府並采取實質性舉動,美聯邦以北方自由派為主的政治勢力,絕不可能采取戰爭手段來解決雙方爭端。
畢竟是一家的親兄弟,那是萬不得已的最後一步,所有可能性都消失後的最後選擇。
綜述下來,矛頭顯然對準了大唐王國,意欲發起一次相當規模的全面戰爭。
有人會奇怪,美國老不是被揍得很慘嗎?怎麽還有膽量、有能力與大唐王國較量?
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明確美國是一個處於國力上升地位的新興國家,正在步入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移民資源充沛,國力蒸蒸日上。
美唐戰爭結束7年了,美國經濟總量幾乎翻了一番,昔日欠下的巨額戰爭貸款還了大半,財政緊縮的情況已經大為好轉,比預想中好的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狂野北美1846】 【】
美唐戰爭中
美國失利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個是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讓美國人輸掉了至關重要的幾場戰爭,從而輸掉了整場戰役。
第二個是大唐王國北方騎兵軍團的狂飆突進凶猛打擊,對以芝加哥為核心的美國五大湖工業城鎮腹心之地造成嚴重摧殘,持續戰爭能力和後勤能力受到極大的削弱。
國民士氣低落,軍隊連番遭遇重挫,已經不能夠支持將戰爭長期打下去,美國老不得已之下才低頭認輸,實際上並不服氣。
如今7年過去了,美國老覺得自己又行了。
首先在武器裝備這一塊,美國引進了以英式米尼步槍為主的陸軍裝備,擁有了屬於美國的雜牌杠杆連發步槍,擁有了屬於美國的馬克泌重機槍,在武器裝備方面並不遜色於大唐王國軍隊。
唯一欠缺的方面,就是美軍尚未掌握柯爾特後膛炮生產技術,尤其是裝備觸發引信的新型炮彈,美大陸軍製式武器依然是老式的前膛炮為主,實力難免稍遜一籌。
其次是經過7年的發展,以芝加哥為核心的美國五大湖周邊城鎮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禦體系,不可能再任由大唐王國騎兵縱橫來去,宛若無人之境一般。
城鎮周邊基本上挖掘了寬達兩米的深壕,有條件的注入河水形成護城河,沒有條件的乾旱地區,則在深壕中插入鋒利的竹簽木刺,潑上糞水和其他髒東西,雖然味道難聞了些,但對跌深壕中的士兵能造成有效殺傷。
一旦刺破皮膚,細菌感染就會造成士兵嚴重的敗血症和高燒,在19世紀中葉極為落後的醫療條件下,幾乎死路一條。
除了深壕以外,五大湖地區的各城鎮還依托本身條件,建立土壘或者木質寨牆,具備相當強的防禦力。
一旦戰爭爆發,還可以加裝幾道鐵絲網防禦。
再其次
美國加強了對民兵志願者訓練,他們將成為抵禦大唐王國騎兵最主要的一線力量,堅守待援,就是民兵志願者的最主要任務。
最後一條,就是美軍鑒於大唐王國騎兵的嚴重威脅,裝備並訓練了足足八個美軍騎兵師,每個騎兵師的人員5000~6000人不等, 並且為其中的王牌部隊配備了美式胸甲,在裝備上做到不落後。
以上種種措施,再加上美方國力雄厚,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較為強勁,已經具備與大唐王國扳扳手腕的底蘊。
在美國自身實力增強外,還有著現實的迫切需求,促使美聯邦政府有發起戰爭的足夠衝動,那就是當前極其危險的美國南北方形勢,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
在國會上
代表南北方利益的國會議員們常常大打出手,上演出一幕幕鬧劇。南方議員提出在聯邦政府全境推行“奴隸製合法化議桉”,屢次遭到了北方自由派議員否決。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狂野北美1846】 【】
作為報復,北方自由派議員提出的議桉,也屢次遭到南方議員的否決,這讓國會上陷入奇怪的“互相否決連環套”中,甚至連“1857年度聯邦撥款法桉”都無法通過,政府有陷入癱瘓的極大危險。
如此下去,國會有陷入全面癱瘓的危險,進而導致聯邦政府全面癱瘓。
“禍水東引”,就成為佔據聯邦政府主導的民主黨內共識。
根據美國建國先賢的“三權分立”民主制度設計,在和平時期,議會是美國總統權力的強力製約,沒有議會的支持,總統什麽也乾不成。
只有進入戰爭時期,美國聯邦總統的權利將會大為加強,能夠排除國會的干擾和阻礙,大力推行更有效率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