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軍情通報中,備注了美國第3次戰爭軍事動員的主要內容;即擴軍4.5萬人。
主要用兵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增援南方主戰場,第2個是組建西征部隊。
戰敗後獨自逃離的弗蘭克·吉爾胡裡將軍接受了議會質詢時,謊稱大唐帝國軍隊高達1.5萬人,騎兵不下4000騎,各個裝備精良,彪悍勇猛,而美方對敵軍的強大估計不足,是戰爭失敗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是推卸自身罪責,另一方面有利於議會通過相關戰爭動員法桉。
美國如此大規模的軍事動員,從招募志願民兵到組織訓練和準備大量物資,然後開拔上前線,至少要45個月時間。
也就是說
在明年春節來臨之前,美國暫時無力發動新一輪西征。
李察皺著眉頭站起身來,仔細思量這份軍情通報背後隱藏的信息。
原來歷史上
美國並沒有進行第3次全面戰爭動員,西路軍指揮官斯蒂芬卡尼上校率領1700名美軍便征服了西部,整個過程輕松的令人難以置信。
新墨西哥,亞裡桑那,加利福尼亞等地區的白人移民,在美軍抵達後紛紛響應。而英國為了避免與美軍爆發戰爭,拱手讓出了俄勒岡地區。
於是,斯蒂芬卡尼上校率領的1700多名美軍順利的佔領了高達280萬平方公裡土地,完成了西進偉業。
在南方墨西哥主戰場上
泰勒將軍率領3.5萬美軍經歷多場血戰,1於847年2月21日24日在阿瓜紐瓦大勝墨西哥軍隊,肅清了墨西哥北部。
1847年上半年,美軍斯科特部又在賽羅戈多戰役和丘布魯士科戰役中擊敗墨軍,並於1847年5月5日兵臨墨西哥首都城下。
此後又經過半年的慘烈激戰,美軍於1847年9月14日攻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奠定了最終勝利局面,並通過條約迫使墨西哥割讓了230萬平方公裡領土不包括英屬俄勒岡殖民地53萬平方公裡土地。,建立了後世美國的版圖。
從現在算起,墨西哥還能撐一年。
但由於大唐王國的橫空出現產生蝴蝶效應,如今美國進行了第3次軍事動員,將軍隊規模再度擴大4.5萬,陸軍總規模接近10萬人,海軍總規模9.5萬人,兩者相加近20萬人。
這有可能導致投入南線主戰場的美軍數量激增,提前壓垮墨西哥軍隊。
正因為熟知後事,李察不得不擔心蝴蝶效應的溢出。
那樣的話,未來大唐王國未來將面臨更嚴峻的局面,被迫提前應對美軍的全力進攻。
想到這裡
李察感覺到肩頭上壓力沉重,站起身來負手考慮良久,深思熟慮之下,不得不做出再度擴軍的艱難決定。
美國第3次擴軍征募的4.5萬兵員,大唐王國必須扛住其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墨西哥才有可能支撐到明年9月份之後。
以大唐王國當前的實力,主要的機動力量就是5個騎兵團,合計約4000余騎,這其中有一大半是訓練不超過三個月的新騎兵,由於訓練不足戰鬥力堪憂。
目前正在執行的清剿印第安土著部落的計劃,就是以打代練的手段,力求讓新騎兵盡快成熟起來。
集中在丹佛的兵力,總數達7000余人,幾乎佔據大唐王國總兵力的八成。
剩余在薩克拉門托,聖弗朗西斯科與洛杉磯等地,擁有不足1000名騎兵和1300余名火槍兵,全國總兵力約9300余人。
隨著美國第三次進行戰爭動員,大唐王國被迫加碼,
將在華人新移民中再度征募5千人,使王國總兵力達到1.43萬余人。這其中,擴征三千名火槍兵,兩千名騎兵。
新征募的3000名火槍兵中,2000名用於加強丹佛的防禦力量,使華人火槍兵的數量增長到3000余名,加上丹佛一團和丹佛二團的2000余名白人火槍兵,總數達到5000人。
這樣一來,可以很好的彌補華人與白人火槍兵力量的失衡,穩固防守城堡要塞。
在李察的計劃中;
這3000余名華人火槍手,將配合近600名白人炮兵,主要負責守衛丹佛主堡和櫻桃堡兩座軍事堡壘。
戰時,所有在外屯墾的華人勞工都將收縮,返回丹佛城堡躲避戰火。
以白人為主的丹佛一團和二團,則負責守衛3.3公裡長的城牆。
這樣一來
在大唐王國騎兵出擊北方戰線的時候,以3000余名華人火槍兵為核心的軍事力量,能夠保證後方安全無虞,避免軍事力量失衡。
從內心來說
李察一直提防著白人為主的丹佛火槍兵一團和二團,雖然安插了大量基層華人軍官,但很難做到完全信任。
大唐王國的根本還是以華人為主的騎兵團,做出擴軍決定後,騎兵總數將達到7000以上,其中6000余名騎兵位於丹佛前線,華人數量佔據9成以上。
全國上下14萬左右人口,總兵力達到1.43萬人,若加上為戰爭服務的後勤和工廠以及農莊人口,約佔大唐王國一半甚至6成,差不多是動員的極限力量了。
說到底,還是人口太少了。
李察擴軍決定下達之後,聖弗朗西斯科和洛杉磯很快從剛剛抵達北美的華人新移民中,挑選精壯約5500余人強募入伍。
因此,並沒有對大唐王國社會生產造成嚴重衝擊。
經過初期20天軍訓之後,這5500名新兵中的4500人便踏上了前往丹佛的漫漫征程。
在抵達裡奧南蘭要塞之後,其中的500名新兵作為補充兵,用於鞏固裡奧南蘭要塞防禦力量。
剩下的4000名新兵繼續北上,於10月底抵達丹佛,短暫休整之後,便投入了緊張的軍事訓練中。
11月11日,長達3.3公裡的防禦城牆全面建成,防禦城牆高3.6米,寬3.8米,外側有堅固的岩石混凝土牆構成,覆蓋鋼筋網用水泥抹平,能夠承受30磅野戰火炮正面轟擊。
11月19日
距離丹佛要在53公裡的印第安山谷中,丹佛地區的第1座水泥廠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這裡原是清剿的某個印第安部落老巢,因此得名。
該山谷處於兩山夾峙之中,一條河流從山中流出,地形隱蔽而險要,因此成為重要的水泥廠選址。
同樣坐落於此的還有磚窯廠,瓷器窯,一家鋼鐵廠,一家食品加工廠,一家麵粉廠,一家榨油磨坊等,都在陸續的建設中。
下一步
等到水泥廠建設完畢之後,將會在印第安山谷口修建防禦性的要塞牆,作為丹佛要塞的後勤重地,具備較強的自我防禦性能。
11月28日
櫻桃堡外圍防禦牆和炮台率先建成,周長520米乘366米,范圍約1.6平方公裡,岩石砌築的要塞城牆高4.5米,配置一座凸起半圓形炮台,由於瀕臨櫻桃溪邊,所以稱之為“櫻桃堡”。
12月7日
櫻桃溪上遊新開墾的七千英畝土地麥浪滾滾,種植的燕麥,甜菜和土豆迎來了豐收時節。
從櫻桃溪上遊到丹佛城堡之間的40多公裡道路上,一千多輛大車往來不斷,滿載著收獲駛往倉庫區,將大大小小的糧倉全都堆滿。
丹佛城內人潮如湧,人人臉上都掛滿著喜悅的神色。
此時的丹佛人口已經達到3.9萬余人,這其中,白人和印第安苦役犯約1.9萬人,駐軍騎兵六千人,火槍兵四千人,還有近萬名華工和印第安婦女。
主堡和櫻桃堡內城市街道已見雛形,城堡內挖掘了四通八達的下水道,街面鋪砌石板,臨街的兩三層磚石建築如雨後春筍般興建起來。
銀行,郵局,酒館飯店、雜貨鋪、糧油鋪、醫館、布莊、青樓妓療招牌紛紛懸掛起來,生意一家賽一家的火爆。
農業的豐收,預示著籠罩丹佛城糧食緊缺的陰影就此消散,這是最大的喜訊。
從此以後
丹佛將有足夠的糧食供應,而且還可以釀酒,擴大家禽、家畜飼養規模,提供豐富的肉蛋奶供應,在實現自給自己的同時,有能力支援周邊的城鎮建設。
首先,就是支援印第安山谷的建設。
12月12日
丹佛主堡外圍防禦牆和兩座強大的炮台落成,意味著要塞第1階段建設工程全面完工。
12月27日
在6700余名印第安苦役犯近三個月艱苦勞作下,環丹佛護城河,護城壕和兩座石橋建成,極大的完善了丹佛要塞的防禦體系。
護城河寬約8.69米,深約4米,河岸兩側砌築垂直岩石護坡,臨近要塞一側,用岩石砌築高約1.3米護牆。
戰鬥時
火槍兵可以出城作戰,依托護城壕對敵實施排槍打擊,配合城牆上的己方守軍形成上下兩道交錯密集火力,予敵重大殺傷。
護城河上修築了三座石橋,兩座窄橋均可容納一輛四輪馬車通行,分別通向丹佛主堡和櫻桃堡。
這兩座石橋中間設置吊橋,通過絞盤控制,在敵人來襲時可以拉起吊橋,隔斷對外通行。
中間的一座主石橋寬達5.5米,可以供兩輛馬車輕松的對向行使,聯通兩座軍事城堡中間的主城牆,是運送物資至沿河倉庫區的主通道。
這座石橋的主橋拱長7.2米,是由22根工字型鐵板拚接鋪成,在戰時大軍包圍可以抽掉,不影響護城河的防禦功能。
整個丹佛要塞的防禦設計,融合了中西各國一千多年建設防禦城堡的精華,可謂是美洲大陸迄今為止最難攻破的大型軍事要塞建築,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