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整個南美洲因為大唐帝國插手戰爭一片嘩然之際,大唐帝國的帝都長安宮廷正在舉行盛大酒會,慶祝帝國以2200萬唐元的價格,購買了蝦夷地島。
蝦夷地島是扶桑列島中,除了本州島以外最大的島嶼,總面積平方公裡,略小於愛爾蘭島,為世界第21大島嶼。
南以津輕海峽為界遙望本州島,北以宗谷海峽為界遙望庫頁島,劄幌是蝦夷地的行政中心以及最大城鎮,此外還有函館和根室兩座重要城鎮。
這個價格,確實比十幾年前購買阿拉斯加高出了很多。
但是應該看到,阿拉斯加整體位於高緯度的北極圈內,壓根也不適合人類居住。
大唐帝國拿到手中這麽多年,最終定居在阿拉斯加的人口也僅有6320人,而且都位於南部臨近海岸區域。
阿拉斯加終年被冰雪覆蓋,殖民成本高,是帝國政府常年補貼的地區,當地居民一年中大半時間都要貓在屋裡,任何農作物都無法生長。
當地居民的唯一謀生方式,是在夏季短短的3~4個月時間裡出海捕魚,儲存足夠一年使用的食物,米面油和調料等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從大陸進口。
蝦夷地島則不同,其位於北緯45度,與神州大陸的長春,沉陽,烏魯木齊處於同一緯度,由於歷史原因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是一處棒打麅子瓢舀魚的好去處。
拓殖開墾出來,足以供百萬人口安居樂業。
若不是因為扶桑國當政的德川幕府在內戰中處境日益艱困,面臨四處烽火的危局,說什麽也不願意松口出售偌大的蝦夷地島。
這對向來小氣巴拉的扶桑人而言,真是鈍刀割肉痛徹心扉呀!
得到蝦夷地島之後,帝國皇帝李察親自將其重新命名為“北海省”,今後將作為大唐帝國的海外省份之一,列入帝國版圖中。
從宏觀戰略上看
大唐帝國由此可以將版圖從北美阿拉斯加跨過白令海峽,一直延伸到東亞,與扶桑國比鄰而居,更有利於加強對該國的滲透,並且參與到東亞國際勢力角逐中來。
對於大唐帝國這樣的世界列強而言
在東亞地區擁有一塊立足之地,就有了撬動整個地區形勢的支點,意義非同尋常。
除此之外
北海省作為北太平洋黃金移民航線中轉站,能夠極好地銜接起中途島與夏威夷島這兩個重要後勤中轉基地,完善北太平洋黃金航線上的基地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大唐帝國作為一個北美移民國家,長期穩定的從神州大陸輸入華裔移民是基本國策,這個政策已經堅持了20多年,並且在未來的100年甚至更長時間都不會改變。
以大唐帝國如今廣闊的領土和宜居的環境,就是把大清國人口整個搬過來也住得下,發展更不是問題。
這幾年來
伴隨著北美戰爭結束和太平天國動亂進入尾聲,國際國內的情況都發生了變化,年均輸入移民的人數從高潮時期的160余萬,下降到1866年的111.3萬,降幅達到近5成之多。
不談大清國戰亂後人心思定,這裡面大唐帝國有幾個因素,也顯著影響了移民人口的輸入。
第1個,北美戰爭已經結束,帝國官方取消了數目驚人的大陸新兵營,將其改為慈善學校用途,規模也極大的縮小。
僅這一舉動,每年便減少28萬至32萬青壯年移民。
第2個,帝國方面提高了移民門檻,沒有文化和一技之長的大陸難民,想要獲得一張前往北美的船票難度高上許多,這是華裔移民人數減少的重要因素。
第3個,出於男女人口比例平衡的考慮,帝國有關部門出台了鼓勵12~22歲年輕婦女移民政策,這導致女性移民比例迅速上升,極大的緩和了男女人口矛盾。
在大唐帝國
很多功成名就的華裔移民,想要娶個華裔妻子作為正室,延續令人自傲的華裔家族血脈,而這又導致郵購新娘產業的興起,這是移民浪潮中一個新的有趣變化。
在已經過去的1866年,大唐帝國輸入的移民人口每個月不足10萬,而在傳統的北太平洋黃金航線上,月均移民3.5~3.8萬人,其地位已經被中部黃金航線取代。
在經天堂島中轉的太平洋中部黃金航線上,月均移民超過5萬人,達到5.6萬~5.8萬之間,去向也更加多元化。
預計在1866年至1868年這三年,太平洋中部黃金航線上的華裔移民中,有一半目的地是中原省,哥斯達黎加省和巴拿馬省等中美洲地區,臨近的海峽省和鎮南省也會受益,掀起一股中美洲開發的大熱潮。
這是皇帝陛下金口玉言承諾的事情,旨在用華裔移民填補中美洲急需的人口,重新恢復其經濟活力,體現出政府方面“騰籠換鳥”的政策傾向。
中美洲地區擁有上千年的古老發展歷史,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具備很好的農耕基礎及合理的城鎮分布,所缺的就是人口罷了。
只要有足夠的華裔移民,該地區重現勃勃生機指日可待,所付出的開發和拓殖成本較低。
這一點,是帝國政府較為看重的地方。
剩余的移民人口中,天堂島因為進一步拓殖開發的需求,月均截流五至六千人,以補充勞動力缺口。
位於南美洲的安第斯總督府殖民開發需要大量人力資源,月均分配萬余華裔移民,一年就是12~13萬之間,這是帝國政府政策傾斜的結果。
這麽幾下一分流,最終目的地是帝國本土的移民數量,月均也只有1.3萬~1.5萬人之間,也就是一年十六七萬的規模。
加上北太平洋黃金航線的移民,進入帝國本土的華裔移民年均在60萬人左右,數量極大的減少了。
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帝國人口數量的飛速增長,因為如今的大唐帝國基於人口規模的擴大,新生兒已經成為人口增長的主動力,近些年來表現的尤為明顯。
大唐帝國經濟的繁榮,領土的擴張帶來的是民族自信心的高漲和帝國凝聚力的極大增強,又引發了一系列良性循環。
帝國臣民在享受經濟增長紅利,安居樂業的同時,為家族開枝散葉的意願更加強烈,這導致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呈現明顯的台階式增長。
北美戰爭結束後的1861年,新出生兒童僅僅187.6萬人。
到了1862年,新出生兒童就達到了211.5萬人,1863年進一步增長到235.79萬人,1864年達到271.2萬人,1865年293.11萬人,1866年305.67萬人,增長勢頭十分喜人。
短短6年時間,新出生人口增長幅度達到了68.3%,成為了帝國人口增長的主動力。
1864年底統計,大唐帝國總人口4372萬,兩年之後,1866年底統計人口總量已經達到5241萬,呈現高速增長的勢頭。
帝國官方將之稱為“北美戰後第一波嬰兒潮”,北美戰爭後120多萬的將士解甲歸田,助長了嬰兒潮的爆發。
這其中,僅通過大陸新兵渠道進入北美的華裔官兵就超過70萬,他們在解甲歸田後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功勳田甚至村舍房屋。
很多人在戰爭中也積攢了一筆錢,或者通過搶掠小小發了一筆財,隨之而來的自然是為家族開枝散葉,扎根北美過上幸福的小農場主生活。
120多萬年輕力壯的退役官兵返回鄉裡,這一群體成為新生兒人口增長的強勁推動力,戰後這5年時間,僅這一社會群體就為大唐帝國增添了200余萬新生兒,人均貢獻1.69個新生兒。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退役官兵的生活普遍較為安逸幸福,要不也沒有那麽多閑工夫和經濟能力生孩子。
宮廷盛宴,就位於風景絕美的太液池邊。
從這裡可以遙望到高聳的萬壽(注,同音“獸”字)山,隱隱傳來獅虎猛獸的吼聲,混合著悠揚的琴聲回蕩在太夜池畔,帶給人一種奇妙的感受。
今天正值三喜臨門,皇帝陛下大喜之余擺下宮廷盛宴,賞賜文武百官群臣。
第1喜自然是帝國增添了北海省,該省屬於皇室直屬地,地位等同於德克薩斯省,天堂省,阿拉斯加省,被稱之為“皇家直屬四大省”。
皇家直屬地的省級行政機構的設立,是為了便於帝國統一管理,以免遊離於帝國行政體制之外,造成認知和管理上的混亂。
第2喜是安第斯總督府送來的比諾尼特山谷之戰捷報, 是帝國插手巴拉圭戰爭的開門紅,當然值得慶賀。
但是在帝國諸多重臣之中,對此並不十分看重。
帝國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勝利,打贏了阿根廷這個菜雞,難道還有什麽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嗎?
小意思,灑灑水啦!
第3喜是皇室再次添丁進口,前兩年納的嬪妃白貞兒誕下雙胞胎,而且都是粉嫩嫩胖乎乎的男丁。
這一對雙胞胎如果順利的成長起來,三歲以後就會列入皇子排序,應該是第二十七皇子和第二十八皇子,在皇室宗廟中享有一席之地。
皇帝陛下十分喜愛,大手一揮晉白貞兒為淑妃,對這個嬌嬌嫩嫩的愛妃自然榮寵有加。
這三喜臨門,值得好好的慶賀一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