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真的是奸臣》第256章 就藩
南方軍情如火,但議政議會上,這個議題卻遲遲無法推進,光是每天介紹軍情都要花費大量時間,更何況還是甄別繁雜信息的真假。

將整個流程變得異常的冗長,首先是全面退防江北,還是派大軍南下。

大清在貴州一戰中損失了過半兵馬,這大清對於維持南方已經捉襟見肘了,所以退守江北,重新積蓄力量是一個很現實的選項。

但是江南浙江這兩個重鎮還是淪陷,廣東的耿繼茂與尚可喜也沒有公開的反叛,如果就這樣放棄整個江南,又太過可惜。

現在前方的戰線每天都在變動,若不早點下定決心,也有可能引起全國崩盤。

所以現在議政會議就在討論此事,雙方都不敢貿然開啟投票程序,因為程序若是開啟,形成決意,就再難改變了。

別看現在大家吵做一團,觀點涇渭分明,但是一道投票的關鍵時刻,指不定又有多少人臨時改變主意。

這種臨場表態,很大可能會受到情緒的左右。

董亮作為最堅定的南下一派,其實內心是想議和的,但是他現在這個政治人設,一旦提議議和,迎接他的便只有死路一條,粘杆處那群被他養其的民粹說不定會在他說出議和的第二天就打著天誅國賊的旗號將他乾死。

所以現在董亮就在會議上歇斯底裡的叫囂全面南下,八旗十五以上,六十一下男丁全部征發,蒙古、漢人五抽三,派出大軍全面催繳百姓手中余糧,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態度南下。

而這樣的表態讓議政會議其他本想支持南下的人改變了主意。

現在還沒到這一地步,要是按照董亮的搞法,此戰若是不勝,那便只有身死族滅的下場。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乾脆支持退防。

這讓嶽樂這個支持南下的人也尷尬萬分,有心和董亮做切割,可是又沒到時候。就這樣這個議題吵了兩天,將朝野上下搞得精疲力盡。

不少議政大臣都對這個制度表示深惡痛絕,表示要是由自己領導多好,但可惜抱著這個想法的人很多,都表示當然不讓。

而且在董亮的慫恿下,關於議政大臣的權力很快就急劇擴張,比如提高議政大臣的俸祿,在原先基礎上每人每年多得一萬兩養廉銀。

比如議政大臣犯了事,尋常衙門不能拘捕,必須通過議政會議將此人開除後才能論罪。

這個議政大臣的加入與開除都必須要滿三分之二的票數的才可以,這是一開始的大憲章就制定好的律法。

而要修訂大憲章的條理,必須滿足三分之二的票數。

所以只要進了議政會議基本算是擁有的免死金牌。

只是在這樣一種政治氛圍之下,這個免死金牌或者大憲章其實也是湖弄人的玩意,其本質便是輔政王公的力量均勢。

別看大家現在都賴著性子,按照章程議事,要是軍事力量一變化,肯定會有人掀桌子的,所以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政治氛圍下,這種類似於古羅馬的元老會注定會一步步走向集權的。

而董亮之所以還釘在京師,為了就是保障這一制度能夠延續。至少得教會他這一派的人能夠玩轉這一規則。

在沒有了皇帝這塊金字招牌後,董亮再想從明面上禍害大清,那就很困難了。畢竟大家都不傻,清國完了,他們也跟著完蛋。

但是這些人望了,他們的存在,本身對於清國就是一種禍害。

董亮這一派的政治光譜就是極端保守。

換句話說,滿人優先,隻憑咱們滿人便可橫掃天下,哪裡需要和什麽蒙古人漢人合作。

這與他之前的政治主張,

無疑是來了一個大轉彎。雖然這種主張對於現在的清國是劇毒,但是頗受底層的滿人支持。

但是這些帝國的精英,比如嶽樂深知,若是不聯合漢蒙,他們根本沒有實力統治整個天下。

但是現在董亮手上有皇上,還有影響力巨大的大清日報,在扇動力這一塊可謂是十分強悍。

董亮這一黨的核心成員乃是都爾德、愛星阿、富綬、羅科鐸,卓羅,呈祥。

沒看錯,在董亮搞出這個一個制度,還有高喊滿人優先後,富綬與羅科鐸這兩個老八旗當然是支持董亮。

要不是董亮口含太過極端,像常阿岱,塔遜,還有達爾岱肯定也會無條件支持董亮的。

但是看到董亮這麽瘋,他們則選擇了適當的切割,只能算作董亮的盟友。共同團結在皇后董鄂氏之下。

皇后作為保守的象征,皇帝的代表,有相當一批滿人在經歷那晚的政治洗牌後,投靠在了她麾下。

而嶽樂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開明一派,主張聯合漢人與蒙古人共治天下。而這一派在當前的局勢下,實力可謂最大。

所以眼下清國的朝局從根本上成為了兩黨相爭,但又有所合作。

董亮這一派最為最頑固的死硬份子,是拒絕和嶽樂合作的。

而就在兩黨相爭不下的時候,南方的軍情傳來了。

江寧被當地結社的百姓攻克。

鄂漢在退防江西後,又送了一波人頭。

郭達也被鄭成功搞得全軍覆沒, 現在清國在江南幾乎沒有什麽存在感了。

最關鍵的是,鄂漢還是爹岱、隆多巴、郭達這幾個坑貨竟然都沒死,正在返回清國的途中。

一時間大家清國上下群情激奮,都要殺這幾人以謝天下,並且追究這幾人的舉薦人的責任。

來勢洶洶,矛頭對準了董亮。

董亮沒有選擇撇清責任,而是逆勢而上,力保這幾人。甚至大言不慚,要舉薦這幾人做議政大臣。

一時間京師震動。

因為董亮如此不講理,他們真的害怕這活再次兵戎相見。

但是在這件事上,是沒有人支持董亮的。

連皇后董鄂氏都下定決心,把她那個不成器的哥哥退出去斬首。愛星阿,呈祥等人也是如此,支持處決這幾人。

董亮當然知道他這樣做會引起群情激奮,在得到大同後,他早就想歸隱養望。

在議政會議這一制度下,他的破壞力其實被大大的降低了,什麽都要投票,他一些太過匪夷所思的提議肯定不會被通過了。

並且只要做事,就一定會錯,而一錯,肯定會被責任。

現在他就想做一個手握重兵的在野黨,專門挑錯抬杠,而且可以預見在這種體制之下,前期肯定會手忙腳亂,被大明反推,到時候他就可以興兵問罪了。

並且最重要的是,現在南北分治其實是最符合他的利益的。

要是大明一統天下,他這個韃子被抓住肯定會被五馬分屍,就算他逃到海外,那也是背井離鄉。

但是你要董亮阻止天下一統,他內心的道德觀念又不允許,所以只能避走他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