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夜宿的這座水路驛站,就挨著嶽家溝。
翌日清晨。
葛衣中年四人早早的就起了床,進入嶽家溝,想要見識一下那個新式打井的洛陽鏟。
幾人在村子裡轉了兩圈,終於找到了那位身穿黑色皂服的公人。
他們幾個趕著兩輛騾車,一輛載著那種奇特的洛陽鏟,與一個壓水機。後面那輛騾車上載著五名膀大腰圓的壯漢。
而就在騾車的最前邊,還有一名穿著藍色儒衫的書生,手裡捧著一個冊子,正在邊走邊看,嘴裡還不時的念念有詞。
於是乎,葛衣中年四人就綴在騾車後面,緊緊的跟隨。
卻見,前面的那個書生,手裡捧著冊子,來回不停的打量著周圍的環境,似乎在尋找什麽東西,一直從村裡轉到了村外。
一邊走,還不時的翻著手裡的冊子,進行比對。
最後,在村北河溝邊的一棵大樹前停下了,揮著手臂,興奮的驚叫起來:“這裡!就是這裡!”
大樹很高,華蓋如傘,樹下的花草也是異常茂盛,鬱鬱蔥蔥。一點都不被旱災所影響。
並且,他還清楚的記得,這裡地勢低窪,每當河溝泛濫之際,總會衝垮這裡。
而那名身穿黑色皂服的公人,見他選好了位置,便手腳麻利地跳下騾車,並大聲招呼道:“乾活啦!”
後面騾車上的五名壯漢,扛著新式洛陽鏟走了過來,站到了那名書生指定的位置。
少時,其中一名壯漢打頭,雙手握緊了鏟杆,掄圓了臂膀大力的往地上插去:“嘿呦!”
而後,提起鏟頭,穿著皂服的公人站在一旁,手拿木棍給他敲掉鏟頭上的泥土。
兩人配合默契,一下接一下,鏟頭不停的往下深入,一刻鍾左右,那名壯漢已然是大汗淋漓,遂開始換人。
五次三番之後,日頭逐漸升起,直至日上三竿之際,新式洛陽鏟已經連接上第三根連接杆。
而來此圍觀之人也越來越多,慢慢的都站成了一個圈,大家全都伸長了脖子,好奇的往裡面瞧著。
那名書生則是坐在樹蔭下,專心致志的看著手裡的冊子。
葛衣中年見狀不禁眉頭輕皺,他有一種直覺,書生手裡的冊子肯定與打井有關。
想到這,他不由得把手伸進懷裡,掏出來一本書,赫然是《左傳》!
並且,還是由多位大儒作注的孤本。他用羊皮卷包裹之後,一直貼身攜帶。可見其重要程度。
隨後,他猶豫了一下,還是遞給了自家大兒,並向書生努了努嘴。
闌衫青年接過羊皮卷,不禁有些傻眼,他自然是知道這個東西的,也知道它的重要性,可見自家老爹這神情,就明白無法更改了。
遂接過羊皮卷,向書生走了過去。
這時,打井的壯漢猛然笑著大聲喊道:“換鏟頭!”
闌衫青年頓時又轉過身來,目不轉睛的看著。
只見另外一位壯漢,從騾車上拎過來那個奇特的螺旋狀事物,換下了打井的鏟子。
隨後,又在長杆末端插上一根橫杆,兩個人一左一右開始轉動。
接著,提上來一兜混濁的泥漿水,倒掉之後,又伸下去繼續轉動。
如此往複,直到提上來的泥漿水愈發的稀薄。
葛衣中年定定的站在一旁,目不轉睛的盯著,見到此種情形,心中已然有所猜測。雙手不自覺的握緊,震撼莫名。
“壓水機!”壯漢再次大喊一聲。
兩名壯漢從騾車上搬過來壓水機,連上長竹筒之後,伸到了地下。
另外一名壯漢,則是甩開了膀子,拚命的壓動把柄。
隨著“呼呼”的抽氣聲,混濁不堪的泥湯水被抽了出來,且愈發的清亮。
“吼!出水啦!”
“出水啦!出水啦!”
周圍的人群,頓時就沸騰了。高興的手舞足蹈,亂七八糟的叫嚷著。
葛衣中年不自覺的咽了口口水,眼睛瞪的猶如銅鈴一般,下意識的抬頭看看日頭。
灼熱的陽光,頓時刺痛了雙眼,不禁眼前一黑,隨即淚流滿面!
但他卻沒有理會,任由眼淚橫流。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還不到午時!不到午時!
不到兩個時辰,一口井就已然打好了!
猶如天方夜譚一般,就很是離奇。但事實就在眼前,它就是如此的離奇。
兩個時辰,就能打好一口井,這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這項技術一旦推廣出去,就會有一種人為的方式來應對旱災,會使數萬萬的黎民百姓,免於災禍!
能夠活人無數!
葛衣中年不禁有些心胸激蕩,而此時,自家大兒也用那本《左傳》把那個書生手裡的冊子換了過來。
此時此刻,他感覺換值了。
《望山尋水之術》正著:郭毅
望山尋水, 他猜的沒錯,果然與打井有關。可這個名字,卻是沒聽說過。
念頭至此,他迫不及待的翻開,深深的陷入進去。
好半晌之後,他才深深的舒了口氣,抬起頭來才發現,周圍的人群不知何時已經散去。
只剩書生坐在樹下,專心致志的翻看著他的那本《左傳》。
闌衫青年和老仆,正在研究那個壓水機,還不時的壓兩下,玩的不亦樂乎。
此時,見自家老爹正抬頭看過來,不禁興奮的說道:“爹,孩兒已經打問清楚了,此種新形打井之法,正是從江陵府那邊傳過來的。
爹,咱們啟程,去江陵吧!”
葛衣中年卻是搖了搖頭:“不急,先去漳水口,看看龍門架!”
對啊!
闌衫青年猛然一拍腦門,是啊,還沒看龍門架呢。既然這新式打井法都如此的神奇,那龍門架也定有其神奇之處。
龍門架,顧名思義就是取自鯉魚躍龍門之意。
定然十分高大!
等他們趕著騾車沿著河邊一直往南走,還沒到漳水口,離的老遠就看到了。
一條船飛在空中…
在順著船往上看,一座足有十米高的架子,由四角支撐而起,架於河岸。
架下拉拽著四根粗麻繩,把一條船從小河中高高吊起,並開始移動到對面的漳水,在緩緩放下。
繼而,又把停在漳水的一條烏篷船,高高吊起,放到攔河壩對岸的小河中。
不用別人告訴,葛衣中年自然而然的就在心中明悟,這就是龍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