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不想當聖人啊》第47章你還會望山尋水?
  楊立文嘀咕了幾句,眼前驀然一亮,這毅哥兒會挖石碳、做蠟燭,還會開窯燒磚…

  想到這,他猛然一拍大腿,高聲驚叫道:“毅哥兒,你是讀書人,會挖石碳做蠟燭,還會開窯燒磚,什麽都會!那這個,這個”

  他指著眼前這個快要乾涸的水塘,終究是沒敢把‘旱災’這兩個字給說出來。

  畏如猛虎。

  話在嘴邊,踟躕了半天,方才虎頭蛇尾的問道:“你總該會有辦法的吧!”

  他這話說完,分立在兩旁的眾人,全都不自覺的把視線向郭毅匯聚。

  滿懷著忐忑,和殷切的希望。

  這可是從京裡回來的讀書人呀!

  郭毅立時就感到了沉重如山的壓力,壓的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隨即就滿臉的苦笑。

  我,才十七呀!

  還是個孩咂!

  但是,到最後只能重重的點了點頭:“有辦法!”

  “真的?你怎說,俺們就怎做!”

  “對!俺們都聽你的!”

  眾人全都燃起了希望,急不可耐的表態,連手腳都忍不住的輕微顫抖著。

  郭毅點了點頭,站起身來,發話道:“第一,除了挖石碳、做蠟燭的,還有開窯燒磚的,其余人全都停下手裡的活計,幫十三舅做水車。

  趁著‘西漳河’跟‘西林河’裡都還有水,先用水車把河水提到溝渠裡,把這幾個水塘灌滿。”

  他剛說完,楊立傑就開口問道:“都這個時候了,還燒磚做甚?”

  挖石碳、做蠟燭可以理解,畢竟是掙錢的買賣,萬萬不能舍棄。

  但燒磚?

  郭毅開誠布公的回應道:“我打算挖井,或許得用磚石來砌井口!如你們所見,那兩條河裡的水也都已經十分淺顯了,這就證明,上遊即便降雨了,估計也多不到哪去。”

  眾人聞言,再次沉默了。如果上遊也不下雨…

  那將會是更大范圍的旱災!

  老天爺呀!

  想到這,膽小的都快站不穩了。

  楊老爺子點頭表示同意,扭頭看著自家外孫,又追問了一聲:“那第二呢?就是打井?”

  老人家的言語之中充滿了擔憂,活了這麽大年紀,他心裡很清楚,即便在這多雨多水的南方,想要打一口好井,也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更何況,眼前這旱災可不是打一兩口井就能夠解決的。

  郭毅眉頭輕皺,開口回應道:“嗯,我懂一些望山尋水之術,還懂一些快速打井之法。總之,成不成得先試一試!”

  他的話說完,眾人全都驚詫不已:“你還會望山尋水?”

  這讀書人,什麽都會嘛?

  “周易嘛!”郭毅毫不在意的聳了聳肩,把知識來源往周易身上推,又接著說道“我晚上畫幾樣東西,三舅明天去一趟江陵城,找鐵匠做出來。你把錢帶夠了,千萬別心疼錢!”

  “曉得!”楊立文點了點頭:“明早雞叫三遍,俺就起身!”

  “二傑舅、五舅、八舅,你們待會兒回村,把事情跟大家夥都知會一聲,都有個心裡準備。”

  聽見他的吩咐,幾個人都各自點了點頭,“嗯,俺們曉得。”

  “十三舅,今晚遲點睡,咱們爺倆討論一下水車的樣式。”

  “嗯!”楊立成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他雖然是十裡八鄉有名的老木匠,可卻沒有心思在郭毅面前拿大。

  誰知道,眼前這個身為讀書人的俊俏後生,

還有什麽不會的?  楊二爺坐在一旁,看著他那井井有條的安排,忍不住的歎息一聲:“唉!這荊州府,去歲剛剛遭了水災,今歲這又…唉!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啊!”

  眾人再次沉默,無言以對。自己都尚且自顧不暇,哪有空閑去哀歎別人?

  很快,隨著眾人散去,整個楊林村就都知道了消息。

  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旱災!

  一個多麽遙遠的稱呼,但回想起來,卻又那麽的歷歷在目。

  如同一頭恐怖巨獸,張開了血盆大口,盤旋在楊林村上空,匍匐在眾人心頭。

  而此時,不止是楊林村有所察覺,官府的動作更是快捷。

  關於水情的報告,已經是第三次擺到楚王郭雲哲的案頭。

  他不止是楚王,更是荊州牧,還同時兼任荊湖北路‘安撫使’。

  水情報告,是‘都水監’下轄的‘堤岸司’上交的。

  ‘堤岸司’在每條河流的重要地段,都設有‘水則碑’。

  水則,又叫水志,是中國古代的水尺,也就是古代觀測水位的標記。

  ‘水則’中的‘則’,意思是‘準則’,通常每市尺為一則,又稱為一劃。

  刻有水則標尺的碑就是水則碑。

  水則碑通常被立於渠道的關鍵地段,它的作用就是觀測水位變化,並用來測量水位,以達到預防洪澇災害的目的,同時作為灌區農業灌溉配水的依據。

  據史料分析,我國古代從大禹時起就開始重視對水文狀況的觀測和分析,《尚書·禹貢》記載:“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其意為:禹測量土地, 劃分疆界,命名山川,帶領眾人行走於高山,砍削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我國最早的‘水則’出現在秦昭襄王時(公元前251)。

  當時,李冰修都江堰,用3個立於水中的石人觀測水位,以水淹至石人身體某部位作為衡量水位高低和水量大小的標記。

  李冰要求“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意思是水位不能低於石人的足部,也不能高於石人的肩部。如果水位低了,岷江來水量不夠用,會出現旱災;水位也不能高於石人的肩部,否則會出現洪災,需要從飛沙堰溢洪。

  只有當水位在石人的足與肩之間,引水量才正好滿足農業灌溉與防洪安全的要求。

  而到了大周朝,量水標記由石人演變為刻畫水則。

  水則刻在離堆的岩壁上,共十則,兩則之間相距一尺。水位達到六則就能滿足灌溉需要;超過六則,就需要導流泄洪。

  但今歲開春至今,水位已降至三則,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灌溉的需求。

  並且,隨著老天爺一直不下雨,水位還在繼續下降。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故而,堤岸司已經寫了三次水文監測報告文書,提交於荊州府府衙。

  此時,這三則水文監測報告,正擺在荊州牧楚王殿下的案頭。

  而下坐通判、幕職、司戶參軍、堤岸司等一眾屬官。

  楚王郭雲哲坐於案幾之後,有些煩憂的揉了揉眉頭,驀然開口詢問:“諸位,堤岸司的水情文書都過目了,可有對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