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沒有參與,陪楊老爺子站在祠堂門前,看著眼前哄鬧的人群。
“除了這些錢之外,還換來了幾十隻雞兔呢。你打算怎辦?也分嘍?”
“雞兔不分。”郭毅扭頭看向外公,接著補充道:“我打算搞一個大規模養殖坊,喂幾千隻兔子。”
定一個小目標,先喂它四千隻。
“幾千隻?”楊老爺子頓時就是一聲驚呼,傻愣愣的看著自家外孫。
這個數字著實有些太大了。
各家各戶也都是喂個三兩隻而已,多了就有些負擔不起。
畢竟,都是張嘴貨。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吃食。
“嗯。”郭毅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這人呐,不能隻吃素的,沒有什麽油水不說,還不管飽,乾重活的時候很容易餓。”
楊老爺子點頭表示認同,不吃肉沒有油水,是容易餓。但在這年頭,有的吃就不錯了。
“我也知道,眼下這年景確實不好過。可現在,咱們賣石碳,不是也能掙些錢嘛。錢就分了,兔子和雞留下。蓋一個養殖坊,等以後養多了,也能換些錢。”
“而且,兔子這東西,特別能生養。一隻幼兔只要長到三四個月,就能生養了。一年五六窩,一窩七八隻,完全不成問題。
咱們按照最低數算,一隻母兔一年產四十隻,一百隻母兔,那就是四千隻。”
“一年四千隻?”
“嗯,一年四千隻!”
楊老爺子被這個數字給鎮住了,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
老楊家很久之前是有家族私塾的,他也算是半個讀書人,從小就念過私塾,讀書識字。
但卻沒人給他算過這筆帳。
一百隻母兔,一年生養四千隻兔子,是什麽概念?
老楊家這二百來戶,一家就能分二十隻。
那如果是,二百隻母兔呢?
噫!……不敢想!
“成,外公聽你的。你說怎辦就怎辦!”
郭毅毫不意外的點了點頭:“現在天冷,不宜動土。先找木匠,把籠子搭起來。至於屋子,西耳房不是閑著嘛,收拾一下,暫時先放到那裡。”
“哈哈!”“木匠好說,老十三他們一家子,都是木匠,那手藝,沒的說!”
楊老爺子一邊得意的說著,邊扭頭向院子裡張望著,當看到想找的那個身影之後招了招手:“十三娃!”
楊立成,立字輩行十三,十裡八鄉有名的木匠。三十五歲,正是年富力強,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
身材高瘦高瘦的,腿長胳膊也長,一身的瘦骨嶙峋,看起來像根高粱杆。
因為身材實在太高了,從他爹那傳下來的棉衣就有些短小,不管袖口還是下擺,都接了一截。
穿在他身上,就像一隻沐猴而冠的大馬猴。
此時,剛剛分了兩吊錢,在脖子上掛著,一條在自己脖子上,另一條在他家大兒脖子上。
看見大伯招手,立時就拽著自家大兒,分開人群,緊走了幾步,滴溜啷當的大步走了過來。
腿長的優勢,一步頂別人兩步。
“大伯!毅哥兒!”
“大翁翁!毅哥!”
楊立成的大兒,虎頭,今年十二了,大名楊會朋。
完全繼承了他爹的優良基因,身體骨架也很大,但卻沒有相應的肌肉支撐,同樣也是瘦骨嶙峋。頭髮也是希黃希黃的,一看就是營養不良。
外面裹著一件滿是補丁的破棉襖,
帶著狗皮帽子,手上滿是凍瘡,臉色也凍的通紅,還掛著兩條大鼻涕。 但臉上卻是布滿了笑容。
發自內心深處的。
有錢了!
可以給娘買幾副治咳嗽的藥,給老爹添置件新棉襖,割兩斤豬肉,再給翁翁打二兩酒。
“十三舅!虎頭!”郭毅看見他們臉上的笑容,也打心眼裡高興。
楊老爺子也高興的拍了拍虎頭:“都長成大小夥子了!就是太瘦了,這回有錢了,回頭去城裡割二斤豬肉,好好補補。在扯幾尺布,做身新衣裳!快到說婆娘的年紀了,得好好捯飾捯飾!”
聽到說婆娘,虎頭有些害臊的撓了撓頭,支支吾吾的應了一聲“唉!”
“嗯,您老說得對,是該捯飾捯飾!”楊立成在旁邊滿口的應著,隨後又開口問道:“大伯,找俺有事兒啊?”
楊老爺子沒有回話,向郭毅努了努嘴,示意讓他說。
郭毅應了一聲,開口解釋道:“哦,是這樣,五舅他們換了些兔子回來,我打算建造一座兔子養殖坊。不過,眼下得先製作一些籠子。”
“沒問題!”楊立成毫不猶豫的滿口答應下來:“家裡還有不少木板,工具也都是現成的。毅哥兒想要什麽樣式的?”
“走,去你家。”
郭毅想要做成規模化養殖,那就不能用圈養,因為那樣實在太佔地方了。
只能用木頭製作籠子,做成四層的。並且,上一層和下一層還要左右間隔開。那樣一來,上一層的糞便和雜物就會直接落到地上,不會汙染下一層。
就很衛生。
而楊立成也不愧是老木匠, 郭毅只在地上畫圖解釋了一遍,他就明了於心了。
然後告訴郭毅,兩天后把第一個籠子給他送過去。
還沒等郭毅回到家,老楊家分錢的事情,整個楊林村就已經傳開了。
一百多戶,每家都分了兩吊錢…
這是什麽概念?
無論是去江陵城裡給大戶人家做工,亦或是官府招役,每天最多也不過百錢左右。
兩吊錢,那可相當於半個多月的工錢了。
而最主要的是,現在已經是隆冬時節,大戶人家都停止招工,官府也停止招役了。
整個楊林村的老少爺們,全都窩在自家的炕頭上,坐吃山空…
最多也不過紡紡布什麽的。
可老楊家,卻每家都分了兩吊錢!
並且,如果不出意外,還會繼續分下去。
一時之間,老楊家那些沒分到錢的,全都人心浮動。一個個的都去找楊老爺子報名,想要去山上挖石碳。
郭毅卻是不曾理會,全都交由外公做主。
而他,就在分完錢的第二天早上,天剛蒙蒙亮就帶人出發了。
由德遠和尚帶頭,一行十人背著竹筐,拎著柴刀,帶著鐵鍬,翻山越嶺的趕往墨湖所在的山谷。
山路艱難險阻,比挖石碳的山坡要遠上許多。
幸好,連續好幾天的晴天,路面上的積雪已經融化殆盡。
也多虧這些日子堅持不綴的鍛煉,‘強身健體丹’也服用了第二顆,再一次增強了體質。
現在頂著寒冷的北風,也不像前幾天那樣刺骨的無法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