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第五百五十七章大秦要的是暴君,非是仁義之君!
隨著越來越多官員附和,大殿內的情況瞬間明晰。
馮去疾、姚賈等人臉色鐵青。
他們怎麽都沒有想到,最終場面會演變到這種地步,一個原本被認定失去了前景的人,再次獲得了主動權。
而更令他們難以置信的是,王綰等人選擇站在了秦落衡這邊。
一時間。
場中涇渭分明的分列成了兩隊。
一隊齊聲高呼請立十公子為儲君,一部分則是保持著沉默不語,整個大殿的氛圍漸顯異常。
這種情況很快就被眾人察覺。
李斯蹙眉。
眼中的冷色一閃而過。
他根本就不認為結果會有變數,因為而今主政之人是始皇,始皇是何等人物?豈會受百官掣肘?
秦落衡坐在席上。
低垂著頭。
不知在想些什麽。
扶蘇面色微微發白,雙拳暗暗握緊,他也是有些不敢置信,原本大優的自己,怎麽就突然急轉直下了?
不過。
他並沒有吭聲,在這種大風波中,作為風眼的他,必須要謹言慎行,甚至是閉口不語。
只是扶蘇眼下已有些茫然。
他很費解。
為什麽王綰等人會選擇秦落衡?
他那裡比不上秦落衡?
固然秦落衡在楚地做了很多事,但他在北疆同樣也沒閑著,不若就算他有心相爭,也定然是沒有爭奪的勝算。
他這次之所以自信滿滿,一來是自己的確做出了一些成績,至少是得到了北疆官員和民眾的認可,二來則是因司馬昌的告密,讓他提前洞悉了秦落衡的想法,並暗中做了些布置,讓秦落衡的布置落空。
這一來一回,他跟秦落衡之間的差距其實就已經拉大了。
但現實卻是,朝中依舊很多人選擇了秦落衡。
他想不通!
也完全沒有辦法理解。
對於下方哄然的場面,嬴政微微蹙眉,冷聲道:“諸卿有異議,朕已知曉,大秦儲君確立之事,的確當慎之又慎。”
“朕方才思索了一下。”
“王綰老丞相所言甚是有理。”
“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
“大秦的儲君務必要符合大秦當下的國政,一位空談仁義只會誤國誤民,朕這段時間派人去詢問過楚地的大小官員,也派人明察暗訪過,楚地的官吏跟民眾對嬴斯年頗有好感,甚至對大秦的態度也大為改觀。”
“他在楚地所為,不失為一個良政。”
“大亂大治!”
“天下一統之後,各地余毒尚存,朕雖有心治理天下,但而今的大秦非是當年一國之地,而是坐擁天下,如此龐大的國土,繼續因循守舊,將政策一成不變的執行,未必就真的能治理好天下。”
“過去。”
“朕做了很多嘗試。”
“嘗試將六國貴族盡數遷移到鹹陽,也曾嘗試過對六國貴族施以懷柔,準許他們的子弟進入學室,甚至還特許啟用了六國原本的官吏,為的就是想讓天下盡快恢復太平。”
“但效果寥寥。”
“六地依舊跟大秦貌合神離。”
“六地的民眾依舊畏秦如虎,視秦律秦法為苛政,這種局面即便已過去六七年,並未得到任何改觀。”
“前不久。”
“楚地更是爆發了一次大規模騷亂。”
“六地貴族公然對抗大秦軍隊,此等野心昭著之行,已徹底表明了一件事,六地貴族亡秦之心不死,他們的復國之念依舊存在。”
“或許......”
“當初的懷柔政策就是一個錯誤!”
“大破大立,
大秦唯有在血與火的鍛造下,才能真正的建立成一個根基穩固的帝國。”“大秦的儲君,當是大秦政治的延續。”
“朕欲立嬴斯年為儲!”
話語落下。
四周瞬間靜默無聲。
而在短暫安靜後,又瞬間爆發出陣陣附和聲。
“陛下聖明。”
“臣也認為立十公子為儲最合適不過。”
“......”
隨著嬴政拍板,縱然很多朝臣心有不甘,但此時也不敢吭聲,只是低聲附和著,臉上寫滿著難受和憤滿。
秦落衡此時也起身了。
而在他身旁,公子高、將閭等人也出聲道賀,甚至直接改口稱起了殿下。
秦落衡並不知自己是如何回應的。
他的腦海有些空白。
他雖然早就認為儲君位自己囊中之物,但真的聽到始皇的話,心中依舊是充滿著激動和振奮。
他站在殿內,機械的回著禮。
等到他回過神來,這次的宴會早已落下。
殿內也隻余了少數幾人。
秦落衡坐在席上,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他終於坐上了自己期盼已久的位置。
為了得到這個儲君之位,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而今一朝得成,也是不由百感交集。
“猶如做夢,滿是不真實之感。”
“呵呵。”
秦落衡輕語一聲。
而後緩緩站起了身子,一旁,扶蘇並未離開,一個人落寞的站在一旁,眼中充滿了痛苦和絕望。
秦落衡走了過去。
行禮道:“見過兄長。”
扶蘇看向秦落衡,澹澹道:“儲君為大,我當不得你行禮。”
秦落衡道:“儲君不儲君,也改不了,你是我的兄長,我知道兄長對我為儲君充滿著不甘,但兄長,我也可以實話告訴你,兄長,其實你從始至終都沒有機會。”
“你並不了解大秦的運行體制。”
“父皇建立的這個大秦,的確是脫胎於秦國,但大秦推行的體制跟秦國截然不同,眼下軍功爵製已是半廢,學室制度,更是難以支撐起整個大秦的官僚體系,大秦是經不起太多波折的。”
“尤其是經不起朝令夕改!”
“我知道。”
“兄長心中肯定會不岔。”
“認為自己上位,並不一定會改弦易轍。”
“但兄長忽略了一件事。”
“大秦是以法立國的,所謂的仁義,只是點綴,並不能真的影響到行政執行,而孔子的學問,是讓人看的,而非是讓人用的,如果用孔子的學說,只會百無一是。”
扶蘇不置可否。
反駁道:
“我並不這麽認為。”
“天下渴望太平久矣,不施仁政何以安民?”
“我在北原待過一陣,知曉北原的實地情況,哪裡的民眾早就受夠了戰亂,若是施以仁政,他們又豈會不倒向大秦?”
秦落衡笑道:
“仁政?”
“何為仁政?”
“治國為政,豈能空談仁義?”
“你認為大秦現在的國政不仁?兄長之言,實在是謬也。”
“誠然,大秦這些年興修水利,在各地廣修道路、宮宇,的確是勞民傷財,也的確是用民過度,但兄長可曾考慮過一件事,天下能有如今的穩定,是因為大秦存在。”
“你只看到了用民過度,卻是沒看到,正是大秦興修水利,才讓原本的貧瘠土地重新變成了沃土,此對萬民的恩惠,又豈是勞民傷財可比的?”
“天下從來都不太平。”
“兄長你認為當休養生息,其實只看到了最表面的東西,天下的太平得來並不容易,六國余孽忌憚的是大秦的武力,若不廣修道路,天下只怕早就亂了。”
“秦法不行救濟,不輕易赦免罪犯,看似不仁,實則是在激發民眾奮發,遏製罪行膨脹,若是秦法寬松,律法只會被一步步的踐踏,到時法之不法,國家又豈能繼續安穩?”
“父皇這些年一直在勤勉操持。”
“但僅憑父皇一人之力,是操持不了整個天下的。”
“天下反秦之人很多。”
“大秦的江山也並不穩固。”
“其他朝臣有搖擺的可能,但我大秦皇室是沒有半點余地的,這次衛國的覆滅,就是一次警鍾,若是自身不強大,宗廟存亡皆在別人手中,這種看人眼色的事,兄長恐怕根本想象不到。 ”
“但這就是事實!”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天下沒有那麽多道理,拳頭大就是道理。”
“而今大秦的拳頭最大,因而大秦就是天下最大的道理,但大秦的拳頭並不會一直這麽強大,總有一天,大秦的拳頭會軟下來,甚至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
“到那時大秦就會任人魚肉!”
“父皇革新體制,勞萬民養一家,為的就是讓拳頭始終有力,天下很大,治理起來很難,唯有整合力量,才能對天下進行有效治理,而這是父皇一直在努力推行的。”
“只是效果並不好。”
“大秦的行政效率離了關中都不高。”
“而這一切就是因為大秦對天下的控制力度太弱,就是地方官員的蛀蟲太多,六國余孽對地方的影響太大,不把這些不法之人,全部繩之以法,天下安寧不了的。”
“仁義是不管用的。”
“說教,就算你口吐金蓮,也改變不了任何事。”
“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利往。”
“唯有法,唯有頭懸利劍,才能讓世人都冷靜下來,才能讓萬民都清醒過來。”
“而大秦要做的,就是手持律法之刃,蕩滌汙穢,清滅蠹蟲,除掉害群之馬,還天下一個清明太平!”
“這條路注定是屍山血海。”
“因為有太多人不想改變,太多人活在過去,也有太多人目光短淺了。”
“大秦不需要仁義之君,大秦要的是‘暴君’。”
“唯有暴君才能製服的了天下!”
“而兄長你太仁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