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門弟子到左道魔主》第408章 我即是大勢
“兵字訣。”一道白影從沈羿衝出,化作一口半佛半魔之劍,迎上那一道劍氣。“當!”劍光碰撞,顛倒夢想劇烈震蕩,迸發出千百道劍罡,連消帶打,將混元劍氣撞偏,隨後向後一退,化作一白衣沈羿,又是一合,進入沈羿體內。而沈羿的五指則是和旃檀功德氣碰撞,五指被一股柔和之力彈開,虛聞見機運氣,身影竟是如夢幻泡影般破碎,出現在數丈之外。“神足通嗎······”沈羿活動了下五指,像是要抓住那一抹虛幻般,說道:“你的根基應該還不足以施展這佛門六通才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識既成,一應神通,悉具自足。大慈恩寺的諸般功法修行到最終,都會返璞歸真,拋卻功法,歸入佛門六通之內,由術及道。照沈羿來看,虛聞雖然根基精深,但限於心識境界,他距離自神通自足應該還有一點距離才是。“阿彌陀佛,慚愧,貧僧距離神通自足確實還有距離,之所以能施展神足通,不過是借助袈裟之助而已。”虛聞身形站定,雙手合十道:“施主實力高深,這一戰,便是借助袈裟,貧僧也是奈何不得施主了。但是,真武道的道虛真人已然趕到,以我二人之力,施主,你走脫不了的。”道虛真人落在數丈之外,一頂七星冠在頭頂垂下道光,庇佑自身,同樣說道:“天下無敵,你那鬼蜮伎倆產生不了第二次作用,還是乖乖束手就擒吧。你既然拒絕了歸入正途,便該有被降服的準備。”察覺到沈羿和虛聞的激戰之後,道虛真人並未第一時間趕來,而是將真武三寶之中的北鬥九皇冠暫借過來,護佑心神意識。有此寶在,便是這天下無敵再施那詭術,也休想對自己產生效用,這一次,道虛真人自信滿滿,保證不會讓這禍患逃走。“正途?”沈羿嗤笑一聲,道:“何為正,何為邪,我不過是走一條自己選擇的道路而已,而那天下人,也不過是走一條不符合你等期望的道路而已。”那一朵朵黑蓮還在搖曳,但盤坐在其上的人影卻是變得祥和,不複先前之猙獰。沈羿指著他們道:“看啊,此刻的他們,何其安詳,便是佛門所謂的極樂淨土,也不過如此了吧。”虛聞看向那一張張平和的面孔,心識感應之下,發現沈羿所說皆實,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何言語。而道虛真人則是冷哼一聲,道:“歪理邪說。”“這可不是歪理邪說,而是道家真言,”沈羿笑道,“聖人有言: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我如今正是為他們樹立大道,令信我者回歸本性,此乃天理之言,豈是歪理?”大道被毀壞了,才有仁義道德的出現;追逐名利的謀略智謀出現了,就會產生狡詐、虛偽的事;父子、兄弟、夫婦不和睦的時候,才會顯出慈孝之道的好處;國家在動蕩混亂的時候,忠臣才能顯現。仁義、智慧、孝慈、忠臣,這一切的需要都是有前提的,若是這前提消失,它們便不再被需要。隨著沈羿的言語,無論是虛聞還是道虛真人眼前都浮現出虛幻之景。蒼生浮黎回歸本性,不複自私,不複虛偽、狡詐,他們的私念皆不留於心,本性還天真,人人和睦,如是天下太平,便是儒家所言之大同,佛家所言之極樂,怕是也不過如此了。這便是萬物玄同,相忘於道。二人旁觀這一幕幕幻景,一時之間,竟是心生絲絲向往之意,有種景從之念。作為正道中人,無論道佛,他們心中都是有著向善之念的,若是這天下能永遠太平,自然是這二者所樂見。所以,對於沈羿所展示的這一幕,二者全然無法排斥,甚至開始心生向往,有種追隨沈羿,共同開辟此等盛世的念頭。“叮!”錦斕袈裟突然自發搖動,其上所墜之七寶互相碰撞,頓時便有聲響,如金玉相擊,聲雖小,但在虛聞耳中卻是如擊大磬,震耳發聵,心神頓時一震。而在另一邊,北鬥九皇冠垂下的清光轉為黑白之色,太極運轉,微微一旋,道虛真人心神頓時一清,那絲絲向往之意被他所斬去。“歪理邪說!”“妖言惑眾!”二人不約而同地斥道。隨著言語浮現的,是凜冽的氣機,是浩大的氣勢。這天下無敵當真是詭異莫測,二人都這般小心了,竟然還是被他影響到。若非及時醒轉,怕是會越陷越深,便是不會跟隨,今後也該難以對他升起敵對之意了吧。想到這裡,便是明知不可殺沈羿的道虛真人,心中也是浮動起殺機來。沒有人會接受自己被他人所掌控,尤其是修煉到他們這等境界之人。不過在同時,二人也是暗自心驚,只因他們眼中的妖孽竟是精通佛道之言,句句皆是微言大義,真要論起口舌來,這二人發現自己都沒信心辯得過他。“要不是你們心生認同,就算我說破了嘴,也難以令你等心向往之。違反心意,何苦呢,二位。”沈羿看起來頗為無奈,搖頭道:“你們這般冥頑不靈,可是要被滾滾大勢給淹沒的。”“大勢?就憑你?”道虛真人寒聲道。“當然。”沈羿輕輕揮手,無數朵黑蓮次第盛開,一道又一道人影出現在黑蓮之上。百、千、萬、十萬、百萬!有道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上一千,徹地連天;人上一萬,無邊無沿,可眼前這人影,又何止一萬,何止十萬。黑蓮自此處一直向外擴散,似是能延伸到大地的盡頭,延伸到天地的交接處,無窮無盡,無邊無沿,密密麻麻的數量,便是道虛和虛聞這等高人見了,也是心中震動。“我,即是大勢。”沈羿向著二人,向著那一道道人影,如是宣布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