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夜的第一章》第23章 風平浪靜
  周六早上不到六點,徐正華就起床了。

  簡單洗漱一番,就下樓去,圍著學校操場的跑道慢跑。

  對他來說,剛穿越過來的混亂時間,結束了。

  於是恢復跑步。

  上輩子其實習慣早起,巧的是,原主也是從小就養成了每天早起的習慣。

  記憶裡,原主最初拜師學武那兩年,五六歲個奶娃娃,長得粉雕玉琢的可愛,別說師娘師姐了,連師父都柔聲細語的呵哄著,哪舍得讓下什麽苦功夫,也就是鬧著玩兒一樣,跟著師兄師姐們扎一會兒馬步,更多的其實是在師父家裡玩罷了。

  到上了小學,開始逐漸被迫的認真起來。

  現在不同於古時候了,孩子托付給師門,生死傷亡皆由師命,那是老黃歷了,原主習武那個年代,人人都得上學,所以就半夜三點來鍾起床,一幫師兄弟跟著師父練武,到早上六點鍾前後,早課就已經結束了,大家一起吃個早餐,各自忙著上各自的學去,師父的醫館也該開門了。

  那種日子,苦還是苦的,要不然的話,爹媽也不會說什麽都不舍得把家裡老二徐正夏給送過去了。

  但打熬了十年下來,練會了多少功夫且是小事,對精氣神的養成,卻絕對是有大助益的——徐正華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哪怕拋開顏值單論精氣神,當年上輩子二十歲的那個自己,也絕對比不上現在的這個自己。

  一口氣十幾圈下來,也懶得數著了,因為幾乎沒什麽累的感覺。

  再規規矩矩的打一趟拳,反倒出汗了。

  回去衝個澡換身衣服,慢悠悠地去吃個早飯,依然是到的最早的第一撥。

  給郭昆帶了三個包子回去,再溜達到教學樓,已經是七點半,負責周日執勤的同學,已經到了,於是申請一個房間,再溜溜達達往裡去。

  今天他要繼續練琴。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從唱片這個行當裡,賺自己的第一桶金,徐正華就壓根兒沒想過靠著腦海裡的曲庫輕松賺錢的路子——任何行業,都不存在輕松二字的。

  哪怕你手裡握著天量的曲庫,也得看市場選歌。

  他不但尊重每一個能幫他賺錢的人,也同樣尊重每一個能讓他賺到錢的市場。

  仗著手裡的資源,隨手往外撒,不追求匹配度,不追求成功率,考慮到很多都是千錘百煉的經典作品的緣故,賺錢是肯定還能賺錢的,也未必少賺,但撲街的概率也絕非沒有。

  汝之蜜糖,我之砒霜。

  這個時空大紅大紫,那個時空大撲街。

  這個人唱大紅大紫,換那個人就大撲街。

  都是大概率事件。

  他不準備如此輕率的對待自己這輩子的第一份職業。

  做就要做好。

  追求準確率成功率,盡快把自己的名氣造到最大。

  不如此何以對抗那狗屁的封殺!

  所以,本著熟悉業務的角度,本著“用進廢退”的基本原理,他決定好好把原主留下的音樂知識、鋼琴技術,都繼承並溫習起來。

  不止現在,在《短發》正式上市發售之前,他都準備好好閉門練內功。

  還好,音樂學院嘛,這方面資源豐富。

  鋼琴系每個學生每學期,都有300個小時的免費時間,就在教學樓裡,就有這樣一間一間隔開的小琴房,練琴不是問題。

  臨近中午的時候,管玉蘭就又跑過來,給送來了一大摞各種各樣的報紙和雜志,並且簡單匯報了一下目前談下來的情況。

  基本上也就是跟著行業普遍情況走的。

  在徐正華擔任《短發》製作人期間,小島唱片負責報銷他衣食住行的一應開支,其中就包括了當初管玉蘭說過的,三星級酒店套房一間,以及工作期間提供外賣選擇,車接車送按照出租車的標準報銷往返路費,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是薪水。

  擔任製作人期間,他的時薪是每小時150元。

  據說這是小島唱片邀請非本公司工作人員擔任製作人時,會開出的第三檔報酬——也沒什麽太多好爭的,畢竟你還沒有出過成績。

  製作時間可以根據徐正華的個人安排靈活調整,但整體要求,對方隻給了15個工作日,掐指一算,也就是要求在3月20號之前,就要徹底結束錄音。

  時間很充裕了。

  徐正華不打算多掙他們的工資,打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首作品——這才幾個錢,上市之後按銷量拿的版稅分成,才是大頭。

  基本上這些條件徐正華全都沒意見,那就接過管玉蘭帶來的合同,簽字。

  之前簽過的,是製作人分成協議,其實跟詞、曲、編曲的授權合同,性質基本完全一樣,是一種文化創意的授權和獨佔合同。

  這一次簽的,則是工作合同。規定的是工作細則。

  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下午窩在宿舍裡,一邊聽杜雪嵐的歌,一邊看報紙,翻雜志,還臨時想起來,穿衣服出門,到校外去買了一個三十來塊錢的收音機回來。

  拿廣告洗洗耳朵。

  杜雪嵐剛出道那幾張碟,唱的那都是些什麽呀!

  就一個字就概括了:甜!

  一天就這麽忽忽悠悠的過去了。

  出奇的風平浪靜。

  那邊閨蜜倆倒是沒有再打電話過來。

  反而是晚上的時候,龐永熙跑過來一趟,坐了一陣子,閑聊,另外想看當初徐正華當初創作《短發》時候的草稿。

  結果還被徐正華一句“早就沒了”,給打發了。

  周日,晨跑,彈琴,看報,聽廣播。

  他安靜閑適得跟之前幾天,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關鍵是兜裡又沒什麽錢,就算出去浪也沒啥可玩的。

  當然,只要願意去,管玉蘭能從經紀公司那邊,給搞到很多趴體的入場券的,娛樂圈嘛,各種拿錢不當錢,動不動這慶功那歡度的,據說帝都這邊的明星圈子,一年到頭天天都有趴體,去玩也基本上是零支出。

  但那種趴體對現在的徐正華而言,幾乎毫無吸引力。

  既不想去結識什麽人脈,也不打算去獵什麽豔。

  然而,當時間來到周一,他忽然就又精神起來了,上午課程密集,要老老實實上課,吃過午飯,他就坐了管玉蘭的車,直奔小島唱片。

  見到了之前一直惦記的一號棚,也見到了熟悉的大劉。

  一號棚果然氣派。

  大。

  一點半出頭,由項中明負責聯系安排的各路樂手們,陸續趕到。

  徐正華的製作人工作,正式開始。

  第一件事,就是選樂手。

  唱片公司普遍會養著幾個手藝不錯的樂手,另外還會有一些日常聯系緊密的以供備用,都是熟手,來了就能用的那一種。

  對於徐正華和安小菁來說,《短發》是一次衝高的機會。

  可即便是對於完全不可能拿到版稅分成的樂手們來說,這也是一份蠻不錯的工作——無論時薪,還是按作品數量計酬,這樣的工作,都是他們的日常。

  聽,聽,聽。

  選人。

  再聽聽聽,選人。

  當然,水平差距不會太大,於是就多多參考項中明的意見。

  到哪裡都有關系戶,這很正常。

  多采納項中明這個對接人員的建議,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快刀斬亂麻。

  沒那麽多時間去跟他們公司內部搞內耗,該內耗的地方,就讓項中明去。

  當然,只是一份樂手的工作而已,少則幾百,多也就一兩千塊到頂,其實是不至於真的產生什麽紛爭的,只是人情而已。

  只有鼓,大劉推薦的那個家夥水準的確還可以,於是成了徐正華唯一的堅持。

  就這樣,一個多小時直接搞定伴奏的錄音樂手團隊。

  等到安小菁和袁維兩個人趕過來的時候,徐正華這邊甚至都已經開始進行樂手的錄音工作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