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原本空無一物的地方,在模糊的風之中,有什麽逐漸凝成:
銀白色的輕柔旋風和微光環繞,一隻隻透明的倒豎著的眼睛浮現又消失,旋風的中心,是飄動的絲帶狀的生物。
正是一隻奇犽塔,也即是卡拉那的信使。
一條柔弱的絲帶從風中延展而出, 卷著一封信和一本書。
葉清接過這兩樣物品,然後,看著這隻奇犽塔再次一語不發地從眼中淌出大片的液體與星光,將自我淹沒,消失不見。
他挑挑眉,沒有在意,首先把信紙展開, 起卡拉那的回復:
“……很抱歉這麽久才回復你, 這中間, 發生了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不過,已經解決了。我此刻正在亞魯特王國,即將再度啟程。”
“不得不說,你所提出的問題很有意思,即便是在古代紀元裡,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我記得,這個課題最早是在第三紀的時候被提出,直到第四紀,才初步地被人解決。”
“當時,是由一位夢境主人邀請了一位‘空想家’,為祂的夢境空想出一套完善的超凡體系,填補進夢境作為衍生基礎。這完美地解決了問題,‘空想家’空想出的超凡體系不僅適用於夢境,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現實沿用, 盡管有著局限性,不過,確實是最完美的辦法。”
葉清看得怔了一下,沒想到早在古文明的時候,就有很多存在研究過這個問題,更是讓一位“空想家”直接空想出一套完善的超凡體系。
他並不了解“空想家”代表的意義,不過,應該也是指一名神話,或許是類似職業一樣的東西,劃分了超凡之路上的不同類型。
這一切,放在現在看來,簡直充滿了神話色彩。
當然,祂們本就是“神話”。
繼續往下看:
“到了第四紀中期,由當時的群鴉教會牽頭——據傳是得到了群鴉之主的啟示,細節我並不知曉,當時活躍的是夢境之靈,並非我——提出了另一個設想,不依靠‘空想家’或類似的存在,由夢境主人自己設計超凡體系融入夢境,並成功得到實施, 這其中, 一部分得益於當時對夢境的探索逐漸深入, 各種理論得到空前發展,尤其是‘空域’的存在,進一步推動了一切。”
很早的時候,葉清就知道,卡拉那·霍奇夫斯一直是三個人,處於某種奇異的共生狀態。
在古文明的第四紀至第五紀末日來臨期間,一直活躍的是夢境之靈的王者卡拉那·霍奇夫斯,是群鴉之主的夢境眷族,並非人類。
第五紀末日來臨之前,夢境之靈隕落,一直到新的文明紀元,也就是七十幾年前的最後一位聖者隕落,造成永夜與安眠的奇景,這期間,則是葉清曾經在蒙昧紀元的群鴉遺跡遇到的那位人類虔信者活躍。
黑鴉教團最後一位聖者隕落之後,新的卡拉那·霍奇夫斯被困霍奇夫斯山脈,利用從血族親王手中獲得的歷史之書,篡改歷史,然後,就有了後續發生的一切。
看來,盡管處於“共生”,但如果不想要透露,三位卡拉那之間完全可以做到相互隱瞞。
葉清還注意到了信中提起的“空域”,這一讓鴉神使者都隕落的危險地界。
他微微頷首,繼續:
“不過,這種方法有很大的缺陷,即便擁有了現實靈魂的支撐,只在夢境土壤生根發芽的超凡體系,輕易就會被外來入侵的真實力量擊潰,我想,這並非你想要的……此外,對你來說,還有一個更大的麻煩,那就是如今這個時代,智慧生靈‘靈性基礎’的缺失——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不用我特別解釋,如果對於這部分內容有疑問,稍後可以再寫信詢問,我可以透露可以被透露出的內容,對你來說,因為你已經‘知道’,部分‘限制’就已經消失……”
“到了第五紀初期,這個方法被進一步完善,尤其是,第五紀中期,一個新的理論的提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其貢獻不僅僅是這樣,對於當時的神秘界來說,幾乎算得上開辟了新的前路……具體的內容,可以查閱我隨信附贈的一本書,當然,在我寄出去的那一刻,由於‘限制’的存在,必然就會發生損毀,有些內容看不到很正常,不過,大部分基礎的理論會被保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順帶一提,如今的夢境世界可能有很多曾經的夢境神話編織的大型夢境遺留下來,幸運的話,你可能有機會遇到。”
“至於如何解決‘靈性基礎’缺失的問題,我曾經偶然聽說過一個理念,那就是以‘超凡基礎’代‘靈性基礎’,很驚豔並具有突破性的理念,不過,是否具有可行性仍未可知,畢竟,我沒有實驗過,編織一個完整的神話夢境對我來說也太過耗費時間,也並沒有太大的用處。”
“如果仍然有問題,可以再寫信給我,我會盡量解答……期待有一天,你能邀請我進入你的神話夢境做客。”
以卡拉那的閱歷,很容易就猜到,葉清所說的神話夢境是屬於他自己的,並且,肯定知道,這是在蒙昧紀元時期就編織好的,才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發展壯大。
葉清沒有什麽意外的神色。
信件的最後,卡拉那給了葉清一個任務:
“另外,我希望可以委托你,搜集卡特鐸蘭帝國近期所發生的異常事件的信息,並在下一次的通信中交給我,報酬已經提前交給了你。”
“你的朋友,超凡之路的同行者,卡拉那·霍奇夫斯。”
放下信紙,葉清吐出一口氣,這封信中蘊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單是這些知識的價值,就遠遠超出這個委托應有的水平。
他知道,卡拉那信中指的報酬正是隨信送過來的這本書,紅黑色的封皮上有著幾個大寫的標題:
《1255:靈性的溢散與收集》
標題格式有非常熟悉的既視感。
果然,找到書封的署名,又一次看到那個名字:
丹尼爾·莫伊塞斯·加萊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