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第一百六十章 建寧王的野心
四月初,鳳翔府的皇帝下令,以平章軍國重事的郭子儀身兼數職,勞苦功高為由,朝廷為其分憂,卸去了郭子儀兼任的河西節度使職務,將河西節度使改授予了宰相房琯。

雖然沒有褫奪房琯平章的頭銜,但是宰相外任節度使,已經等同於罷相了。

只不過比起直接罷相,這是一種比較體面的退場。

皇帝李亨對於房琯這個勸說上皇退位老臣還是有幾分優容的,暫時保留他的平章頭銜,也算是給房琯一點甜頭釣著,如果他能在河西節度使的任上表現出色,未嘗不可以重新返回朝廷中樞為相。

而最令人吊詭的是,河西節度使的轄區主要就是隴右道,而朝廷剛剛封了建寧王李炎為隴右道大總管,節度隴右道諸軍事。

現在轉頭又任命做過宰相的房琯為河西節度使,也就是說一個隴右道,共有了兩名最高領導。

很顯然,從皇帝到百官,都對這麽一個詭異的決定保持了沉默,東宮一派的官員則面露笑意,建寧王遠放隴右,已經半退出了皇位爭奪,現在皇帝又派遣房琯去河西擔任節度使,顯然也在打壓建寧王。

房琯能夠平安的離開中樞,也不失為一條體面的出路,他給新任宰相讓開了道路,有不少大臣都稱讚他高風亮節。

但是在房琯離開鳳翔府前一天的禦前議事上,已經很久沒有參加的房琯堅持參加,在皇帝面前獻上了一份改馬為桑的國策。

這條國策很簡單,就是將酒泉到武威這一帶,已經廢棄的朝廷馬場改種上桑樹,養蠶紡絲再賣給西域商人。

秘書監李泌當場提出反對:“肅州涼州的馬場,是我大唐軍馬的重要產地,如果改馬為桑,前線需要的戰馬如何供應?”

早就有準備的房琯立刻說道:“如今肅州涼州的馬政早就已經敗壞,河西走廊的州郡都在向回鶻購買戰馬,供應前線戰事,這事情並不是什麽秘密,只要對馬政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與其廢棄馬場,還不如改為桑田,那麽朝廷就可以用賣絹的錢,或者直接用絹向回鶻換取戰馬。”

這下子李泌也大為驚訝,房琯這個人志大才疏,並無宰相的才能,可這一次卻能侃侃而談,顯然做了充分的準備。

接著李泌又說道:“要在肅州涼州建造馬場,那就需要購買桑苗,朝廷和河西節度使府早就已經入不敷出,這筆錢誰能掏出來?”

沒想到這次房琯也有準備,他說道:“這個泌公不必擔心,河西節度使可以給有信用的百姓擔保,先購買桑苗,等製成絹之後再還桑苗的錢。如果百姓給不出,那再由河西節度使府出。”

李泌又問道:“若是將馬場改為桑田,那這田是授田呢,還是朝廷的官田?”

李泌的這個問題,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大唐的礦產和馬場都是朝廷直接所有的,並不參與到本地土地授田,也不能當做永業田賜給勳貴功臣。

可一旦馬場改為桑田,那就變成了可以授田的私田,那就不受到朝廷的控制了。

房琯說道:“當然是將馬場作為桑田授予百姓,不過前面也說了,桑田需要種上桑苗,所以必須要嚴加甄選有能力耕種的百姓,再授予他們桑田。”

李泌立刻對皇帝李亨說道:“聖人,臣反對改馬為桑之策!朝廷的馬場授出去容易,日後再從百姓手裡拿回來就困難了!河西之馬關乎朝廷百年馬政,不可輕動啊!”

這下子李亨也有些猶豫,房琯向他秘密進奏的時候,李亨還覺得改馬為桑的國策是大大的妙計。

朝廷盤活了廢棄的馬場,百姓獲得了上好的桑田,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還能夠增加河西的賦稅。

可是現在李泌這麽一說,李亨又猶豫起來。

房琯立刻說道:“聖人,我願意立軍令狀,改馬為桑之後,河西供應朝廷的戰馬一匹不少!還能夠增加兩成!若是不能做到,請陛下斬房琯的腦袋!”

聽到房琯這麽說,皇帝立刻說道:“改馬為桑乃是兩全其美之策,就有房愛卿主抓這條國策吧!”

次日,皇帝親自賜予房琯河西節度使的雙節雙旌,然後將節度使大印賜予房琯,詔令他總管河西諸州民政及諸軍事。

房琯帶著新任的河西節度使府判官竇參,他剛招募的河西節度使署吏們,浩浩蕩蕩的北上涼州上任去了。

而原河西節度使的一名年輕署吏,在房琯到任前,就懸掛上官印辭職離開節度使府。

這位名叫楊炎的節度使府掌書記,一家三代都因為孝行得到了朝廷的旌表嘉獎。

而楊炎年少就才思敏捷,文辭華麗,年紀輕輕就被征辟到河西節度使府擔任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文書起草。

和楊炎同行的,是他剛剛認識的好友。

這名讀書人要比楊炎稍大一些,也是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

他的名字叫做劉宴,是一名鼎鼎大名的神童。

當年劉宴剛剛八歲,上皇李隆基封禪泰山,劉宴作為百姓代表向皇帝進獻絳節。

上皇李隆基聽說了劉宴的神通事跡,故意讓寵妃楊玉環“施粉黛如巾櫛”,打扮停當。

上皇目視劉晏發問,“正字,正得幾字?”

劉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

此話一語雙關,不僅說出了“朋”字的字形結構特點,還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黨相互勾結的時弊。

以字諫皇帝,劉宴很快名揚天下,但是劉宴並不願意出仕,依然在家鄉讀書。

安祿山叛亂,至德元年末,劉宴得到了第五琦的邀請,征召他協助第五琦處理江淮鹽鐵事務。

本來劉宴都準備應召了,卻遇到了永王李璘的叛亂,江淮動亂之下,劉宴不願意出仕江淮,就動身前往靈武行在。

可沒想到等他到了靈武,禦駕已經去了鳳翔府。

劉宴想了想,看到了靈武的邊境風光,想到了王之渙的《涼州詞》,決定繼續出塞到安西看看。

劉宴繼續西行,在涼州結識了同樣少年揚名的楊炎,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楊炎當場辭官,決定和劉宴一起出玉門關,見識一下塞外風光。

剛剛出了玉門關的楊炎和劉宴,卻從商隊那邊聽到了一個大新聞。

建寧王李炎要在沙洲城舉行一次大辯論,討論山林牧場到底是應由官府掌控還是交給百姓經營。

楊炎和劉宴都對財賦之術感興趣,這個辯論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於是決定前往沙州城。

楊炎和劉宴坐上了一種奇怪的馬車,這種馬車的輪轂竟然奢侈的用鐵製造,坐在馬車裡竟然一點都不顛簸,而且速度要比普通馬車快得多。

車夫坐在馬車頂上架勢馬車,三匹駿馬拉著馬車,前進速度和騎馬差不多了,但是卻沒有騎馬的辛苦。

木質的車廂不僅僅能夠抵擋風沙,坐在車廂裡的人還能互相聊天,原本艱苦枯燥的旅行,都變得舒服了不少。

聽說這種馬車是建寧王手下巧匠的發明,楊炎和劉宴都嘖嘖稱奇,如果這種馬車能夠推廣全國,那長途旅行就不再是一種困難的事情了。

“楊三郎,沒想到出了這玉門關,反而要比關內更加繁榮。”楊炎在族內排行第三,所以親近的人都稱呼他為楊三郎。

楊炎透過窗戶,看著官道上連綿的商隊也說道:“是啊,我也沒想到這關外竟然有如此的景色。”

從玉門關往西,這裡就算是建寧王控制的領地了,大量的商賈成群結隊的前往瓜州城。

劉宴七歲舉神通,博覽群書,對山川地理非常了解。

劉宴不解的說道:“這瓜州城也沒什麽特產,為什麽這麽多商人前往瓜州啊?”

楊炎也同樣的奇怪,沙州繁榮他可以理解,可是瓜州不過是一個下州的府城,為什麽也有這麽多的商人前往。

不過很快劉宴和楊炎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馬車進入大水峽,就看到冒著白煙的巨大煙囪林立,四處都是敲打鐵器的叮叮聲。

馬車在大水峽附近的休息區停靠,楊炎和劉宴走下馬車,看著不遠處已經匯聚成小鎮的鐵廠,露出了驚駭的表情。

劉宴也曾經遊歷過不少地方,他讚歎道:“我也只有在南陽才見過這麽多鐵匠工坊,想不到在和關外竟然也有如此繁華的鐵匠工坊!”

楊炎也震驚的說道:“南陽自漢代就是冶鐵重鎮,漢光武帝就是靠著南陽鐵器光複東漢的,這瓜州的鐵廠竟然要比南陽的規模都大,建寧王是如何做到的?”

休息區裡,村民們送上了熱水,又有村民到服務兜售香噴噴的便當。

楊炎和劉宴問著便當的香味,肚子裡的饞蟲都要出來了,楊炎立刻喊來一個兜售便當的小孩,買下了兩份便當。

劉宴的年紀要比楊炎大,不過他雖然少年揚名,一直沒有出仕,自然比不上曾經擔任過節度使掌書記的楊炎有錢。

這一路上的費用基本上都是楊炎掏的,搞得劉宴都有些羞愧。

楊炎倒是毫不在意,他將便當遞給劉宴說道:“劉郎,沒想到這小小的瓜州,竟然還有這般有趣的地方。”

劉宴暗暗決定,若是日後富貴了,一定要償還楊炎。

他點頭說道:“看來這位建寧王殿下經營有方啊。”

第二天早上,休息區內的商人都開始擺攤,楊炎和劉宴決定繼續休息半天,看看瓜州的鐵器到底質量如何,為何能讓附近的商人趨之若鶩。

當他們看到了又堅固又耐用的瓜州鐵器,售價甚至要比關內的鐵器都要低,兩人都有些震驚。

他們聽到一名商人說道:“如今關內商人都會來瓜州購買鐵器,兩位郎君怕是不知道,這瓜州鐵器不僅僅是賣相好,更是堅固耐用,甚至要比關內軍械監出品的武器都堅硬。”

這下子楊炎和劉宴更加驚訝了,軍械監是朝廷設在各地專門製造武器的機構,不過很多軍械監也會偷偷製造武器販賣。

這大水峽鐵廠生產的廚具農具,竟然要比軍械監的武器還堅固?

但是看到大水峽鐵匠小鎮前長長的隊伍,楊炎和劉宴又不得不相信,這大水峽鐵廠的東西確實好,才能引來這麽多商人的搶購。

兩人再次啟程,等快要到瓜州城的時候,發現來往的讀書人多了起來。

一問才知道,這些讀書人也是準備前往沙州城的,他們也是衝著沙州城的大辯論去的。

在一家讀書人雲集的酒肆裡,兩人終於知道了為何建寧王要在沙州城舉行這場大辯論。

“聽說這場辯論開始於高昌城,二十多名裡長向西州刺史府上書,要求刺史府以荒田的名義,收回高昌舊族手裡的山林礦場,高昌舊族自然不服,就鬧到了西州刺史李大人面前,於是李大人就讓高昌舊族在全城人面前,和刺史府的官吏辯論。”

“高昌舊族為了自己的祖產,也聘請了很多讀書人,據說刺史府在府衙門口擺下了場子,雙方辯論了三天三夜,都沒有能夠把這件事辯論清楚。”

“崔大人只能將這件事上報給建寧王殿下,於是殿下要在沙州城再開一場辯論,討論這山林礦場,到底該不該開放。”

建寧王竟然如此野心勃勃?

和這些沒什麽家學的隴右讀書人不同, 楊炎和劉宴都是博覽群書的讀書人,除了儒家的經典之外,他們也通讀史書,建寧王召集隴右群賢討論山林礦場該不該開放,這不就和石渠閣會議一樣嗎?

石渠閣鹽鐵會議,是漢昭帝召集天下賢良文學,和朝廷重臣就鹽鐵官營這件事,舉行的一次政治文化會議。

這場會議到了最後,討論的不僅僅是鹽和鐵的問題,更是整個大漢的國策。

會後大臣桓寬,將石渠閣會議的內容整理下來,形成了一本《鹽鐵論》。

這本書依然是如今歷代財法的理論源頭,可以說是歷代朝廷聚財收稅的利弊得失,當年石渠閣鹽鐵會議上都討論過了。

建寧王竟然要召開這樣的會議,楊炎和劉宴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睛裡看出了震驚。

題外話

調整一下更新,這一章4000字。

以後上午9點,早上7點更新,一章3000字+,總字數不變。

求一下訂閱。

另外宣傳一下粉絲群,群號:419707302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