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西洋之王》第273章 創辦自己的報紙?
(求訂閱!求票票!)

 第一份便士報《太陽報》靠聳人聽聞的新聞打動市井民眾,以“人情味”的報道手法取勝。

 當時登載的整版文章,常常是報道通篇未用姓名,如果不是使用了“最近”這個詞的話,報道看起來就有可能是屬於虛構的。

 而《先驅報》剛創辦時,也模仿太陽報的手法,采用聳人聽聞的題材。

 就刊登暴力新聞而言, 《先驅報》是毫無顧忌的,但以後,《先驅報》逐年向新聞報道的其它領域擴展。

 比如開辟對於任何報刊來說都是最出色的金融專欄;

 還開辟了一個有趣的“讀者來信”欄;

 還促進了批評性的評論欄和社交新聞的發展;

 早在別的報刊編輯尚未認識到體育新聞的吸引力之前,《先驅報》又提供了體育新聞。

 而《論壇報》則又是一種風格。

 盡管它在創刊號中就表明了是以1美分的售價與其他便士報一樣地面向大眾,但還是凸現出了差異之處。

 因為這一期的全部內容都是嚴肅的問題討論與新聞報道,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情感刺激。

 《論壇報》的辦報理念是“對於民眾既可用渲染情感刺激去吸引, 也可用講道理去吸引。”

 這麽多年來,討論了很多問題, 所選取的內容大多是普通人所關注的:政治、農業、勞工、教育、債務恐慌、婦女權利、禁酒、婚姻、邊疆及黑奴製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曾是《論壇報》的駐倫敦記者之一,撰稿時間長達10年之久。

 其實辦一份報紙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理論上來說,一份發行量不到2萬份的地方性報紙,只要十幾個人就能完成內容方面的製作。

 因為規模實在太小了,整個新聞編輯部能有9個文字記者、2個攝影記者和4個編輯,基本就夠用了

 遇到重大的報道時,執行總編輯與晚班編輯一起商議一下即可。

 但每天出將近50個版,

發行量在20萬份左右的大報紙就完全不一樣了,至少看上去不像過家家。

 每天上午下午兩個會是必須的吧?

 各個板塊的主編都要參加,比如城市、經濟、體育、文化、社論等等。

 會議也沒什麽複雜的,主要是通報當天各個方面的新聞線索,確定當天重點新聞題目;

 下午,再舉行另外一個例會,由值班總編輯主持,主要內容是確定當天的頭條稿件或者圖片, 確定上一版的主要稿件。

 這樣的例會,在一些著名的大報也常見。

 看《紐約時報》對一些國內國際事件的報道,發現除了即時性的報道外,同時還有大的背景以及相關的報道、觀點等。

 這些都是必須在例會上完成的,大家一起分析一周重要的事件,討論報道規模和方式,從而使得報道顯得十分豐富和充實。

 但無論大報還是小報,新聞界在對待新聞的態度上,永遠都是“時效第一”。

 在小報裡,每天記者寫的當日新聞,是該報重要的報道源。

 他們的稿子,將決定著當天報紙的出版情況。

 許多報紙都出版有“最終版”,所謂最終版,就是最後完全截稿後才印刷的版面。

 因為這裡的報紙版量都很大,一次性印刷工作量太大,所以有些版就是白天提前印刷的。

 除了時效,還有針對大事件的報道

 所謂大事,總是應該有一個公眾標準。

 但在醜國,這種公眾的標準往往與報紙自身的新聞標準不盡一致。

 在這裡, 你很少可以看到各報統一的頭條,盡管這一天可能有全國性的大事發生。

 而且醜國人認為的大事和,其他國家認為的大事不一樣。

 就拿國慶日來說,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是一件大事。

 但在第二天的報紙上,你卻看不到多少對這件大事的大報道。

 甚至可能只會在末版角落裡發現相關報導,字數也不會太多,大約只有一兩百個字。

 而當天頭條發的可能是大的圖片報道,主題或許是“聚焦犯罪”;

 再比如某個地方發生了槍戰,可能在《紐約時報》裡,只會被不經意的提起,但不會過多探討。

 反而在某些地方性大報裡,便會被大書特書,大段文字加大照片通通招呼上,同時還要附上評論。

 大事報道的這種不統一性,說明了各報選擇新聞的標準的不統一,也取決於報紙的風格和主題。

 看醜國的報紙,特別是看其一版,你常常會感到它的一版的一種模式化特點。

 像一些小報,每天的一版大體上都是一種風格,頭條新聞都是通欄而做的,大標題,然後是文字轉版;

 頭條底下居版中心的位置,一般是一幅大的圖片。

 圖片的兩側是豎立的文字新聞,圖片底下,也就是報紙一版的底部,往往又是橫起來的文字新聞。

 這種組版方式已經是模式化了,除非有特別的原因,否則每天都是如此。

 大報其實也一樣,每天幾十個版面,但頭版幾乎都已經模式化,除了導讀之外,一版刊發的稿件從不超過4篇。

 當然,模式化並不總是一個樣。

 有的報紙就不是這種版面分割清晰、圖片文字明確的模式。

 在它的一版上,你已經看不到報紙版面的所謂幾欄分割,因為無論是它刊發的圖片或者是文字,都已經完全打破了編排上的按欄分割版面的格式。

 與一些比較規范運用版面分割的報紙相比,這樣一版的整個組合看起來有些散亂,甚至有點沒有章法,但卻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簡單來說,報紙放在報停,路過的路人一眼就會被這樣的版面抓住眼球,然後掏錢買下。

 也有相對“古板”的,像《華爾街日報》,不僅加寬的報紙版式有點獨一無二,它每天的一版版面組合,給人的一個印象是中規中矩。

 如果說之前那種,一版組合的“雜亂”讓人有種青春衝動的感覺的話,那麽《華爾街日報》則給人一種穩重成熟的感覺。

 有了主題和排版模式還不夠,提供內容的關鍵還是跑口記者。

 醜國報紙的記者,除了有駐外的之外,在編輯部裡的記者也常常分跑不同的口。

 一些大的報紙,都有專門的駐白房子、駐議會等記者。

 一些地方性很強的小的報紙,也將記者分為經濟、體育,或者是跑法院、警察局等。

 可別小看記者這個行業,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記者的地位甚至不比一位市議員低。

 要做一個好記者,一是要與當地官員有很好的朋友關系,這樣你就可以得到獨家的新聞線索;

 二是又必須與官員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這樣,你的報道才能不失去公正,才能將一些東西真正報出來。

 這看起來像是一對矛盾,其實正是這樣。

 一名高產記者,在一個周的時間裡,每天的稿件平均在4篇以上,最多的是一天發七八篇稿件也不在話下,都是當日新聞。

 當然,個別報社都有自己的規定,比如有的報社要求每位記者每天至少要發二篇稿件,而且都是當日新聞。

 上午,在整個編輯部裡,你基本上見不到人,能夠看到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新聞資料人員,一個是新聞編輯部負責接待的。

 記者的工作節奏是:第一天離開辦公室前,將第二天的采訪報道線索發到執行總編輯的個人資料庫裡,上午出去采訪,中午或下午回到辦公室寫稿子,一般在晚上8點鍾之前能夠全部完稿。

 比如一位跑政法口的記者采訪當地的警察局和法院,這位記者與警察局和法院一定具有很親密的關系。

 在警察局,幾乎能與見到的每一個人打招呼。

 而且,在警察局裡的一個固定的位置上,放置著當日的重要的新聞線索,一去就可以取到,也許是專門為其準備的。在法院,除了在開庭時旁聽外,還要能進入到法院的檔案部門辦公室,要一個個案例的更細致的背景材料。

 對記者來說,朋友和關系,是一筆真正的新聞資源財富。

 但是這樣的記者難求,有這樣關系的記者,要麽已經在大報證明了自己,不可能跳槽;

 要麽還沒真正入行,等著人家來面試,無異於大海裡撈針。

 小報別以為輕松好混,事實上工作量很大。

 羅森塔爾曾經在一家小報工作過,用他的話說,在那裡工作就是賺最少的錢,乾最多的活。

 甚至有時一個人兼任白班和晚班編輯。

 在新聞編輯室裡,你會發現兩樣東西:

 一是當月報紙各專刊、專版的見報時間安排,貼在編輯室裡的一塊黑板上。

 二是每天各版面的情況,包括廣告佔用多大版面等。

 前者,是因為它們的專刊專版並不是完全固定,會有變化,所以一個月與另一個月可能會不同。

 後者,是因為廣告部門需要在下午下班前將當天的廣告佔版情況以書面的形式通知晚班編輯。

 在這裡,晚班編輯有四件事是必須做的——一是編稿,主要編輯記者當天的稿子、美聯社的稿子,還有從其它方面下載的稿子;

 二是錄入,有許多內容是需要晚上錄入的,像一些訃告類廣告、結婚類廣告等,往往由晚班編輯進行文字錄入;

 三是組版,包括插廣告,一家小報每天正常出20個版左右。

 除了白天提前組好的版外,需要在晚上組版的也在10個版左右,而整個新聞編輯部可能只有四位編輯。

 所以,每天每人組版量應該在三個版左右,工作量相當大;

 四是校對,小報並沒有專門的校對人員,小樣大樣的校對,都是由編輯自己來完成的,一般情況下是誰組哪個版誰就負責校對哪個版。

 羅森塔爾工作過的小報因為沒有總編輯,執行總編就是最大的“新聞頭”。

 他的工作規律是,每天下午大約2點鍾去辦公室,一般第二天凌晨2點簽大樣印刷然後回家,算起來每天在報社的時間是12個小時,而且一周七天,全年無休。

 因為一家很小的報紙,總編輯大事小事都需要親自做。

 比如在晚上,一版基本上是由執行總編來選稿和組版的,因為能做到執行總編的人,組版技術都嫻熟,有時一二版全組;

 這還不夠,執行總編還要針對大事件親自外出采訪,然後回來撰稿,可能最後的排版校對工作都是由他一個人完成的。

 這樣的工作強度,配上不高的薪水,能堅持下來的基本都可納入為愛發電的范疇。

 如果不是真正熱愛這份工作,恐怕沒人願意堅持。

 所以記者難尋,好的總編更難找。

 不過羅森塔爾倒是流露出願意嘗試的態度,也對,否則他也不會提出這個大膽的建議。

 他拿出一份泛黃的報紙說:

 “這就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你看,這內容導讀部分就是我負責的。”

 醜國的報紙,大都有很多的版面,也有不同的版塊。

 為方便讀者閱讀,報紙對導讀的處理可說是極為細致、也極為有效。

 報紙的一版,除了主打新聞和圖片外,最大的篇幅就是導讀。

 導讀除涉及主要新聞外, 還包括一些普通讀者關注的訃告、氣象在哪一個版的指示。

 二版,則又往往是大導讀,把主要的新聞以提要的方式介紹。

 除此之外,各個版塊又都有著自己版塊的導讀,一般放到各個版塊的首頁上。

 可以這樣說,你想要閱讀什麽內容,只要看了導讀,就知道在哪個版塊裡、在哪個版面上;

 你只要看完了一版、二版及各版塊的導讀,你對這一天的整張報紙其實也就有了整體的印象了。

 導讀的製作也是極為講究的,有橫欄的有豎欄的,有寬欄的有窄欄的,有的以圖片為主,有的以文字為主,整個看起來,是報紙首版上的一道“風景”。

 這樣的導讀,一是對讀者閱讀是一種提示,方便了讀者,二是對報紙當天重要的、核心的內容可以進行強調。

 而羅森塔爾負責導讀的工作,證明他有很強的總結和統籌能力,這也是作為總編輯的基礎素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