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射雕之劍歸何處》第286章 1躬到地
禍起宮牆裡,夜半驚老僧。

 斷箭殘軀體,鞘中血未凝。

 看到眼前渾身是血的武三通,連一向心靜如水的一燈大師,一時都難以平靜。

 此時,在寺廟中隨著一燈大師練武的三位皇孫也趕了過來,武三通他們自然也是認識的,這是自己的三師伯。

 「師傅,高氏後人突然發動了反叛,他們不僅勾結了乞藍部和羅磐部的苗人,甚至還有數千吐蕃的軍士出現。」

 「大理城已經被他們攻佔,整個皇宮被付之一炬,陛下和幾位年幼的皇子也......也慘死在宮中了——」

 「什麽?三師伯你說我父皇他駕崩了?」

 剛剛二十二歲的段祥興,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前不久在祖父的幫助下,終於突破到二流境界。

 昨日還想著過幾天是母妃的壽辰,他想回趟皇宮,給母妃過了四十歲生辰再回來跟祖父學藝。

 沒想到,自己還沒來得及回去呢,竟然聽到這樣的噩耗。

 「三通,我兒志祥也算修為有成,即便遇到賊子叛亂,為何連他自己都沒能逃出來?」

 是啊,大理國君段志祥,好歹也是二流巔峰的高手,武功比不上朱子柳,卻比武三通還要強一些,又怎麽會死在皇宮裡呢?

 「師傅所有不知,這次叛亂的賊子,有乞藍部的苗人,他們擅長毒功,悄無聲息的就讓皇宮裡的人中了毒。」

 「弟子聞訊趕去的時候,皇宮裡已經是一片火海,弟子闖了幾次也沒能闖進去。」

 「聽皇宮的侍衛說,陛下被堵在寢宮裡,從頭到尾就沒有出來過。」

 聽武三通說到這裡,一燈大師反而穩定了心神。

 既然大理國都已經被賊軍攻佔,聽這架勢至少也要上萬的叛軍,要不然三千禦林軍守衛的皇宮,又怎麽能輕易被攻佔?

 「三通、子柳,此地不能久留,收拾一下我們去大理城東三十裡處,那裡有一個塢堡,如果志祥不死他會到那裡去。」

 「如果我們三天還沒能等到他們,就先撤離到會川府你大師兄那裡,派人通知你二師兄務必守好石郡城,將來也好有反攻的機會。」

 一燈大師之所以提出到城東三十裡處的塢堡,因為他知道在皇宮裡,皇帝的寢宮有通向城東的一條密道。

 這條密道的存在,也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也許今天會派上用場呢。

 翻開大理國的歷史的,你會發現段氏家族的大理王朝,曾經出現過短暫的斷層,這其中有一個名叫「大中」的國家。

 將大理國的歷史攔腰截斷,使得大理國變成了「前大理」和「後大理」時期。

 當年,權臣高升泰逼迫前大理國最後一位皇帝段正明禪位出家,自己廢除了大理國的國號,改為「大中」國,同時改元為「上治」。

 然而,或許是上天不忍心看到大理就此亡國,高升泰在當皇帝的第二年就中了頭風,很快就病重不治。….

 在臨終之前,他召見自己的兒子高泰明,命令他在死後將皇帝之位歸還給段家,才有了大理國的延續。

 雖然段氏再次掌權,並恢復了大理的國號,實際上對各州府的控制權,已經大大不如從前。

 有些地方比如乞藍部、羅磐部等,只是名義上歸大理旗下,實際上卻有高度的自治。

 而高家雖然讓出了皇位,善闡侯的爵位還是保留著,整個善闡府、秀山郡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高家的後人竟再次反叛。

 一燈大師、武三通、朱子柳和段祥興等三位皇孫,帶著僅剩的兩百多親衛隊,連夜趕往城東的塢堡。

 一燈大

 師他們在塢堡裡等了三天,依然沒有等到大理皇帝段志祥,不好的消息卻鋪天蓋地的傳來。

 整個大理國,除了遠離大理城卻又最靠近大宋的建昌府,就只剩下一燈大師兩位弟子駐守的會川府和石城郡尚未淪陷,其他州府都已經換上了「大中」的旗幟。

 等一燈大師眾人北撤到會川府的時候,又收到一個不幸的消息,大理皇帝段志祥和幾個幼子被俘了。

 即位大中皇帝位的是一名叫高炯的中年人,三十多歲,卻師承吐蕃大雪山大輪寺。

 論起輩分來,還要向那位在西夏攪風攪雨的渾壽羅叫一聲「師叔」,這高炯也有二流的境界,正是通過大輪寺,高炯才能從吐蕃借了一萬精兵。

 當然,高炯也是要付出代價的,離吐蕃最近的旦當郡,作為吐蕃出兵的「軍費」,劃入了吐蕃的版圖。

 大理皇帝被俘,五天之後,會川府和石城郡都接到了大中皇帝的聖旨,勒令漁樵二位立刻獻城投降,否則就會把段氏一門斬盡誅絕。

 送到會川府的聖旨,是一燈大師親自接的。

 看到聖旨的內容,老和尚冷笑了一聲。

 「回去告訴你們大中的皇帝,大理段氏子孫沒有怕死之人。從現在起,段志祥已經退位,不再是大理的皇帝。」

 「新君段祥興已然在會川府即位,而退位的段志祥,就算是大理的神宗皇帝吧——」

 傳旨的使者傻眼了,自己人握在手裡的香餑餑,被這老和尚一句話說得一點價值都沒有了,眨眼的功夫,連廟號都出來了。

 使者走後,一燈大師親自主持,讓二十二歲的段祥興正式登位,武三通繼續做他的禦林軍總管,可惜只有拚湊起來的八百人。

 另立新君,只能算是權宜之計,讓高炯手中要挾的籌碼失效而已。

 他們已經知道的了叛軍的規模,吐蕃派來一萬援軍,高氏一族有一萬人馬,而西南苗人也有萬余人參與。

 反觀大理這邊,會川府只有五千守軍,身後的建昌府倒是還有兩千駐軍可以爭取,而在石城郡也只有四千駐軍,他們能自保就算不錯了。

 「子柳,你去搬救兵吧——」….

 無論怎麽推演,一燈也覺得自己這一方毫無勝算。

 大理的兵馬從來就不善戰,叛軍的人數遠超自己,不說別的,單單是那一萬吐蕃精騎,就不是他們能夠抵擋的。

 「師傅,徒兒又能到哪裡去搬救兵呢?東邊的‘羅氏鬼國,,這幾年倒是多出來一支八千人的精騎,他們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又怎麽會幫我們呢?」

 「哎,癡兒,你怎麽將那人給忘了?你從建昌郡,北走成都府到洛陽去,那裡現在是大宋的疆土。」

 「郭默你總還記得吧?他現在是大宋的燕王殿下,手中有二十多萬勁旅,如果動用襄陽的‘忠順軍,,到大理來最快半月就能趕到,我等還能勉力支撐。」

 說到郭默的時候,一燈也有些感慨。

 想想六年多之前,那只是一個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在武學上的天賦和悟性,卻遠超常人,這就已經顛覆了一燈的認知。

 沒想到,才六年多的時間,這位毛頭小子已經成為大宋,乃至整個天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他這幾年打下的地盤,都已經能抵上幾個大理國了。

 「可是,我見到郭默該如何開口呢?就算是從襄陽派兵前來,也有三千多裡地,這筆花費可是不小,我們拿什麽來還人家?」

 「再說了,郭默同我等也只是有一面之緣,我千裡迢迢求到門上,人家真會來嗎?」

 朱子柳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大宋現在的戰略目標,明顯就在北方,金國、西夏、蒙古

 ,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郭默會為了同他們區區一面之緣,就派出大軍跋山涉水,三千裡而來嗎?

 「把大理給他——」

 「如果郭默能夠派兵解決眼前的叛亂,我段氏一族願意從此歸順大宋,去皇為王,大理的軍政皆交到大宋的手裡。」

 「可是,祖父——」

 一燈說得斬釘截鐵,雖然內心也有很多的不舍,畢竟是祖宗留下來的基業,站在一旁的段祥興話說一半,又咽了下去。

 「師傅,這樣一來,大理不同樣也算是亡國了?那跟現在被高氏竊取,又有什麽區別?」

 一旁武三通又沒忍住,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哎,如今是大爭之世,中原也割據了幾百年了。幾十年前,大金國是最強的國家,如今卻日薄西山。」

 「前些年,為師觀那蒙古的成吉思汗,當是一位雄主,蒙古鐵騎更是悍勇無比,想著該是蒙古人一掃宇內。」

 「卻不想大宋橫空出世了一位燕王殿下,數年間就讓整個大宋煥然一新,大金國三分之二的領土,已經成為這位燕王的囊中之物。」

 「我們大理雖然偏安一隅,恐怕也逃不了亡國之災,更何況現在又何嘗不是已經瀕臨亡國?」

 「如果是被大宋,準確的說被這位燕王殿下取而代之,大理也算有一個好的歸宿了。」….

 一燈大師的話,讓屋裡眾人無言以對,即便心中有再多的不甘,你能擋得住叛軍嗎?

 唯一感到最沮喪的,要屬剛剛登基的段祥興了,到底是少年心性,可是在這大是大非上,他也不敢忤逆祖父的決定。

 就這樣,朱子柳離開了會川府,一路北上、繼而向東。

 這條道更遠,足足四千多裡,饒是朱子柳這樣的一流高手獨自上路,還是花費了十五日才趕到洛陽城。

 整整半個時辰,朱子柳才將大理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給郭默介紹了一遍,趙汝述和老程珌也在一旁聽著。

 坦率來講,郭默有些懵,他覺得也許數千裡之外的大理之變,跟自己有莫大的關系,原本那個時空裡,大理是沒有這次滅國之災的。

 蝴蝶效應嗎?

 還是太遠了,獨自上路還好說,大軍行動卻要麻煩得很,而且到大理去,還得應對氣候和高原反應。

 見郭默聽完之後,一直在沉默不語,朱子柳就有些著急。

 「燕王殿下,在下來之前,家師曾交代過,如果此次能助我大理平叛成功,大理段氏從此歸順大宋。」

 「我皇隻保留王位,大理的軍政皆交到燕王殿下手上——」

 雖然朱子柳不知道郭默的真實身份,但是一路走來,他想明白了一件事。

 這些年,似乎這位燕王殿下打下偌大的地盤,都是掌控在燕王府的手裡,而沒有交給臨安的朝廷。

 無論是駐軍,還是派遣官員,都是燕王府一言而決。

 因此,朱子柳也長了個心眼,隻說將大理的軍政都交到燕王手裡。

 郭默自然也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不過這種細節,郭默也懶得跟他較真,誤會不誤會也不影響大局。

 郭默沒有表態,旁邊的趙汝述和老程珌,卻兩眼放著精光。

 「朱先生,您看這樣好不好,先生一路趕來也累了,先下去洗漱一番,再吃點兒東西。」

 「此事畢竟事關重大,我等還需跟燕王殿下好生商議一番,即便是同意出兵,數千裡之遙,變數太多,其間的牽扯實在需要認真推敲一下。」

 趙汝述站了起來,替郭默打了個圓場。

 「趙長史所言甚是,是朱某孟浪了,卻是不該如

 此,那在下就先下去了,靜候各位的佳音。」

 朱子柳衝著屋裡的三人拱了拱手。

 「朱兄且去歇息,定然不會讓朱兄空手而回。」

 既然趙汝述給出了答覆,郭默也就沒再多說什麽,喚過二徒弟武南天讓他親自領著朱子柳出去了。

 「殿下,老臣不知道您在顧慮什麽,不過大理此次事件,的確是我們南下的一個機會。」

 「有段氏這個地頭蛇在,無論是出兵軍事佔領,還是今後的地方治理,完全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是啊殿下,這次老趙說的不錯,這大理雖然不算什麽好地方,但是人家主動找上門來了。」….

 「如果殿下拒人於千裡之外,傳揚出去恐怕有損殿下威儀,今後再有鄰邦小國尋求庇護,就要思量一番了。」

 郭默還沒有說話,這二老就相繼開腔了,他們還以為郭默不願意出兵大理呢。

 「二位,你們所說的道理,我又何嘗不知?只是如今的大宋,看似強大,實則處處都緊巴巴的。」

 「原有的矛盾只是緩解了,並沒有徹底消除,新收復的地方,除了河南府一處,其他地方都還是在不停補貼,並不能自足自給。」

 「現在,已經派出幾萬‘敦武軍,出征西夏,而河北戰場也可能隨時開啟,如果再派兵南征大理,是不是步子邁得有些大了?」

 從感情上講,郭默恨不得馬上派兵過去,大理不大理的無所謂,那可是曾經的「南帝」,現在的一燈大師。

 無論在前世,還是今生,郭默對這位的感觀一直很好,尤其幾年前,一燈大師跟自己也算是有半師之誼。

 可是,私交歸私交。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距離是一個問題,水土是一個問題,多線作戰也是一個應該考慮的問題。

 三人在小花廳內,一直討論了一個多時辰,也沒有理出個明確的結論出來。

 已經到了午飯的時辰,看到郭默一直沒有回去,黃蓉在李莫愁的陪同下,找到了前院的小花廳。

 「默哥哥,什麽樣的‘軍國大事,,讓你連飯都不吃了?小襄兒還一直在等著你呢,小丫頭已經餓了,卻非要等爹爹過去了才肯吃飯。」

 「見過燕王妃——」

 「啊,兩位先生也在,可是遇到了什麽麻煩事?我聽說默哥哥來了一位南邊的故人?」

 是趙汝述和老程珌,親自去練武場叫走的郭默,當場說有南邊來的故人,黃蓉在找郭默吃飯的時候,正好唯一知情的武南天還不在。

 敏感的黃蓉卻以為這個「南邊來人」,是從羅氏鬼國來的,才有些「冒昧」的來到了小花廳。

 「蓉兒,天這麽熱你怎麽過來了?讓聽香來說一聲就行了,還要自己跑一趟。」

 看到黃蓉她們進來,郭默也顧不得沉思了,趕忙上前把她扶了進來。

 「咯咯,姐姐是聽說有‘南邊來人,,就過來看看是不是有什麽‘軍國大事,發生。」

 李莫愁在旁邊捂著嘴笑,卻不停地給郭默使眼色。

 「你這個死妮子,當著我的面眉來眼去啊?」

 這樣的小把戲,自然沒能瞞過黃蓉的眼睛。

 「哈哈,瞧你這飛醋吃的。是有南邊來人了,還是蓉兒你認識的,卻不是你想的那樣。軍國大事嘛,還真被你說中了。」

 郭默給黃蓉倒了杯清水,就將朱子柳來的事情,簡單地說了一遍。

 黃蓉見真的是自己「多想」了,又是當著趙汝述和老程珌兩人的面,未免就有些尷尬。….

 「果然是軍國大事,是我孟浪了,默哥哥還是跟二位先生

 商談吧,我和二妹這就先退下。」

 剛才是誤會了才說出那樣的話,現在知道真有軍國大事,自己再留在這裡就真的不合適了。

 「蓉兒還是坐著吧,正好你們也趕上了,我們商討了半天也沒完全確定下來,想聽聽蓉兒的看法?」

 郭默可是知道黃蓉的,這可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奇女子,現在這個年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讓太多的女子沒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見到郭默這樣的問話,趙汝述和老程珌也沒多想,自家這位燕王殿下,出人意表的事情太多了,問政於妻,也就不算什麽了。

 「以我之見,出兵是一定要出兵的,只是要看怎樣出兵,和出兵之後的效果。」

 黃蓉見郭默真的在糾結,又出言問自己,也就沒再猶豫,開誠布公地說道。

 「叛軍三萬余人,戰力最強者卻是那一萬吐蕃軍,高氏稱帝後如果能一舉完全滅掉段氏,就不會再有別的變數。」

 「如果段氏據城而守,那就要看能守多久了,時間久了最先耐不住的應當是吐蕃人,他們本就為利而來,將旦當收入囊中,或許就會罷兵而回。」

 「我們如果出兵,最快的就是派出余階的‘忠順軍,,一萬鐵騎足矣。兵貴神速,一人三馬日夜兼程,不出十日必能趕到。」

 「同時,寫一封信給羅氏鬼國,讓他們派出‘敦武軍,幫忙訓練出來的那八千騎兵,直接攻擊大理的善闡府。」

 「那可是高氏的老巢,拿下此處叛賊自然士氣大損。余階的‘忠順軍,,可輔不可主,一定是去輔助段氏平叛的。」

 「只要先滅了高氏的人馬,其他的吐蕃軍,或者苗人武裝,就可以慢慢再收拾了。」

 「再讓副將率領兩萬‘忠順軍,,正常行軍過去,準備接手並駐防大理就行。」

 「至於大理的降書順表,還是讓他們的皇室中人,親自到臨安去提交吧,治理之人也讓官家安排吧,燕王府實在沒合適的人了。」

 「不過,在軍令中一定要提醒余都統,動作要快、殺伐要狠。造反的高氏一族,務必斬盡誅絕,這是要殺給更多人看的。」

 黃蓉一手端著水慢慢喝著,一邊慢條斯理地說著,小花廳裡靜悄悄的。

 趙汝述和程珌,包括李莫愁在內,還是第一次聽到黃蓉當眾分析這樣的軍國之事。

 「久聞燕王妃足智多謀,老朽今日方知傳聞不虛也——」

 趙汝述最先清醒了過來,抖抖衣袖,衝著黃蓉深施一禮。

 「哈哈,燕王妃堪稱女諸葛啊,老程拜服!」

 「二位先生千萬不要這樣說,小女子胡言亂語,真正的軍國大事,還是要二位多多輔佐默哥哥的。」

 「默哥哥,如果事情定了,就趕快回後宅吃飯吧,小襄兒還等著呢。兩位先生,小女子告退了——」….

 黃蓉說完,沒再停留,和李莫愁一起從小花廳離開了。

 望著黃蓉離去的背影,老程珌一直笑呵呵的,趙汝述卻微眯著眼睛,若有所思。

 「哈哈,老趙,燕王妃這份聰慧,不比你那兩下子差吧?」

 老程珌沒有注意到趙汝述的神情,還在一旁打趣道。

 「殿下,今後如果議事,還是要在門口派上崗哨的好——」

 趙汝述沒有回答老程珌的調侃,而是一本正經地來到郭默面前,衝著郭默一躬到地。

 「老趙,你......」

 老程珌被趙汝述的舉動驚呆了,卻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竟然也整整衣袖,站在趙汝述的旁邊,同樣衝著郭默,一躬到地。

 「二位先生,何必如此?我相信蓉兒不是那樣的人,我郭

 默更不是那樣的人,二位先生可信我否?」

 郭默何嘗不知道這兩位的所思所想,可是,比這個年代高出幾百年見識的人,又怎麽會犯那樣低級的錯誤?

 「殿下,您心中有數就行,也許是老臣多慮了。不過,大理國之事,老臣以為可以按照燕王妃方才所說行事。」

 「同時,您也只會一聲在長安的武都統,讓他借助這個機會,也在大理城安插一些人手,未必會派得上用場,萬裡有個一呢?」

 「至於說派往大理治理的官員,老臣認為還是殿下親自向官家舉薦為好。大理雖然不大,但這一任經略安撫使卻非比尋常,未必派乾員,主要是身份要夠。」

 見趙汝述說到這裡,郭默不禁多打量了他兩眼。

 「哈哈,六叔,按理說讓您過去是最合適的,可惜我這燕王府一時半刻還真離不開你。」

 「殿下,這個玩笑可開不得,老朽不是那個意思,老朽怎麽會在這件事情上毛遂自薦呢?」

 雖然郭默笑呵呵地在說話,趙汝述也知道郭默大體上是在開自己的玩笑,但這種玩笑可不好隨意開的。

 大理國再小也是一個國,這個地方要設一個經略安撫使,無形中地位就會特殊一些,天高皇帝遠的,總會讓人有些遐想的。

 「哈哈,小子只是開個玩笑而已,不過真的像蓉兒說的那樣,我這裡實在是沒什麽人選了。」

 「論才能,在臨安城裡,倒是還有兩人可以勝任,只是一個已經升任戶部尚書,一個又署理著刑部,哎,人才難求啊。」

 郭默突然發現,真的地盤大了,自己能大用的人還真的不多,尤其在這個歷史時段,真正獨當一面的治世之才太少了。

 「殿下,如果象剛才老趙說的那種條件,老夫倒是認識一個人,此人要身份有身份,有能力有能力,就是看殿下敢不敢重用此人?」

 讓郭默和趙汝述都束手無策的事情,老程珌居然真想到了一個人。

 「哦,真有這樣的人?還請程公教我——」

 見這老貨居然要賣關子,郭默就直接滿足了他。….

 「此人老趙應該更清楚,他也是皇室中人,太祖爺的九世孫,其先人南渡後居常山。」

 「雖為宗室之後,可小的時候家中很貧窮,慶元二年登進士第,始任汀州司戶參軍,管理戶籍、賦稅、倉庫等事務。」

 「後調任夔州路轉運司帳司,主管大寧鹽井事,現在人在臨安,授大理寺丞,遷大宗正丞,權工部郎官。」

 老程珌報了一番此人的履歷,郭默卻還是一頭霧水,宗室中人,還是有比趙汝述更厲害的?

 「哎,老程啊,你何苦又將他牽扯出來呢?」

 郭默不清楚,趙汝述卻早已明白程珌所說為何人了。

 「二位,咱不打啞謎好嗎?到底是誰啊?為什麽說我就不敢重用他?趙先生我不也用作王府長史了嗎?」

 「哎,殿下,這話說來就有些年頭了,此人的才能絕對是宗室中數一數二之人。只是在二十歲那年,有一位遊方道士給他相了一面,說他‘王有帝相,。」

 「後來,這位遊方道士就不知所蹤了。殿下,您想他有這樣的經歷,多少都會被官家忌憚的吧?」

 趙汝述說著,還用眼睛偷瞄著郭默。

 他今日能說出這樣的話,已經算是有些犯禁了,可是老頭子還是說了出來。

 正好借助這個機會,趙汝述想看看燕王殿下的胸襟如何?

 「哈哈哈,我當是什麽事情,難道就因為這樣的一句無稽之談,就讓國家損失一位棟梁之才?」

 「本王還就要定此人了,大理經略安撫使非他莫屬了

 ,快告訴我此人是誰吧?」

 「趙希琯——」

 一個郭默略很是陌生的名字,今年也已經五十歲了,該經歷的風雨都經歷過了。

 郭默二話沒說,就將今日所定之策一一羅列出來。

 第一封,先是給襄陽的余玠去了一道軍令,令他親率一萬鐵騎,一人三馬趕奔大理會川府,並讓他給一燈大師帶了封信去。

 第二封,是寫給臨安的奏折,詳述了大理的情況,和自己的處理方式,並直言求調趙希琯,為「大理經略安撫使」。

 第三封,就是寫給長安的武眠風,讓他派出乾吏,前往大理布局。

 第四封,送往羅氏鬼國,請他們出手相助,派出那八千勁旅,務必拿下善闡府。

 等這些都處理完了,郭默才再次將朱子柳請了過來。

 一番洗漱過後,還換了套衣衫,用了午飯,朱子柳終於也恢復了「書生」風采。

 「朱兄,你所托之事,我已經一一安排下去了,如果朱兄想在洛陽多待兩天,我也可陪你遊歷一番。」

 郭默就把自己派兵的事情,一一向朱子柳做了介紹,當然不會告訴他送往臨安的奏折和給武眠風的安排。

 「燕王殿下,大恩不言謝,事後如若家師允準,在下或有一日能到殿下麾下效力!」

 朱子柳又向郭默深施了一禮。

 朱子柳可是有大才之人,曾經是大理的丞相,也就是後來隨著一燈歸隱了而已。

 大理正處於危難,朱子柳當然不會久待,轉身告辭而去。

 「對了,二位現在可以把西夏的軍報給我看看了吧?」

 大理的事情處理完了,郭默才想起來趙汝述手中,關於西夏的軍報。

 趙汝述跟程珌對視了一眼,從袖管中把孟珙所書的軍報,呈給了郭默。

 二人就在一旁等著, 良久......

 「好了,二位也累了先休息去吧,我也該回去陪她們吃飯了。」

 郭默仔細地看完了整個軍報,自始至終,臉上的表情都沒有任何的變化。

 然後,將軍報一卷,帶離了小花廳。

 「老趙,這是怎回事啊?殿下怎麽一點兒都不吃驚嗎?」

 他們兩個可是很清楚軍報的內容,他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驚得下巴都快掉了下來,燕王居然如此輕描淡寫?

 「遭了,咱們不是還準備了新的西夏攻略嗎?這還用得上嗎?」

 徒己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