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此。
回家的路上,朱純想著今日見到的以前“大名鼎鼎”的幾位師兄們,看不出什麽厲害之處。
無非憑著年齡,佔了先機而已。
等自己風頭蓋過他們,收服一眾兄弟,讀完書自己從軍,不要幾年就能超過他們。
興致勃勃的到了家。
雖然前番闖了大禍,他並不以為意,他娘一向管不住他,也就是嘮叨他兩句罷了。
家裡請的婆子欲言又止,朱彬因為有白日的事,沒有看發現婆子的神色。
進了門就看到一個魁梧的漢子,惡狠狠的盯著他。
“媽呀。”
爹怎麽突然回來了。
好漢不吃眼前虧,朱彬扭頭拔腿就跑,卻發現幾個老爹的親衛堵住了門,一臉不懷好意的盯著他。
“爹,您回來了,我可想死你了。”
朱彬立馬回頭,親切的抱住朱秀。
朱秀恨得牙癢癢,這小子越來越無法無天了,既然說教是不管用了,那就棒子伺候。
好一頓收拾。
門外躲著的朱秀家的,覺得火候到了才一臉心疼的進來,瞪了朱秀一眼。
“哎喲,哎喲。”
朱純趴在板凳上,本來還只是小哼,等見母親進來,叫喚的越發大聲。
“在磨唧,老子繼續揍你。”
隨著朱彬的話,房子裡立馬安靜。
“還打還打,打死算了。”
朱秀家的罵道。
幾個親衛紛紛喊道大嫂,笑著放開了朱純。
朱秀對自己的妻子無可奈何,真惹怒了她,能花自己一臉,最後反而是自己出不了門,見不了人。
“哼。”
冷哼一聲,朱秀對自己的兒子罵道。
“等我晚上回來,好好教教你規矩。”
“爹,你又要出去?”
“我去見將軍。”
朱純聞言,還以為是自己的事,彷佛沒事人爬了起來。
“我和武斌和好了。”
“你以為我從鎮江大老遠跑回來能是你的事?”
朱秀邊走邊回頭,看到兒子的狀態,瞪了眼跟上來的侍衛們,侍衛們傻笑著。
旁的不提,真下了力氣,嫂子能饒了他們?
朱秀急著去見將軍,懶得再理。
李如靖他們,在廟裡打發走了朱秀,武斌二人並沒有離開,等了一會,將軍帶著親衛來了。
廟裡的老和尚得知將軍親來,大開山門,領著小沙彌們出來迎接,一臉的欲言又止,沒有了當初見將軍時,神神道道的嘴臉。
唐清安見到老和尚的神色,就知道李如靖他們的下馬威耍的不錯,讓對方收斂了性子。
有些事他不方便出面得罪人,但是小輩們出面很合適,誰還能跟小輩計較呢。
唐清安和和尚寒暄了一陣,輕易打發了他們回去,自己則領著親衛在亭子裡等人。
風水寶地啊。
和尚道士都會佔好地盤。
在這裡,居高臨下金州一覽無余,又有山風吹拂,炎熱的天氣裡,讓人心曠神怡極為舒適。
未來的三年,將是遼東幾十年來,最太平的幾年。
不管是遼左長城外的蒙古各部,還是佔領了數倍地盤的蠻族,或者遼西,或者金州鎮江。
東西線無戰事。
從撫順開原之戰開始,連年下來三方合計百萬規模的大戰,從去年初顯,三方都精疲力盡,無力支撐戰事。
唐清安也是因為此,才放心的離開鎮江,回到金州。
“乾爹,朱營總到了。”
正看著山下出神,李如靖小聲的提醒道,唐清安回過神來,看到了遠處等候的朱秀。
招了招手。
朱秀大步走到亭子裡,唐清安也起身,
和朱秀兩人沿著山道邊走邊聊。前後都是親衛開道,沒有閑雜人等。
“朱秀啊,你跟了我三年了吧。”
唐清安感歎一聲。
“將軍記的沒錯,末將投奔到金州,因長了副好皮囊,所以入了軍營就從伍長做起。”
聞言錯愕一番,唐清安扭頭看了看朱秀的面孔,五大三粗,果然是極好。
“哈哈哈。”
唐清安被朱秀的話惹的大笑,無奈的指了指朱秀。
周圍的親衛們,同樣忍俊不禁。
朱秀嘴角翹起。
“得將軍賞識,一路提拔,末將能有今日,全靠將軍的栽培。”
“也是因為你作戰勇猛,指揮有功,我才放心的提拔你,還是靠的你自己的才華。”
唐清安不以為意。
“我本來就是一普通軍戶罷了,能有什麽才華,不過是將軍的厚愛才有了今日,對將軍的恩德,末將銘記於心,永世不忘。”
朱秀滿收起先前的玩笑神情,一臉的認真。
唐清安默默的往前走著,朱秀緊緊的跟上身後。
“未來的規劃裡,三年後金州鎮江將會募兵十萬。”
朱秀仔細聽著將軍的話,不錯過一個字,認真的揣摩。
將軍大老遠的把他從鎮江叫回來,他已經有所明悟,關於將會有大調動的事,傳的沸沸揚揚。
他身為一營之總,當然消息更加靈通。
“為何我去年裁軍,原因很簡單,發展民生振興財政,朝廷的狀況你們身為營總,也都看到了,是指望不上的。”
唐清安知道朱秀可能明白了自己的意圖,不過有些話還是要講透徹。
“朝廷如果能指望的上,遼東如何會有今日的局面,我又如何會拖家帶口的數百裡投奔來金州呢。
我運氣好,又有多少運氣不好,家破人亡或死在蠻族手裡,或餓死在道路上。”
朱秀的話語中,毫無顧忌的指責朝廷。
唐清安點點頭。
遼民出身的將領,對朝廷怨念頗深。
大周每年頗量的物資運送遼東,遼東本地的軍戶,當然首當其衝,被剝析的更狠。
遼東的軍戶,比陝西的民戶還要慘。
如此這般,如果打了勝仗也就罷了,而朝廷卻連年大敗,又失去遼左。
導致遼民遭了大劫,誰能不怨朝廷呢。
家家戶戶都有親人遭難,這份仇恨雖然直面蠻族,也同樣遷怒朝廷。
這也是去年開始,唐清安大力提拔遼民出身將領的原因,不只是因為遼民敢戰。
不過有些話現在不必說透徹,大家心知肚明才合適,因為不到說破的時機。
“朝廷指望不上,遼民只能自救。
蠻族可以收刮遼民,我身為遼民之將,不但不能學他,還要供養遼民。
否則豈不是辜負了你們這些人的信賴,又如何對得起遼民對我的期望。”
“將軍對我等的恩德,幾輩子也還不清。”
朱秀感動的說道。
“恩德恩德,我有今日,不也是遼民對我的恩德嗎,我們談不上誰對誰的恩德,不過互相依存,在這大變之局互相攙扶的走下去罷了。”
兩人說著話,就到了最高處,前往前就是下山了。
唐清安指了指山腳下,田間勞作的農夫。
“難啊,去年多番的努力,又是裁軍,又是擴展商路,而蠻族殘暴,逃難的遼民你在鎮江也看到了。
如此下來,還是連半數的供給都不夠,而朝廷如今連金州五萬兵都供養不起。”
“朝廷億兆之民,如何會供養不起遼東了,不過是朝廷貪汙成風,制度敗壞罷了。”
朱秀一臉的憤恨。
“是啊。”
唐清安感歎道。
不是朝廷供養不起五萬兵,而是朝廷要供養的不只是他一地,且又不是最重要的。
第一個重要的當然是京師,第二個是遼東,今年兩廣的亂事陷入了尾聲,第三個就是陝西了。
陝西的危局,朝堂上有明眼的大臣內心不安,認為乃大動蕩之前奏,已經有了不少的奏疏提醒朝廷。
上個月,一名新崛起的政治新星。
他的老熟人,廣寧右屯衛衛指揮使司同知韓彬的兒子,都察院試禦史韓昊。
韓昊的同科,庶吉士陸仲恆。
上了一封名氣頗大的奏疏。
“自古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
秦之強盛,兼並六國,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六國也,乃陳勝、吳廣一二小民也。
漢之天下,四夷款塞,呼韓來朝,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四夷也,乃黃巾等賊一二小民也。
元之天下,滅金滅宋,一統四海,卒之擾亂天下者,非金非宋也,乃韓山童、劉福通一二小民也。”
告戒朝廷大患不在邊疆,而在內部之民也。
此子的確有些眼光。
不過又能如何。
歷史上在萬歷末期,同樣不少大臣憂慮陝西的民情,紛紛上疏勸戒,不一樣沒有結果嗎。
看到了問題,並不代表能解決問題。
朝廷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不能解決遼東之患,不能解決遼東之患,對於朝廷的財政就是一個大洞。
連皇上都和蠻族暗通曲款走私獲取利益,回頭暗中拉攏勢力對抗太上皇,和前明並沒啥區別。
前明的山西商人走私後金,背後一樣是勳貴和太監,還有官員的影子。
不過是換了個人罷了,更加的過分。
根據三弟打聽回來的消息,陝西已經不是人呆的地界。
百姓流離失所,流賊劫掠鄉村,出沒無常,為地方患,官府閉門不理,隻驅趕別處。
這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了?
唐清安冷哼一聲。
在過幾年,不知道是王二呢,還是陳二呢,又或者誰家的二。
只可惜了陝西之民遭此大劫。
他現在還夠不到陝西,不過盡早的恢復遼東,也是為陝西之民緩解一口氣,如這般都不能讓朝廷回心轉意,那也就合該朝廷氣數已盡。
至於最後是難民坐天下還是誰主浮沉,且看著吧,唐清安默默數著應該布置哪些後手,為難民出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