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璟聽鶴易章這麽說,便明白是自己想簡單了。這古代又不是現代,交通環境以及交通工具不是跟現代能比的,所以距離過遠了百姓沒法耕種。
“受教了,孤帶著乾忱你,還真是做對了啊!”:完顏璟慶幸道。
一行人繼續向南走了十多裡地,果然到處都是黃橙橙的麥子,和頭頂果實紅色的高粱。
可以明顯看到一個個村莊,靠近村子,進村的路口有一棵起碼百年以上的大樹,樹下兩個未穿上衣,隻穿有一條打滿補丁褲子的孩童,上身裸露出的身體骨瘦如柴,皮膚黝黑,褲子上也是包了一層黑色的漿,原本的顏色已經看不出來。
樹底下兩個正在玩耍的孩子看到完顏璟一群人接近,放下手裡的泥巴,站在那裡一臉呆滯不敢亂動。
完顏璟騎馬上前問道:“小孩,你們這個莊子叫什麽名字啊?你們莊裡管事的是哪家啊?”完顏璟問完話,就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那是長時間不洗澡,發臭的味道。
兩個看起來十一二歲的小孩,應該是被完顏璟一群人嚇到了,往後退了兩步,沒有回答完顏璟的問題。
完顏璟看到這個情況,也就沒再問那兩個孩子。而是轉過身來問一旁的鶴易章道:“為何他們如此瘦弱?且衣服破爛不堪?”
鶴易章也是一臉嚴肅道:“現在已經很好了,起碼有飯吃,餓不死,身上還有件衣物。正隆時人都是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除大人外,小孩都沒有衣物可穿。”
很好嗎?完顏璟一臉茫然道:“大定盛世就是如此?”
鶴易章道:“就是如此,比那南朝好了太多了,國朝兩稅稅賦已然是諸國中最輕的了。那南朝稅收在豐盛時節都逼著百姓賣兒賣女,百姓為躲避稅賦都是將自家的地投靠在士紳百官名下。而國朝百姓有地有糧有衣,兒女俱在眼前,不用賣兒賣女不是盛世是何也!”
完顏璟頭一次聽到盛世是這麽說的,也是一滯。
而後便想明白了,是啊!在古代這種生產力度低下的年代,老百姓有屋有田有糧有衣,只要餓不死那不就是盛世嗎!
至於吃飽飯,吃得好,除非工業革命時代,哪怕是紅朝人民能吃飽飯,餓不死人那都是改革開放之後,在鄧相手裡才真正實現的事情了。所以鄧相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公。
就在鶴易章給完顏璟普及古代盛世的知識時,莊子裡出來了一大群村民,一臉警惕的看著完顏璟一行人。
這時從村民的人群中走出一個年過半百胡子花白的老者。
老者看著完顏璟一群人穿著非富即貴,並且很多親兵因為天氣炎熱都沒戴帽子,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腦後的辮子。所以老漢一下就猜到是完顏璟等人是中都的女真貴族。
老漢出身彎腰小心翼翼的問道:“不知貴人,來莊子麽何要事?有什麽需要草民的地方,但請吩咐,草民一定去辦。”
完顏璟看著這個還算能交談的老漢問道:“你是這個莊子裡的什麽人啊?”
老漢道:“回貴人,草民是本莊的年長者,村民們都是草民的後輩。”
完顏璟又道:“那你們這個莊子叫什麽名字?”
老漢回道:“因為本莊都是張家人,所以叫張家莊。”
完顏璟又問道:“那你們都是漢人呢?”
老漢想了一會才道:“老漢不知道什麽是漢人,小時候聽長輩說我們是遼人,現在叫金人了。”
完顏璟聽到老漢這麽回答,
明顯不信道:“你們從未叫過漢人或宋人嗎?” 老漢雖然不知道完顏璟所說的漢人是什麽意思,不過還是答道:“老漢打記事起,就從未聽過漢人這個說法。倒是宋人聽說過,不過聽說宋人在很遠的地方,也從未見過宋人是什麽樣的。”
完顏璟道:“那你們為何留有漢人的發飾,而沒有留辮子呢。”
老漢惶恐不安道:“老漢打兒時起就這麽留的頭髮,也不知為何跟漢人的一樣,至於辮子那都是貴人們留的,草民們可不敢冒充貴人,那是要掉腦袋的。”
一時間完顏璟感慨萬千,自己也是糊塗,一個從未讀過書大字不識一個的老農,那知道什麽漢人宋人啊,估計最遠也就去了個縣城,連個東南西北都分不清,問了也是白問。
完顏璟跳過這個話題,問起了莊稼收成如何。
老漢說起這個明顯情緒高興道:“這幾年老天爺賞飯吃,交過糧後還有些存糧,夠養活一家人的了。 ”
完顏璟這時突然問道:“那你知道現在是何年月,當今陛下是誰嗎?”
老漢回道:“草民去縣裡交糧時聽官老爺們說過今年是答丁二十八年,皇天爺是誰就不知道了。”
完顏璟被老漢惹笑了:“哈哈哈哈,對今年是答丁二十八年,你可得記清楚了。”
完顏璟說完,也沒什麽可看的了,叫上眾人回去。眾人出得剛才那個莊子來,走在官道上,一旁的鶴易章說道:“山野愚民,哪裡知道其他,一年四季都想著怎麽不挨餓受凍,唉,還需教化啊。”
完顏璟反駁道:“不,孤覺得這樣很好,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知道的少也就沒那麽多煩惱了。”
鶴易章聽聞,想了會道:“也對,還是殿下看的通透,倒是我想當然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完顏璟這時問旁邊的親兵道:“你們知道這附近哪裡有我女直的村莊嗎?”
這時旁邊的親兵道:“卑職還真知道,在這不遠處有個胡土靄(ǎi)哥蠻猛安下的莊子。”
“你帶路,過去看看”:完顏璟對那說話的親兵道。
眾人換過馬後,在那親兵的帶領下朝附近的女真莊子而去。
其實也沒多遠,有個七八裡路程,眾人就已經到了胡土靄哥蠻猛安下的莊子。
女真的莊子跟漢人的明顯不同,莊子周圍都是用一丈多高的土牆圍了起來,土牆頂部有三尺多寬,呈下寬上窄的樣式。牆頂部還有木製的護欄,上面零散著站著幾個放哨的“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