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第969章10萬精兵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待到出了學堂,李過還是把心中所想問了出來:

 “武兄弟,我在闖王身邊也跟著先生學過一些書,但跟我現在所看的可不一樣。”

 “什麽不一樣?”

 “就什麽不學習之乎者也之類的嗎?”

 “我家大帥說過,國之大事,耕與教。”武大定笑著道:“你說的這個教化與之前你了解的大不相同?”

 “啊,對對對。”

 李過也記不清楚那先生說過這話沒有,但他認為武大定以前絕對說不出這種話來。

 大家同在不沾泥麾下討生活,誰不知道誰是個啥幾把樣啊?

 他武大定連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現在還出口成章,什麽國之大事了。

 李過心裡是有些發酸的,一口一個我家大帥的。

 “我家大帥說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今我們自是先從掃盲開始。”

 “何為掃盲?”

 “就是先識字會算數。”

 “識字?”

 李過一時間難以接受。

 治理國家只需要識字就行?

 那以前的科舉狀元算什麽?

 “不錯,我家大帥說了如果一個政權連掃盲都做不到,更談不上什麽教化了。

 故而我家大帥要求無論是民間孩童要識字會算數,普通士卒也是要識字的。”

 李過難掩心中的震驚,連普通士卒都要識字?

 賀今朝他這樣辦,有必要嗎?

 士卒上了戰場,多容易死啊!

 這不是白培養。

 難不成到了閻王殿,能識字的鬼還能讓閻王高看一眼?

 士卒沒了在招唄。

 有那份心思,不如多給點餉錢,厚養之。

 武大定卻是曉得,大帥這是在給麾下士卒找後路,戰場上刀槍無眼,死了也就死了。

 可一旦傷殘,到了後方去任職,總得要識字方能不被哄騙。

 再加上識字之後對於軍中條例也會背的更加熟悉,犯錯了先罰寫條例。

 當賀今朝得知李過要把他的養子李來亨留在他這裡後,當即表示了歡迎。

 既然是主動送入吾翁中,將來怎麽可能會放出去為別人驅使?

 賀今朝相信用不了幾年,李來亨身上都得有濃重的錘匪印記。

 那個時候李自成若是還能卷起兵馬,也不會怎麽相信李來亨這個人了,更何況是養子。

 但是在某些“法統”上,李來亨還是有繼承權的。

 “這小子給我好好培養培養。”賀今朝吩咐了一句:

 “待到初級學堂有了基礎後,直接送到講武堂學習。”

 “是。”

 李過依舊是坐在田埂上,嘴裡嚼著雜草,看著即將快要熟了的稻子。

 有百姓正在放水抓稻花魚。

 倒是也不大。

 但總歸也是肉啊。

 了解了“教”,他又看了“耕”

 不得不說,只要有個穩定的環境,百姓們是喜歡耕種的。

 李過坐在一旁看著全家老小齊上陣,不時的傳出這有一個大的,哈哈哈,我抓到之類的話。

 “真好。”

 李來亨眼裡露出渴望的神色,他也想抓魚玩。

 男人骨子裡這種喜歡狩獵的基因,總會時不時的暴露出來。

 李過吐出嘴裡的野草,他覺得把兒子留在賀今朝這裡是對的。

 至少能過上幾年正常人的生活。

 幾年之後,本事學到了,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將來若是叔父能用得上。

 算了。

 李過也懶得多想,至少他覺得自家叔父是沒資本跟賀今朝爭天下的。

 或者萬一再敗了,能不能順利脫身,連李過都沒有信心了。

 留在賀今朝這裡倒是會更加安全,也不會被人認為是拖油瓶。

 “你去問問能不能一起玩,若是今後在此學習,怕是沒什麽閑玩的機會。”

 李來亨站起身來剛想跑,又鄭重的道:

 “爹,你放心,我指定好好學,學一身本事,將來去幫二爺爺。”

 “幫不幫的放一邊,先把本事學到手,是自己的本事才行。”

 “好,我記住了。”

 “玩去吧。”

 李過那陣子一直都是心驚膽戰的狀態,背後時刻有官軍追繳。

 被打的只剩下十八人,可想而知,敗的有多慘。

 如今李過在賀今朝的地盤待著,總是一副輕松的樣子。

 環境就是這樣。

 周遭的百姓也沒有那種心驚膽戰的情緒傳染給他,縱然還有些家長裡短的糟心事,但總歸是奔著好日子走的。

 他們不用擔心餓肚子,也不用擔心有其他流寇來禍害他們。

 最重要是不用給大明官府交賦稅,也不用被明軍給欺負嘍。

 賀大帥治下的吏員,也不敢隨意欺辱百姓。

 可以說,他們現在總算是活的像個人。

 如此行徑才讓一直在外廝殺的李過,覺得自己能夠在此感到放松的原因。

 這便是擁有自己地盤的好處,不用時時刻刻緊繃著神經。

 稍有風吹草動,就得握刀,時刻準備廝殺。

 李過突然愣了一下神,武大定所說的耕與教,都是紙面上的說法。

 可能把這一套實行下去,靠的是賀今朝強悍的兵力。

 否則他早就被大明官軍給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什麽耕與教,全都是屁話。

 就如同闖王一樣,沒有相應的實力,想要複刻賀今朝的手段,猶如水中月鏡中花。

 李過又看了看遠處撒尿的武大定,賀今朝對外宣稱有十萬雄兵,該不會是真的吧?

 佔據三省之地,以賀今朝的威望,縱然他拉出百萬人馬,李過都不覺得奇怪。

 但這種事,李過也不好打聽。

 相比於其他各地,賀今朝推出的租田十年五五分,然後可以優先購買屬於自己的田地,不能流轉,極為吸引人。

 但是這與大明相比,都不叫什麽重稅了。

 如此穩定發展,誰能不投靠賀大帥?

 李過又想了想李岩的計策,均田免賦前期倒是可以,裹挾大批百姓去吃高門大戶的糧食。

 可軍隊也就沒有穩定的糧食來援了,只能靠著不斷的搶掠。

 關鍵是官軍也越打越精銳了,想要大規模搶掠,當真是越發的困難了。

 在賀今朝這裡待的越久,李過就覺得自家叔父“李闖王”前途無亮!

 怎麽比啊?

 差距過大,賀今朝這些年不聲不響的攢下如此大的家底。

 可己方就完完全全的損失殆盡,再想要從頭開始,還有機會嗎?

 就連學都沒法學!

 李過心煩氣躁的惡狠狠的揪出一根稻子。

 “哎哎哎,可不敢毀壞莊家啊。”

 武大定連忙奪過稻子又給小心翼翼的插進去,不知道還能不能活。

 “他娘的,你要是我的兵,非得按照軍法打你軍棍。”

 李過:...

 在朝廷無暇照看流寇的時候,無論是賀今朝還是張獻忠都在積極備戰。

 縱然是被打的全軍覆沒的李自成都沒有閑著,想要靠著老哥們拉他一把。

 倒是大明朝廷因為處置內部官員,又提拔許多人去填坑,也顯得忙碌起來。

 他們都是忙碌著希望皇帝不要讓他們去填坑。

 因為清軍入塞,死了一大批文武將官。

 都需要有人去填坑乾活。

 以前朝臣們忙碌,都是削尖了腦袋想要往前擠,就希望自己的屁股能夠坐在那個位置上。

 但通過崇禎這麽多年的執政,成功的把不少官員花錢走關系買官的做法,硬生生給掰過來。

 那就是我花錢走關系,就是不想去當那個官,愛誰當誰當!

 千萬別讓我乾。

 反正誰當誰死。

 責任一旦落下來,不死你也得進詔獄去。

 哪像不升官,還能勾欄聽曲,過逍遙快活的日子。

 那麽多人活生生的例子,還沒有徹底砸醒底下的官員,只能說官迷大有人在。

 大明有許多官員清醒了過來,直接開擺。

 善戰者如盧象升,還不是戰死沙場?

 結果皇帝連撫恤都不給。

 想要乾實事改變現狀的傅宗龍,也二進宮了。

 無論是什麽人想要在明末乾出一番事來,都得先把自己的腦袋磨練的比磨盤還要硬。

 否則不管你是什麽經天緯地之才的人,也得在磨盤裡被磨死。

 不是崇禎手下沒有不夠用的人才。

 大抵人才都被崇禎給坑慘了,以至於無人可用。

 許多有心思的人,也不敢在貿然伸出手對崇禎說:

 “陛下,我可以。”

 那他隨即就步入“先賢”們的後塵,被磨盤碾的連渣子都不剩。

 崇禎為啥特別相信太監高起潛有軍事才能啊?

 除了相信他是絕對忠誠於自己的。

 那就是在上一次阿濟格率兵搶掠的時候,以張鳳翼、梁廷棟、高起潛組成的抵抗軍首腦。

 這三人沒有一個人會指揮打仗的。

 但那兩個文官的操作吃大黃等死,尤其是梁廷棟更屑,吃大黃還時不時的給自己減小劑量,不像張鳳翼做好了死的準備。

 兩個首腦被動等死,就剩下高起潛一個人在遼東經常在祖大壽身邊與韃子對戰,耳濡目染,還能稍微知道反抗。

 想著縱然打不過,待到清軍飽掠而歸,咱們跟在後面羊裝追擊,撿些死人割了腦袋,好歹讓陛下高興高興啊。

 於是就有了追擊阿濟格後,我大明血戰到底,斬首三級的特大戰功上報。

 這都不是矮子裡拔高個,而是爛泥裡拔出顆臭蔥來對付用。

 當然斬首三級的戰功上報,也不知道崇禎是該開心,還是該憤怒。

 至少高起潛證明了他自己。

 有點作用,但不大。

 可寬慰皇帝是把好手。

 總比說眼睜睜的看著清軍羞辱,一箭不發強上許多。

 面子上過得去。

 再加上勤王師來之前要解決他們吃飯的問題,崇禎問大臣們該怎麽辦?

 沒有人回答,待到崇禎生氣了再三追問。

 才有廷臣說,我們不如先把北京周邊的百姓的糧食“主動收上來”。

 這樣既能讓清軍搶不到糧食,也能避免我大明士卒搶糧違反軍紀,造成不好的名聲,還可以穩住士卒不讓他們嘩變。

 最重要的是朝廷解決了困難。

 一舉多得。

 陛下簡直是~贏麻了。

 如此主意一出,氣得崇禎破口大罵。

 朱由檢都不清楚自己麾下的大臣,是錘匪的暗探,還是與清廷皇太極勾搭上了。

 他們竟然能說出如此駭人聽聞的退敵之策來,故意破壞他的統治。

 不怪崇禎信任楊嗣昌,因為楊嗣昌真的是奔著給他解決問題去的。

 崇禎接到了李自成派人聯系張獻忠與錘匪的消息。

 因為張獻忠處事太糙,根本就沒瞞人。

 或者說官軍監視張獻忠的眼線太多了。

 除了熊文燦之外,他麾下大批人都懷疑張獻忠要造反,看他的行為作風,沒有一絲臣服大明的意思。

 奈何熊文燦被金銀珠寶給遮住了眼睛,張獻忠送來的那些箱子的重量,他稍微顛一下,就知道張獻忠忠誠不忠誠。

 用得著其他人在自己面前說三道四的?

 當然即使大明朝廷也未曾閑著,在軍事上的形勢仍然沒有多大起色。

 特別的崇禎不僅聽聞李自成這個只剩下十幾人的反賊要搞事,那錘匪賀今朝佔據三省之後,竟然有十萬雄兵。

 這就更讓他坐不穩龍椅了。

 連那個小驛卒佔據三省都有十萬精兵。

 我大明兩京十三省,十萬精兵都湊不出來嗎?

 皇帝一發怒,勢要與賀今朝爭個高低。

 以楊嗣昌等為首的當即先給崇禎吃個定心丸,我大明士卒何止百萬。

 那賀今朝對外號稱十萬精兵,定然是胡言亂語。

 當年他在甘泉縣造反的時候,幾百人對外就號稱一萬人。

 所以陛下不必相信那些坊間傳言,都是賀今朝故意誇大事實。

 經過楊嗣昌等人的寬慰,崇禎終於好守了一二。

 按照賀今朝以前的尿性推測,他手裡能有個兩三萬人,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多是沒什麽戰鬥力的。

 如此兵力也算與張獻忠不相上下。

 “可你們說大明有百萬兵,朕手底下有沒有五萬精兵?”

 崇禎的發問,一下子又給諸臣乾沉默了。

 因為大多數人附和著說百萬之眾,可實際上真有百萬之眾,朝廷早就發不起餉錢了。

 於是廷臣們歸咎於兵雖多但不精,陛下我們還是走精兵的路線。

 “那該如何走精兵的路線?”崇禎強忍著怒氣而言。

 相比較以前,崇禎也學會了在朝堂上妥協,而不是向以前一樣,全都得聽我的,你們說話都是放狗屁。

 楊嗣昌想了想,拱手道:“陛下,我大明理應抽練邊兵。”

 “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