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水獺貓:故事會》第1章:引言(一)
  近期接連收到一位筆名為“羊毛狐狸”的作者的投稿,說實在的,他的文筆確實比較業余,而且故事的塑造也屬於老派的都市怪談和民俗傳說,對於當下流行的網文風格來講,這已經屬於過時且落伍的文體了。

  不過,關於他之前投來的幾篇已經過審或者不過審的小說中,有一個叫“水獺貓”的系列小故事引起了我一些關注。

  怎麽說呢,我似乎察覺到在大腦皮質層深處的抽屜中,那埋藏著稀薄而模糊的、關於這三個字的記憶——好像記得……是某位小學同學於一次學校的“講故事比賽”裡……描述過!而在羊毛狐狸的故事中有一短篇叫《水獺貓:玩伴》的作品,其內容與我那時聽到的故事頗為近似。

  當然,八零年代出生的人們,家中都使用過台式電話機,本市部分讀者應該都記得——95864444這一個專門講恐怖小故事的熱線,這個熱線成為了那個娛樂尚未豐富的年代,恐怖作品愛好者們少有的自我歡愉的活動。

  因此,現在網絡文學和影視作品中,有一些故事橋段出現雷同的借鑒現象也是極為正常的。當然了,在不侵犯版權底線的基礎上,我反倒對此頗為欣慰——因為那些曾經的無名創作者們的精彩腦洞,得以繼續在各個作品中留下他們的痕跡——而非消逝在記憶的長河中。

  出於某種懷舊的心理,我又重新讀起了那篇《水獺貓:玩伴》的文章,可越讀越是感到好奇——到非作品本身有多麽出彩,而是“水戶市國康路東陸家浜”是否真的流傳著關於“水獺貓”的傳聞呢?

  說句題外話,作為恐怖專欄的編輯,我一直覺得,本市的一些“都市怪談”似乎都很散碎,無論是高架底下的龍柱、還是某商場的“寶貝對不起”的一些蜚語,更像是一種虛無縹緲、毫無邏輯、生搬硬套、東拚西湊的流言。

  如果在本市某個地方有一個非常詳細並且傳播完整的怪談,那一定可以成為如日本的裂口女、美國的恐怖小醜、墨西哥的卓柏卡布拉等等著名的現代傳說。

  所以,我通過QQ聯系了作者“羊毛狐狸”。

  而作者竟然非常堅定地告訴我,關於“水獺貓”,他認為是一種真實存在過的神秘未知生物。雖然他說之前寫的故事都經過了一些文學重組的二創,但故事內核確實是由其兒時在鄰裡老人口中親耳聽聞的。

  比方說,《水獺貓:玩伴》就是一個遇到水獺貓後失蹤的少年的故事;《水獺貓:烤魚店》是兩個地痞流氓被某個未知物種擄走的故事;《水獺貓:無名指》是一個酒鬼於家中被未知猛獸襲擊喪命的故事……

  對於他這樣的真假不詳的回復,我覺得有些可笑,甚至一度感覺這位作者應當是過於想出名而故弄玄虛的惺惺作態。但我又覺得呢,既然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的一個地方有這般樸實的怪聞,我還是決定把這樣的素材好好搜集下來——因為這些都是藝術創作中,來自民間的寶貴的創意財富。

  而當作者聽聞我有此想法後,也頗為感慨,竟然與我攀談起了關於《酉陽雜俎》、《玄怪錄》等一些古時候記載怪異事件的文學著作,甚至還大談起了伊藤潤二、洛夫克拉夫特等一眾國際恐怖大師的作品。

  當然,我告訴他,我不希望只是聽他去口述水獺貓的事件,我希望他能找到以前住在國康路的老居民親身向我訴說——雖然這個要求有點強人所難,可唯有這樣才能證明這個所謂的都市傳說並非羊毛狐狸他自己信口開河的臆想。

  我自己也搜索過關於國康路的相關訊息,在2002年左右,那裡已經拆遷過一次。所以我對羊毛狐狸其實並不保有太多的期望。

  不過在我與他提出要求兩周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真的找到了5名曾經居住在國康路的“原住民”。並與我商討見面事宜。

  但我的同事都認為,其中可能存在類似“劇本”等提前設計的坑,善意地提醒我還是謹慎對待,以防有詐。

  經過了一番思想掙扎,或許是出於禮貌、亦或許是出於自己之前莽撞聯系的愧疚,我還是做出了赴約的決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