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麟明白了徐謙的意思,太皇太后並沒有讓徐謙任內閣首輔,只是先行入閣。
而接下來,必定還有大批人要進內閣中來,其中會有不少如王鼇那般的數朝元老,這其實是理所當然,畢竟現在天下局勢不太穩當,將一些老古董搬出來,確實能起到安穩人心的作用。
而這些正德時期的人物一旦入閣,怎麽可能屈居於徐謙之下,徐謙畢竟還年輕,出身是極好,可是資歷和他們比起來,簡直差得遠了。
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徐謙雖然入閣,可是只是一個尋常的內閣大臣,次輔能不能弄到都是兩說的是。既然如此,那麽他入閣有什麽意義?他不入閣,照樣還是戶部尚書,坐掌天下第一大部,照樣有議政的權利,所以對徐謙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入閣,而是這個首輔,只有拿到了這個首輔,新黨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大家原本以為,徐謙只是謙讓,可是現在仔細一琢磨,也覺得很有道理,不過新的疑問出來了:“徐部堂,若是公推,咱們當真能勝?”
徐謙正色道:“有九成把握。”
“可是對方畢竟人多勢眾。”
徐謙笑了:“你卻是忘了,我早已說了,以一個月為限,距離現在,也就是一個月零三天,從現在開始,聖旨頒布出去,十日之內能到達的縣有多少個?”
張子麟沉吟道:“快馬加急,南至江西、湖南半部。北至宣府,東至山東。西至洛陽一帶。”
徐謙笑了:“那麽粵桂雲南、四川等地,就到不了,這些都是傳統的舊黨地盤,如此一來,至少能排除掉兩成的舊黨,這些人上不了書,就算是上書,等到他們的奏疏抵達。那也已經遲了。”
張子麟搖頭:“舊黨的主要聚集地在京師、江西一帶,除此之外,還有山東河南等地,再加上科舉即將臨近,大多數舉人都已經齊聚京師和南京,所以以老夫的估計,只要能保證這些人能上書。舊黨依舊能佔上風。”
張子麟的估計是對的,這不是選舉,這是公推,選舉需要初選,需要推出候選人,而後向人介紹此人的身家背景。可是公推卻不一樣,有資歷的人就是六部和翰林這麽幾個人,若說尋常的百姓未必知道他們,可是對於官員和舉人們來說,這些人物幾乎是耳熟能詳。哪個人什麽時候金榜題名,哪個人在哪裡主政。現在任什麽職位,曾經上過什麽奏疏,都是一目了然。
可以說對士大夫這個階層來說,台面上的這幾個人,根本不必宣傳,大家就都知道是幹什麽的。
因此大家要做的,就是接到了聖旨之後,各自上書,幾天之內,把所有的奏疏投遞到本地官府,本地官府直接命快馬傳報入京即可。
其中最快的傳遞方式就是急腳遞,這急腳遞出自宋朝,據袁枚《隋園筆記》記載,最快的急腳遞“日行六百裡,以為至速也”。
可以說一個月的時間,除了一些偏遠的地區,其他地方,傳遞都沒有問題。
舊黨那些人都是老狐狸,怎麽可能不曉得,雖然窮鄉僻壤之處多是舊黨,可是這些人可以忽略不計,都是窮鄉僻壤了,當然不可能培養出什麽讀書人來,官員相對也少一些,排除掉這些人,舊黨依舊還是有很大的優勢。
這也是張子麟擔心的地方,雖然交通的便利抑製了一部分舊黨的奏疏,可並不代表他們有多大的機會。
徐謙微微一笑,道:“那麽我來問你,舊黨有多少人有資格公推入閣?”
張子麟沉吟片刻,六部尚書之中,就有四個是舊黨,除此之外,翰林的幾個學士,也多是舊黨份子,滿打滿算,差不多有人,他道:“九人。”
“那麽我們呢?”徐謙繼續追問。
張子麟苦笑道:“徐部堂何必明知故問,除了你我二人,又有誰有這資格。”
徐謙笑了:“這便是製勝之道,他們是人,我們是二人,假若楊廷和還在,我們必輸無疑,可是楊廷和已經不在了,他們是一盤散沙,我們卻是不同,新黨的官員和舉人,他們若是公推,你我二人必定榜上有名,可舊黨呢?一個人至多也就是推選三人,有人公推王二,劉大就必定榜上無名,而有人公推張三,李四可能就被剔除出去。所以這一次,你我必定入閣,而且極有可能位列首輔、次輔,你放心,舊黨這一次,翻不起身來。”
張子麟將信將疑,不過仔細一琢磨,也覺得有道理。新黨在朝中只有兩個領軍人物,而舊黨幾乎沒有任何整合,也來不及整合,那些有資格的大人物們,都希望入閣,就算他想讓賢,可是下頭的門生故吏們依舊會為他拉票,結果就是,舊黨可能有一萬人推舉,可是推舉最多之人怕只有三四千票。可是新黨有六千人推舉,得票最高之人卻必定有五千票以上。
想到這些,張子麟噓了口氣,道:“還是不能大意,總要防范未然的好。”
徐謙笑了:“你放心,我自有辦法。”
徐謙的辦法很缺德,連續幾天,許多報紙都開始論及公推之事,緊接著,公推成為了全天下士大夫們最矚目的話題之一。
一下子,那些劍拔弩張的氣氛不見了,還是那個道理,既然剪子包子錘能解決眼下的問題,何必要劍拔弩張,畢竟誰都怕死,能和平解決當然要和平。於是乎,大家把希望都寄托在這上頭。
江西這邊,已經炸開了鍋。
其實對官員和舉人們來說,公推閣臣能讓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似乎一下子,自己高端大氣上檔次起來,雖然說人家就算入了閣,也跟你八竿子打不著,你愛涼快就死去哪裡涼快,可是人心就是如此,至少心理上舒坦一些,仿佛一下子,自己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江西一省的舉人,幾乎佔了天下的兩成,文風之盛,可見一斑。
而在這裡,旨意一傳達,許多報紙便立即開始鼓噪,衙門裡又貼個告示,本來士大夫就是一個小圈子,既然是小圈子,用不了兩天,幾乎所有人就都知道了。
於是乎,新黨們倒是輕松,刷刷兩下,奏疏便寫好,直接遞交上去。倒是舊黨這邊,鬧的滿城風雨。
“工部尚書楊傑,便是咱們江西人,既是同鄉,自然是選他為好。”
“你說的是楊傑這廝?哼,此人不是好東西,贛江這邊連年水患,他這工部尚書,也不見來修築,反倒是松江年年治理,他哪裡顧念半分同鄉之情,還有他在工部衙門裡……”
“我看翰林院的周學士好,周學士的文章諸位看了嗎?針砭時弊,讓人很是痛快啊,他又是正德初年的狀元,似乎是葵末科,他中試的八股文我是看過的,花團錦簇,很有大家風范。”
“禮部尚書陳新,似乎也不錯……”
一開始,大家還是同仇敵愾,紛紛要找姓徐的拚命,恨不得把姓徐的皮給揭下來,這些舊黨每天唯一做的事就是四處造謠,說徐謙反了,說姓徐的要殺舊黨,巴不得各路大軍立即入京,直接把姓徐的小子砍了。可是現在,自己倒是先打了起來。
同鄉黨、翰林黨、工部黨相互攻訐,其實在他們的背後,都有不少人在慫恿,而這些人,無一不是舊黨的骨乾。
這麽說吧,那些身居高位的舊黨骨乾們不是不知道問題的關鍵,新黨抱成一團,舊黨一團散沙,這樣下去,肯定不妙。
可是不要忘了,人都是要臉皮的,若是讓賢,若是不讓門生故吏們活動,到時候人家是高票入閣,自己卻是灰頭土臉,只有百來個人推舉,以後還有臉皮混下去嗎?將來名留青史之時,添了那麽一句不得人心,只怕見了閻王,都要蒙羞。
再者說了, 他們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個個都是一方大佬,憑什麽不是你謙讓我,而是我謙讓於你。
於是乎,新舊黨的矛盾一下子就不見了,舊黨內部卻是殺氣騰騰,畢竟誰能入閣,你的對手不是新黨,那些王學的舉人,你就算是打斷了他的腿,人家也不會推你,想要入閣,只能在舊黨內部爭取,可是人人都想在舊黨內部爭取呢?
朝廷裡,幾個舊黨部堂明爭暗鬥,在地方上,他們的門生故吏們,自然也是各為其主,從前大家一致抹黑新政,抹黑徐謙,抹黑新黨,可是現在,卻都是卯足了勁的抹黑自己人。
江西乃是天下第一票倉,學霸不勝枚舉,這裡自然也就成了是非之地。
…………………………………………………………………………………………………………………………………………………………………………………………………………………………
第二章送到,那啥,一轉眼就五號了,這個月不怎麽求月票,求一點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