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163章 自然科學1等獎的重大意義,NS方程新突破…
王浩到沈城飛機設計研究所是在上午9點鍾,而正式開始講座的時間計劃是十點,時間趕的還是比較緊的。

 他和眾人寒暄了一番,就到後面去做準備了。

 講座被安排在了一樓大會議廳。

 會議廳旁邊的辦公室裡,王浩和李建華,趙鑫等人坐在一起,說起了講座報告的問題。

 上次在西海大學的時候,王浩很認真的做了講解,結果李建華、趙鑫等人都聽不懂。

 李建華對此印象深刻,他委婉的對王浩說道,“王教授,這次能不能講的更精細一點?你的那個方法實在……”

 “難度太高了!”

 因為知道內容的重要性,他也不要面子了,就說起想讓王浩講的更細一些。

 “放心吧,我會講的更細一些的。”王浩說道。

 李建華左右看看,也沒看到王浩拿出什麽東西,有些奇怪的問道,“有什麽準備嗎?”

 “什麽準備?”

 “比如一些資料之類……”李建華稍稍有些擔心,因為沒有看到任何資料之類,他以為王浩沒有任何準備。

 王浩指了一下自己的腦袋,很有信心的笑道,“都在這裡了。”

 在來之前,王浩也想過準備一些資料,但後來就發現根本沒有必要。

 崔勳年給的方程組已經足夠他練手了,連續完成六組近似解組,在不斷的替換轉化過程中,可以說對新方法運用純屬。

 這個方法還是他自己研究出來的,一切都已經印在腦子裡。

 另外,他只是講解運用方法而已,讓其他人知道怎麽去用就可以了,自然不用特別去準備,一切都已經了然於胸。

 不過王浩思考著還是打算有時間寫一個總結,分析整個推導的底層邏輯,即便不發表出來,也可以提交保密研究封存一下。

 這可能會對其他人的研究有參考價值。

 畢竟他的研究也不敢保證無法被後人超越,甚至說肯定會有後人能夠進行超越,或者是對他研究出的方法進行改進。

 如果完全沒有相關的推導內容,只是傳授求解的方法,就等於沒有理論基礎的技術應用,不存在任何的改進提升空間。

 王浩思考著說道,“李總設計,你也不用擔心,這次講座,我估計最少要講六個小時。”

 “六個小時?”這個時間長度讓李建華感到非常驚訝,他以為只是一兩個小時的講座,甚至都沒有確定下午還有內容。

 王浩道,“六個小時可能還不太夠”,他說的很認真,“雖然不太可能,但我希望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聽明白。”

 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讓李建華非常感動,他沒有想到王浩會這麽重視講座。

 有些學者被邀請來講座,講座的過程中,根本不理會下面的人是否能聽懂,甚至說他們會覺得底下的人都聽不懂,才更加證明他的博學。

 這可不是一、兩個學者,好多學者都是這樣的。

 比如,一些學術交流的報告會上,有些專家上去做報告,也根本不理會有多少人能聽懂。

 只要頂級的專家能聽懂,能做出個評判就可以了。

 王浩則是寧願自己多講一段兒時間,李建華是真的有些被感動了,他發現王浩是真心希望更多人能聽懂,而不只是口頭上說一說。

 實際上,王浩當然會重視講座,更多人能聽懂,才能夠回饋更多的靈感和知識,以便在

 s方程的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

 當然,同時他確實希望更多人能聽懂。

 畢竟是自己的研究,傳播給更多的人,也算是一種個人的成就了。

 ……

 很快,講座開始了。

 這次的報告來了很多學者。

 王浩站在會議廳的講台上,看著台下的人群,感覺有點像是學校的大教室,粗略估計也超過百人。

 過百的人數似乎並不多,但考慮到台下都是頂尖學者,而且好多都是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的專家,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然也少不了,部分人是來湊熱鬧的。

 在王浩的眼裡,李建華這種就屬於湊熱鬧的類型,因為李建華是做飛機整體設計,是帶領團隊做飛機設計項目的,而不是專業從事空氣動力學研究。

 在空氣動力學的領域上,他的水平最多比普通博士高一些,甚至可能還趕不上普通的博士,只是對應用研究更了解一些,基礎肯定是有不小的缺失。

 台下有好多學者也是類似的情況。

 他們或許是某個方向的專家,但只要不是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不是專門研究、使用相關方程,想要聽懂報告就幾乎不可能。

 術業有專攻。

 在科學、數學的領域更是如此。

 哪怕是一個頂級的院士,也很難涉及跨領域的內容,甚至非主要研究領域,能力水平趕上一個博士生,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等會場安靜下來以後,王浩站在台上,開口說道,“今天,我很榮幸受到李總設計的邀請,來到這裡做講座報告。”

 “這是有關我對偏微分方程、NS方程求解方向的研究報告。”

 “我對於飛機設計不了解,對於空氣動力學也沒有特別的研究,但我對NS方程,偏微分方程,有一些的個人理解和研究。”

 “李總設計認為,我的研究對於飛機外形設計相關計算很有幫助,所以,我站在了這裡。”

 “我想,大家也不是來聽客套話的,下面就直接進入主題了。”

 王浩笑著說完就在白板上寫下了兩行內容,也就是兩個標題--《偏微分方程組求取近似解組》以及《替換方程與原方程對比分析修正》。

 “我把研究分成兩塊內容。前面就是偏微分方程組的求取近似解組的方法,會在上午進行講解,這一部分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我相信多數人都是能夠聽懂、能夠理解的。”

 “後面一個主題是替換方程與原方程的對比分析修正,會在下午進行講解,這一部分內容難度相對較高,但也是計算中最重要的部分。”

 “下面我們就開始第一部分的講解。”

 “……”

 王浩開始認真講了起來,他就像是在教學課堂上,表現的很是隨意,但講解卻做的非常精細。

 台下的人也認真跟著聽。

 他們發現王浩講的速度很慢,而且只是計算方法的介紹,確實是能很容易能聽明白的。

 不過,有些人依舊覺得有些地方晦澀難懂,他們只能用筆做出記錄,把結論記下來才能繼續跟著聽。

 還有些開始沒多久就已經聽不懂了。

 其中就包括李建華。

 這次再聽一遍講解內容,李建知道自己為什麽聽不懂了,因為他沒有相關的數學基礎,或者說,有基礎也早就忘記了。

 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講解的再細致,一些轉換的步驟也不可能聽懂。

 李建華感覺非常的鬱悶,他一直認為自己在空氣動力學上,也是有一定研究和理解的,但碰到很專業複雜的問題,即便對方詳細的做講解,他卻連聽都聽不懂的。

 還有些人也很快跟不上了,但跟不上的原因,並不是不能夠理解,而是聽講的過程中有些走神,或者和旁人說了句話,再回過神就完全跟不上了。

 他們也忍不住小聲問一下其他人,“怎麽就到這裡了?剛才講的是什麽?那個轉換是怎麽來的?”

 沒有人回答。

 好多人都已經發現,王浩講解的內容難度很高,但認真聽還是能夠明白的。

 如果走神一下可就不一樣了。

 數學就是這樣的。

 一整套邏輯體系中,有一步跟不上,後面也就很難再理解了,但台上的講座肯定不會停下來,也不會被單獨一個人做解釋。

 王浩在台上認真做著講解。

 他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跟上,有些難理解的地方,還連續強調好幾次,可還是有些人跟不上,就沒什麽好辦法了。

 他只能不斷強調,“如果剛才的地方沒有聽明白,就記下這個結論,把這個結論當成是定義、公式。”

 這樣說完以後才繼續。

 整個過程真像是教室裡給學生講課,但根本沒有人在意這一點,他們無暇去考慮其他問題,只是跟著認真聽。

 不過整體來說,就像是王浩的判斷,上午的內容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

 即便有些地方聽不懂,也可以記下結論,跟著繼續聽。

 ……

 中午。

 王浩被招帶著去吃了午飯,隨後就到休息廳睡了一覺。

 他確實感到有些疲憊,因為趕的是凌晨的飛機,來了以後就直接過來講座了。

 這一覺睡了近兩個小時。

 等在醒來伸展一下身體,才稍稍恢復了精神,兩點半的時候,就又到了會議廳裡。

 好多人已經等在那裡了。

 “下午的內容是替換方程與原方程的對比分析修正,這個內容難度比上午要高。”

 王浩第一句話就給所有人打了預防針,“其中牽著一些離散數學和泛函分析中,很有難度的數學分析方法。”

 “如果你們中有人沒有基礎,可以先把結論記下來,不用試圖去理解全部內容。”

 這一部分是最有難度的,王浩甚至覺得不會有人全部都能聽懂。

 他對於台下的專家們水平能力已經有了了解。

 這些專家們從事的是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應用研究,而不是理論研究。他們對其他偏微分方程也很少有研究,更不用說一些高深的分析方法了。

 其中肯定有一些水平很高的專家,但大部分並沒有觸及進這麽多領域。

 另外,有些專家年齡已經大了,他們沒有辦法一口氣消耗這麽多內容,即便是有基礎想全部跟上也很難。

 所以先把一些結論記住,再去試著理解就是很好的方法,而不是浪費很多精力在難理解的地方。

 王浩說完了前置的話,就開始認真的講了起來。

 因為涉及的內容難度比較高,講解比上午更精細一些。

 台下的眾人聽的也很認真,他們有的人只是湊個熱鬧來聽的,但知道了內容以後,就清楚必須要掌握這種方法。

 王浩講的內容和飛機設計直接相關,掌握了這種方法以後相關的計算都不是問題。

 同時,他們也明白了內容的價值。

 最開始聽到說50萬請人來講座,還覺得是當了冤大頭,可知道了內容以後,他們覺得別說是五十萬,幾百萬、幾千萬,想買到這種方法都不可能。

 這直接關系到飛機的外形設計。

 相關的計算做的更加精準,就能設計出更靈活、性能更好的飛機。

 如果能把每一架飛機的性能提升一些,那是創造了多大的價值?

 現在一架頂尖的五代機,製造費用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的。哪怕只是提升一點點性能,創造的價值都可以說是海量的。

 當每個人都很認真的時候,王浩也更有講解的動力,同時他也發現NS方程的研究任務,靈感值不斷在增加。

 這就讓他變得更有精神了。

 “在這裡我們就需要繼續和原方程的參數做對比……”

 “我們來設定一個集合,是參數比對集合……”

 “這一步需要作圖來分析。”

 “不需要特別去塑造函數,但我們要盡量保證圖形的光滑性。”

 “這裡的光滑指的不是解集的光滑,而盡量保證解在這一條曲線周圍……”

 “……”

 王浩所講解的方法越往後難度就越高,他的講解速度也越來越慢,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很長時間。

 這時候,李建華也理解了,為什麽王浩說最少需要六個小時,後面的內容難度太高,尤其牽扯數學分析的內容。

 只是計算、對比、分析,有很多步驟不說,每一步還牽扯很高深的數學分析方法。

 他早就已經聽不懂了,只是看著白板上複雜列式、圖形就已經頭都大了。

 終於。

 時間長達四個半小時的講解結束了。

 王浩說完最後一句話,嗓子都有些啞了。

 他趕緊灌了一口水,苦笑一聲道,“提問,就等明天再來吧,我今天真的是堅持不住了。”

 “改了凌晨的飛機,到現在太累了。”

 “不過沒有關系,我準備在省城待三天時間,如果有人有問題,可以明天或後天來問我。”

 ……

 報告結束。

 王浩第一時間去酒店休息了,一直等第二天中午才感覺恢復過來。

 “五十萬,真不好賺啊!”他感慨的爬起來,吃過午飯就被招待著去了飛機研究所。

 有好多人已經等著了。

 現在是繼續昨天講解報告的提問,他耐心的回答每個人的問題,像是完成一件工作一樣,但在講解的過程中也是有收獲的。

 【任務一,靈感值+1。】

 【任務一,靈感值+1。】

 看著靈感值的不斷增加,王浩也感覺動力十足,甚至想著多待上幾天。

 於此同時。

 數學物理科學部的專家團回到了首都。

 何毅、肖新宇以及顏靜三人,也跟著專家團一起來了,他們要在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重新複刻交流重力的實驗。

 這就是項目結算中的一環。

 不管報告寫的再精細,也必須要在實驗中看到相關的現象才能夠確定下來。

 西海大學的物理實驗室為了準備實驗,要花費超過一個星期時間。

 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就不一樣了。

 他們擁有足夠多的設備、材料,了解了整個實驗過程以後,馬上就可以開始實驗,甚至因為設備更加的先進,實驗花費還相對少了不少。

 比如,在維持超低溫上,他們的先進設備能夠減小熱力散發,維持材料的超低溫就相對容易了很多。

 基礎科學中心隻準備了一上午時間,隨後就在何毅等人的指導下進行了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他們也看到了‘交流重力’現象,包括氣球上升、煙霧軌跡改變,還包括更精細設備參數的變化。

 等等。

 最終測算結果是,重力減輕了1.7%到1.8%。

 這個數值要比報告上的高一些,同時也是一項收獲了,他們後續可以分析出現數值差異的原因,以此就能對‘交流重力場’更加的了解。

 當確定了實現‘交流重力’複刻實驗後,數學物理科學部的專家團,再包括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所有參與驗證實驗的人,都對結果感到非常的驚訝。

 同時,好多人也感覺非常振奮。

 這或許不是國際超導研究的新發現,但絕對是國內超導研究的大發現,也許就可以促進國內對超導機制的解析。

 當一起做實驗理論機制論證的時候,何毅就再次說起了他們推導的理論。

 可是,何毅並不能說清楚。

 因為他也是混混沌沌,只是知道結論不知道過程。

 數學物理科學部的專家團,再包括其他知道消息參與的人,就更希望能見到王浩了。

 這個理論推導問題,只有王浩才能解釋了。

 但是,尷尬的地方就在這裡。

 王浩並不是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也不是項目的參與人,他就只是過去‘幫忙’,幫著做了一下分析。

 僅此而已。

 數學物理科學部能管的到項目,管的到項目所屬實驗室,但肯定管不到王浩。

 他們沒道理讓王浩特別來一趟,就只能打電話問一下行程,然後客氣的請他來一起做研究。

 王浩接到電話聽了情況,想著確實應該去一趟首都,他的‘優秀青年項目’,還沒有正常結算。

 另外,從沈城返回西海,也算是路過首都了,順路過去一趟也沒什麽。

 他的回答是,“等忙完了沈城這邊的事情,就過去。”

 一天、兩天……

 好多超導方面的專家,遲遲的等不到王浩,就乾脆給沈城飛機設計研究所打電話,讓他們趕緊‘放人’。

 李建華聽到消息,說那邊催了好幾個電話,直接就回了一句,“王教授要下個月才回去!”

 “繼續等吧!”

 他可不在乎什麽科學基金數學物理科學部。

 王浩在飛機設計所受到了熱情的招待,他每天上午到周邊遊覽一下,等回來到所裡轉一圈,給其他人解答一下疑問。

 這樣一天天輕松的生活,偶爾還能收獲到靈感值,實在是太完美了。

 他一待就是一個星期。

 在確定離開的前一天,王浩還是正常去了研究所,給其他人解答了兩個問題。

 李建華風風火火的找過來,說道,“王教授,有個和你有關的好消息!”

 “什麽消息?”

 李建華走過來道,“今年的國家科技獎,我剛才聽說,你被提名自然科學獎,而且很可能獲得了一等獎。”

 “這個消息還不確定,但是可能性很高啊。”

 “是嗎?”

 王浩倒是沒感覺太意外,之前就有一定的心裡準備,彭輝說起的時候,也說他很可能憑借數學研究獲得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還是值得期待的。

 李建華發現王浩似乎不怎麽在意,說道,“王教授,你可別小看這個獎啊,要是其他人拿獎還真就是沒什麽,但是你拿獎不一樣。”

 王浩來了興趣,“為什麽?是年紀小?”

 “這和年紀沒關系,因為你是研究數學的,而且是理論數學。”李建華道,“自從兩千年後,就沒有數學研究拿過一等獎。”

 “在之前,也只有兩位數學家,憑借純粹的數學研究,拿過自然科學一等獎,名字你肯定知道,一個是華羅庚,一個是陳景潤。”

 “如果你拿了這個獎,以後就可以說是國內數學帶頭人啊!”

 王浩頓時愣住了。

 他還真沒有仔細研究過自然科學一等獎,也沒有想到這個獎項意義如此重大。

 之前就只有華羅庚和陳景潤拿過獎。

 那是多有名的數學家?

 如果他拿到了這個獎項,以後國內數學圈子裡不說排名第一,也能說的上是最前沿的帶頭人了。

 頓時,一股壓力撲面而來……

 王浩確實感覺到了壓力,他沒想到自己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頓時都變得有些緊張。

 “我這麽早獲獎,會不會難以服眾?”他深吸一口氣,想著,“看來,還是要在頒獎大會前,再出個成果,讓別人說不出話來。”

 “NS方程的新突破,應該夠上檔次了吧?”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