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還是讓他自己去消化吧!
技術實驗室專門負責檢測的研究員杜海,比嶽智全出來的要晚上幾步,和嶽智全裝出的平靜不同,杜海是快步走出來,興奮和激動完全寫在臉上。
“怎麽樣,杜海?抗拉數值是多少?”彭輝見到了杜海,馬上再問上一句,唯恐嶽智全是在開玩笑。
杜海緊緊攥著頭,整個臉都崩了起來,激動的情緒溢於言表,他深吸了一口氣才說了出來,“抗拉強度是在1787兆帕到1796兆帕區間。”
“也就是1790左右,對吧?”
“對、對、對、對……”杜海連續點頭進行確認。
整個樓道頓時更熱鬧了。
剛才嶽智全說的時候還有人覺得他可能是在開玩笑,1790的數值實在是太驚人了,驚人到讓人不敢相信,感覺數據非常的虛假。
現在杜海的確認讓大家都相信了。
“1790啊,我的老天,我都不知道這是什麽概念!”
“還真是1790?不是檢測出問題了嗎?這個數值應該比國際最高的還多吧?”
“我記得最高是1720,而且是特殊手段製造出來的。”
“我們竟然製造出了這麽高端的鈦合金……”
金屬實驗室上下每一個人都非常的激動,一直以來的努力換來了豐厚的回報,豐厚到甚至像是做夢一樣。
彭輝激動的和其他人擁抱,也快步朝著王浩走過來,一把抱住他,激動的喊著,“謝謝!謝謝!王浩教授你的分析實在是太厲害了。”
“如果沒有你我們連最初的研究都無法完成了,現在這個成果遠遠超出預計。”
“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麽說,真的,非常謝謝你……”
彭輝說著激動到流出了眼淚,旁邊其他人也都激動的流淚。
他們純粹就是因為太過於激動了。
旁邊的樓梯口,勵繼平和曹東明一起站在那裡,他們沒有說一句話,臉上都寫著難以置信。
嶽智全也走了過來,嘴裡也不斷興奮的說道,“我剛才看到那塊合金就知道不一般呀,真的是忍不住就跟著進去檢測了。”
“果然不一般!”
“檢測的時候,我看到數值超過1600就已經很驚訝了,結果眼看著數值慢慢超過了1700,甚至接近了1800……”
“伱不知道當時我都緊張了,真的是緊張了,多少年乾這個了,從來沒有這麽緊張、激動過。”
嶽智全就是專門做材料檢測的,材料檢測也是一個研究方向,以各種專業的數值來對材料性能進行評估,合金材料的檢測是一個大方向。
對於嶽智全這種材料構成、性能相關的專業人士來說,做一個超越國際最先進水平的合金檢測,簡直就是一個夢幻般的體驗。
其他領域的人,大概很難理解嶽智全的感受,但他們對於數據還是有認識的。
勵繼平連續問道,“這怎麽可能?1790?老嶽,你不是在開玩笑,對吧?”
“我怎麽可能拿這種事開玩笑?”
“這個數值也太離譜了吧,上次是1560,這次直接提升到1790?”
看著另一邊兒進入實驗室的激動慶祝,再想想嶽智全肯定的語氣,勵繼平也知道數據是真實的,可正因為數據的真實,讓他感覺完全超出了對材料研發的認知。
他所看到的和其他人一樣,就是王浩做了一個專業的分析,直接對於項目工序做出修改。
然後,成品就了這麽大的提升?
這種事怎麽可能呢!
勵繼平滿臉都寫著不可思議,他覺得眼前發生的事情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認知。
作為一名工程院材料方向的院士,他有過很多次帶領團隊做材料研發的經驗,他的團隊也有做數據分析工作的人員,但他們的分析結果只能為項目提供一些參考意見,真正制定工序流程的還是有豐富經驗的人員。
以往的經驗也證明,材料研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斷做實驗。
溫度不行,就調整一下溫度;淬火效果不理想不行,就調整一下淬火方法;工序製作出來的成品有問題,就考慮對工序進行調整。
等等。
這也是絕大部分人都不看好金屬實驗室的項目的原因,因為相應的經費不足,就很難多次連續的做實驗,實驗次數怎麽可能做出成果呢?
現在好了。
超出認知的事情就發生在眼前,被聘任為數據分析員的王浩就只是做了個數據分析,直接就把工序以及其他進行了一些調整,然後製作出來的成品強度大大增加。
這種事在勵繼平看來,就是完全不能理解。
曹東明也同樣不能理解,他是鈦合金領域首屈一指的技術專家,率領團隊完成過很多鈦合金相關的材料研發,也依靠這些成果獲得過無數的獎項和榮譽。
他所理解的鈦合金研發也同樣是不斷做實驗。
而他的團隊千辛萬苦的努力,不斷的燒錢做實驗,積累經驗慢慢的提升,才能製造出國際先進水平的鈦合金材料。
結果呢?
王浩只是做一下數據分析,依靠得出了結果,指導金屬實驗室的工序,就讓成品的強度有了大大提升。
鈦合金抗拉強度從1560提升到1790。
這是什麽概念?
哪怕是大手筆做上幾百次實驗,燒掉以‘億’為單位的資金量,想有這麽大提升都不可能。
曹東明和勵繼平對視一眼,都能看到對方眼中的不可置信。
他們不只是對過程震驚,也對結果震驚。
β型鈦合金抗壓強度1790兆帕是什麽概念?
國外有實驗室探索鈦合金強度提升技術,製造出了抗拉強度在1700以上的鈦合金,但他們使用的是‘非常規手段’。
‘非常規手段’,首先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最好的,是那種雜質含量非常稀少的鈦粉。
這種鈦粉經過了很多去除雜質的工序,鈦本身不是特別昂貴的金屬,但提取過程非常的複雜,就導致單質金屬鈦,價格也變得很昂貴,而經過很多次雜質提取的鈦,論價值說和黃金相比都不為過。
這種雜質含量非常稀少的鈦粉,所製造的鈦合金性能當然會好很多,製造合金的工序過程,也會在真空環境下進行反覆淬煉,其他工序中也都使用的是最尖端的技術。
最簡單的例子製造過程中,大部分都是在真空環境下完成的,一項就足以耗費海量的費用。
等合金製造完畢以後,還要加上一步表面淬火,來讓成品合金表層的硬度更高。
這種極端的製造方法完成的成品鈦合金,抗拉強度才能超過1700兆帕。
金屬實驗室進行的是‘常規手段’抗壓鈦合金的科學研究,製造過程全程采用‘常規手段’。‘常規手段’是可以普及的大規模生產的。
如果他們把生產出的這種鈦合金材料,添加最後一步表面淬火的工序,抗拉強度肯定能繼續提升,超過1800兆帕是很輕松的。
這個研究的成果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范疇。
往小處說,是研發取得了重大成果,製造出的合金成品強度,超過了國際最先進水平。
往大處說,項目研發成果斐然,可以大大增加國內對於鈦合金的了解,飛躍式的推動各行業鈦合金材料應用領域的研發技術。
科學理論,是對技術推動。
即便是材料製造領域,相關的研發也分為科學基礎和技術兩個方面,金屬實驗室做的是科學基礎研究,他們是在探索怎麽樣來增加β型鈦合金的強度。
這種研發的目的不是製造出能夠直接應用在工業上的材料,而是為其他的鈦合金材料研發提供科學參考。
比如,某個鈦合金研發組項目指定要研發一種固定性能的鈦合金,他們需要提升鈦合金的強度。
怎麽辦呢?
他們可以參考金屬實驗室的項目,對於製造工序進行一定的改進,達到目的的可能性就很高。
這就會為很多鈦合金研發項目省去大量的時間和經費投入。
曹東明的感觸最深,他馬上想到了這個問題,因為他就是專門做鈦合金研發的專家,手下有五個鈦合金項目在進行。
其中有三個都需要提升鈦合金的強度。
有一個項目就是例證,他們研發的是飛機的起降架,飛機的起降架是固定的,可以使用β型鈦合金製造,而起降架要求最高的就是強度。
在飛機降落到一瞬間,起降架必須承受巨大的壓力,若是斷折就會造成機毀人亡的結果。
普通的民航飛機用不上鈦合金起降架,用特種鋼材就足夠了。
戰鬥機就不一樣了。
戰鬥機要追求增加靈活性、載重等等,就必須要盡可能的降低機身的重量。
起降架也是佔據一定重量的,而且是不輕的重量,若是都能換成鈦合金,就能實現很大的減重效果。
“像是剛才製造出來的這一塊合金,強度1790,也許再去研究修改一下,就能直接應用製造戰鬥機的起降架了吧?”
曹東明感歎的想著,他恨不得馬上去了解所有的工序以及相關分析內容。
顯然,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材料科學部的專家評審,也不能查看研發所有資料,他們的權利就是做大致了解,然後對成品進行檢測。
至於研發具體的工序、資料,還是要提交給上級,並做重大項目機密保存。
其他人想要查看只能後續做申請了。
……
金屬實驗室依舊在忙碌著,所有人激動過後,馬上就開始實驗的收尾工作,做記錄、上報、總結歸納等一系列事務。
幾個研究員也要準備寫報告、做成果總結等等。
王浩一直都在實驗室裡,因為是‘成果名單第二人’,他也簡單寫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他要提交的資料,就是做好的分析報告。
這就可以了。
專家評審組的幾個人,也跟著一起待到了晚上八點鍾,做了一些簡單的記錄,和彭輝談了一下成果結算問題,才返回了酒店休息。
勵繼平、曹東明等人一起回到了酒店,正好碰上‘旅遊’回來的丁宗權和盧大響。
丁宗權沒臉再去實驗室,就乾脆拉著盧大響一起到西京城轉轉,就等著到明天坐飛機回去了。
對此,勵繼平也沒辦法說什麽。
雖然勵繼平是專家組的負責人,但專家組可不是什麽正規單位,他們都是自然基金材料科學部邀請的專家,只是負責重大項目的評審。
評審工作進行過程中,專家不積極參與最多就是說一下,下次再有重大項目評審,不邀請對方就好了。
丁宗權不在意去不去實驗室,他好奇的問道,“結果怎麽樣?實驗應該結束了吧?”
白天出去逛的時候,他和盧大響也談了幾句,都覺得成品不可能再有提升。
王浩的分析做的似乎是很專業,但材料研發是靠分析就能做的出來的嗎?
勵繼平見到丁宗權,只是抿了嘴沒說什麽,隨後拍了下丁宗權的肩膀,就朝著電梯口走過去了。
嶽智全的表現也是一樣的,拍了下丁宗權的肩膀,然後跟上勵繼平的腳步。
丁宗權滿臉都寫著疑惑,還是盧大響拉了一把曹東明,問道,“結果怎麽樣?”
“1、7、9、0。”
曹東明說了四個數字,也搖著頭走開了。
盧大響半張著嘴愣在原地,他終於知道為什麽,幾個人的反應都是這樣了。
抗拉強度1790!
這是一個遠超國際最高水平的數值。
哪個團隊能做出這個級別的成果,肯定會被圈子裡許多人討論,包括研發過程、經歷、成果、獲獎等等,甚至研發中的細節、發生的事情,都很大可能會傳出去。
丁宗權是公開質疑王浩的,而且還被直接懟了回去。
當時在場的有金屬實驗室的幾個研究員、副研究員,還有他們幾個專家評審,事情幾乎肯定會傳出去,不一定是圈子外,但圈內的人士很大可能會知道。
到時候,丁宗權大概率會成為圈子裡的笑柄吧?
他不止是被小年輕懟了回去,事實還證明,小年輕是很不一般,做個分析報告,就能讓項目成果有國際級的巨大突破。
其他人會怎麽說?
“我會不會被牽連?”盧大響有些後悔白天跟著丁宗權去旅遊了,他仔細想想和自己似乎沒什麽關系。
然後就看著丁宗權搖了搖頭,歎氣的把數字說了出來,“曹東明剛才說,1790。”
“什麽?”
“1790。”盧大響重複了一遍,再次歎了口氣,趕緊去找了勵繼平了解情況。
這個消息還是讓丁宗權自己慢慢消化吧。
……
三天后。
金屬實驗室向自然基金材料科學部提交了成果報告,頓時引起了新一輪的震驚。
哪怕是提前知道消息的人,真正剛看到‘抗拉強度1790鈦合金’的介紹,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接下來就是項目審核、結算以及其他後續問題了。
絕大部分事務都和王浩無關,在完成實驗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一的上午,他就乘坐飛機返回了西海。
臨行前,彭輝拉著他說了一大堆感謝,還特別說明成果會把他列為‘貢獻第一’。
曹東明則拉著王浩,想邀請他加入自己的項目。
王浩拒絕了。
之所以幫助金屬實驗室做數據分析,一則是看在夏國斌的面子上,另外考慮的也有其他兩點。
一點是他有數據挖掘、概率以及泛函分析的課程,做相關的研發速度很快。
但學期都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
《數學挖掘導論》已經結束,其他兩門課程也只有一周的課。
另外就是,超抗壓合金材料是前身‘跌倒’的項目,他也想參與進去做研究。
現在研究已經完成,他確實對材料學研究興趣不大。
所以對於彭輝所說的什麽‘成果貢獻第一’,他更關心的是,成果上報、獲獎之類,能不能得到額外的獎金……
即便是不缺錢,多拿一點也總是好的。
在回到了西海大學以後,王浩頓時感覺渾身輕松許多,放下了一個項目研究的壓力,任務結算再次獲得一千點教學幣,他就可以自由的做研究,而不是緊張兮兮的做分析。
他首先和水木大學那邊,確定了年後去做報告的時間。
然後就是上上課,到辦公室裡閑聊上幾句,偶爾也會進行自己的研發,他和曹東敏說的是真的,已經有了下一步的研發想法。
【任務三】
【研發項目:質數分布概率研究(難度:S)。】
【靈感值:55。】
這就是方向的來源,隨著靈感值不斷的提升,他的想法也漸漸完善起來。
雖然只是剛剛找到方向,但還是知道該怎麽做。
看書!
看論文!
王浩是準備研究一種新的數學方法, 來解決一些和數字規律有關的問題。
新的數學方法,可是很不容易的。
他倒是也不著急。
‘任務一’靈感值才隻剛過半,還有新學期的課程還沒有定下來,年後還要去水木大學做報告,身上的事情還是很多的。
年前的一段時間比較空閑,適當的放松休息一下,有精神再去思考去研究也挺好。
周五的時候,科學基金發布了一則重大消息。
自然科學基金發布公告,決定資助優秀青年科學項目340項,每一項資助經費為130萬元。
這是一則公告,也是一則新聞,很多媒體頓時進行了報告,並列出了所有獲得資助青年學者名單以及所申請的項目。
王浩的名字以及申請的‘質數分布概率研究’項目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