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負已定,醞釀許久的暴雨像傾倒下來的似的。
孫策這邊結束了戰事後沒過多久,蔣壹和趙卓那邊也分別派人來報,他們那裡的賊軍大多選擇了投降,也有少部分不願投降,趁著雨勢遁走了。
孫策命人叫來凌操,陳武,周泰,將他們聚在一起囑咐道:“你們盡快帶新軍兄弟們將郭石麾下甲士的裝備收起來,至於其它錢財之類的東西,告訴他們,之後我肯定會分配得讓他們都滿意的!”
暴雨下打掃戰場可不是輕松活,更何況想要的戰利品還得和別人搶,所以孫策只能先下手了。
等到城內的周瑜,還有那些想要分一杯羹的松滋官員們帶人過來時,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戰利品已經被收得差不多了。
而孫策則正有些出神,他在反思,這幾天連續應付賊軍,他在指揮作戰的時有沒有什麽失誤,或者說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想進步,他就得學會自己查漏補缺。
總體而言,他這次應對得還是很不錯的,隨後他又開始回憶起夥伴們的表現。
周瑜就不用說了,就算是初上戰場,但依然發揮出了其過人的謀略,可以說他就是將賊軍一步步推向失敗的幕後棋手。
凌操既穩重又不失衝勁,不僅可以替孫策鎮守後方,而且能成功帶人繞到敵後突襲,出色的表現可圈可點。
陳武勇往直前,隻從他敢獨自一人深入敵人中軍營帳,並且成功完全詐降,沒有被發現馬腳就可以看出,他的勇氣和心理素質絕對遠超常人。
趙卓,蔣壹和周泰還有後方的張祝,他們雖然在這次作戰中,沒有什麽單獨表現的機會,但他們沒有任何怨言,也沒有因為同伴出了風頭就心生不滿甚至嫉妒,反而依然盡力配合孫策安排的各種行動。
可以說,松滋城能夠在如此多賊軍人馬的圍困下,歷經多次攻防戰卻成功堅守,其中固然有孫策居中調度,但也有周瑜,凌操,趙卓,蔣壹,陳武,周泰,張祝等人的功勞。
對此,孫策心裡想道:幸好有這些夥伴啊,“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少了他們,光靠孫策指揮,估計很難讓地下的守軍保持守城的士氣,只能說他的運氣不錯,遇到了這些夥伴。
其實單純地說他運氣不錯也不對,畢竟這些夥伴有不少都是他有心拉攏而來的,因此歸根結底,還是歸功於他一直以來的努力,包括努力增強自身實力,還有努力結交人才。
但是,這些夥伴裡,不管是不是青史留名的,現在已經不同於歷史,早早地加入了孫策麾下,就算他們現在打贏了兩場仗,有些異於常人的表現,也不足為奇。
因為他們這些異於常人的表現,也只是目前和未接觸過戰爭的普通人相較而言,就不說和日後的那些絕世猛將相比,光比起未來的他們而言,都還是遠遠不如的。
他們還需要不斷地訓練與實戰,爭取達到更高的水平,要知道任何一個名將都不是天生就會打仗的,都是一步一步,在打仗中成長起來的。
等到幾年後天下大亂,大漢這片土地上要打的仗多了去了,對於這些夥伴們日後經歷了多次戰爭,能成長到什麽樣的地步,孫策還是十分好奇的。
戰後,孫策謝絕了城中官員大戶的邀宴,但收下了他們送來的謝禮,然後反手將其中的大部分賞給了夥伴們和剩余的新軍士兵們,剩下的那些則是分給了那些投降後,經過一系列篩選成為孫策部眾的五百人。
松滋城外,南城牆外,孫策翻身上馬後,轉首向城頭望了眼,隨後頭也不回地帶著眾人啟程離開了松滋。
跟著孫策走的這批人裡少了凌操,趙卓還有蔣壹,按照事先的安排,等孫策他們先一步離開之後,凌操三人就會帶著新加入的五百人趕回壽春。
路上,孫策不由地心裡十分激動,辛辛苦苦好幾年,終於攢下了這些班底,憑借這些人,總算可以說是有在亂世中立命的資本了,就算皇帝劉宏現在就讓他上任一縣縣令,他也絲毫不虛。
夏日的太陽雖然有些灼熱,但卻異常明亮。
廬江舒縣,周家,此時裡面的人正在討論著孫策獲勝的事。
“最新傳來的消息已經可以確定,那孫策僅用了七天,沒受任何郡府的支援,就靠松滋一城打敗了一路肆虐的賊軍,真可謂英雄出少年啊!”
“那可不,阿瑜那小子眼光高著呢,他願意投靠的又怎麽可能是庸人,那郡府的支援可是我出手攔下的,這孫策應該是通過了周家的考驗了吧。”
……
時間就這樣緩緩流逝,六月份中下旬的時候,孫策已經從周瑜那裡得知了,周家人在朝廷裡為他和孫堅運作,得到皇帝劉宏重視的事情。
劉宏最後的決定是:免除孫堅上任長沙太守後補繳的款項,並因其剿賊功勞加封其為烏程侯,而孫策則是被要求盡快去往雒陽皇宮,成為兩位皇子的伴讀。
命令下達後由尚書台擬旨,召孫策去雒陽的理由是孫策【孝義兩全,冠於軍事】。
經過朝廷中央認證的聖旨到達壽春孫家的時候,孫策的名頭甚至都已經傳到了雒陽,自然在揚州一帶的州郡裡傳播得飛快,只能說周家安排的這波公關操作很是成功。
對於皇帝的旨意,孫策在多次權衡,並和夥伴們商議後,決定應召前去。
做出這個決定的最重要原因是孫策知道,再過兩年,現在的皇帝劉宏就會駕崩,到時候雒陽混亂,他完全不用擔心被困在雒陽,不能按計劃鎮守一方,甚至說不定還可以趁機獲得一些好處。
於是在和長沙的孫堅通了書信後,孫策告別了在壽春的母親和弟弟妹妹,隻帶著陳武,周泰兩名親衛踏上了去雒陽的道路。
離開前,他囑咐周瑜留在壽春幫忙照料,商鋪有五個掌櫃和銚樂負責,部眾則由凌操等人幫他訓練,有著商鋪的錢銀,還有張祝管理後勤,孫策完全不用擔心。
就在孫策出發前,一個故人趕到了壽春,並找到了他,此人正是闊別已久的全柔,全柔在家鄉聽說了孫策被皇帝下旨召進雒陽,思慮了良久,終於決定前來投靠孫策。
見到全柔,孫策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又是一個大才投入了他的懷抱,真可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有熟悉路途的全柔指導,孫策幾人去雒陽的路上走走停停,增長了不少見識。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