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是在衙門夥房湊合吃的。蘇綬沒那麽多心思吃,鎮國公看起來食欲也不佳,一雙眼睛老在蘇綬臉上睃。
蘇綬有點受不了:“國公爺是在我臉上看出花來了?”
鎮國公嘿嘿一笑,放了碗快:“你臉上沒花,不過我聽說你家有個閨女,長得卻是如花似玉。”
蘇綬停下快子,睃了過去:“這關國公爺什麽事?”
鎮國公又是一嘿嘿:“我不是沒閨女嘛,稀罕,問問!”
蘇綬瞥他一眼,繼續吃。
鎮國公看了眼外頭,又道:“說起來真是緣份啊,你看咱倆同朝為皇上辦事,又這麽投緣,子女們呢,上回又聯起手來立了個大功,把方枚和常蔚給逮住了,這也難怪皇上信任咱們,不光讓咱倆同審常蔚,還下旨讓我家阿瞞和你家閨女一起查桉,咱們兩家要是不攢起勁來把差事辦好——”
“什麽?”蘇綬沒等他說完就把頭抬了起來,“皇上什麽時候下的旨?下的什麽旨?”
“就下晌下的呀!”鎮國公說著,然後湊過他:“本朝的護國鐵券你聽說過嗎?”
蘇綬執箸的手驀然一動,剛夾住的一顆丸子跑了。
他目光直視著對面,仿佛要穿透鎮國公的軀體。
“太祖皇帝昔年曾賜下過幾枚護國鐵券,你們蘇家也是沐過太祖皇恩,你應該有聽說過,”鎮國公把聲音壓得極低,臉色極為凝重,“世人所知的鐵券只有太原王家與湖州江家這兩枚,但經過皇上確認,實際上有三枚。”
傍晚時他沒有立刻說出來,是因為此事畢竟機密,不能二話不說就說出來。
】
但是皇帝都已經下旨讓蘇若與韓陌一起查這個桉子,那麽思來想去,這事不說還是不行了。
他沒見過蘇若,不知她究竟如何能耐,但想來她終究是個十幾歲的小丫頭,行事難免不夠老練,此事若不告訴蘇綬,讓他從旁提點,到底不能讓人放心。且站在共事一場的份上,提前告知蘇綬,回頭兩個小的真捅了什麽簍子,他也提前能有個準備。
蘇綬看了他好一會兒,然後才垂眼,拿快子直接插入那丸子,夾到碗裡。
“哪來的第三枚?我從來沒有聽說過。”
“你沒聽過不要緊,要緊的是,皇上下旨讓我家那小子和你閨女去查它了。”
蘇綬右手再次停住:“皇上為什麽要查它?”
“我長話短說吧,太祖皇帝當年不光秘密賜予了第三枚鐵券,而且還秘密剔除了一批不為人知的礦藏——你手怎麽回事?吃個丸子都吃不上嘴!我接著說,這批礦藏必然是留下了線索的,可是現在皇上卻不知道如何獲知,而且常蔚乾的那些壞事似乎還和這批礦藏有關系,所以必須得查!”
鎮國公手指頭在桌面叩出了聲響。
蘇綬徹底放棄了從快尖翻滾下去的丸子,沉了一口氣:“我沒有聽說朝廷還有這樣一筆礦藏。可真夠讓人驚訝的。”
瞅了一眼對面,他接著道:“不過那多出來的鐵券,既非有確鑿的證據支撐,那豈不就是捕風捉影?這當口,皇上何必為這些不相乾的浪費心神?”
“這可不叫浪費心神,這鐵券和礦藏都是太祖皇帝秘密經手的,誰能肯定這持券之人不會正好也持有這礦藏的具體去處?你還是大理寺少卿呢,這麽明顯的利害竟然聯想不到?”
蘇綬沒再吭聲。
他右手五指互握了握,推碗站起來:“時候不早了,我們去天牢吧。”
說完他就舉步走出了門檻。
鎮國公在後喚他:“怎麽說走就走了?我這還沒說完呢!……”
……
韓陌領著蘇若到大理寺門口,然後跟她道:“我父親也在裡頭,呆會兒他見了你如果問你些什麽,你不要介意,能回答就回答,回答不了就不回。”
蘇若道:“國公爺有什麽要問我?”
韓陌撓起了頭:“日間聽皇上說讓你跟我一塊兒查鐵券,他就好奇,說想見見你。然後我答應了。”
先前他還正尋思找什麽機會說服蘇若去見這個面呢,沒想到她自己提出來想去看蘇綬他們審常蔚,這不就正好麽?現成的機會!於是他二話沒說直接就答應了去想這個旁審的辦法。
蘇若斜睨他:“我說呢,你小閻王明知道被利用還答應了,原來是也想‘利用’我。”
“哎,不是白見,有條件的,我讓我爹幫忙把你大舅請到京城來!”
“我大舅?”
“對啊,你母親的事情有許多關乎謝家,且謝家不是也發生了許多莫名的事嗎?難道你不弄個清楚?”
蘇若一張臉驟然明朗。
謝昀在謝氏與蘇綬的婚姻裡起到過那麽大的影響,她早就想弄清楚原委了!只是苦於山高路遠,她不能去徽州,憑謝家與蘇家的梁子,謝家也不可無緣無故到京城來,故而也沒做過這樣的打算。沒想到韓陌不聲不響地竟然替他籌劃起來了!
她瞅一眼韓陌,輕抿著紅唇,唇角微微地揚起來。
韓陌心裡頭沒底,追問道:“回頭別生氣,成不成嘛?”
蘇若雙手在背後交勾住,歪頭點了點頭:“成!”
“好嘞!”
韓陌放了心, 立刻打發楊佑:“去稟報國公爺,就說蘇姑娘和我因為查桉有必要,請求去天牢裡旁聽審訊!”
……
鎮國公和蘇綬剛剛走到牢門口。
聽到楊佑說蘇若也來了,鎮國公立刻明白韓陌幹什麽的來了。知道這小子對人家姑娘有心思,卻沒想到他手腳這麽快,眨眼的工夫就把人給帶來了!
當然他也沒有拒絕的道理,一看蘇綬皺眉,便搶在前頭道:“那趕緊讓他們進來!他們還在奉旨辦事呢,這種時刻不在場怎麽行?快快快!”
直到楊佑在他的揮手示意下拔腿跑了,蘇綬才有機會出聲,但這時候出聲又還有什麽用?
無奈瞥了一眼過去,然後他就悶聲不響地進了甬道。
鎮國公倒是呵呵呵地滿不在乎,捋須看向已經跨進院門來的那雙小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