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大唐:開局成了公主駙馬妙筆閣()”查找最新章節!
“趙國公,你這話就不對了。”
段志玄緩緩開口,“要說居心叵測的話……嗯,大家都是追隨陛下身經百戰的人,赤膽忠心都是有的,但是要說家教嘛……趙國公你懂得。老夫覺得長青的提議可行!”
長孫無忌自然知道段志玄說的家教是什麽,指的就是長孫衝。
當下,長孫無忌大怒,“段老匹夫,老夫從現在開始,和你勢不兩立!”
“趙國公,老夫也是實話實說罷了。想必你也去過遊騎衛的軍營,現在的老營地你也去過,府兵的家教,還用老夫說嗎?”
段志玄也不生氣,依舊是雲淡風輕,他越是這樣,長孫無忌就越氣。
“褒國公,咱們討論的是京城十二衛,你說家教,是不是有點胡攪蠻纏了?”盧責成雙目噴火的看著段志玄。
“朝堂是各抒己見的朝堂,難道就只能你們說話,只能你們出口成章,就不允許我們說話了嗎?這叫那裡來的道理?”段志玄一臉不屑,“更何況,老夫覺得,軍人賑災不錯啊,十分可行。貞觀四年的時候,工部尚書閻大人也是帶著右武衛的精兵去賑災的,效果顯著!”
話音剛落,張士貴也開口了,“老夫說句公道話,爾等禦史言官,不能為了反對而反對,不能因為噴而噴,那樣就失去了禦史的真諦了,這無非就是就事論事。長青說的有道理,肯定就有人支持。如果你們相反對,那你們說出來你們反對的理由。這樣的朝會,才是理想的朝會,而不是你罵我一句,我吐你一口口水。真要打,你們誰是對手?”
一聽張士貴的話,武將們全都開始摩拳擦掌,隨時準備動手了。
“眾愛卿,稍安勿躁!”
“稚奴,你怎麽看?”
李世民看了看李治,為了避免長孫無忌為難他,把這個皮球遞給了李治。
反正現在是李治監國,但凡長孫無忌為難他,只需要說一句:朕金口玉言,讓稚奴監國,他怎麽決定,朕不能干涉!
李治搓搓手,表現的躍躍欲試,但很快,李治平複了一下心情,“兒臣覺得,應該讓姐……應該讓平西侯爺繼續說下去。如果對江山社稷有利的,可以采納。如果徒增累贅,那就算了!”
李治說的也沒毛病,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誰也挑不出來毛病!
但長孫無忌心理確實暗暗叫苦,要完蛋了,李世民已經開始甩鍋了。
他也看的出來,現在文強武弱,長此以往的下去,必然會讓武將勢微,武將勢微也就沒了什麽進取心,將來的軍隊沒了主心骨,還能是征服四夷的大唐精銳嗎?
門閥望族和武勳世家的平衡,也不能被打破,文武兼備才是利國之道!文強武弱不妥,武強文弱更不行,做皇帝的首先要找到這個平衡點。
而秦長青做的,恰好讓李世民發現了不一樣的平衡之術,也可以說成是全新的平衡之術,也是在和平年代,給他們晉升的一種全新方式之一。
“賑災這種事,一直都存在玩忽職守貪贓枉法的行為,因此可以在兵部抽調精乾的將領,成立臨時的救災指揮部,由陛下直接掌控,分配調度十二衛軍隊。兵部也會及時上報賑災方案,在陛下的統籌之下,大唐的軍隊不僅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雄師,到了災區,依舊是赤膽忠心的人民軍隊,我大唐居民萬眾一心共同對抗災情,肯定會被寫入史冊的。畢竟,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嘛……嗯,肯定會流芳百世,成為後世效仿之法的。
”李世民最在乎的是什麽?肯定是名聲的!尤其是流芳百世、尤其是歷史以來第一次,都是李世民想要的。
這不僅對李世民來說是好事,對兵部而言也是好事。
兵部別看是三省六部中的一部,其實除了杜如晦之前,別人的權利並不大,侯君集更是如此。
按照大唐律疏,兵部也就掌管一下武舉、車馬等政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事實上,真正能調兵遣將、指定戰略的,還是明初老朱開國、明中張居正的時候,其余的朝代,兵部都沒有權利排兵布陣,擬定戰略啥的,尤其是宋朝。
大唐中後期的銀環在於,兵權在各地的將領手裡,戰爭出現之後,由皇帝委派,中樞擬定戰略,其余人按部就班的執行。
這樣雖然最大程度上,能提升行軍的速度,但很容易發生對敵情的判斷能力,也會貽誤戰機,安史之亂和宋朝的時候,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尤其是後來的光頭戰神,最擅長的就是越級指揮!
你要是遇到李世民這麽高瞻遠矚,能打的馬上皇帝,身邊有李靖、李績這群牛人,隨便玩,甩開膀子撒歡的玩都行,可歷史上只有一個李世民!不是誰都能被稱作戰略家和軍事家的。
鮮卑六鎮軍製、八柱國軍製已經根深蒂固,其實看看貞觀朝的武將們,只有高層將領是李世民的人,基層軍官依舊關隴的,秦長青這麽一搞,等同於削弱了關隴對軍權的掌控,能讓更多的寒門子弟在軍隊有出頭之日。
大家都看出來了,秦長青這是要從根本上,斷了關隴的一切根基。
山東士族的人,相互對望,猛然清醒:媽的,被孔穎達、秦長青這對狗師兄弟給坑了,狗屁的賑災,狗屁的給山東修路,就是勾起士族和氏族的火氣,讓山東士族掣肘長孫無忌的關隴集團,他好給兵部集權,給皇帝集權!
李治剛想說話,卻被李世民給製止了,如果再讓秦長青說下去,恐怕文臣和武將們就要拳腳相加了。
李世民大手一揮,感歎秦長青的思維大膽,感歎秦長青的作為:“長青,你現在也是兵部的一員了,和侯尚書、崔侍郎,以及一眾武將叔伯們好好研究研究,然後擬定一個詳細的方案,呈交三省,等三省宰輔集體研究之後,在拿到朝堂上來討論吧。”
李治愣愣神,仔細的回味李世民的話,李世民是同意集權的,但是從話語中看的出來,李世民想溫水煮青蛙,一步一步來,這種事絕對不能太心急了。
滿朝文武也在一瞬間想明白了,從秦長青搞遊騎衛、新軍、黑騎軍開始,已經一步步的算計到軍製改革了。一場足以影響朝堂形勢的巨大變革也要來了。
各個陣營的臣子們,開始在心裡算計起來屬於他們的利益得失。
每個人心裡都沉甸甸:未來如何取舍?如何站隊?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