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真的隻想當一個學神啊》第994章 一個改變世界 改變人類文明現狀的答
   第994章 一個改變世界 改變人類文明現狀的答案!
  在秦克召集全世界的優秀科學家召開“萬人科學家大會”、共同研究細化“星球防護罩”項目詳細設計方案之時,這個世界並非就一片和平安寧。

  因為地日距離的變化,星球本身的磁場混亂,內部能量的不平衡,使得全世界仍舊處在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的異常狀態。

  正如老陶陶折軒所言,如果看到世界各地匯總報告過來的災難現場照片,就很容易讓人產生“啊,原來真的快要世界末日了”的沮喪與絕望感覺。

  火山噴發、小型龍卷風、冰雹、寒潮、洪澇、山洪、乾旱、霜凍、酸雨、地震、海嘯、泥石流、沙塵暴、特大雷暴,新西蘭的某地甚至出現了直徑超過10米的超大型球狀閃電,摧毀了半座發電站,又引發了大火,造成嚴重的損失……

  在去年北半球進入“小冰河時期”、幾乎被冰封住之時,南半球則要麽是暴雨洪澇,要麽是乾旱赤地,非洲地區還爆發了極罕見的嚴重昆蟲災害,蝗蟲鋪天蓋地的照片讓人密集恐懼症都要犯了,尤其是蝗蟲蔽天,所過之處草木葉被吃光,更是使得原本就缺糧的南半球差點出現了糧食危機。

  之所以說是差點,是因為當地大量種植了完美型沙漠紅薯,這種紅薯葉子散發出的味道很獨特,除了蜜蜂蝴蝶等少數昆蟲不受影響外,其他昆蟲都會天然畏懼或者厭惡。這使得種植了完美型沙漠紅著的地區幸運地逃過了蝗災,也替非洲地區保留下了最後一絲糧食的元氣。

  非洲很多國家的報紙都報道了“完美型沙漠紅薯”這種易種易打理高收成又不受蟲害的神奇作物,稱之為“來自東方國度最神聖的饋贈”,不少人向著那片沙漠邊緣的綠色生命區域頂禮膜拜。

  總的來說,各地的嚴重自然災害造成了不少的恐慌與混亂,經濟損失更是天文數字。

  這也是世界各國在秦克提出需要工業機器人時,都紛紛全力支持的緣故。在這樣的天災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獨善其身,為了共同的生存課題,全世界只能放下彼此成見、眾志成城,為舊麻煩尋找到新答案,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尋找到一條“活下去”的路。

  而通向這條生存之路的領路人,毫無疑問就是那個才25歲、卻已登頂數學之神與物理之神雙重神格的夏國院士秦克。

  是的,盡管很不可思議,放在十年前估計沒任何一個人能預料到,人類化解世界危機的希望,竟集中在一個年僅25歲的青年科學家身上。但在現在,這基本上已成為了全世界科學界的共識。

  如果說以前這只是各國氣象中心的“共識”,現在“世界萬人科學家大會”裡12000多名頂級專家們的集體認可,更是使這個“共識”成為了科學界幾乎無人質疑的“共識”。

  ——這裡說的“幾乎”,是因為秦院士堅持“星球防護罩”項目最終由人工智能全面自動化控制,這點讓部分科學家依然心有疑惑,保留著自己的意見。畢竟現在的“人工智能”到底發展到什麽層次什麽級別,這些頂尖的專家很清楚,很難放心將人類的未來交托到依然未真正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上,哪怕提出這個計劃的是那被稱為“科學之神”的秦院士。

  閑話不提,現在秦克的工作重心放到了主持“世界萬人科學家大會”以及“星球防護罩計劃”上,但各國氣象中心監測到的自然災害、極端氣候災害,依然會每天報告匯總到秦克的流體力學實驗室,以便於秦克團隊能進一步提取孕災環境和致災因子,優化極端氣候災害預測大模型,不斷提高災害預測的覆蓋面與準確性。

  現在全世界極端災害的分析預測工作,依然由秦克的流體力學實驗室團隊及“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來負責。

  只是由於秦克的精力有限,團隊主要關注的還是各種極端氣候災害,對於地震、洪澇、山洪、泥石流、海嘯等自然災害的研究並不算深入,秦克便讓各國氣象中心集結起專家團隊,分別加大對不同的自然災害的預測。

  較之以往單個氣象中心同時研究幾十種自然災害,現在得益於秦克的“串聯”作用,使得每個氣象中心的研究團隊只需專注於一到兩個自然災害的研究,而且能拿到全世界過往的相關研究資料、監測數據,研究效率有了質的飛躍,也能更充分地發揮出團隊合力來。

  歐洲氣象中心研究實力最強,主要負責的是地震這個研究方向,海岸線漫長的米國氣象中心則負責海嘯的研究。

  此時秦克手裡拿著的報告,就是歐洲氣象中心的地震科研團隊發來的。這個團隊不只包括原本歐洲氣象中心的科學家,更匯聚了整個歐洲各大高校、研究機構裡最優秀的地震工程學家、地震動力學家、地質學家、物理學家,以及大量的數學家,可以說是象征了歐洲科學界有關地震研究的最強大力量。

  現在這個團隊判斷出極可能出現三處6.0震級的地震,秦克還是很重視的。

  他原本在去年八月經歷過遠州地震時就想著抽出時間來專注於地震預測方向,只是後來找到了北極出現極端氣候現象的原因並預測到“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再三考慮後覺得“小冰河時期”這個涉及整個北半球的大規模極端氣候災害應對更加重要,才放下了地震預測的研究,將之交托到歐洲氣象中心來負責。

  不過,現在顯然情況又不一樣了……

  “怎麽了?”寧青筠留意到秦克的臉色不對,便關切地走了過來問道。

  “看來接下來這兩天的工作,就要交給愛德華了,老婆,老陶,你們來幫我。”

  秦克將報告的事與“決策團隊”裡的眾人說了遍,然後也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這次歐洲氣象中心求助到頭上來了,秦克決定暫停手裡的工作,和寧青筠、老陶先抽出兩天來全力專注於這個方向,看能不能幫助歐洲氣象中心優化完善地震預測模型,以確定歐洲在五天后是否會出現嚴重的震災。

  而“決策團隊”的工作,就交給愛德華·威滕暫時主理,還有布萊恩·施密特、安德烈·海姆、梶田隆章等人的相助、各個老前輩的出謀劃策,基本上能保證正常運轉,這也是周末秦克與寧青筠“休假”時“決策團隊”的主要運行模式。

  眾人一聽竟是如此重大緊急的情況,都很理解並支持秦克的決定。尤其是出身歐洲的克勞斯·哈塞爾曼、羅傑·彭羅斯、傑哈·莫羅三位老先生,更是心急如焚,因為他們的家人、朋友就在當前預測的地震圈內。

  愛德華·威滕歎道:“真是多災多難的時期哪,秦克,小寧,小陶,你們三個快去吧,這裡就交給我們。”
    “好,我們會全力以赴的,請諸位放心!”

  秦克三人說乾就乾,由於歐洲氣象中心已將他們的地震預測模型發了過來,秦克三人直接分頭行動,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分析理解這個模型。

  秦克的翻閱速度是最快的,極為複雜的數學模型、多達兩百多頁的資料,秦克只花了一個小時便全部看完,他也沒打擾正在研究數學模型的寧青筠和老陶,自己拿出紙和筆,開始琢磨起來。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並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而各個大陸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產生的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地震預測模型的關鍵因子就在於板塊移動的動量、動力、能量、摩擦、磁場,以及內核裂變時產生的能量“流體運動”,星球自轉與公轉帶來的星球內部物質演變和運動也是重要因素,而秦克認為,“強力弱力電磁力三力統一”後,細微到分子原子內部的運動,也極可能與龐大的大陸板塊運動有關。

  這麽多的因素,是以何種規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導致地震的產生,在目前的科學界並無定論。

  歐洲氣象中心地震科研團隊提供過來的這個地震預測模型也只是運用當前主流的各種學術理論,並根據大數據分析進行了各個影響因子的賦權。

  這個數學模型本身沒什麽錯誤,可以看得出確實是一群精英科學家花了無數心血的結晶,尤其是根據當初秦克的建議,在數學模型裡加入了星球內部摩擦系數與N-S方程的應用,使得它的準確率應該是領先於當今世界的。

  但秦克仔細看罷所有的資料與數據分析結果後,總有種“缺了點什麽、也不夠完善”的直覺。

  一個數學模型,哪怕本身沒問題,但如果在建立之初就缺失了幾個關鍵的參數,就會導致數據模型的失效,尤其是像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預測模型,在理論方面並不完善,完全是基本過往數據進行分析後建立起來的,更別說這個模型當中還較多地運用了“古登堡-裡克特複發關系式”(M=a-bN)的回歸算法,即對歷史數據進行擬合,形成擬合方程,接下來使用該方程對新數據進行預測。

  作為數學建模之神的秦克對此有極深的體會,在數學建模過程中“回歸算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正因為太過常用,秦克本人反倒極少用到,因為這很容易導致“經驗主義”和“主觀擬合”,反倒影響到推演預測的準確率。

  秦克對自己的神級直覺很有信心,既然直覺“缺了點什麽,也不夠完善”,那這個地震預測模型多半就“缺了點什麽,也不夠完善”,這個推演與預測結果也多半是有問題的。

  秦克隨手寫下震級的公式M=lg(A/T)max+1.66lgΔ+3.5,這裡A表示地震面波最大地動位移,取兩個水平分向地動位移的矢量和,單位為微米(μm);T是相應周期,單位為秒(s);Δ為震中距,單位為度(°)。

  他沉思了好一會,隨即示意微光分析一下歐洲氣象中心傳來的歷史地震數據。

  這些數據極為詳細,除了每次地震的震級(M)、發震時刻、緯度(°)、經度(°)、深度(千米)外,還有主震強震動記錄,包括震中距、最大峰值加速度,強震台震中距、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儀器地震烈度、電離層斜測數據、電離層觀測網絡,以及余震數據,甚至還有新構造塊體劃分邊界、構造地貌單元劃分邊界、中新生代盆地、前第四紀大地構造單元劃分與主要構造界線、新生代岩漿岩分布、數字高程模型地貌陰影圖等等。

  秦克不斷地指示微光以各種方式篩選梳理著這些超過30T的龐大數據,形成各種數據圖表,展現在顯示屏上,每張圖表的顯示時間只有3秒左右,換了別人一定會看得眼花繚亂,秦克卻能清晰完整地看完並記下整個屏幕的信息。

  時間不等人,留給他們三個最多的時間只有兩天,兩天之後無論如何都要給歐洲氣象中心一個答覆,因為如果要疏散一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三天時間已是所能壓縮的極限了。

  秦克已很久沒這樣集中全部精神力、近乎沉浸式地研究一個問題了,這讓他仿佛回到了當初研這究波利尼亞克猜想、黎曼猜想的時期。

  數以萬計的圖表不斷地映在他的視網膜中,進而在他的大腦裡形成一張張不斷疊加的大網……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秦克的眼睛越來越亮,他腦海裡閃過一個結論:“是了,地震的成因歸根到底是能量波的傳遞,而能量波在岩層的也是‘流動’的,只要找準這個能量波,就抓住了主因,而能量波在地表下的傳遞,是通過以下這些監測數據來間接體現……”

  秦克原本就火花四濺的靈感忽然爆發,無數的創意與靈感噴湧而出,讓他輕易就找到了通向真理的大門。

  他想也不想,馬上拿起了筆,刷刷刷地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

  他的舉動引起了寧青筠與陶折軒的注意,陶折軒意外道:“秦克這是在算什麽?他現在感覺……好奇怪,讓人不敢接近。”

  如果他有看武俠小說,就會明白這是一個絕頂大劍客正在舞劍時的氛圍,讓人不敢打擾不敢接近卻又歎為觀止。

  寧青筠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小聲道:“不要打擾秦克,他應該是有靈感了。”

  她已見過很多次這樣的秦克,知道絕不能打擾秦克的思路,直到他自己從這樣靈感爆發的狀態中“走出來”,並為這個世界帶來一個答案或者一個結論,一個往往會改變整個世界、甚至改變人類文明現狀的答案或者結論!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