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將並州之事托付給馬隆之後,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剛回到長安。
新招募的中軍連同家眷陸陸續續遷往長安。
也算是一次遷徙。
將士辛苦遠征,按照慣例,領到賞賜後,輪番休沐。
不過一回到長安,各種勸進聲音越來越大。
尤其是涼州的幾個大世家,最是心熱。
楊崢也很心熱,但隱隱約約覺得時機未到。
自己一向號稱曹魏忠臣,不得已才稱王率領雍涼將士匡扶社稷,現在一腳踢開曹魏,自己當皇帝,這叫什麽事?這不是跟司馬家一個德性?
說出口的話就要算數。
其次,太早稱帝,會讓秦國過早的失去進取之心,內部各種利益團體會將精力轉為爭權奪利。
一個秦王已經夠用了。
在沒有取得對中原絕對性的優勢之前,過早稱帝不是一件好事。
說到底,與司馬家差一場決定性的大戰。
司馬家推行佔田製這麽多年,馬上就會迎來巔峰。
這場大戰已經不遠了。
稱帝不是簡單的下個詔令就完了,還要一套繁瑣的程序和儀式。
最簡單的例子,身為皇帝,總不能再擠在長安城的都督府吧?肯定要大興土木。
各種花費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關中剛剛經歷大旱,雖然去年入冬之後下了幾場小雪,但明年什麽狀況誰都不知道。
這個時節稱帝,其實是在加重百姓負擔。
所有勸進的表奏一律退回,楊崢采取能處理態度,不表態,不回復,這種事情往往越說,下面的人越興奮。
魯芝、衛瓘、杜預、張特、索靖幾個重臣沒有說話,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跟去年一樣,到了三月,天氣依舊寒冷刺骨。
越來越多的百姓聚集在龍首原興建新都。
嵇康按照楊崢意思,規劃了一座龐大的新城,還用一張巨大的絹帛描繪出來。
樓台參差、枌橑複結、飛簷疊施、鴟吻竦持,丹梁如飛虹彎拱,朱桷似疊嶂森布。
整座有種陽剛大氣之美,格局宏大,又不失各種精巧的構思。
楊崢從未想過魏晉的建築可以如此美輪美奐。
既有漢代宮闕的厚重,又有超塵脫俗之意。
比現在的長安城大了三四個不止。
建築同樣是文化符號。
魏晉之際,政局多變,命運不測,名士自危,消極失意,以發言高玄來逃避現實,明哲保身,於是清談成風,玄學大興。
但也正因為此,士人多了一分閑情雅致,能鑽研其他東西。
醫學、煉丹、術數、書法、音律、丹青、哲學都在這個時代興起。
連皇帝曹髦都頗擅丹青之術。
所謂魏晉風流大抵便是如此。
嵇康恬靜無欲,頗合道家神髓,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也很好的契合在建築風格之中。
新都格局雖然還是坊市製,但各種建築則完全按嵇康的心意來。
“此乃臣與僚屬兩個月的成果。”嵇康淡淡道。
楊崢苦笑,好是好,但一看就不便宜,好東西一向都不便宜,“如此豈非靡費巨億?關中大旱,百姓衣食無著,如此大興土木,隻恐國力不濟。”
嵇康道:“臣按大王的意思,一坊一坊的構建,預計十五年左右,每年投入並不多,新都靠近驪山、秦嶺,山石、巨木直接開采,水流而下,大大縮短耗費。”
如果是十五年的話,以秦國的國力應該不難。
後世國家興起,不也是啟動大基建嗎?
以後用此法以工代賑,讓受災百姓多一條活路也是不錯的。
歷代的徭役都是白嫖,不僅不給工錢,連飯都不提供,衣服、勞動工具都是自備……
而秦國營建新都,一日兩餐,隔三差五還能吃上肉,冬天還提供羊裘,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勞累,但也緩慢,比起耕作放牧,輕松太多。
去年秋冬以來,不少人還長壯實了……
新都周圍聚集了成片的村寨,為的就是能吃上官府的飯食。
“若是如此,孤就放心了,不可太耗費國力,亦不可使百姓太過操勞。”
“唯。”嵇康拱拱手,一句恭維的話沒有,就去忙自己的了。
這種作風恰恰是楊崢欣賞的,把心思用在實事上,而不是揣摩上司的心思,大家就事論事,都輕松自在。
既然提起新都,楊崢就帶著甲士去視察一番。
龍首塬距離長安不遠。
塬上人山人海,熱火朝天,新都的輪廓有了。
各種大木巨石堆疊如山。
古代的人都極端勤奮,給一口飽飯,全都玩命的乾。
秦國的氣象也能在這些百姓中一窺究竟。
雖然大旱,雖然百廢待興,但百姓卻投入了極高的熱情。
仿佛在營建自己的新家園。
有了土地,百姓就跟秦國深深的聯系在一起。
“秦王今年在並州又打了個打勝仗,滅了鮮卑國,取了百萬牛羊,今天哺食加肉!”一個亭長模樣的人大聲喊道。
霎時間人海歡聲動天,一浪高過一浪。
百姓的歡樂永遠是最簡單的。
楊崢又視察了民夫的住處。
略有些低矮,木頭土坯茅草簡單修葺, 裡面鋪滿了厚厚的乾草,這就是他們過冬的床鋪了。
官府提供夥食,一人做工,全家都能跟著喝上一口粥,偶爾能領到麥餅。
“這也太寒酸了吧?”劉珩哼哼唧唧道,不懷好意盯著索靖。
嵇康負責建城,管理卻是索靖。
劉珩這眼神背後的意思就是索靖一定撈了不少。
不過龍首塬聚集了四五十萬的百姓,能這麽短時間為他們提供住處,不用挨餓受凍,已經不錯了。
跟劉珩的豪宅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楊崢斜了他一眼,“你懂什麽,幾十萬人沒有人凍死餓死,已經是大功,你若有本事,你來如何?”
劉珩雙手連搖,“臣、臣沒這個本事。”
索靖一臉泰然,“這些茅屋是臣故意修建的如此寒酸。”
“哦,這是為何?”楊崢道。
“旱災只是一時,他日風調雨順,這些百姓還是要回去耕種,住的好吃的好,有些人就不願回去耕種了!”
“幼安思慮深遠!”楊崢也明白了。
這時代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農耕之上。
不耕種,這幾十萬人就是一個龐大的負擔。
旱災總會過去,新都遲早會建完,到時候他們衣食無著,就是一個不小的隱憂。
不是楊崢不想對百姓好,而是要順應人性、切合實際。
(本章完)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