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楊崢納悶了,自己軍中不缺羌人,也不缺賨人,但氐人沒幾個,更沒有李慕這號人。
迷茫的望著左右。
“鄧艾軍俘虜十一將,其中一人名喚李慕。”親兵回答道。
“原來如此。”這段時間太忙,楊崢都快忘了這茬。
其實這幫降將也不好處理。
殺了,會引起雍涼其他將領的反感,以後更沒有人投奔自己。
放了,又有些不甘心,這幫人不是普通俘虜,很多都有一定的家世,利益也與鄧艾綁定,不是那麽好忽悠的。
既然這個氐人少年舉族來投,應該能勸李慕回心轉意。
“去放了李慕,在西都城置一座宅邸,贈與他。”
“唯!”親兵領命而去。
氐人少年大喜,“謝將軍、謝將軍。”
還冬冬的給楊崢磕了三個響頭。
比起一個降將,楊崢其實更在意面前的少年。
“你叫什麽名字?”
“李特。”少年抬起頭道。
自己麾下有了一個張特,現在又來了個李特。
“以後入我麾下,你可願意?”
“此亦是特之夙願!”李特喜上眉梢。
楊崢扶他起來,剛想把自己的精製環首刀賞給他,感覺這些天送的太多了,鐵坊主事樊鐵夫都有意見了,也不能怪他小氣,楊崢的佩刀,都是百煉精品,費工費時,還費錢。
只能脫下自己的披風系在他身上,“你以後就是本將的親兵。”
“唯!”李特沒有絲毫不情願。
按照這時代的搞法,這叫解衣衣之。
這年頭的人就吃這一套。
李特恭恭敬敬站在親兵之中。
其他親兵斜眼望來。
楊崢的親兵非比尋常,軍中很多中級軍官都是親兵外放的。
現在一個黃毛小子直接就佔了一個坑,憑什麽?
西平一個好現象就是有本事的人會得到尊重,無論是武藝,還是文采,哪怕是鐵匠、醫者,只要有一技之長,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最主要的原因是西平處於漢夷銜接之處,在楊崢的引導下,各種人才的地位和待遇被提高,僅次於軍人。
軍中崇拜強者,李特身材雄壯,但沒顯露過身手,自然有人不服。
若是劉珩在此,少不得又是一番冷嘲熱諷。
楊崢注意到身邊親衛神態的變化,也猜到他們心中所想,卻並沒有乾預。
適當的競爭可以允許,也有助於保持軍中活力。
在金城呆了快兩個月,屯田中的青苗已經沒過腳踝,五個折衝府被魯芝搭建起來。
宣義司更是蓬勃發展。
不過新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欠缺大量合格的軍官。
西平一共十六折衝府,每府置折衝都尉一人,左右副尉各一人,牙將、長史、兵曹、宣義令各一人,一共就是一百一十二名中高級軍官。
折衝都尉和左右副尉不僅要會打仗,還要一定的管理能力。
其余牙將、長史、兵曹、宣義令等也都是各司其事。
牙將還好說,西平不缺會砍人的猛男。
長史、兵曹、宣義令則是文職了。
長史管田,兵曹點兵,宣義令則管思想和監督。
絕不能混為一談,否則就不是培養府兵,而是讓牙兵牙將提前登場。
而西平到處缺文職。
楊崢仔細思索了一番,該大膽啟用人才的時候,就絕不能束手束腳。
楊崢與魯芝立即趕回西都,辦了一個速成班。
優先從青營中招募子弟,傷殘士卒再度被啟用,只要頭腦靈光,全部弄過來。
楊崢手把手教他們怎麽折衝長史、兵曹。
又從全軍選拔勇武之士,充為牙將。
幾乎忙的腳不沾地。
沒有經驗不要緊,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折衝都尉和左右副尉在西平已經算是高級軍官了,馬虎不得,楊崢發下政令,西平人人可以參加招募。
看似沒有門檻,實則門檻非常高。
老兵們極為踴躍。
武勇他們倒是不差,都是砍人的一把好手,拿起刀子就兩眼發紅的那種。
但要他們管理屬下兵備、田地,就太難了。
十六個都尉,只有四個略通文墨的老卒勝任。
所謂略通,就是能寫出自己名字,勉強能算出一百以內加減的水平……
這個時候也只能趕鴨子上架了。
青營的子弟如同韭菜,還沒長齊,就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剩下一些十一二歲的半大孩子,實在派不上用場。
不過考核之後,倒是有幾個人引起了楊崢的注意。
第一人西都城賊捕掾林森,字茂興。
賊捕掾就是捕快。
其父林忠原是親衛營一伍長,當年明月峽大戰俄何燒戈時,負傷退役,轉為屯田司馬,管理建威城屯田。
林森因父功而被提拔為西都賊捕掾。
倒不是因為他勝任都尉,而是他的一根長矛能跟劉珩鬥的有來有回。
尤其是箭術,能開五石強弓,兩百步內,命中極高。
這差不多是這時代的狙擊手了。
以後陰人能用得著。
對於人才,楊崢一向來者不拒。
一問得知父子二人都是獵戶出身,從小就靠弓箭吃飯。
這樣的人當個捕快實在屈才了,楊崢直接轉為親兵。
當然,他能跟劉珩鬥個旗鼓相當,是因為劉珩的狼牙棒子掉在在允吾城護城河裡,一直沒撈起來,新的還在打造當中。
另外兩人則是楊駿與楊珧。
弘農楊氏出身,自然是文武雙全,才器過人。
楊濟、楊囂管理屯田司,現在楊駿楊珧當折衝都尉。
楊崢心中有點懸。
但此時已經不是考慮那麽多的時候。
暗有九野營,明有宣義司,各項制度也頗為健全。
自己又何必小肚雞腸?
作為一個後世人,以後勢力壯大了,難道還沒辦法對付一個逐漸沒落的士族嗎?
最後一人居然是杜斌……
一個差不多被楊崢遺忘的活寶。
不過這廝的確有些本事,只是人太不靠譜,鼓搗么蛾子的能力,遠超劉珩。
劉珩大多數情況下是知道進退的。
這廝從不論場合。
讓楊崢心中有些打滑。
不過人家正正經經考上來的,對答如流,無論是管田,還是管兵,全都不在話下。
該用還得用。
一念及此,楊崢封這七人為折衝都尉,左右副尉暫且空著,配上速成班的長史、兵曹、宣義令,金城差不多夠用了。
楊崢把杜斌、楊珧分到河曲,還是離金城遠一些為妙。
萬事開頭難。
把框架搭起來了,以後慢慢就會好了。
鑒於實在缺文職人員,楊崢乾脆弄了一個招賢司,以杜寬為司丞,此舉也是在借他的名聲。
好歹是做過朝廷郎中的人,在士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
不過杜寬不太看得上楊崢沒品秩的官。
端起了架子,稱病在家。
有杜預在,楊崢還真不好弄得太僵。
最後隻得勞煩魯芝才勉強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