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秘折之後,李慶隆額頭的陰雲也全部散去了。而他也開心的與家人們吃了一個團圓飯。
很快李慶隆的八百裡加急奏報便送到了乃馬真太后的面前,不出李清微所料。
乃馬真太后對於他“二桃殺三士”的計劃非常的讚賞,並且允許了李慶隆找募私兵的申請。
而且乃馬真太后還送出了一個大大地助攻,那便是蒙古朝廷的樞密院下發的允許李慶隆擴軍的詔令,只是朝廷不給多余的士兵發糧餉。
而打出的旗號是為了鞏固蒙古帝國在南陽一帶的戰果,拱衛中原腹地的核心。
而給出的理由就是忽必烈的“無能”,因為忽必烈“丟掉”了蒙古侵佔的南宋土地。
乃馬真的這一操作,直接促成,甚至是激化了李慶隆與忽必烈之間的矛盾。忽必烈的大軍調回中原之後,他派出了幾隻偏師部署在了洛陽的周圍。尤其是封鎖了函谷關與虎牢關。
與李慶隆手下的“漢人偽軍”蒙古軍對峙,李慶隆手下雖然有蒙古人,但蒙古人並非是鐵板一塊,之前忽必烈手下的蒙古軍都從洛陽調走了。
而新補充上來的一萬蒙軍常備部隊是阿裡不哥的手下。
得到了乃馬真太后的同意,李慶隆馬上聯系上了駐扎在鳳翔的阿裡不哥。
而阿裡不哥因為忽必烈的阻撓,因此十分的記恨他。
雖然阿裡不哥先忽必烈一步趕回了金頂大帳,但是他為了快馬加鞭的趕回去,隻帶了一支三千人的騎兵作為先遣軍先回金頂大帳,而他手下的五萬正規野戰軍則是在身後。
而當他的大軍行至雁門關的時候,被忽必烈的軍隊阻攔。因此導致他的部隊沒有及時趕回蒙古草原,這讓他失去了為兄長蒙哥爭奪汗位的機會。
雖然蒙哥在信中安慰自己的弟弟,但阿裡不哥因為這件事,非常的記恨忽必烈。
現在李慶隆對他拋來了橄欖枝,又有乃馬真太后的支持,他自然非常願意助他一臂之力。於是他未與忽必烈商量的前提下,便將自己手下的兩萬蒙古治安軍劃在了李慶隆的名下。
雖然這支軍隊名義上歸李慶隆,但實際上卻歸阿裡不哥派出的將軍脫裡赤指揮。
不過這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脫裡赤協同李慶隆手下的漢軍沿著洛水扎營擺出了防禦陣型與忽必烈的軍隊隔河對峙。
李慶隆手下原本就有兩萬漢軍,除去日常的治安城防部隊,還有擴軍打散擴充到新軍當中的之外,能調動使用的有五千人。
洛陽周圍五千漢軍兩萬蒙軍,與忽必烈的幾支偏師都是以戰鬥的姿態防衛者對方。
李慶隆手下的漢軍們倒是沒什麽,大部分人都在“摸魚”。都是蒙古長官讓他們動動他們就動動,沒調動就原地修正。
因為爭奪汗位的事情,脫裡赤手下的蒙軍見到忽必烈手下的蒙軍和漢軍則是分外眼紅,雙方總是劍拔弩張的。
因為這些人有些就在那五萬大軍當中,他們常年征戰在外很久沒有回草原了,可是眼看就要回到闊別已經的家鄉了,但是忽必烈的部隊卻緊守雁門關死活不開門。
這讓他們失去了近些年來回家的唯一機會,加上那段時間雁門關附近氣候惡劣,忽必烈的軍隊在城中,關隘上,靠著爐火,吃著烤肉。
而他們這些人就只能就地扎營,躲在軍帳之中,裹著羊皮毯子瑟瑟發抖。畢竟雁門關的樹木可供給不了五萬大軍的取暖。
加上蒙古人本身就脾氣爆,受到了這種待遇,這群蒙古漢子們當然忍不了了。
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衝突,
但是小規模的械鬥還是時不時就會發生。尤其是脫裡赤一方,經常主動上去挑事,比如忽必烈的部隊在下遊打水,他們就故意在上遊傾倒生活廢水。
而後就會引來一場小規模的摩擦衝突,或者用拳腳摔跤,或者是用石頭木棒。
直到雙方打得鼻青臉腫後,各自的百夫長才會站出來打圓場,收攏自己手下的士兵們。
而雙方的漢人士兵們,則是抱著吃瓜看戲的心態,看著這幫蒙古韃子們,自相殘殺。
相對於脫裡赤部與忽必烈的偏師在洛水兩岸的“友好交流。”
洛陽城內則顯得安靜了許多,不過李清微這段時間也沒閑著,他在幫自己的父親組建新軍。
李清微這段時間都是跟在父親的身邊。他以後要舉兵起事,作為一個領袖,不一定要會行軍打仗,但至少要對治軍有一些了解。
雖然李慶隆文韜武略都不如楊嬋與郭靖,但他也是久經沙場的驍將,對於治軍還是非常有心得的。
李清微則是從最基礎的“行軍主簿”開始,他協助父親籌備,調配錢糧和各種物資,來擴充軍隊。
雖然李慶隆的地盤還只是洛陽一地,但是他現在升任了河南路行軍副大總管。手下有不少的空編制。
而之前李慶隆手下的軍隊不少都被抽調走了,現在他手下就剩下兩萬在編的了。 至於脫裡赤手下的蒙古軍雖然名義上歸他麾下,但漢人軍頭在沒有上級蒙古將領的允許下是調動不了蒙古軍的。
因此這些人雖然名義上歸在他的麾下,但實際上並不佔用他的編制。
他還可以招募三萬人。一路的大總管可以統轄的上限是五萬人。
雖然編制兵額足夠,但是李清微思慮之後將招募的軍力,從兩萬人砍成了一萬人。
畢竟兵在精,不在多。況且在朝廷不發糧餉的前提下,養兩萬人的私兵,李家的財政也是有些困難。
養兵可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不知是管他們一頓飯,發發軍餉就完了。
包括兵器,甲胃,冬天的棉衣,每年更換一次的軍服,還有傷亡軍士的撫恤,這些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李清微以前在玩遊戲的時候,可沒這些人,現在做了“行軍主簿”一計算,他終於明白為什麽古代作戰破城之後會劫掠百姓。
畢竟如果不去搶的話,在長期作戰的情況下很難維持部隊的正常開銷。
不過養一萬私兵的話,李家的食邑財力還是足夠應對的。
在洛陽招募新兵並不難,洛陽是中原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而且李清微還以現代征兵體檢的模式,篩選了不少的青壯。
不光如此,李清微還特別訓練了一批基層軍官補充到了這支新軍裡。
這些人都是他特意挑選的親信,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跟隨李慶隆時間長,而且對蒙古人沒什麽太大的好感的。
讓這些人充任這支部隊的基層軍官,這樣才能保證這支軍隊每個營都受李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