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六十四 割韭菜的法子
  京師之外的人要稍晚幾天才聽說這個消息,但每一個看到‘三問三我’的人都同樣深受震動。

  佛教集體選擇了沉默,沒有人再對紫霄觀和孫思邈發表任何看法。

  本來還想找機會去見見孫思邈的禪宗宗主道信,在聽到‘三問三我’之後馬上就取消了行程。

  比起‘三我’他更關注的還是‘三問’,因為這三個問題直指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核心。

  有人或許會說了,打個禪機不就行了嗎。

  我是誰?我是我。打哪來?來處來。往哪去?去處去。

  然而,誰要是真這樣回答了,馬上就會成為所有人的笑柄,一世英名一遭喪盡。

  作為宗教人士他們就是靠名聲活著的,臉皮沒了那就真的什麽都沒了。法琳沒有做任何回答反而成全了陳景恪,就是這個原因。

  道宣自然也不會用這樣的回答來侮辱自己,他在試圖用自己的佛學知識來解答。

  但越是思考他臉上的表情就越是凝重,倒不是回答不上來,而是他逐漸意識到了另外一個更嚴重的事情:

  難道孫真人真的找到了能裝下三教的瓶子了嗎?若真如此,佛教又該何去何從?

  三教合流並不算是什麽秘密,也不是什麽新穎的概念。這個思路前隋就已經有人提出來過,大儒王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想完成這個任務不是嘴上說說的事情,必須要完成三家思想上的統合。說的直白點,就是找到一個能把三家都裝進去的瓶子。

  這個瓶子可不是那麽好找的,王通等人傾盡一生也沒能作出突破。

  ‘三問’雖然有這方面的跡象,但光靠這三個問題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整套的理論基礎。

  在沒有親眼見到前,道信也不敢斷定孫思邈是否完成了這套理論。

  但有一點他已經敢肯定,孫思邈必然在思想上作出了突破,或者說他已經摸到了那個瓶子的邊。

  那麽作為禪宗宗主他必須要做點什麽,如果無法阻止三教合流,就積極參與進來為佛教爭取更多的利益。

  然後問題回到了原點,必須先搞清楚孫思邈的真實想法,以及他的思想具體完善到了哪一步。

  此時親自去拜訪孫思邈不是個好選擇,不過沒關系,法琳和孫思邈交流過應該知道些什麽。

  所以他馬上就提筆給法琳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倒是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很直接的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對方,並詢問孫思邈的情況。

  ……

  道教這邊的反應就各不相同了。

  有高興的,比如樓觀派的田仕文就很興奮:“我早就看法琳賊禿不過眼,今日終於踢到鐵板了。”

  他十二歲的弟子尹文操有些不解的道:“法琳佛法精湛,為何當日他一言不發呢?”

  田仕文對這個新收的弟子那是十二分的滿意,很耐心的解釋道:“他不敢,這三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直指三教之核心,沒有那麽好作答。”

  “如果他以大欺小用詭辯來回答,那就是臉皮都不要了。他要是真敢這麽做,我現在就敢打上門去撕破他的臉。”

  說到這裡他不無遺憾的道:“可惜了。”

  尹文操無視了自家師父最後一句話,似有所悟的道:“原來如此。”

  田仕文放下偏見,正色道:“不論是佛教還是我們,憑的都是一張臉皮。所以一定要愛惜羽毛,有時候寧願退一步也不能丟了聲譽。”

  ……

  有些門派在高興之余又多了擔憂,

比如茅山派潘師正,在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就歎道:“道教即將迎來大興,但分裂也就在眼前啊。”  為什麽要這麽說呢?

  此時道教總體上分為南北兩大派,這兩派不論是教義還是齋醮科儀上都有很大差異,而和兩派內部又分為無數派別。

  但嚴格上來說南派和北派其實都是正一派天師道道統。

  只是兩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權割裂南北各自發展,才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派系。後面還誕生了許多教派,但也都脫不開正一派的痕跡。

  紫霄觀不一樣,它在齋醮科儀上和正一教南北兩派完全不同,從‘三問三我’來看在思想上的差異也很大。

  一旦它興起,道教必然會再次分裂,而且這次分裂比之前的正一教分成南北兩派還要嚴重。

  可是作為道教的領袖之一,他又必然不可能阻止紫霄觀的發展,相反關鍵時刻還要出手相助。

  現在他只能祈禱,紫霄觀對別的道教派系不要那麽排斥,這樣起碼不至於內部鬥起來。

  ……

  關注紫霄觀的可不只是佛道兩派,儒家也一樣在關注。

  只不過此時的儒家被佛道擠壓,已經淪為‘三弟’,他們可不敢輕易涉足這種爭端。

  也正因此,他們更關注的反而是‘三問三我’。尤其是對‘三我’更加的重視,已經有大儒嘗試把它融入到儒家思想體系裡面去。

  還有很多大儒甚至都想去拜訪孫思邈,親耳聆聽他講法,只可惜被孫思邈以剛剛開觀事務繁忙給拒絕了。

  這個理由實在在正常不過,他們也不好說什麽。至於和法琳一樣打上門強行辯法,他們還沒有這個膽子,也不願意這麽做。

  用田仕文的話來說就是:對‘三問’的理解無法超越‘三我’之前,沒有人敢再去紫霄觀辯法。

  所以‘三問三我’不經意間就成了去紫霄觀辯法的門檻,只有在這個問題上答出深度的人才有資格去,否則就會被天下人視為不自量力。

  ……

  而一切的始作俑者陳景恪並不知道這些。

  紫霄觀開觀前幾天都比較繁忙,來燒香的人絡繹不絕。

  不過在經歷了第一天的磨煉之後,觀內的道士們迅速適應了節奏,孫思邈和陳景恪反而閑了下來。

  然後陳景恪就被望徒成龍的孫思邈給抓住進入苦讀階段,每天時間安排的都非常滿。

  上午學道家的知識,中午學佛和儒家的學問。下午也不會閑著,跟著學醫術、練字等,繁忙程度堪比高考。

  不過相對來說下午要輕松許多,孫思邈也知道他志不在學醫,並沒有指望他成什麽名醫,只是想增加他的知識寬度才讓跟著學的。

  如果程懷亮他們過來拜訪,還會放他出去玩。

  僧道是不能隨意離開廟觀的,不過這一條規定對陳景恪來說相當於沒有,他行動完全自由。

  這些天跟著幾個地頭蛇把長安城轉了個遍,總算是了解了初唐長安城的總體情況。

  不過他可不是瞎轉,通過這些天的觀察,他總算是找到了割貴族韭菜的方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