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三百九十四 陳景恪的毒計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

  這個世界上自我毀滅的文明是存在的,蝦夷人就是其中之一。

  蝦夷人曾經很強文明也相對發達,先秦時期一度統治整個倭奴島海域,擁有千萬人口,甚至擁有了自己的文字。

  聽到這裡,李世民都忍不住驚訝起來。

  迄今為止,在這一片大地上就只有中原文明擁有文字,其余包括強大的匈奴、鮮卑、突厥,乃至高句麗、百濟。

  南方的百越、西南的六詔等等都沒有自己的文字。

  這個蝦夷人居然有自己的文字,屬實另類。

  但陳景恪接下來的話卻讓他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吐槽了:“蝦夷人凶殘好鬥,又孤懸海外無有外敵,就開始了內鬥。”

  “自相殘殺了數百年,把近千萬人口殺的就只剩下一兩百萬,文字也在殺戮中失傳,文明火種徹底斷絕。”

  “現在連統一的國家都沒有,以松散的部落聯盟存在。”

  李世民很是無語,把自己玩死的人他們見的多了,可把自己玩的文明斷絕的還是第一次聽說。

  之前陳景恪給他說過毀滅的文明,但那些文明都是亡於外敵,蝦夷人滅亡在自己手裡,屬實奇葩。

  陳景恪不知道他的想法,繼續說道:“與之相反的是,倭奴國一直在發展壯大。”

  “趁著蝦夷人虛弱,前漢時期他們一統南方地域,並不停向北進攻搶奪蝦夷人的土地。”

  “蝦夷人節節退敗,現在倭奴本島四分之三的領土都落入了倭奴國之手。”

  “蝦夷人要麽躲在剩余的土地上苟延殘喘,要麽逃亡周圍島嶼苟且偷生。”

  “還好倭奴國內部也同樣存在著許多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缺少統一的王。”

  “打敗蝦夷人之後迅速分裂成上百個國家和勢力,大家誰都不服誰也陷入了混亂,這給了蝦夷人苟延殘喘的機會。”

  “後來倭奴人好不容易統一,又采用了類似先秦時期的分封制度,致使國內派系林立。權臣層出不窮,國主基本成了傀儡。”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失去了主動進攻蝦夷人的欲望,陷入了內鬥之中。”

  話說倭奴人放著近在遲尺的蝦夷人不打,放著本州島北部領土和蝦夷島及其周邊大片島嶼不去開發。

  反而在唐高宗的時候跑去侵略新羅百濟是什麽意思?然後就成了劉仁軌崛起的背景板。

  不過倭奴人的腦回路向來和正常人不同,做什麽事情都不奇怪。

  但他們沒有佔領蝦夷島,沒有消滅蝦夷人,卻方便了大唐。

  陳景恪繼續說道:“不管怎麽說,名義上統一的倭奴國始終佔據著戰略主動權,蝦夷人只能被動挨打。”

  “蝦夷人被打怕了,對倭奴人的恐懼刻在了骨子裡。這就是為什麽不論我們如何威逼利誘,他們都不敢對倭奴人動手的原因。”

  聽完他的講解,李世民說道:“原來如此,不成想蝦夷人和倭奴人竟還有這樣的過往……”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

  “既然蝦夷人如此畏懼倭奴人,你的長輩準備如何‘驅’動他們,向倭奴人發起進攻呢?”

  陳景恪並沒有回答他,而是陰惻惻的說道:“其實想對付倭奴人和蝦夷人有個更簡單的辦法,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

”  李世民想問是什麽方法,嘴巴剛張開又閉上了。

  看陳景恪的表情就知道不是什麽好路數,這會兒屋裡還有侍者和起居郎在,別留下什麽汙點了。

  想到這裡他就說道:“寫下來給我看。”

  陳景恪並沒有用筆,而是用手指沾了點茶水在桌子上寫了天花二字。

  李世民眼皮子直跳,連忙把字給擦掉道:“你家長輩怎麽這麽陰損,就不想給自己的子孫積德嗎?”

  陳景恪眼中浮出一絲恨意,道:“因為我們家和蝦夷人有血海深仇。”

  李世民愣了一下,問道:“有仇?你們怎麽會和他們結仇?”

  陳景恪目光閃爍了一下,道:“蝦夷人有吃人的習俗,我們的許多族人被他們殘忍殺害吃掉了。”

  李世民腦海裡自然而然的浮現出,陳氏家族的船隊登上了蝦夷島,和蝦夷人接觸,然後被襲擊殺死的畫面。

  事實上並非如此,和蝦夷人有仇的不是虛構的陳氏家族,而是中華民族。

  蝦夷人被倭奴人征服,成為了倭奴國的一份子。

  侵華戰爭期間,很多蝦夷人應征入伍來到華夏大地,展開了燒殺擄掠。

  根據倭奴人後來解密的資料顯示,抗戰時期蝦夷人士兵尤其殘忍,直接在被俘虜的中國軍民身上割肉烤著吃。

  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勇武。

  很多蝦夷人士兵的飯盒裡都裝著國人的肉。

  有一張解密的老照片,一個死亡的戰士一條腿被剔的只剩骨頭,旁邊站著兩個蝦夷兵。

  陳景恪對蝦夷人歷史的了解,也是看過那張老照片之後專門去網上搜了一下才知道的。

  在看到這一段歷史之前,他對蝦夷人還是挺同情的。

  作為少數裔他們飽受大和族排擠歧視,已經快要消失在歷史長河裡了。

  但看過這一段歷史之後,所有的同情都消失了,這種東西還是消失的好。再說也不過是狗咬狗,隨便咬。

  此時穿越了,對於這種體毛堪比黑猩猩的家夥,他自然是沒有一絲好感。

  如果可以,他是真有往倭奴島上傳播天花病毒,把蝦夷人和倭奴人全都清洗一遍的想法。

  反正大唐正在進行全民天花接種,軍隊更是早就已經接種完畢,不怕天花病毒的感染。

  只是可惜,他知道李世民肯定不會同意的。

  果不其然,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李世民說道:“你族人的遭遇我很同情,但此法斷不可行,日後莫要再提。”

  陳景恪深吸口氣,道:“我知道,這個方法剛提出就被族人集體反對作罷了。”

  “我華夏文明中原天朝當胸懷四海容納百川,真要這麽做了,其他藩屬國也會嚇破膽,不利於我們吸收融合百族的計劃。”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

  李世民欣慰的道:“你家長輩之心胸讓人敬佩,他們未竟之理想大業,必將在大唐手上完成。”

  陳景恪肯定的道:“有陛下和大郎在,我毫不懷疑這一點。”

  李世民的能力和心胸不用過多贅述,天可汗之名可不全是靠武力得來的,德行也非常重要。

  對待百族他恩威並用,不服者以刀兵加之,臣服的施以仁德。

  這種手段在突厥、鐵勒等族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看看大唐有多少兩族的將領就知道了。

  契必何力被部下裹挾叛亂,為了表明對李世民的忠誠,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

  李世民駕崩後,大群的異族將領想要陪葬。

  阿史那賀魯在李世民死後叛唐,被蘇定方擊敗後提出了最後一個請求。

  準許他面朝昭陵而死,因為他對不起太宗皇帝的恩情和信任,想以此贖罪。

  李治前期,擁有一大群貞觀朝的官員和將領,他們深受李世民的影響,施行的也是恩威並重之策。

  等到老臣凋零新生代上位,就開始了唯我獨尊之路。

  全是威了,恩是幾乎沒有的。

  這也導致原本臣服的百族開始出現動亂。

  裴行儉去西域平定西突厥,反手把別人的王全殺了。

  等他班師回朝,西突厥發動了規模更加龐大的叛亂,被嚇怕了的西域諸國也參與了進來。

  吐蕃也在此時威脅河西走廊,一度讓大唐差點失去西域。

  到了唐玄宗時期更是了不得,高仙芝在西域突出一個殘暴。

  聽不聽話不重要,殺人也沒有任何標準,我高興了你就能活,我不高興了就滅你全族。

  在這種情況下,融合吸收百族就徹底成了笑話。

  最後逼得西域百族向阿拉伯帝國投降,導致了怛羅斯之戰的失敗。

  但現在看起來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因為沒有走上歪路的李承乾確實非常優秀。

  除了軍事能力不如李世民,心胸氣魄和處理政務的能力,都不比他差多少,稍加磨練也是一代雄主。

  只要皇位能順利傳承,大唐至少擁有五十年時間去吸收容納百族。

  至於五十年後……相信理工科已經開始發力,工業水平達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問題應該不大。

  到那個時候,才是華夏文明征服世界的起點。

  再往後就不在陳景恪的思考范圍了,他能不能活到那時候還不好說呢。

  李世民能看得出他這話是真心實意,大感欣慰,於是就暗示道:“你陳氏先輩的血不會白流的。”

  雖然不能投放天花病毒,但實際操作中有太多辦法消耗他們的人命了。

  只是陳景恪明顯沒有領悟到這一點,說道:“只要華夏文明能夠繁榮昌盛,我族之血就沒有白流。”

  李世民有些無語,但也沒有再說什麽,以後他會明白的,就轉而說道:“你家族長輩準備如何驅狼吞虎?”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

  陳景恪說道:“很簡單,吃同類乃禽獸所為,蝦夷人的習俗滅絕人性。我大唐乃禮儀之國,又是萬國之宗,有責任也有義務對他們施以教化。”

  “派兵登陸這些島嶼,願意接受教化的留下,不願意接受教化的流放到本州島去。”

  “他們在本州島就只剩下北部一點土地,是容不下這麽多人的,為了生存空間就只能向倭奴人發起進攻。”

  “到時候我們再給他們出售一些武器,相信他們是能給倭奴人製造足夠的麻煩的。”

  兩族互相消耗人口和資源,只會越打越疲,大唐則盡享漁翁之利。

  最後不論誰獲勝,大唐都可以用幫助失敗一方復國的名義,攻打勝利者。

  到時候順理成章的兼並整個倭奴海域,在那裡實行分封。

  “陛下還記得我帶回的那些稻種吧?是可以在寒冷區域種植的,蝦夷島就非常合適。”

  他帶來的這些稻種,經過兩年的種植育種,已經有了大規模推廣的可能。

  李世民怕這些稻種被高句麗和新羅百濟獲得,不願意在遼東種植。

  而是準備拿到南方和中南半島的三季稻雜交進行培育。

  研究出生長周期短,口感好,產量也高的新稻種。

  至於高句麗人為什麽不來偷稻種……原因很簡單,沒人告訴他們這些稻種能在遼東種植,他們根本就想不到這一點。

  就算把稻種堆在他們面前,他們要做的也不是種植,而是燒水煮飯。

  但陳景恪生怕這些稻種在溫帶地區種植的時間長了,失去耐寒特性。

  要真是如此,他就欲哭無淚了。

  蝦夷島的緯度和遼東差不多,在這裡種植是可以保持住稻種耐寒性的。

  等到哪天大唐拿下遼東三國,再移植過去也不遲。

  “蝦夷島這裡中間是山脈,四周擁有大片的平原,也可以開辟馬場。”

  “雖然大唐不缺馬場,可這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況且日後還能用蝦夷島產的馬組建騎兵,攻打倭奴國。”

  北方的草原馬、吐谷渾的青海馬、雲貴的水西烏蒙馬、遼東的戰馬,大唐予取予求。

  陳景恪提議在夷州島的縱谷平原種植牧草養馬,大唐運送過去了千多匹種馬放養。

  經過一年多的自然淘汰,只剩下兩百匹出頭,但已經適應了當地的氣候水土環境,能自然繁衍了。

  不出意外,將來這裡又會成為大唐的一處馬場。

  可以就近組建騎兵,攻略南海諸島。

  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就是陸戰之王,沒有誰嫌棄自己的戰馬多。

  未雨綢繆,為了防止有朝一日大唐失去北方的養馬場,李世民是不介意多一處馬場作為備選基地的。

  當聽說蝦夷島可以養馬,而且還能種植耐寒稻,當即就下定決心。

  “此法不錯,待我和群臣商議完善計劃後,就照此行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

  陳景恪想了想又道:“據我所知,倭奴島上有幾處大型金銀銅礦,陛下可以派人去開采,緩解大唐錢荒問題。”

  李世民頓時就來了精神,道:“具體在哪裡你可知道?”

  大唐不缺錢,然而缺‘錢’。

  古代都是金屬實體貨幣,而中國的金銀銅產量有限,錢荒是常態。

  大唐此時施行的還是錢+物並用的政策,葛布、絲帛也是可以作為錢使用的。

  有時候甚至會用糧食直接作為‘錢’來使用。

  如果倭奴島上有大量金銀銅,確實能緩解大唐缺錢之急。

  陳景恪搖了搖頭道:“我只知道倭奴本島北方有一座大型銀礦,具體位置不知道在哪。”

  “不過倭奴本島北面左渡島上金銀銅礦儲量豐富,足夠開采幾百年。”

  因為中國銀產量低,此時銀子只是一種製作首飾器物的貴金屬,還不能作為貨幣使用。

  如果能從倭奴島那裡獲得源源不斷的銀子,就有了把銀子納入貨幣體系的可能。

  一種新的金屬貨幣加入,對緩解錢荒的用處實在太大了。

  可以說,攻略倭奴島,大唐能獲得的收益太多太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