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大明戰神朱祁鎮》148章 有功封賞
既然主動權在自己手中,朱祁鎮為什麽不讓他們入京呢?

朱祁鎮清清嗓子,一錘定音道:“傳旨,準瓦剌,韃靼使臣入京,告訴他們,入了關,就得遵我大明法紀,若是膽敢有不法之事,就不必入京來見朕了。”

不必入京的意思,就是就地消滅。

“陛下聖明。”

眾臣齊呼。

散朝之後,朱祁鎮留下了兵部,戶部兩位尚書,泰寧侯陳瀛幾人開個小會。

兵部尚書鄺埜出列,道。

“陛下,各地詳細軍報已陸續傳來,兵部梳理之後,與戶部,五軍都督府一同按照規製,擬定了相應的撫恤及封賞名單,請陛下禦覽。”

關於撫恤和賞賜的銀兩,這些早就稟告過了,這個時候提出來,不過是更加詳細一些罷了。

今日的關鍵,重點在於封賞敘功。

底金英將冊子呈送到朱祁鎮手中,朱祁鎮邊看,鄺埜邊開口道。

“此戰,兵部擬晉封侯爵一人,為宣府總兵官楊洪,世襲罔替。

伯爵兩人,為大同總兵官季鐸,紫荊總兵官陶謹。

至於余下諸將,總兵副總兵等人,按著功勞大小,各授世襲僉事,指揮這五十六人,世襲千戶,百戶者,加上戰死之人,共計四百有余。”

大明朝對爵位這玩意,一向是看的緊的很,爵位不可輕受都是寧缺毋濫,極其嚴格。

從宣德年間至今二十多年裡,勳貴們的人數也就堪堪增加了不到十人而已,有時數年不見一人封爵。

比如楊洪,他在邊境素有威命,鎮守邊境多年,瓦剌敬對他怕的要死,稱呼他為楊王。

這一次大戰之中,楊洪又是居功至偉,若無他提督宣府軍馬即是趕到,此次斷不可能取得這般戰果。

所以楊洪這個世襲罔替的侯爵,實至名歸。

至於兩位伯爵,更多是對大同,紫荊關邊軍的安撫。

授個伯爵,若是以後再無功績,撐死就是一代而已。

還有低階武官這次大規模的授予,也是鄺埜得了朱祁鎮的指示,頭部必須卡死,但是低下可以放寬標準,尤其是戰死之人。

朱祁鎮此舉,是根據大明獨特的軍功體系定的。

軍功大的,授爵,次之的,也可世襲指揮,千戶什麽的。

這也就是說,哪怕你死了,你只要有兒子,等你的兒子一成年,立馬就能成為武官。

當然,這裡的指揮,千戶,百戶什麽的,真正實用時,往往會是降級使用,世襲千戶成實授百戶,百戶變成總旗。

朱祁鎮放寬了百戶,千戶的標準,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施恩於士卒。

一鬥米的恩,對於底層的軍伍來說是皇恩浩蕩,足矣喂飽他們,使得他們死心塌地,讓他們

至於高級武官,莫說一鬥,一石,十石,百石,還是喂不飽他們,那就沒有必要那麽大方。

說實話,按照此次的殺敵數萬的標準,侯爵,伯爵的數量至少能再翻上一番。

只不過張輔上奏,將功勞幾乎全都歸功於皇帝,言之鑿鑿到,若無陛下的飛球營,還有先前策反伯顏,此戰絕無可能有如此戰果。

即便如此,這剩下的功勞,也足矣讓數人得爵,也是不錯了。

一個侯爵,兩個伯爵,這次一口氣封了三個高級勳戚了。

至於一般士卒,朱祁鎮折中了戶部和兵部的意見,人人賞銀二兩,布一匹。

賞賜完了這些人,還有一人的賞賜未定。

英國公,張輔。

他作為主帥,雖然上書說自己並未立尺寸之功,可所有人心裡明白,這英國公自然也是功勞不小,要是當真不賞,

定然是說不過去的。前腳剛剛封賞過了,如今,倒是有了股賞無可賞的味道。

既然賞無可賞,那怎麽辦?

換作別朝或是開國的時候,大可以與皇家聯姻,循中山王之例就可。

可如今皇明祖訓明文規定,皇家選妃,最高不過三品,這算是絕了與勳貴聯姻之路。

走不了聯姻,那就只能繼續賞賜財物,加榮銜了。

既然張輔已經加了太子太傅,那就再加個太子太保,念起勞苦功高,廟堂之上可免貴。

至於賞賜,按照宮內最高的標準,金三千斤,鹽引一千引。

論完了賞賜,鄺埜繼續說著,各地該補充多少兵丁,又有多少旗軍駐防,班軍又該留下多少,這下子就花了半個多時辰。

說起邊軍之事,朱祁鎮算是找到了話頭。

朱祁鎮讓兵部,禦馬監,五軍都督府各自查過。

以大同為例,大同鎮核定的邊軍人馬大抵在八萬人上下。

但大同在冊的軍馬,卻又是二十萬人上下。

這裡面,很大部分是軍籍,也就是衛所兵,而駐扎大同和緊要關口的軍馬,卻都是募兵所來。

所以,理論上實行衛所製的大明,實際上也在進行募兵製,而且最精銳的人馬幾乎全是募兵所來。

這也不出意外,畢竟,衛所製的弊端,就在這擺著。

當年太祖實行衛所製,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大明開國之時,國庫空虛,田地荒蕪,於是太祖他老人家因時製地,折騰出了衛所,將軍屯合一,也不發餉銀,給你塊田,自個去屯田吧。

衛所這玩意,尤其是實土衛所,更像是一個行政單位,而衛所的指揮,集軍政大權一身,也就成了一般士卒的天。

沒有製衡的權力,是很可怕的。

這也就造成了衛所的墮落腐化,遠遠超過了想象。

永樂年間衛所兵丁日子還能過得去,到了正統年間,邊疆的一些衛所,逃到最後,百不複二三。

這說明什麽?

說明人家寧願成為黑戶,也不願意在要這個軍籍,繼續在衛所待著了。

這種情況下,朝廷就不得不通過募兵的方式組建職業化的軍隊保證邊軍的戰力。

畢竟,募兵來的人,沒有後顧之憂,人員精悍,但是開銷,人吃馬嚼,盔甲武備,花費甚多。

大明朝裡裡外外有三百多個衛所,理論上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招募一支百萬大軍,不愁糧餉。

可實際上,處處用兵的大明,真正能用的衛所兵能有多少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