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劉備請我當謀士》第103章 太史慈
進城通報的護衛回稟,說是太史慈聽說周平來訪後非常高興,此時已經出城迎候。

 這讓周平很是欣喜,太史慈重視自己,說服他領眾離開丹陽去攻打九江的機會,就大了很多。

 周平帶領眾人到了涇縣北城外,遠遠就看到數十人等在城門外。

 拍馬奔近, 只見當先為首之人年紀三十歲左右,身高差不多有一米八,雙臂顯長,須髯美逸,下馬站立等候。

 之前進城的護衛說這個人就是太史慈,周平趕緊下馬,急步迎上去拱手道:“久聞子義兄大名, 今日終於有幸得見。”

 太史慈拱手還禮道:“哈哈哈……我亦久聞周文安大名,走,咱們進城敘談。”

 進了城,太史慈早已備下酒菜,設宴招待。

 許褚現在是別部司馬之職,跟周文安一起入室上座,其余人則是在門外與太史慈的部眾共飲。

 張武跟著周平入室,背著弓箭站在身後。

 他對太史慈並不了解,只是看到太史慈那些部眾身上皆有賊匪之氣,不放心周平,要站在身後保護。

 “子威,你出去與兄弟們一起吃酒吧。”

 周平回頭對張武說道。

 張武卻站著不動,眼睛直視前方,裝做沒聽到。

 “子威,你放心出去吃酒,這裡有我呢, 你莫擔心。”

 許褚笑道, 他知道張武是怕周平有事,想要站在這裡保護。

 “去吧。”周平又說道。

 張武不得已,這才拱手應了一聲:“諾。”

 出去與虎士營的俠客們一起吃飯, 卻不飲酒。

 太史慈等張武出去後對周平笑道:“先生衛士如此,可見其忠,看他背弓負箭,想來必然善射。”

 周平應道:“子威父親原是獵戶,他自小隨其父親入山射獵,弓射之術尚可,但與子義兄自是不能相比!來此路上,我們突遇孫策,幸虧得他射阻追兵,方才得以脫身至此。”

 “你們遇到孫策了?”

 太史慈臉上現出吃驚之色。

 周平將路上遇到孫策,張武留下阻擋追兵之事說了。

 太史慈歎了一聲:“真沒想到,此前吳景和孫賁領兵來攻,歷經一年而未能渡過大江,可是孫策一來,很快就率兵渡江,又連連得勝。我曾與他偶遇相鬥,此人甚是勇猛,其部下將領也是甚勇。你們遇到而能脫身, 也屬難得,看來先生之衛士身懷非凡之技啊!”

 “呵呵, 不說他了,如今劉揚州已退往豫章,子義兄留在涇縣,不知有何打算?”周平問道。

 “自然是召募士眾,擊退賊敵,助振武將軍平定州郡了。”

 劉繇已被朝廷拜為揚州牧和振武將軍。

 “先生此來,莫不是劉徐州要舉兵南下,來助振武將軍平定揚州?”太史慈又問道。

 周平答道:“不錯,吾主劉鎮東與振武將軍同為劉氏皇族後人,此前曾欲來助,但袁術領兵來爭徐州,故而止兵未能南下。如今已將袁術擊退,又擊滅覬覦徐州欲襲下邳的呂布,徐州已安,可以舉兵來助。”

 “只是,袁術與孫策兵馬甚眾,合共將近十萬兵馬,僅憑徐州之力,恐難與敵。因此,我此次來,是想讓子義兄與吾主一起,合兵擊滅袁術與孫策,為振武將軍平定揚州之地。”

 劉備現在出兵的理由只能是助劉繇平定揚州,這樣才能出師有名,並且名正言順。

 太史慈大喜,笑道:“哈哈哈……若能如此,劉徐州舉兵南下時,我可合丹陽數縣之眾,北上相迎,合擊孫策。”

 周平自飲一杯,面露難色,言道:“子義兄,吾主出兵容易,只是孫策派遣重兵鎮守丹徒,徐州之兵若想渡江,難啊!”

 相對九江和廬江來說,要是從廣陵渡江,江面較寬,徐州又無水軍,缺少戰船,確實是難。

 這個問題太史慈也明白。

 此時他也面露難色,自飲一杯後問道:“素聞先生善有奇謀,先生既已來此,想必已有謀劃,不妨說來聽聽。”

 “袁術與孫策,一人在江東,一人在江西,子義兄,你以為他們二人,誰更容易擊敗?”周平看著太史慈問道。

 太史慈猶豫了,按兵力來算,二人如今兵力相當,都有四五萬兵左右。

 但若按戰力,袁術屢次戰敗,損兵折將,士氣低沉,孫策卻是連連得勝,士氣高漲。而且孫策之勇,非袁術可比,他帳下還有其父孫堅之前留下的那些身經百戰的部將,無疑是孫策更強。

 若論地勢,從徐州出兵,若攻孫策則須渡江,而渡江又難,若攻袁術,則不須渡江。

 這樣看來,當然是袁術更容易擊敗。

 太史慈是聰明人,料到了周平的意思,問道:“先生之意,是想要先攻袁術?”

 周平滿意地點點頭,微笑看著他,又問道:“子義兄以為呢?”

 “若從徐州出兵,自然是先攻袁術為妥,可是劉徐州既然要先攻壽春,先生來此又是何意?”

 “呵呵,我剛才已言明,想讓子義兄與吾主合兵,先擊袁術,後擊孫策。”

 太史慈疑惑問道:“你是要讓我離開丹陽,帶兵去攻壽春?”

 “有何不妥嗎?”周平笑問。

 “這……”

 太史慈自斟自飲,連飲兩杯,心裡在盤算著。

 自己好不容易在涇縣站穩,召募了六千多人,並且涇縣大帥祖郎和焦已等眾也表示願意聽自己之令。

 如果就這麽離開,那這些士眾怎麽辦,他們應該不會離開丹陽跟隨自己去攻九江。

 “子義兄是否不想離開此處?”

 周平猜到了太史慈的心思,笑問。

 太史慈微微點頭:“我在此處雖然召募了數千士眾,如今屯於陵陽的祖郎和黟縣的焦已等帥皆願聽我之令,我若是離開,只怕他們不願隨我同去,那我此前之功就都白費了。”

 “怎麽會白費呢,他們若願同去最好,若是不願,他們留於此處, 卻也有益處。等我們擊敗袁術,再來攻孫策時,他們便可在內相應,擾敵之後,為我們渡江而助力。”周平說道。

 太史慈又想了許久,還是覺得自己留在丹陽會更好:“先生所言雖也在理,可是我留於此處,卻會更加有益。劉徐州有先生之謀,又有張益德與關雲長之勇,若敗袁術輕而易舉。我如今僅有數千之眾,即使往助,也只是一指之力,可有可無。先生若欲先攻袁術,待敗袁術後,再來攻孫策時,慈必率眾相助。”

 “況且,劉徐州攻壽春時,我可在丹陽拖住孫策,不使他舉兵往助。”太史慈補充道。

 張飛因為刺死紀靈,又刺傷呂布,斬殺呂布二將成廉和魏越,威名遠勝關羽,別人談論起他們二人之勇時,都是以張飛為先。

 周平料到太史慈會有這樣的想法,剛要說出如果太史慈願意領眾前往相助,待攻下九江後,劉徐州可表他為九江太守,這可算是實職太守,和他現在自稱的丹陽太守大不一樣。

 正在這時,周平之前留下探查追兵動向的護衛急馬回報:“先生,孫策自率三萬兵馬向此急行而來,其先鋒五千人馬距此僅有百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