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本來以為,自己趁著劉備不在徐州,率領大軍而來,會讓彭城守將舉城出降,然後會很快攻克下邳。
可是,彭城沒有出降,據城堅守,下邳同樣守城堅固,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攻克的。
甚至連呂城這樣的小城,都要拒不出降,從中可見劉備甚得徐州之心。
現在張遼又敗亡,更加給了徐州諸城堅守之志。
曹操放棄了攻城,想著只要擊敗劉備,將他斬殺,徐州諸城便會不攻自破。
他從許都率領五萬兵馬而來,留了一萬人守在彭城,現在損失了近五千人,還有三萬五千人跟在身邊。
據斥候所探,劉備從揚州帶回來的兵馬只有一萬多人,所以,就算再留一萬人守著取慮,要勝劉備那也是輕而易舉之事。
不過曹操隱隱也有擔心,擔心劉備會將九江的兵馬全部帶回,那樣會有四萬人馬,就不那麽好對付了。
但是據現在的情報,劉備並沒有準備放棄九江,這算是給曹操的一個好消息。
劉備正在領兵往下邳急趕,突然聽到曹操移兵取慮,不禁大喜。
他最擔心的是下邳城,曹操移兵取慮,就說明下邳已經安全。
“曹操不攻下邳,卻來圍取慮,究竟是何用意?”
劉備一時想不透曹操這麽做是什麽用意,平時有周文安要身邊,這種事周文安一般都會猜到。
現在周文安去了荊州,劉備身邊除了張飛,幾乎沒有商議之人。
“大哥,曹操肯定是攻不破下邳,所以轉來攻取慮,張遼那廝又在取慮戰敗被斬,曹操可能是來為張遼報仇的。”張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可能,曹操不會是為了給張遼報仇才轉攻取慮,他如今屯兵在取慮城南,似乎是在等著我們。”劉備說道。
張飛一聽樂了,笑道:“嘿嘿,若真如此那倒好了,俺也可斬了曹操老賊,不但立了大功,還能救了天子。”
“主公所言不錯,亮也以為,曹操屯兵取慮,是為了等我們。”
站在旁邊的諸葛亮突然說道。
聽了諸葛亮的話,劉備眼前一亮,記起周平曾經極力向他推薦諸葛亮,知道這個只有十六歲的少年或許有些智謀,能暫時替代文安先生。
“你繼續說,他為何要等我們?”劉備對諸葛亮微微一笑,問道。
諸葛亮向前一步,朗聲答道:“但凡兵馬出征,目的有二,一為奪城,一為滅敵。曹操趁著徐州空虛,親率五萬大軍而來,志在奪取徐州,即為奪城。不過,主公和文安先生料到曹操恐會來襲,早已有備,如今彭城與下邳守城甚固,皆不可破,曹操奪不了城,便隻好想著要來滅敵了。”
“曹操知道主公留了不少兵馬在九江,帶回來的兵馬不多,因此,他棄攻下邳,轉攻取慮,實際上是要等著我們,想與我們大戰一場。下邳乃主公之本,而主公乃徐州之本,曹操之意,是想擊敗主公,主公若敗,則徐州必潰,此乃曹操舍乾挖根之策。”
劉備連連點頭,讚賞道:“孔明所言甚是有理,如此說來,孤當如何應對?曹操兵馬頗多,孤是否要讓雲長與子義等人一同退回徐州?”
諸葛亮忙道:“不可,九江奪之不易,不可輕易放棄。況且,文安先生已去襄陽勸劉荊州出兵襲取許都,主公若是讓雲長將軍與子義等人相隨退回,曹操必知難得徐州,從而退兵,如此反而不妥。我們當前之策,是要將曹操拖在此處,讓劉荊州有機可乘。許都若失,天子便可得救,曹操也將必敗。”
“只是,”劉備心裡充滿憂慮,“我們兵馬如此少,曹操又是以逸待勞……”
“兵少未必不勝,主公,我們可以慢行,由日行六十裡改為日行二十裡,如此既可久拖曹操於此處,又可令其心焦,而我們也不會行軍勞累,一舉而多得。”
張飛大笑道:“大哥,俺覺得孔明說的對,曹操不是在等著我們嗎?我們可以慢慢走,讓他慢慢等,哈哈哈……”
劉備沒有立即說話,心裡在仔細想著。
本來自己是急著趕回徐州救援,現在曹操既然不攻下邳,下邳已經安全,那自己也可以不必那麽急了。
取慮城裡有李佳和臧霸的數千兵馬在,又剛剛斬殺了敵將張遼,大敗敵軍,士氣正旺,要守住取慮城應該沒問題。
敵之所欲,勿使如願。
曹操既然等著自己回去大戰,自己兵馬又少,並沒有必勝的把握,倒不如用孔明之策,慢行而回。
這樣不但能拖住曹操,讓荊州之兵有機可乘,也可以讓自己兵馬不那麽疲累,到時候就算跟曹操大戰,也不那麽容易戰敗。
現在最希望的是文安先生在荊州能夠一切順利,說服劉景升出兵去襲取許都。
劉備想定之後,用諸葛亮之策,傳令全軍慢行,日行二十裡即可。
一面派出大批斥候,探查下邳、彭城和取慮等地的情報。
曹操放棄攻打下邳, 轉圍取慮,最高興的還是在下邳守城之人。
麋竺和諸葛型瑾等人總算放松下來,將征集來的各家護衛和百姓全都遣散回去,並且表示,如果曹操再來圍城,他們會再次征召。
不過他們也不敢出城,誰知道這是不是曹操使的什麽陰謀詭計,先假裝退走,然後再突然來襲。
同樣不敢出城的還有取慮的臧霸和李佳。
曹操移兵而來,臧霸一時不知道曹操打的是什麽主意,但李佳猜到了曹操的想法。
這樣取慮就變得更加重要了。
如果讓曹操佔了取慮,那劉備恐怕就更加難以回來,所以他們必須守住取慮,一面吸引曹操的兵力,一面也是為了守護下邳。
…………
周平帶著張武和十八名護衛一路急奔,趕到了南陽。
此時張繡屯在宛縣。
周平要想讓劉表出兵襲許,張繡肯定是打頭陣之人。
因此,他要先去拜訪張繡,先將他說服了,再去見劉表就會事半功倍。
周平到了宛城,請見張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