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隆萬盛世》五百五十不存在的3衛
說起來,大明立國已近二百年,國家發展變化極大。

可國家制度方面,卻一直延續著明初朱元章和朱棣時期制定的制度,其中自然有諸多不合時宜的地方需要改進。

本來,嘉靖皇帝這位特殊情況上位的君主是可以實施這些改革的,可惜卻沉迷於道教修煉當中,是“嘉靖新政”在緩和了已很緊張的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後就停滯不前。

現在殷士譫直接點出,魏廣德給裕王提的建議,很可能引發遼東戰事,讓遼東明軍承受來自蒙古人以及更北邊女真人的攻擊。

依舊是笑著搖頭,魏廣德不緊不慢的說道:“遼東的蒙古人,其實也沒什麽戰力,一盤散沙而已,至於那邊的女真人,他們真有能力反抗官軍嗎?”

“可就怕草原上的韃子和他們勾接,那就危險了。”

殷士譫卻是很嚴肅的說道。

魏廣德卻不在意,殷士譫他們的想法,其實也是為了避免遼東爆發戰事,其實對國家和士卒來說是好事兒。

可他們並不知道,不過百年,現在弱小的,還四分五裂的女真人會被一個人統一,而且如同其他剛統一的部族一樣,在他們民族英雄的帶領下爆發出一股強大到無法匹敵的戰力。

他的後人,甚至帶著這個弱小的民族打進中原,佔據了這大好河山。

以前,魏廣德曾經想過,找機會安排人去遼東,把建州女真的族長一脈直接滅絕算了,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只是現在的他,影響力還達不到,而且時間反正還遠,所以也不急於一時。

可是,自從俞大猷調廣西後,魏廣德開始關注大明朝對西南地區一點點的改造,發現似乎這才是一個一勞永逸解決女真的辦法。

明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政策,其實是很靈活的。

明朝的建立是以接收元朝留下的政治遺產,在明初時期,明軍的強大讓西南少數民族都畏服,自然只能投降,亦如他們對元朝一樣。

而明朝對他們也是實行懷柔政策,對於主動投降的都按照元朝對待他們的方式,也就是依舊用土官製來治理這些地方。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林立,怎麽樣處理好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始終是統治者的一大難題。

唐、宋時期,為了加強對少數民族佔據多數的州、縣控制,一般會授權部族首領擔任地方官員實行管理,加派朝廷任命的監管官員,這就是羈縻政策。

在羈縻政策演變到一定階段,也就是進入元朝統治時期,土司制度得以衍生出世。

蒙古族推翻舊王朝,建立了疆域空前闊大的元朝,其下民族眾多,史載“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裡,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裡”。

元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創立了行省制度由中央直接管轄少數地區,並且在這之前由唐宋所建立的羈縻州府也都歸到各自行省的管轄范圍內。

除此之外,元朝還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推行了“蒙夷參治”的方法。

中央統治者一方面派遣宗親王室鎮守少數民族地區,另一方面又廣泛接納當地的土著民族首領,並舉薦其成為當地士官。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少數民族人民的積極性,同時還保證了中央王朝在少數民族地方的統治。

而“蒙夷參治”的治理策略就是“土官制度”的前身,在那時,元朝將全國的各類官員統一分成兩大類——“土官”和“流官”。

在行省和宣慰司這兩級中,主要以流官為主、土官為輔,而在路及路以下的級別則廣泛舉薦土官。

除此之外,

元朝還給予土官一些特殊優待。只要官員們對朝廷忠誠不二,便允許他們長久統治區域,還可以世襲官職。明朝采用“恩撫”政策,“威德兼施”,使得明朝最終贏得了少數民族的支持,達到不戰而勝的效果。

當然,這麽做也是有皇帝自己的思考。

明朝皇帝們長期主張“守在四夷”的治邊思想,對西南地區的管理以“守”為其核心,以元為鑒,反對以西南邊疆為依托實行軍事擴張的做法。

這種治邊思想明顯受到漢唐以來傳統民族思想的影響,但更多的是著眼於明朝所面臨的現實情況。

明太祖就時常勸戒大臣和自己的子孫,不要對西南地區使用武力,明太祖認為“蠻夷”所在之地大都偏遠荒野,遠征西南勞民傷財,即使征服了也得不到太多益處。

他的這些思想,自然也被之後的子孫所接受,亦如他們為了減少軍費開支,輕易就決定放棄奴兒乾都司一樣。

只派出官員定期前往那裡進行例行巡視,卻對當地不聞不問。

在奴兒乾都司明軍撤退之時,本就數量極少的漢人也隨著明軍南撤,退回到遼東地區。

不過,明朝在西南可不是一味執行土官制度的。

受明朝重點防禦北方少數民族政策的影響,在西南民族地區便盡量使用懷柔之法,為的是避免激起西南少數民族的反抗,穩定西南少數民族。

因此,明朝在西南民族地區的軍政治理大多是溫和的、穩妥的,很少采取激進的措施。

但是,因為明朝在西南民族地區防守策略下的權宜之計,一旦找到時機,明朝便會進行改土歸流。

明朝中後期,明朝對西南的有些土司進行了改流,但明朝的改土歸流措施也是相當溫和的,如果改土歸流後引起當地少數民族的叛亂,明朝會再次改回土官。

明朝並未采取強製措施在西南民族地區推行流官,而是盡量順應歷史發展規律,以溫和、穩妥的方式推行改土歸流。

這也是為什麽明朝中後期,西南叛亂頻發的根本原因。

明朝對西南民族地區的軍政治理目標一直都很明確,那就是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維護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地位。

明政府所施行的民族政策,自始至終都是服務於這一目的。

而現在魏廣德想要做的,就是在奴兒乾都司也推行,這是從根本上否定以前幾位皇帝在遼東問題上做出的決定,特別是漢人大量收縮回到遼東,在奴兒乾都司幾乎已經沒什麽人的情況下。

這樣的改變,要想在嘉靖皇帝手中實現,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魏廣德只能把目光轉到裕王身上,潛移默化下改變裕王的立場,在將來裕王登基後逐漸推行。

至於遼東蒙古人和女真人,魏廣德還真看不上眼。

別看百年後女真人如何厲害,這時期的女真人對上大明官軍,那就是砍瓜切菜般吊打。

否則,犁庭掃穴也不會時不時就發動一波,收割一茬。

實際上,楊鎬指揮對建州女真的圍剿,也就是薩爾滸之戰,本身就是犁庭掃穴計劃的一部分,只不過萬歷皇帝確實有點惰政,戰爭發動晚了,或者說努爾哈赤確實厲害,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快速積累起來力量。

畢竟,隻用了三十四年的時間積累,最終對宗主國明朝形成碾壓實力,努爾哈赤的能力是母庸置疑的。

總之,就是因為種種原因給了他發展自身的勢力的機會,最終為明朝倒塌敲響了晚鍾。

另外,魏廣德還有種猜測,那就是明朝的援朝戰爭,或許也是拖慢明軍圍剿建州女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既然他來了,自然不希望再次發生這樣的歷史。

看到明朝在西南地區的動作後,魏廣德就打算依葫蘆畫瓢,把改土歸流政策照搬到遼東,第一個執行的地區就是建州,之後才是海西女真諸部。

至於還有所謂的東海女真,那可是在更北方,暫時就算了。

不過,魏廣德其實最頭痛的還是當地缺少漢人,執行流官制度在朝廷裡會有很大的阻力,因為師出無名,還只能一步一步來。

所以,才有了他向裕王提議,抬升遼東行政等級的事兒來。

“據我所知,海西女真各部因為位置關系,早就和蒙古一些部族關系密切,尤以葉赫部為最。”

魏廣德說起他從遼東商人那條途徑了解到遼東北面的消息,畢竟他們常年要往來於白山黑水之間收購商品,信息的掌握實際上比遼東官府還要準確快捷。

“不過,因為官軍武力的威懾,他們也只能對國朝陽奉陰違,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公開造反。”

聽到魏廣德這麽說,殷士譫倒是點點頭。

遼東那邊局勢,女真族人確實時不時就跑到漢人地界劫掠,搶劫一些財物和人口,不過很快就會被官軍截殺回來,然後對他們的一些部族首領進行懲罰。

“陽為效順,陰為抄掠”,就是這個時期遼東的局勢。

“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百年前我明軍南撤的影響。

偌大一個奴兒乾都司,居然沒有我國朝官軍駐扎,那些土人自然夜郎自大,以為可以挑戰國朝威儀。

即便朝廷不時派出官員巡撫奴兒乾,可女真族人對我大明的輕視還是不可避免。

又因為我朝對強大女真部族的武力打擊,更加促使我朝和女真部族之間的對立情緒。

長此以往,若是維持現在局面,女真各部各自為戰尚且罷了,可一旦女真諸部統一,對我大明在遼東,在奴兒乾地區的統治就是致命打擊。”

魏廣德說到這裡,看了眼似是在沉思的殷士譫,魏廣德又繼續說道:“以我的看法,正該利用當前我朝對女真的碾壓態勢,直接崩裂他們長期形成的部族制度。

改土歸流,不準他們繼續按照部族制度劃分各部,而是以武力強硬將他們劃分到各地,以州、縣進行區分,派出官員進行管理。

各部族長依據朝廷當初發給的金印、聖旨南遷,由朝廷指定地方居住,讓他們徹底和族人分開,才能恢復朝廷對奴兒乾都司地區的掌控。”

“說起來簡單,可他們絕對不會束手待斃,西南地區土司作亂就是代表。”

殷士譫這時候搖頭說道。

“是啊,對西南地區,征伐尚且困難。”

魏廣德笑道,可停頓片刻,他又接著說道:“可若是置之不理,難保相互吞並,甚至聯合的女真不會對我朝反噬。

正甫兄可還記得‘王中假貢’之事?”

“王中假貢?”

殷士譫聽到魏廣德提起這事兒,就微微皺眉。

他當然知道此事,當初在朝中也是鬧得沸沸揚揚。

其實事情也簡單,那就是海西朵林山等衛女直都督僉事額真哥等來朝貢馬,又有古城等衛指揮同知哈塔等同時入貢。

唱名給賞間,額真哥稱諸夷乃王中部落額克捏等人,而不是古城等衛哈塔等人,是冒名頂替者。

當時就在朝堂上引發軒然大波,因為前來朝貢之人都是帶著大明頒賜的金印、聖旨確認身份,可其中有人被指認為冒名頂替,何況還是在禦前被人指認出來。

而最後堪究後得到的準確情況是,王中部先與海西夷兀允住聯合搶殺者帖列山等衛夷把禿郎中等人,奪其攜帶金印、敕書三十五道,然後偽裝成他們進京城封貢。

此事在當時鬧得很大,不過其實最重要的是,此事充分表現出明朝對於奴兒乾都司當初分封各衛的實際情況已經嚴重失察,甚至都無法識別這些頭人的身份。

朝廷賜部落首領官職,並賜印璽、聖旨冠冕、朝服,欲前往北京進貢或前往遼東馬市進行貿易的部落首領必須自帶印章和詔書證實身份。

這套以印信、詔書為基礎的附屬身份認證制度,維持了百余年,不過到現在早已物是人非。

“現在女真及兀良哈三衛,到底是個什麽情況,正甫兄可知?”

魏廣德又問道。

不過這次魏廣德不等他答話,就自顧自說道:“女真部族那邊消息不多,我所知也有限,不過兀良哈三衛,據我所知,早已經被察哈爾、內卡爾喀、科爾沁等部分吃掉。

朝廷賜予的金印、詔書也被他們所奪,而他們拿到這些詔書後就冒充三衛與我大明交往,這也是所謂兀良哈三衛時常叛亂的原因。

現在哪裡還有兀良哈,所謂的“朵顏”、“泰寧”和“福余”早已經是察哈爾、內卡爾喀、科爾沁等部族了。”

“當真?”

殷士譫驚叫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