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90章 權重
“陛下所言債券構想,臣有一些疑慮。”

 管紹寧跟在崇禎皇帝的身後,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講出心中所想,欠身道:“臣覺得這些疑慮,倘若不能得到妥善解決,恐對外發售債券一事,非但不能幫助朝廷解決問題,恰恰相反,或許還會危害到社稷安定。”

 “是嗎?”

 崇禎皇帝停下腳步,看向管紹寧,微笑著說道:“那管卿,就一條一條的講,朕逐一進行考慮。”

 此番召見管紹寧,就是為發售債券之事,未曾想事情還沒說,管紹寧就講出這樣的話,這叫崇禎皇帝有些好奇。

 “其一,濫發濫售的問題。”

 管紹寧想了想,作揖道:“雖說發售債券,的確能幫助朝廷,在民間募集一筆體量較大的銀子。

 但是這個事情,是否會叫地方上,一些官員知曉後上行下效,在轄區內推行此舉,若是這樣的話,恐將成為另一種形式的苛捐雜稅,甚至比之危害要更嚴重。

 畢竟發售債券,需要錨定物。

 想叫民間的群體購買,則該錨定物必須堅挺,這般,唯有用土地來定。”

 “這個問題,朕想過。”

 崇禎皇帝笑了笑,拉起管紹寧,邊走邊說道:“恰恰是管卿所講,發售債券一事,朕定到你們國稅處這邊。

 其一,就是為了杜絕地方官府,知曉朝廷發售債券,一些官員將心思放到這上面,畢竟此風一旦主張,將成為暴斂百姓的工具。

 其二,利用發售債券之權,增強國稅處的底蘊和地位,只要此事能做好,那為國稅處日後的逐步擴編,亦算奠定一些根基。

 其三,有了債券之權後,國稅處這邊,以後要增設巡查的職權,除了巡查各地所設衙署,各類稅目外,還包括債券這一要務。”

 “那民間偷印呢?”

 管紹寧繼續說道:“當初國朝刊印發行大明寶鈔,本意是想解決銀錢不足,緩解財政壓力,可隨著大明寶鈔的增多,民間一些不法者,就將壞心思放到這上面。”

 不要小覷古人的智慧,現代所出現的那些,其實在古代都能找到蹤跡,甚至做的比現代還要強。

 “對管卿的這一疑慮,朕想了幾個法子,可以相互配合,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崇禎皇帝伸出手:“著武備院這邊,研製一種特殊紙張,專司刊印債券底稿,其中再添加明暗防偽,這樣能有效避免。

 所定製的債券,移送到你們國稅處這邊,要先期進行登記造冊,明確份額,同時要蓋上戶部大印,國稅處特製官印。

 而在進行發售時,則再次進行登記造冊,並言明所購債券,必須本人,本票,到期兌付,除非本人亡故,可由直系親卷代持。”

 發售債券的構想,有一項考慮,是崇禎皇帝覺得必須要做的,就是為推行紙幣,夯築相應的基礎。

 或許五十年。

 或許一百年。

 不管這個過程有多久,但是前期的接受程度,必須要提前謀劃,不然日後想要推行此事,恐難度很大。

 在崇禎皇帝心中所想,他這一代能貫徹金本位,明確新幣製,就算是極好的了,畢竟金融體系的構建,不是想想那般簡單的。

 “臣還有疑慮。”

 管紹寧想了想,繼續說道:“若是朝廷發售了債券,為了能叫民間接受,那必然要有足夠吸引的利率。

 不然就算有錨定物,可看不到回報價值的話,恐民間的反響不會太強,甚至因為這件事情,還會影響大明國威。”

 對於管紹寧的接連講明疑問,崇禎皇帝心裡沒有任何不悅,相反卻很是欣慰,至少較真的態度,能確保國稅處發展,甚至債券之事,能夠向著好的方面推進。

 “那就適當的提升一些利率,叫民間群體見到紅利。”

 崇禎皇帝微笑著說道:“管卿,其實債券一事,並不是就為做一期,以緩解朝廷的財政危機,就結束了。

 朕將債券的類目,細分為戰爭,建設,國庫等多種形式,就是要形成定期發放,打造一條穩定的財源收入。

 通過這些在民間募集的錢財,來治理大明,平定叛亂,好叫大明的內憂外患,可以逐步的解決。

 當然這個較高一些的利率,只能明確前三期的債券,後續發售的債券,要逐步的進行遞減,回落到合理的范疇。”

 “陛下,這恰恰是臣最擔心的事情!”

 管紹寧停下腳步,鄭重作揖道:“陛下是否想過,若是一期,一期的對外發售,國庫有足夠的存銀還好。

 可如果說朝廷遇到什麽突發情況,無法到期兌付,或者朝廷每年的賦稅征收,無法進行平帳,到時所損害的,就不僅僅是大明國威,甚至嚴重的話,大明的江山社稷都……”

 說到這裡,管紹寧說不下去了,此刻的他,心情很是緊張和忐忑,畢竟所講的這些,要是惹怒了天子,那就不是免職那般簡單了。

 想到這些的管紹寧,更是向天子行跪拜之禮。

 “哈哈,管卿啊,朕就知道,你最擔心的事情,就是這個。”

 見管紹寧這邊,崇禎皇帝笑著搖起頭來,隨後彎腰拉起管紹寧,說道:“所以在國稅處這邊,要增設一個風險評估的衙署。

 如何在合理的范疇內,發售出相應的債券份額,以解決國庫的實際需求,切實將這些專項銀子,用到實際的地方發展,平定叛亂等事上。

 甚至對外發售的債券所得銀子,不能一並入庫太倉,國稅處這邊要另設新倉,避免濫用的情況。”

 其實管紹寧所講的意思,就是財政赤字,一旦這個赤字,超出了掌控的范疇,就會導致動蕩的發生, 嚴重的話,大明無需建虜,無需流寇,自己就會崩盤。

 但是面對這些情況和問題,崇禎皇帝所想的辦法,就是小踏步的向前走,邊摸索,邊總結,一點點前行。

 畢竟想要盤活大明經濟,就要叫銀子流通起來,一步步的去做,等到他的那些構想和謀劃,逐一的落實起來,那內循環的經濟秩序,就會越來越好。

 提升生產力的根本,是大家都參與起來,若只是崇禎皇帝領著內廠自己玩,那無疑是一種畸形經濟。

 “還有管卿,你無需擔心國朝賦稅,無法兜底這些發售的各類債券。”

 崇禎皇帝想了想,繼續說道:“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就是分隔這種集體性到期的情況。

 具體上述這些份額,該怎樣去定,你們國稅處具體商榷,除此之外,等關稅,商稅等稅改做好,朕相信國庫收入,會有著顯著的改變。”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