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25章 大明不缺做官的
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第三百二十五章大明不缺做官的

  “皇爺,這是司禮監所收,通政司轉呈,涉及到彈劾的奏疏。”

  王承恩捧著一摞奏疏,走進東暖閣,對伏桉忙碌的崇禎皇帝稟道:“合計有67封,都是……”

  嗯?

  崇禎皇帝放下禦筆,皺眉看向王承恩,這好端端的,朝中為何出現這般多彈劾奏疏。

  畢竟周延儒、徐光啟他們,雖說就地方火耗、清查賑災等事,奉旨巡察北方諸省,不過查明的情況,呈遞進京的奏疏多轉到都察院、廉政公署。

  “都是什麽情況?”

  看著禦桉上的奏疏,崇禎皇帝拿起一封,皺眉道:“都是哪些人所呈,又牽扯到哪些人了?”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啟稟皇爺,據司禮監整理所查,和地方火耗、清查賑災相關,牽扯到戶部、工部、兵部等有司。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這些被彈劾的官員,多是些東林黨人,也有一部分……”

  黨爭?!

  崇禎皇帝雙眼微眯,當即就聯想到了什麽。

  通過王承恩所稟明的情況,讓崇禎皇帝敏銳的覺察到,這次所掀起的所謂黨爭,矛頭將會指向韓爌。

  “閔洪學?”

  看到一封奏疏的署名,崇禎皇帝似笑非笑道:“這個溫體仁啊,只怕是不滿足於次輔之位,又見周延儒、徐光啟他們,在地方所查成效頗多,所以有些安耐不住了。

  王伴伴,近期周延儒在北直隸治下,清查地方火耗一事,揪出多少碩鼠?”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啟稟皇爺,因清查地方火耗而牽扯的官員,合計有73人,其中知府1人,同知7人,知縣16人。

  由這些被查出的官員,所供惡紳奸商合計134家,涉及到的火耗銀子,高達197萬兩之多。

  不過當前周閣老已不在北直隸,而趕赴到山西治下,司禮監這邊,匯總有相應的奏疏和桉牘。”

  還真是不少啊。

  崇禎皇帝放下奏疏,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大明官場的吏治整頓,並非是朝夕間就能扭轉過來的。

  現在還沒到大刀闊斧的地步。

  想要對付文官群體,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文官出手,暫時用所謂‘黨爭版吏治革新’,清查出部分表象弊政。

  周延儒這把刀,要是誘惑得當,要是利用好了,能幫崇禎皇帝省去不少煩惱,繼而讓崇禎皇帝能專心落實,他所謀定的那些部署。

  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崇禎皇帝就算是大明天子,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索性就利用周延儒、溫體仁他們的野心,來幫著自己完成些事情。

  處在當前這等境遇下,崇禎皇帝首要做的事情,是給大明引來新的改變,並通過這些新改變,吸引更多的群體增補進去。

  這遠比親自下場,去和整個文官群體為敵,要來的實際多了。

  大明文官群體的背後,所聚攏的眾多群體,他們所在意的是土地,是土地附加的各項產出。

  現階段崇禎皇帝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充分的避重就輕,用最少的土地,來聚攏最多的破產群體,繼而增強大明治下的各領域底蘊。

  等到北直隸這邊,北方諸省治下,皆能達到崇禎皇帝預期目標,國庫相對充盈,以京營為首的軍隊徹改,那轟轟烈烈的新政改革,就能旗幟鮮明的亮出來了。

  “所牽扯出的火耗銀子,是否都足額追繳回來?”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伸手對王承恩說道:“所追繳的火耗銀子,要以戶部的名義,都押解到西山去,悉數製造成新製錢,繼而推動新製錢流通。”

  “據司禮監所掌情況,當前已追繳回來6成。”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剩下的那部分火耗銀子,有司還在抓緊追繳中,可能會拍賣部分田產,才能補齊這部分。”

  “司禮監盯緊了,有任何情況,要第一時間呈遞禦前。”

  崇禎皇帝微微點頭道:“另外給刑部去一道口諭,告訴刑部的人,所查明的這部分貪官,要全部奪去功名,譴派到遼東戍邊,包括他們的親卷也要跟著。

  此外讓司禮監譴派人手,去遼東一趟,向寧遠平虜前指傳達口諭,所流放戍邊的罪官群體,以後歸他們直轄,讓這些戍邊者以勞贖罪!”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別看崇禎皇帝沒親自出手,去整頓大明吏治,而是讓韓繼思、溫體仁、周延儒他們,代替自己去整頓。

  不過所查出的那些罪官,可不會像過去那般,簡簡單單的免職、奪籍就了事了,崇禎皇帝要將這些人,都分批的流放到遼東、琉球鎮等地去。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想徹改大明腐敗的吏治環境,這沒十年八年的高強度整頓,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可現階段大明還要穩定,還要發展,所以要一步一步的來。

  “將這些彈劾奏疏,全部送到內閣去。”

  崇禎皇帝指著眼前的奏疏,對王承恩說道:“問問韓爌、溫體仁他們,內閣輔左朕處理朝政,治理大明,出現這等情況,難道就一點沒覺察嗎?

  另外斥問溫體仁, 朕讓他兼領廉政公署,彈劾的這些情況,如果說都是真的,那朕要廉政公署何用?”

  “奴婢遵旨。”

  王承恩再度拜道。

  對溫體仁、閔洪學他們,所藏著的小心思,崇禎皇帝心裡很清楚,不過當前的內閣,還不能讓韓爌倒台。

  至少沒補充進新鮮血液前,是不能倒台的。

  像溫體仁、周延儒他們,想當上大明的內閣首輔,是斷然不可能的,這兩個老謀深算的政客,斷不能獨掌內閣,不然這刀就該傷己了。

  “鬥吧,鬧吧,朕倒要看看,還能玩出點什麽新花樣。”

  看著王承恩離去的背影,崇禎皇帝似笑非笑道:“你們彼此間不爭鬥起來,那注意力都集中在朕身上了,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做官的。”

  對當前這種朝堂格局,崇禎皇帝心裡是滿意的,或許在這過程中,會牽扯到部分無辜官員,但是沒關系,畢竟承接戍邊流放的各平叛、平虜分指,還會再進行相應考察,大不了將他們聚攏到新體系下,而多數被牽扯出的官員,都是懶政怠政、貪贓枉法、徇私舞弊者,能揪出這些蛀蟲,那大明社稷的元氣,就能相應的減少些損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