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3章 糧食,糧食!
好端端的,盧象升怎呈遞奏請屯田疏了?

  先前薊密永三協之地,軍機處這邊,不是調撥了所缺糧餉?

  也落實了後續按月調撥糧餉製嗎?

  崇禎皇帝眉頭微蹙,接過韓讚周所遞奏疏,心裡不由得生疑。

  先前那段時間,崇禎皇帝一直忙著製衡朝堂,現在算初見成效了,對盧象升、孫承宗、劉興祚等處,多是靠軍機處了解情況。

  難道軍機處出問題了?

  不太可能吧。

  面對上下擺爛的大明,盧象升所呈遞的奏疏,難免叫崇禎皇帝生出懷疑,但很快就打消掉了。

  軍機處的那幫大臣,包括參讚大臣,每一位能進來的,都是經過他批紅後,才能進去的。

  帶著種種疑惑,崇禎皇帝翻看著手中奏疏,本微蹙的眉頭,舒展開來,但隨後又緊蹙起來。

  調撥給薊密永三協的糧餉,沒有出現問題。

  盧象升所呈奏疏,是為永平、薊州鎮等處,流動的內遷遼民、流民,想要重開京東屯田事。

  “糧食,還是為了糧食!”

  崇禎皇帝合上奏疏,輕呼一聲,心裡暗暗說道:“大明從萬歷年間,就開始在遼東頻繁的失利,丟掉大片的疆域和城池,到了天啟年間,便開始有大批遼民,從遼前遷移到關內。

  只是京畿一帶的土地,那都是有數的。

  尤其是京郊、通州、三河等地,多數的良田、上等水澆地,多半都在達官顯貴的名下。

  哪裡有多余的土地,來安置這幫破產的遼民啊。

  所以多數都安排在京東一帶,即永平、薊州鎮等毗鄰山海關的地帶。

  崇禎二年,建虜進犯大明關內,侵掠的主要地帶,也集中於薊州鎮、永平等地,估計盧象升是承受不住壓力了,要切實解決遼民和流民的問題,才呈遞的這份奏疏吧,真是夠難的啊。”

  想到這裡的崇禎皇帝,站起身來,直言擺駕軍機處,作為崇禎皇帝的眼裡,必須完全掌控的基本盤,北直隸治下各地,都必須得到妥善解決。

  在勳戚、官紳、大地主、小地主等各階層的眼裡,大明是他們撈取利益,肥自己小家的地方。

  但是對崇禎皇帝來講,整個大明,那都是他的,現在他沒有辦法,將整個大明都掌控起來。

  那就唯有退而求其次,先將整個北直隸掌控住,打造穩固的基本盤。

  除了地震、雪災這種事情,他沒有辦法直接乾預,但是像水災和旱災,可以通過整修擴寬河道,興建水利設施,修建水庫等措施,來盡可能的將災情降到最低。

  《種菜骷髏的異域開荒》

  要是能把沒有任何產糧的局面,轉變成不同程度的減產,那大明的糧食荒,多少是能緩解一些的。

  等到內廷這邊,開始在北直隸臨海地帶,修建造船廠,除了興盛海貿業以外,組織大規模出海捕魚,這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近海的各類魚群,遠海的大魚,乃至是海帶、裙帶菜等,這都是能吃的啊。

  小農經濟下的封建王朝,所認知的食物就那麽幾大類,像全民食用海帶、裙帶菜等海洋植物,尚沒有在大明形成。

  臨海地帶的水產捕撈業,應該壯大發展,對多災多難的大明,能多一口吃的,別管用什麽法子,都必須要扶持起來。

  這漁業能發展起來,那魚骨還能製作肥料,這對增加畝產量,是有著極佳的促進作用。

  被盧象升所呈這封奏疏,叫崇禎皇帝心裡決定一點,以內廷為主導的造船廠,必須即刻馬上籌建起來。

  “臣等參見陛下!”

  來到軍機處這邊,王洽、王在晉拱手作揖道,對崇禎皇帝的到來,二人也生出些許疑惑。

  隨著內閣那邊明確下來,一般沒有重要的事情,天子是不會來軍機處這邊的。

  “免禮吧。”

  崇禎皇帝伸手道:“兩位卿家,你們來看一看,盧卿所呈遞的奏疏吧,朕覺得重開京東屯田,是必須要做的。

  但這件事情具體怎樣做,國朝這邊,還是要議出個章程,不能說,事情定了,實際負責官員,卻不在京東一帶。”

  王洽、王在晉相視一眼,眉宇間露出些許疑惑,在王在晉的示意下,王洽走上前,接過天子所遞奏疏。

  二人聚在一起,便看了起來。

  只是在看完裡面的內容後,二人流露出各異的神情,有凝重,有沉思,顯然對京東那邊的情況,他們都沒想到會這般的嚴峻。

  先前這些,國朝這邊並沒收到任何消息。

  擺爛的大明嘛,有務實的官員不假,但更多的卻是懶政怠政的庸才!

  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誰沒事會給自己找麻煩呢?

  “盧卿的這封奏疏,給朕提了個醒。”

  崇禎皇帝皺眉道:“雖說京通二倉這邊, 包括內帑這邊,都儲有不少的糧食,但只出不進,那早晚是會出大問題的。

  尤其是皮島等地的遼民,也從各處遷移安置到內廷名下的皇莊,可是如何多的叫北直隸這邊,多產糧食,也是國朝要重視的事情。

  眼看著春耕在即,糧食沒有保障,那也是會影響到戍守各處的大軍的。

  先前軍機處負責的,將永平府、順天府治下,所涉衛所整飭一事,做的不錯,那些衛所都轉變成主抓生產上。

  朕有個想法,能否將其套用到京東屯田上?

  京東屯田事,不再交戶部負責,直接移交薊遼總督府主抓,在京東那些開荒地,切實安置遼民、流民,建立衛所那種制度,但是不授予相應的職官,以民所的形式立起來。”

  大明吃皇糧的隊伍,已經是夠龐大了,崇禎皇帝又怎麽可能,在家底不殷實的背景下,再多增編吃皇糧的隊伍。

  不過建設兵團、民兵這種模式,卻很適用於當前的大明,不用去掏一兩銀子和一斤糧食,在秩序不穩定的地帶,給他立起來,移交到某處衙署直轄。

  這樣像組織生產、建設等各項事宜,就相對來說變得明確了很多,甚至還能起到穩定民心的積極作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