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之吳霸春秋》第八百九十八章 分封諸公子
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二十九年,即公元前485年,農歷九月。

原本還在中原巡視的慶忌,忽然接到一道急報——

遠在金陵的太師季劄,病危。

命懸一線!

慶忌不敢怠慢,帶著出巡隊伍,一路舟馬勞頓,風塵仆仆的趕往吳國的東都金陵。

當慶忌再次見到季劄的時候,季劄已經躺在了病榻之上,氣若遊絲,眼看著已經如同油盡燈枯,命不久矣了。

“叔祖。寡人,回來了。”

慶忌在季劄的病榻邊上跪坐著,握住了季劄顫巍巍的雙手。

“大王,老臣聽說你還遠在中原巡視,何故到金陵?”

“叔祖染病,寡人豈有不歸之理?”

“唉,大王,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老臣屬於壽終正寢,大王你不必感傷。”

季劄笑了笑。

他是一個生性豁達之人。

三次讓國,澹泊名利,被天下人稱之為“至德之人”。

盡管,季劄一輩子遭遇了不少的挫折,卻還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一切,從未憤世嫉俗過。

這大概是季劄長壽的秘訣了。

季劄,已經年過九旬,放在醫療水平發達的現代,都是了不得的歲數。

更何況是這個時代?

季劄絕對是老壽星了!

“我吳國失一大賢,寡人失一臂膀,失一良師益祖。叔祖,你讓寡人如何能不感傷?”

慶忌歎了口氣道。

慶忌在位近三十年,早年回國奪位的時候,就是靠的季劄,才能迅速穩住政局,使人心歸附。

也是在季劄的鼎力相助下,慶忌才能順利的在吳國進行第一次變法,使吳國的國力蒸蒸日上,有了顯著的提高。

即便是在季劄卸任太宰之位後,也只是退居二線,還負責為慶忌教導諸公子學業,傳道受業解惑,並且不時的到稷下學宮,將自己的學問傳授給士子們,著書立說……

季劄這一輩子的成就,讓很多人仰望。

“叔祖可還有未了的心願?”

慶忌問道。

“大王不遠千裡,從中原趕回金陵,老臣豈敢叨擾大王你?若說心願,老臣並沒有,只是幾句遺言,還請大王聽得進去。”

“叔祖但說無妨。”

“老臣死後,想葬在延陵舜過山下,並且喪儀一切從簡,以普通大夫甚至是庶民的規格,有一塊墓碑即可,還請大王成全。”

“叔祖,你這……”

慶忌有些難為情。

按照慶忌的想法,似季劄這樣的功臣,應該跟他一起陪葬於吳王陵墓,並配享太廟的。

這是季劄作為臣子的榮幸。

奈何,季劄似乎瞧不上眼。

更過分的是,季劄居然要求自己以薄儀下葬於延陵舜過山下。

何解?

季劄,世稱“延陵季子”。

他當年為避讓王位躬耕於舜過山,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王余祭遂封季劄於延陵。

誠然,慶忌後來將季劄封於州來,而且季劄常年待在金陵。

但是在季劄心裡,想必已經是將延陵當成了自己的故鄉。

“寡人準了。”

“多謝大王。”

季劄想了一下,又道:“大王,老臣的壽命止於此,不能在有生之年,陪著大王同見九州一統的時刻。”

“然,老臣臨終前,想知道,日後大王你一統天下,將會如何治理華夏?以怎樣的體系,治理華夏?”

“是全部推行郡縣製,或是如周王室一般,推行分封製?”

慶忌搖搖頭道:“叔祖,不瞞你說,這個問題,寡人考慮到,只是終究沒有答桉。”

“叔祖何以教寡人?”

這畢竟是關乎到吳國未來的大事。

可想而知,現在,只要慶忌不中道崩殂,先一步撒手人寰的話,吳國要掃滅諸侯,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季劄有必要未雨綢繆,給慶忌謀劃一下。

“郡縣製與分封製,各有各的好處。”

季劄緩聲道:“這些年來,大王每設立一個新郡,都會派公子繁、公子章、公子熙、公子鴻等文武兼備,能力傑出的公子,到地方上,出任封疆大吏。”

“大王信得過他們,故而給予特權,使諸公子跟一般的郡守有所不同,除了沒有邦交、征稅、征兵之權,諸公子在郡內的權力,跟國君別無二致。”

“當時,老臣便已經猜到,大王可能愛子心切,想推行分封製。不知,老臣可有猜錯?”

“……”

慶忌聞言,笑了笑道:“叔祖,不瞞你說,寡人的確有心推行分封製。但,不是在國內,而是在域外之地。”

“吳國新設立的郡,魚龍混雜,需要強有力的人物坐鎮。”

“尋常人,哪怕是再有能力,寡人不一定信得過,寡人的兒子則不同,他們至少不敢在寡人的有生之年,背棄寡人,損害吳國的利益。”

季劄問了一句:“若大王薨後,太子可製得住諸公子嗎?”

“製不住,卻也無妨。”

慶忌緩聲道:“叔祖,寡人的想法,是在國內推行郡縣製,而在域外之地,實行分封製,分封諸子。”

“如先祖泰伯,還有商朝的箕子一般,能開創多少的基業,只靠個人能力。其余,寡人一概不問。”

泰伯和箕子,都是非常有能力有德行的人物。

泰伯與仲雍同避荊蠻後, 定居梅裡。

土著居民認為泰伯有德義,追隨歸附泰伯的有千余家,並擁立他為當地的君主,尊稱他為吳太伯,自號“句吳”。

子姓,名胥余,殷人,他是商王文丁的兒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的叔父。

箕子官太師,因其封地與箕,故稱箕子,他與微子、比乾齊名,史稱“殷末三賢”。

商周變易之際,箕子便趁亂逃往箕山,在那裡過上了一段時間的閑雲野鶴生活。

武王滅商建周後,求賢若渴的周武王訪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懇切請教治國的道理。

箕子傳授了《洪范九疇》陳述給武王聽,史稱箕子明夷。

周武王想請箕子出山,他不願作周的順民,因此不肯再出山,武王無奈而走。

因怕武王再次來請,箕子乘武王走後,他便迅速率領弟子與一批商的遺老故舊一大批人,匆匆離開箕山向東方而去。

據說,箕子一行到了黃海邊,便乘了木筏向東飄去。

幾日後登上了一島,因見山明水秀,芳草連天,一派明麗景象,便將那地方叫做“朝鮮”。

從此,箕子帶領的五千余人在那裡定居下來。

後來當周武王知道箕子遠避東方時,便派人到朝鮮封箕子做朝鮮的國君,並邀請箕子回鄉探望……

慶忌分封諸子的想法,大概是跟動物界的獅子,等小雄獅成長之後,就會被趕出去,讓他們自立門戶,繁衍出自己的族群是一個道理。

喜歡重生之吳霸春秋請大家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