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之吳霸春秋》第八百四十八章 吳王26年
慶忌的推辭,讓坐在一邊的季姬,不由得自怨自艾起來。

 同時,她有些懷疑自己的容貌,為何慶忌瞧不上眼?

 傳聞中的吳王慶忌,難道不是一個嗜色如命之人嗎?

 季姬幽怨的瞧了一眼慶忌,貝齒輕咬下唇後,緩聲道:“吳王,難道妾身的蒲柳之姿,你看不上嗎?”

 “非也。”

 慶忌澹澹的一笑,說道:“季姬,你的確是世上罕見的美女,難怪齊侯見了你都為之傾倒,魂不守舍,為得到你一個季姬,居然不惜發兵攻魯,還願意用兩座城邑交換。”

 “只不過,你畢竟是齊侯的夫人。而今齊侯雖死,你也還是未亡人,寡人怎好乘人之危?”

 “再者說,同姓不婚,的確是自古以來的禮製,寡人何敢違背?”

 聽到這話的季姬,搖搖頭道:“吳王此言差矣。”

 “魯國與齊國是聯姻之國,或齊侯娶魯女,或魯公娶齊女,相互聯姻數代人。若以血緣關系論,他們絕對屬於近親。”

 “齊襄公與妹妹文薑私通,更是大逆不道之事。”

 “然,這種事情齊襄公都能乾的出,何況是吳王你這樣英明神武,作為諸侯之長的國君?吳王何必在乎這些繁文縟節?”

 在季姬的心目中,對慶忌的印象是極好的。

 慶忌雖已年過四旬,卻還是春秋正盛的年紀,英武不凡,又是開創了霸主吳國的一代雄主,遠邁齊恆晉文的人物。

 怎能不讓季姬生出仰慕之心?

 “季姬,寡人不是齊襄公,你也不是昔日的文薑夫人。”

 “若吳王顧慮天下人的看法,妾身願不求名分,隻為與吳王你朝夕相伴。”

 聞言,慶忌一時間有些心動了。

 他不是一個隨便的男人,不過男人的通病他都有。

 如季姬這般絕色佳人,慶忌何嘗不想據為己有?

 只是,季姬的風評實在是不太好,居然跟她自己的叔父季魴侯私通。

 萬一哪天季姬跟別人好上了,給慶忌戴上一頂原諒色的帽子,如之奈何?

 似乎是看出了慶忌的心事,季姬不得不當著兄長季孫肥的面,向慶忌解釋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她只是看不上呂陽生,不願跟呂陽生當一對苦命鴛鴦,所以跟一向寵溺自己的叔父季魴侯假裝私通而已,並非是真的有染。

 得知這個事情後,慶忌算是接受了季姬,讓她得以作為自己的外室,前往吳王宮居住。

 ……

 呂陽生死後,齊人都認為他的死,跟魯國不無關系,所以都遷怒於魯國。

 但是,礙於霸主吳國的強勢,齊國並不敢對魯國下手,只能咽下這口惡氣,等待日後報復。

 魯國為了能得到吳國的庇護,所以年年入朝,歲歲納貢,雖不至於淪為吳國的附庸國,卻還維持著一定程度的宗藩關系。

 至少每年,魯國都要遣使向吳王慶忌朝拜,並送上價值不菲的禮品。

 田乞眼看著呂陽生已死,於是擁立後者的兒子呂壬為新的齊侯,給呂陽生上諡號“齊哀公”。

 在巨野澤之盟,天下列國,基本上進入了一段和平發展的時期。

 韓、趙、魏三晉以及鄭國都持續進行變法改革,齊國、宋國、衛國等國家,也在推行新政,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得益於霸主吳國的強勢,以及這些年來戰亂不斷,列國都需要一段時間來休養生息,所以盡皆非常默契的選擇韜光養晦,積攢國力。

 這恰恰是慶忌想要打造的國際環境。

 三年後。

 即吳王慶忌二十六年,即公元前488年。

 在這三四年的時間裡,吳國繼續厲行新法,精兵簡政,輕徭薄賦,制定並推行了許多有利於民生的政策,使人心歸附,認同了自己成了“吳人”的既成事實。

 在經濟方面,吳國積極與列國通商,派遣出的商隊經過絲綢之路,促進了和西方人的經濟交流,為吳國賺得盆滿缽滿。

 同時,吳國最大限度的讓利於民,藏富於民,使萬民黎庶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原本因為此前一系列戰爭而虧空的國庫倉稟,再一次潛移默化的充實起來。

 粟米谷物等農作物堆積如山,幾乎發霉。

 串錢用的繩子已經爛掉,還沒有使用出去。

 這一切,都無不證明著,此時的吳國多麽富裕。

 吳國能帶來這種富裕的盛況,並非是完全取之於民,而是從北方列國,以及西方國家那邊“掠奪”而來。

 這種掠奪,是屬於經濟掠奪。

 吳國憑借著絲綢、瓷器、茶葉、武器輜重、精鹽等出色的商品,不斷收割著列國的財富。

 別的不說,吳國已經牢牢的掌握著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

 不管是北方列國的商賈也好,或者是西方國家的商人也罷,要經過絲綢之路,都必須要交上一筆價值不菲的“過路費”,即關卡稅……

 為了使黎庶盡可能的歸附,慶忌還特意輕徭薄賦,免除了之前新並入吳國不久的巴郡、蜀郡、長安郡這三個郡的賦稅徭役一年。

 而且,慶忌還免除了“口賦”,即十四歲以下的黎庶,不必再繳納人頭稅。

 這樣一來,能保證吳國最大限度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並且國庫倉稟還能充實起來。

 吳國如此繁華景象,黎庶安居樂業,遠不是北方列國所能比擬的,所以有大量的人口都紛紛遷移到吳國定居,安家落戶。

 再加上原有的鼓勵生育政策,使吳國這幾年的時間,人口隨之暴增。

 在軍事方面,吳國盡可能的精簡兵馬,逐步淘汰了戰車,訓練了大量的騎兵,培育了數以萬計的優良馬匹,以備不時之需。

 在政治上,吳國一直使用察舉製,選賢用能,不論出身,唯才是舉。

 每隔三年,所有主政一方的郡守、縣令都必須到都城金陵,進行一番考核。

 若考核不通過,或政績一般,則會被降職使用,甚至是遭到罷官奪職。

 若是政績斐然,還能通過考核的,則是可以晉升,登堂入室,或是被慶忌賞賜一些宅邸、良田、布帛等物品。

 這就造成了吳國的每一個主政官員,都務必奉公守法,清正廉潔,

 在外交方面,鄭國、宋國、魯國這三個接壤於吳國,首當其衝的中原諸侯國,成了吳國的鐵杆盟友,讓吳國不必顧慮來自北方的威脅。

 在教育方面,吳國的稷下學宮,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充斥著士農工商各個行業, 使吳國的教育風氣呈現出了一片蓬勃發展之勢。

 在民風方面,吳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聞戰則喜。

 他們還是保持著血氣方剛的風氣,人人皆可佩劍上街,卻不會私鬥仇殺。

 這得益於吳國一直以來推行的法治,以及教化之功。

 法治與教化,雙管齊下,使吳人養成了這種風氣。

 血氣方剛,又路不拾遺,都有著極高的操守。

 現在的吳國,每年在農閑之時,各地的郡、縣都會組織數以萬計,數以十萬計的男子進行操練,充當預備役。

 甚至於半大的少年,都會在大人的指點下,自發的訓練著,以期待長大成人後,能跟自己的父兄一般,上陣殺敵,建功立業。

 這是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