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哭,銀窖挖出了存銀過五百萬兩,這可是挖斷了周王府的根。
朱厚照的荷包還沒來得及癟下去又鼓起來了。
還沒算上周王府在外的流動資金以及兌換成各種實體的固定資產。
此外還有幾代周王下來分出去的錢財,那些都進入了周王世系分支郡王的腰包。
真是富可敵國啊,周王府想造反是正常的,有了實力不能炫,豈不是錦衣夜行。
從周王府的規製就可見一斑。
煤山這座埋銀的假山高達二十多米,是用北宋皇宮遺址艮嶽堆起來的。
想像一下人為地堆起一座高塔樣的山是個什麽樣的景像。
不說工程量,就單單材料就不得了,全是天價的石頭。
不明白?宋徽宗的花石綱聽說過吧,就是為了建艮嶽搜羅來的太湖、靈壁奇石。
引發民怨和起義的花石綱造就了北宋的皇家園林,又變成了周王府的煤山。
朱厚照仰頭看著這座山,歎為觀止,這可是活教材。
北宋的那位宋徽宗可是同行,而且是一同進入昏君排行榜的前輩,有必要從他身上取取經。
信步登階而上,一路上看的那些天造地設鍾靈毓秀的嶙峋怪石被像磚頭一樣堆疊在一起,朱厚照皺起了眉頭。
暴殄天物了,將周王府掩蓋起來的煞風景粗鄙暴露無遺。
也不怪,誰讓這位趙姓前輩不識數呢?喜歡大好河山,倒是往民間走啊,又沒有規定說昏君不能夠出去。
放著朝政不管遊歷天下也是昏君的作為啊,那樣什麽樣的風景看不到。
哪裡用耗費大量錢財又被下面的人蒙混,心頭好被人當成了墊腳石,罵名背了,享受卻沒享受到。
當昏君也得考慮性價比啊!
登上小煤山,俯瞰周王府的建制,令人胸中頓時一闊,再配以從黃河上吹過來的水腥氣,冠蓋京華的味就出來了。
這是明朝最大的親王府,與紫禁城一樣雄渾廣闊,超不超過不知道,比肩沒問題。
看出來了,周王府不是暴發戶心態,而是另有小心思。
用前朝的禦苑堆成山,將前朝的皇宮踩在腳下,朱厚照狠狠地蹬了兩下腳,說實話,這感覺還賊爽,
朱厚照不由得感歎:“這比京城的紫禁城也不差多少了,難怪太宗認為周王府要造反。”
王瓊也附和:“都超出來了北宋的皇苑范圍,說心裡沒念想誰都不信。”
煤山就建在北宋皇宮圍牆上頭,而周王府王城也壓著北宋皇宮的宮牆,是典型的宮上宮,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壓著皇宮一頭。
再看看不遠處高聳的開封塔,周王府的心態再清晰不過。
可惜王彰為了息爭安民打消了朱棣攻打周王府的念頭,不然見著這樣的周王府朱棣怕是能氣到吐血。
第一代周王見時度勢,交出了兵權將周王府保了下來,他的後代卻因為作大了自取滅亡,看來財富和權勢確實能迷住眼睛,連祖上活生生的教訓都忘到了腦後。
才沒有,下了煤山,朱厚照就從銀窖存銀裡看到了永樂年間的沒奈何。
就是一個大銀球,鑄了起來打上了年月日的刻鑒。
因為太大太重,就算是賊人來了也搬不走,沒奈何的名稱忒形象。
朱睦?也說了,王彰勸了第一代周王息兵,因為打不過,一旦打起來河南民生凋敝,不如以圖後策。
為此王彰還給朱橚獻了策,
將三營的護衛散入民間,全部變成周王府的佃戶,如此散兵不散財,勢力全保住了。 如果永樂帝頹敗,周王府便可起兵,如果永樂帝聲勢不減,周王府退亦不失富貴,還能為後代保存起家的力量。
而王府銀窖就是這麽存下來的,一代代地往裡添加,相當於一個宋室的封樁庫,歷代周王都一脈相承。
朱橚後來轉行去學醫了,還頗有建樹,弄出了本名揚天下的《救荒本草》。
他的子孫有詩人,有學修道的,有做生意的,有當道學先生研究四書五經的,都偽裝得挺好。
也就朱安潢這一代不爭氣,內鬥露出了大破綻,讓朱厚照順藤摸瓜挖到了根子,這才將王彰給暴露出來。
又是一個為了拿政績不擇手段的例證呀,還兩邊忽悠。
怪不得不見正史呢,這麽能乾而睿智的大臣,怎麽可能青史著墨不多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或許是為君王諱,也許後頭朱棣也回過味來了,但礙於動刀兵確實很麻煩,周王府也交出護衛沒了威脅,便就作罷了。
但王彰的官也當到頭了,終其一生都止步於右都禦使, 也不是年紀到了致仕,而是當了十幾年,歷兩任皇帝,就是升不上去,一直做到死。
很正常啊,誰當領導也害怕這樣的手下,頂多是用而不升,放到不那麽要害的地方去,累死他!
其人其事在實錄裡面沒有,還是王鏊在他的《守溪筆記》裡記述了一段,後來被馮夢龍引用。
不過王彰是明朝唯一一個任官自己本鄉本土的巡撫,開封水災他也領命賑濟,還為此罷免了一百多官員。
那就說明他能力確實很強,不用了可惜,用了又不放心。
朱厚照打算有空問問王師傅從哪裡扒出來這些秘辛的,沒準還有故事。
但可以確定,這又是一個鄉願的典范。
問題不在於王彰沒原則地照顧自己的家鄉,而在於沒有相應的監督機制,那麽大的周王府擺在開封地面上,朱棣竟然因為沒有親來就被瞞住了,這才是最令人悚然的事情。
朱棣都算得上一代雄主了,竟然也無法逃避被手下蒙混的坑,那麽稍微歪一點的皇帝就徹底地耳聾目盲了。
這才是朱厚照要警醒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這些官場上的所謂箴言,真實得很,比之眼前的這座煤山亦不承多讓。
王瓊就有了見地:“陛下,各地通報上來的信息真是一成都不能信,寧王府的反意已經很露骨了。”
朱厚照點頭:“但朕卻要放縱他們,不讓危機埋下去,一枚火蒺藜在那,由咱們來點跟由別人來點不一樣,自己點知道什麽時候爆炸,別人來點就寢食難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