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三吳之地,建康都城太極殿內,六歲的小皇帝司馬聃端坐在鑾座之上。朝堂之下,諸位大臣和王公正在激烈爭辯。
晉成帝、晉康帝,晉室兩年去二帝,各世家宗室多方博弈,方才選了個時年兩歲的司馬聃登基,是為晉穆帝。
除去皇位更迭頻繁外,這幾年一眾晉室南渡草創之臣:如尚書令諸葛恢,侍中何充,中書令庾冰,其弟庾翼等也一一故去,能臣凋零,武將流失,晉室形勢一度衰微到極點。
或許是天命不絕於晉室,如今亢龍桓氏之桓溫慢慢崛起。
當年何充力薦桓溫取代庾氏在荊州刺之勢力,使其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戍守晉室之西境。
若僅靠姻親,世族名聲,恐他人不服。然桓溫其人素有建功立業之志,以荊州一師,西滅成漢,創晉室南遷以來收復故土之最大功績。
若非尚書左丞荀蕤勸諫忌憚其威勢,進言道:“若桓溫再平河、洛,將何以賞之?”朝廷論功之時幾欲將豫章一郡實封給他。
終究朝廷還是加銜桓溫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
桓溫之異軍突起,已經引得其他世族和晉室宗親的忌憚,暗自推薦他族英才入朝中和其相抗,阻其北伐之念,不使其做大,扶持揚州之兵,以分其軍權。
如今晉帝年幼,在宗親之中當屬會稽王司馬昱權勢最盛。諸臣之中屬揚州刺史殷浩,能與之匹敵。
小皇帝對垂簾後面的太后褚蒜子嘟囔道:“真無聊,朕要下去玩。”
“皇上,再忍忍,再忍忍就好了。”小皇帝在鑾座上開始坐不住了,太后隻得好言相勸,如今他們倆孤兒寡母,在權臣和宗親面前幾如提線木偶。
司馬聃托著下巴,“母后,他們吵什麽吵,母后和皇叔商議便是,朕還要到花園放紙鳶呢?”
褚蒜子打趣說:“陛下,他們這是怕陛下寂寞,商量著給陛下到北邊尋一處好玩之所呢?”
小皇帝一聽,嚇死了,忙說道:“北邊,師傅說不是在敵國那兒呢,我不去,不去。”
大殿之下,桓溫派龍驤將軍袁喬回京先行上奏。只見袁喬說道:“會稽王,如今石趙有梁犢之亂,正是我等收復中原之大好時機,我荊州軍民攜收復成漢之余威定能一戰定乾坤。”
司馬昱不以為意說道:“將士疲弊,百姓流離,孤實不願百姓再遭兵亂之苦,且先前桓溫與李勢戰於笮橋何其僥幸。”
只見揚州刺史殷浩說道:“昔日參軍龔護被射死,士卒驚恐,然鼓吏誤將退軍之令敲打成進軍之命,將士退無可退,這才攻滅李勢,僥幸之事可一不可再。兵者,凶事也,將軍毋輕言開釁。”
袁喬爭辯道:“天命所歸,然我軍終複歸有蜀漢之地,今趙國國勢大衰,天命將歸我晉室,若袞袞諸公盡在夢中,倘若中原又複有強主,我晉室恐不複有這江南之地。”
殷浩大怒道:“袁將軍危言聳聽了吧,豈知你主桓溫若不是談戀權柄,遲遲不肯回都述職,留蜀中鄧定、隗文養寇自重,好以平亂為由,握重兵,伺機窺探晉室。”
袁喬大怒:“你,咳咳……”
司徒蔡謨勸諫道:“時有否泰,道有屈伸,暴逆之寇雖終滅亡,然當其強盛,皆屈而避之。如今石虎未死,趙國諸將皆奉其號令,軍備齊整,梁犢之謀小矣,當滅。滅之後,則何如?吾輩亦當小心從事。
” 右軍將軍王羲之也勸道:“誠然若無桓溫,朝廷不複有川蜀,於朝也是大功一件。再說北伐中原皆為吾輩之己任,若能克複舊都,祭掃先陵,可謂人臣之極也。為今之計,當從長計議。”說完王羲之扶住袁喬說道,“將軍平定成漢,力竭死戰,當屬首功,朝廷已屬意封將軍為湘西伯,當屬武將第一人。”
袁喬笑道:“多謝陛下,止虛名爾,北伐中原,吾輩當拚死力戰,不止為虛名。看來殷刺史及諸位也有克複中原之志。”
殷浩亦笑道:“若複中原,當為舉國而賀,非唯汝主將桓溫一人有此志向。”
“好了,不要說話了”司馬聃在禦座上大叫道。
只見會稽王司馬昱領眾人,不情不願的說道:“臣等謝罪。”
孟津河外,趙國大軍旌旗蔽日隊伍延綿數裡,欲過蕩陰往豫州進軍。
此時大軍已經渡過河,燕王騎馬行至河邊,其後姚弋仲、蒲洪、石閔等也皆跟隨。
燕王指著身後的大河,意有所思,說道:“想不大,賊勢如此之大,司空李農也是知兵之人,竟連敗兩陣,若再敗,吾等就只能憑河據險,河南之地終不負趙國所有……”
“燕王,此言差矣。”姚弋仲隻執馬鞭上前說道,“若再敗,吾等不只失河南,恐國破身死,死無葬身之地。”
蒲洪不以為然,隻緊握韁繩言道:“姚大將軍危言聳聽了吧,今梁犢所憑者乃裹挾流民,李農大意,我大軍所到之處當望風歸降。”
“大謬,‘殺敵者,怒也’,陛下以偏師取九州,所賴乃一往無前之氣,今趙軍暮氣沉沉,若軍士不懷死志,將帥有偷生之念,我趙國當一敗再敗,恐不複有天下。”姚弋仲怒斥。
“大將軍所言有理。”石閔亦道。
燕王回頭看去,笑道:“原是石閔義孫,從征燕國之後,許久未曾帶兵,如何?還熟悉軍事否?”
石閔拱手道:“謝燕王掛念,臣世受國厚恩,當思圖報,今存亡之秋,當我不惜這七尺之軀,以衛趙國。”
燕王石斌笑道:“石閔雖為養孫,然伐燕之役所部奮勇,全身而退,正當引我石氏宗族之楷模,深得父皇讚許,若再假得時日,豈不是比我們這些真皇子,更得聖心,啊?哈哈。”
蒲洪嗤笑道:“這乞活軍皆是其父石瞻部曲,如今子承父業,這將士豈不人人奮勇爭先,比之李農統領當更能如臂指使啊。”
石閔聽蒲洪之言也不辯解,隻下馬伏身,直起身子回道:“臣不敢有妄念,當唯燕王馬首是瞻。”
石斌見狀只在馬背上俯下,看著他笑道:“笑談笑談,快快請起。”
石斌轉瞬,在他耳邊小聲說道:“我石氏宗親,舉族皆信奉釋門,怎是你石閔,如今看來改信了道教,淨往東明觀跑啊?”
石閔隻閃過一絲惶恐,迅疾鎮定道:“燕王這是何意?”
燕王笑著說道:“無妨,無妨,我已派人將東明觀嚴加看管,其守衛皆是我親信,比之宮中的禁衛,汝可安心。”
石閔隨即明了,此時石韞安危皆系於燕王,燕王乃是以她為質望石閔出力,石閔當即言道:“臣謝過燕王。”
燕王隨即騎上他的坐騎,眾人漸次上馬,欲領各自所部出發。
“啟稟燕王,前方軍報。”眾人正欲出發,只見一軍士趕來,向燕王呈上。
燕王匆匆閱過,傳閱眾將言道:“看來父皇還是放心不下,征討梁犢,這次可謂是傾國而出,劉寧、王鸞,連歸附於我的段部鮮卑也派人馬相助,軍威之盛,可謂我趙國鮮有啊。”
燕王駕馬隻往前行,卻又回頭,只見眼神卻是有亮光,對眾將說道:“眾位,今我領大軍在外,一國所賴皆系我一身,若梁犢不滅,孤自當先身死以赴國難,若孤與眾人幸得一舉蕩滅賊寇。”
“哧”,燕王隻把寶劍取出寶劍一把插在地上,慨然道:“孤與眾位當衛為趙國,以複先帝之偉業。”
石閔首先舉矛回身向眾人喊道:“燕王果是忠勇體國,閔定以燕王馬首是瞻,當為先鋒,誓滅梁犢。”
其余人皆道:“吾等謹奉燕王號令。”
隻騎出幾裡,卻見蒲洪疾馳而來,並馬前行,對石閔說道:“宮中有傳言,前次征伐李農故意失敗,否則石閔將軍這次亦不會出征,看來石將軍和吾等氐人俱受趙帝猜疑。”
石閔隻牽住馬韁繩,說道:“車騎將軍此言差矣,若無趙皇收留,吾與父親石瞻又豈能在這亂世建功立業,如今又賜國姓,今日之顯貴皆賴趙帝。趙帝待我甚厚。”
蒲洪隻笑道:“恕臣妄言,然如今石氏子孫能者如:石邃、石宣,皆死於石虎之手,如今隻一石斌才堪大任。將軍德高勳重,深孚人望,乞活軍又人多勢眾,天下權柄皆在將軍之手,若能自立……”
石閔隻喝住他說道:“汝是何意?”
蒲洪笑道:“將軍與我皆非羯族,如今燕王領鄴城之師,又遣趙國各地羯族軍士會師與滎陽,還不是信不過我們,我們豈能在此之役,做了別人的炮灰。”
石閔隻牽住馬韁繩,聲音雖小,卻是堅定,“蒲洪,此地就你我二人,我權且不知,你也世受石虎厚恩,如今趙國有難,怎不思圖報。此役,你部若有異動。”石閔拿起了掛在馬鞍上的鉤戟,“且看我兵刃是否答應。”
蒲洪卻是被他的氣勢所威懾住,忙道:“原石閔大將軍心意至此,我定當竭盡全力。”
說完,策馬往他氐族大營而去。
豫州河洛之地
席卷關中、中原之地的梁犢之亂終於平定下去了。
滎陽之戰,燕王石斌統領諸將,集合趙國國中精銳,重兵圍剿。征虜將軍石閔為先鋒,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左刺右劈,衝入敵陣。其胯下戰馬:朱龍,如赤色火焰,所略之處,賊寇盡皆身首異處。
見石閔已破賊首,敵大亂,姚弋仲、蒲洪等皆領本部族人,以爭軍功。姚弋仲之子姚襄更是躍馬闖入敵陣。原在後軍的衛將軍張賀度,立義將軍段勤等眾將也率本部兵馬合力圍剿。眾軍已對梁犢形成合圍之勢……
雨,連日的淫雨。因開年以來,梁犢之亂勢大,趙軍屢敗,人心浮動,這鄴城也全城戒嚴。故而商旅中斷,路上別說是馬隊駝旅,就是行人也愈加稀少。開春以來,雨接連不停,澆灌的鄴城愈加煩悶。人也像打濕的碳,了無生息。
“提溜,提溜……”一陣急促的馬蹄從城南傳來。
只見來人高喊著:“報、報,滎陽捷報。”
隻瞬間,這鄴城開春連日的淫雨也似在這一刻消失。
這一信使縱馬馳騁在中間的大道之上,隻往中陽門而去。中陽門兩旁,從故晉室洛陽搬來的銅駝在雨水的浸潤下格外壯麗。信使隻入正陽門,大道兩側的是趙國的如:少府寺、奉常寺等各衙署。
這一信使驚擾了沉寂多日的禦道,兩側衙署的官吏紛紛出來張望。
“捷報捷報。”伴隨著馬蹄聲,信使報捷的喜訊響徹鄴城。
“趙國有救了。”衙署裡的官吏歡呼雀躍。城中街上的行人也像施了魔法般,瞬間從各坊各市中出來,巡邏的衛士也不顧戒嚴的命令,任由百姓上街流竄。
此時太尉張舉已經從先前的戰報得知破賊就在這幾日。便早早的等在皇宮的大司馬門前,此處除了皇帝或特命敕令,所有人都不得縱馬馳騁。
信使躍馬馳騁到大司馬門前,剛欲下馬,張舉忙示意道:“平亂捷報,速奉內廷,不必下馬。”
信使一愣,張舉趕忙拍那馬的屁股道:“你這畜牲,還不快去。”
信使明白,隻回身道:“謝太尉。”
一溜煙,信使報捷的馬蹄聲響徹鄴宮。
此時在琨華殿,楊環從門口一溜煙的向殿內跑去,“陛下,陛下,梁犢之亂平了。”
聞訊,石虎強撐起病體,坐在床邊,劉後正在侍奉,張豺如今領輔政之職,也在一旁側立。楊環隻跪下雙手奉上捷報,石虎匆匆覽過,臉上亦如淫雨遮蔽的鄴城,這時也閃現久違的陽光,終於長出一口氣,滿含笑意,說道:“斌兒類我,幸得我趙國還有燕王,我石氏之幸啊。”
“嘔,咳咳。”許是一瞬間鬱結之心釋放,石虎止不住的咳嗽。
劉後見狀忙上前扶住道:“陛下要保重聖體。”
石虎隻擺擺手,“無妨,無妨,楊環,著命有司,好好嘉許燕王。這次朕之養孫石閔,所向披靡,聲威震天,也要賞,就是封個王亦可,哈哈。”
楊環回道:“老奴遵命。”
說著石虎意欲站起,隻站起來一瞬,一陣眩暈,“嘣”隻重重的摔在地上。
楊環見狀不妙,隻喊道:“快,速傳太醫。”
一時之間殿內手忙腳亂,這報捷的喜訊被石虎突如其來的重病瞬間衝淡了不少。
劉後和張豺見石虎寢殿,太醫、宦官進進出出,一時頗嫌喧囂,故命楊環好生照看石虎,叮囑其若再有變故,隻到偏殿向此二人稟報。
莫約過了一個時辰, 楊環隻滿身是汗,也不及擦洗,隻向劉後、張豺二人稟道:“‘過喜傷心’,陛下一時氣血上湧,許是許久未聞開心之事,故而一時頭暈目眩。”
劉後隻淡淡的說道:“原是這樣,太醫可有醫治之法。”
“本無大礙,然……”楊環隻欲上前說道。
“但說無妨?”張豺忙問。
楊環向張豺作揖,“陛下如今回光返照,恐隻這幾日行將……”
劉後轉頭聞張豺,“張將軍,陛下倒地之前言語,汝可曾記得?”
張豺明了,說道:“言及有嘉許燕王之意。”
劉後隻冷冷的說道:“非也,這天下之人都知道,我家世兒是要做趙國皇帝的,這趙皇這是何意?”
劉後此時怒意抑製不住:“想我服侍了他這麽多年,早年石邃、石宣尚未廢黜,也不見得他這番讚語。我家世兒,決不能重蹈覆轍。”
劉後瞥見楊環正在一旁,默不作聲,忙道:“楊內侍,你署理內宮多日,宮禁內外皆由汝操持,若你能扶我家世兒登基,本宮許諾,這趙國之內,官職,田畝、美宅汝可自取。”
楊環似等此言頗久,微微一笑,“皇后即有如此盛意,老奴也不好推脫。”
楊環說著從一旁的文案上取出一個密封的卷筒,向劉後說道:“回稟劉後,這是陛下之前的詔命,留中不發,說是待平亂勝利之後,再行頒布。”
張豺聞訊,隻一把拿過,揭開外面的漆印,瀏覽起來,開始卻是憂慮,隨即嘴角卻是笑意盈盈。閱完便將詔書轉交給劉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