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修道十年,出門已是到了強秦》第297章 5帝不相複,3代不相襲!
“老臣補正事實。”左丞相馮去疾打破了舉殿沉寂,高聲道:“老臣現司職天下戶籍,對六國貴族清楚得很,子襄博士說六國貴族大多遷入鹹陽,大謬也!”

“事實如何?”

“自陛下遷六國貴族詔書頒發,至今已有六年,加上早年滅國之戰後的遷移,所謂的六國貴族,搬到鹹陽的只有兩千余大戶,而且這些本都是被官府嚴厲監督的大戶。”

“像是楚國的熊氏、景氏、昭氏、屈氏,韓國的韓氏、張氏,齊國的田氏、管氏,魏國的魏氏、張氏、陳氏,趙國趙氏、武氏,燕國姬氏、李氏等等,舉凡大貴族,才被遷移入鹹陽。”

“即便如此,這些氏族依舊有不少人逃亡、藏匿,而且各國原有的貴族依舊還有大量盤踞於地方,像是楚國項氏、韓國何氏,趙國李氏、樂氏等等,他們在地方行黑惡害民,圖謀複辟。”

“這早是人盡皆知!”

“不若朝廷前些年何以頒發抓捕令?”

“此外。”

“你汙蔑朝臣,言他們是幕後真凶,何其謬也!”

“朝廷大臣來鹹陽多年,早就跟六地斷了聯系,就算真有聯系,朝廷跟六國余孽,孰重孰輕,難道這些大臣不明白?汝等身居高位,身份地位又豈是六國余孽能比?何以會那麽短視?”

“難道在你眼中,大秦的臣子,不如六國的蠅營狗苟?”

“地方土地兼並的確惡劣,我初掌天下戶籍時,也曾聽聞了一些民諺,民間雲: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我聽聞這些,同樣是痛心不已,但若把此等黑幕歸於朝堂重臣,簡直荒謬!”

“大秦一統天下花了十年。”

“而今吞並天下半數民田,卻只花六年,這真是人力能及嗎?如此惡黑手段,貪得無厭的搜刮民戶,唯有長久兼並才能做到,六國的確已經覆滅,但城中貴族依舊衣食無憂,田產豐饒。”

“其中緣由諸位真沒有想過嗎?”

馮去疾戛然而止。

整個大殿靜的如深山幽谷。

在列博士如芒刺在背,面色陰鬱而無言以對。

他們自然清楚這點,甚至於,六國貴族兼並土地之事,他們還知道一些確鑿事實,但這些都不可能為外人道也。

許多朝臣紛紛點頭。

土地兼並之風,他們都有所耳聞。

世人大多把原因歸咎於國府貪官所為,但大秦一統天下才六年,而今才勉強摸清地方戶籍、人口、圖書等,哪有那麽快的速度從地方貴族豪強口中奪食?

而且。

儒家今日十分反常。

死咬一件尚不明了之事做文章,甚至是公然誹謗朝堂大臣,這種可惡行徑,實在令人不齒,又讓人不禁生疑。

鄭國也出列道:“至於儒生所言分封陛下子弟,俱在鎮撫,我亦有不同意見,你們所推崇的諸侯製,其實就是行夏商周三代舊製,但三代之時,天下未曾激蕩生發,也不曾出現百家爭鳴,上至周天子,下至普通黎民,唯知封建制也。”

“其時行封建,與其說是遵奉王道,毋寧說別無選擇也!”

“是故,不足為亙古不變之依據。”

“再則。”

“周武王屍骨未寒,周室便禍亂大生,發難者恰是王族之管、蔡諸侯,如此封建,談何拱衛天子?談何拱衛王室?”

“至於周幽王鎬(hao)京之亂,王族大諸侯晉國、魯國、齊國皆不敢救,若非秦人棄置恩怨,

而千裡勤王浴血奮戰,何有洛陽周室之延續哉?” “更不說諸侯後面相互如仇讎(chou),相互攻伐而不能禁止,以鄰為壑而踐踏民生......凡此等等,才釀成華夏數百年大亂之爭,封建諸侯由此可見,已成天下禍根矣!”

“若果真行封建諸侯,無異於拋離天下民心,無異於再植裂土分治之跟,棄華夏五百余年之探索而重歸老路焉,你等博士都為飽學之士,而今拘泥於一家之學,而不審時勢,何異於刻舟求劍?!”

子襄面不改色,反駁道:“我所言,因時因地而施治也,這本就是天下正道,而且也非是我提出的。”

“在秦,自惠文王之世取巴蜀,便以王族大臣直領巴蜀近百年,與封建諸侯何其相類,昭王之世,有穰侯治陶地方。當今陛下之初,有王弟成蟜治太原,此其實也!”

“而我主張非眾封建,而是主張以地理遠近定封國大小。”

“王者封建,地愈近而封國愈大,地愈遠而封國愈小,故海上之地可有十裡諸侯,凡此等等,皆因遠近不同而施治也,何由生亂乎?以目下情勢,封建諸侯,定於朝堂行一治,何來天下兩治之說?”

楊端和出列道:

“如你所言,那華夏邊地之治,若陰山、隴西、遼東、南海,尤需封建諸侯?若是邊地真的行封建,我卻是敢斷言,大秦必失萬裡屏障,周室之亡,就亡在諸侯!”

“諸侯之患,動亂之源也!”

“朝廷不行封建,便可上下一心,如臂指使,邊疆若有患,也能隨時蕩平,不至於再現鎬京之亂,天下動亂也定會大量減少,縱然六國貴族圖謀不軌,亦不至於裹挾民眾,其時複辟,世族定會孤立於天下,而我大秦六十萬鐵軍又何懼之有?”

楊端和並沒引經據典,他也說不出那些文縐縐的話,話語一如既往的樸實,沒有太多的激昂之辭,但卻是讓原本亂糟糟的大殿,如一陣秋風掃過,頓生肅殺之氣。

眾人瞬間安靜。

其他想開口的朝臣也沉默下來。

唯有一眾博士,眼中依舊充滿不滿。

他們對楊端和的話不以為然,神色充滿了微詞,他們本就沒把楊端和放在眼裡過,以往楊端和很少發言,因而從始至終,楊端和在他們眼裡,只是一個黝黑粗壯的蠻實將領,也根本不懂什麽道理。

就在眾博士意欲反駁時。

坐在百官之首的李斯突然站了起來。

他高聲道:

“陛下,老臣有奏對。”

“丞相盡說。”嬴政面色很平靜。

李斯作揖道:

“今日大宴,陛下本欲鋪排國政,不料竟因博士仆射周青臣首肯秦政,引出了博士淳於越非議郡縣製,並再請奉行諸侯製。”

“大政穩定六年,卻能突兀生事,李斯認為,事非尋常也!”

“詩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六國貴族黑惡兼並欲圖複辟,朝野議論蜂起欲行王道,更兼誹謗朝廷、流言讖語、貴族逃亡,凡此等等,足證複辟舊製之暗潮洶洶不息。”

“當朝論證,固不為罪。”

“然定製六年,且有陛下詔令,而能赳赳再請,亦必有風雨如晦之大暗潮催動也,所謂颶風起於清萍之末,此等洶洶之勢,不能使其蔓延成災。”

“臣建議徹查博士學宮諸博士!”

李斯話語一落。

眾博士額頭不禁滲出涔涔冷汗。

子襄也臉色微變。

他本以為自己的動作很謹慎小心,朝中應當無人察覺,偏偏李斯似乎神目如電,寥寥數語,便將他的心思直接抖露了出來,而且矛頭直接指向他們。

更想徹查儒家!

子襄隻覺後背已經濕透。

他也是第一次知曉了重臣巨匠的分量。

心中陡然生出一股不祥預感。

李斯繼續道:

“今日之議,諸博士之言,皆為刻舟求劍!”

“老臣便在今日再度重申:五帝不相複,三代不相襲,各有治道也。非其著意相反,時勢異也。”

“今秦創大業,立製於千秋萬世,非儒家博士所能知。”

“流水已逝,行舟非地。”

“淳於越言三代諸侯製,子襄言分封子弟在鎮撫,盡皆楚商之刻舟求劍,不足效法也。”

“是故。”

“廢郡縣製、行諸侯製之議當作罷。”

“以後也不複再議!”

李斯話音落下,百官紛紛點頭。

博士們則盡數沉默。

嬴政雖沒有開口,但誰都能感受的到,始皇的不滿情緒,這一話題若是就此掀過,廢除郡縣製,就將徹底石沉大海,再也不能在朝堂提出。

孔鮒臉色有些難看。

他自然不想就此結束,他們的目的還沒達到。

但李斯已經說到這份上了,他甚至想不到該如何回擊,而且眼下其他朝臣竟皆附和,儼然是大勢已去。

下意識的。

他把目光看向了子襄。

子襄臉色同樣鐵青,李斯這一番話下來,卻是將他們的前路給堵死了,甚至於,等宴會結束,朝廷或許真會開始調查他們儒家,而今他們是經不起查的。

也不能被查!

子襄深吸口氣,在腦海中想著應對之策。

良久。

他終於想到了應付之策。

只是神色已是露出了明顯的疲態。

他知道。

自己的話一旦說出,恐會讓儒家徹底失勢,甚至會遭到始皇一系列的打壓報復,但他已經別無選擇了。

他必須要拖。

如果不拖延時間。

朝廷真的嚴查,不僅私學之事會暴露,他們跟六國貴族之事也會暴露,到時就算他們逃出了鹹陽,天下也將再無儒家的立足之地,他不知朝廷會不會查,但他不敢賭。

因為他實在輸不起!

他沒得選!

子襄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顫聲道:

“臣敢請諸公子奏對!”

“郡縣分封與否,當聽取諸公子之見。”

“請陛下奏準。”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對什麽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為常。

因為這裡是鎮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定的一個機構, 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

可以說。

鎮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麽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為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於後者。

其中鎮魔司一共分為兩個職業,一為鎮守使,一為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然後一步步晉升,最終有望成為鎮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級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於鎮魔司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面前停下。

跟鎮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群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魔司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著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面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乾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