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賁大將軍的計劃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時,燕軍那邊卻不按常理出牌了。
燕軍主將臧荼,在得知了齊魏兩軍被韓信擊潰的消息後,心內不免一陣驚慌。
齊魏兩軍,十萬人,不到一天時間,全軍覆沒,不由得臧荼不慌。
他連忙聚集眾將商議對策。
燕將們大眼瞪小眼驚訝了半晌後,免不得議論紛紛。
帳下所有的人都知道,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戰力上,燕軍都不是秦軍的對手。
之所以在這巨鹿城外扎營助戰,無非是想借諸侯軍的人多勢眾,湊個熱鬧。
畢竟五國打一國,一旦秦軍失敗,憑著參戰國的地位,也能撈到些好處,以勝利者的姿態,分得應有的一杯羹。
至於衝鋒陷陣,臨敵殺伐,那些都是趙、楚這些軍事強國應該做的。
雖然,趙相張耳幾次三番來書,催促進軍,但臧荼是有自知之明的。
以燕軍的實力,實在是不敢也不能充當這個出頭鳥,更何況,你們趙軍不也是閉營不出嗎?
連主力大國的軍隊都做縮頭烏龜,你讓我這打醬油的,與強秦對陣,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但現在,隨著秦王的到來,整個前線局勢突然變得急迫起來。
不僅帶來了戰力強悍的新軍,還撲滅了內部章邯的叛亂。
眼見的秦軍的勢頭正猛,相繼滅了楚、齊、魏軍,下一個就要輪到自己了。
本來就是個配角,現在輪到唱戲,竟然要唱主角,這時候不跑,更待何時?
跑晚了,恐怕連跑的機會都沒有了。
所以,當有人提出撤退的建議後,很快就得到大家的一致響應。
於是,臧荼等不及請示燕王韓廣,決定連夜撤軍。
要說打仗,臧荼不見得多麽驍勇,但組織撤退,卻是有模有樣。
二更下達命令,很快三更過後,全軍就準備停當。
四更時分,臧荼一聲令下,三軍偃旗息鼓,馬摘鑾鈴,士卒禁止喧嘩,悄悄打開後營門,向北撤去。
這一撤,不僅秦軍不知道,連東道主趙軍也蒙在鼓裡。
等到天剛蒙蒙亮,李巴的新軍列陣來到燕軍陣前時,才發現:燕軍跑了。
雖說是大冷的天,但李巴臉上的汗當時就下來了。
這打得什麽仗,準備了半天,剛要拿燕軍開開葷,眼前竟是空營一座。
李巴二話不說,立即下令,除了炮兵原地待命外,全軍立刻展開無差別追擊。
新軍中,立即響起了一聲長鳴的號角。
這長鳴,貫穿長空,在曠野中,持久的回蕩。
所謂的無差別追擊,就是不論軍種,不分先後,不管隊形,隻管向前追擊。
率先追到者,立即發起攻擊,不要後方,隻管向前,猛插猛攻。
這道軍令一下達,可把新軍的眾將士樂壞了。
參軍以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好事。
於是,鐵甲軍們,卸掉了馬鎧,丟下了鐵甲;重裝步卒,除去了盔甲,扔掉了長盾。望著已經一騎絕塵跑在前面的輕騎兵們,心急如焚,急三火四地向前追去。
現在的新軍,已經將曾經引以為傲,令各軍眼饞的盔甲裝備,視為累贅,他們現在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絕不能讓燕軍跑掉。
而此時,燕軍已經離開大營一個多時辰,一口氣,跑出去三十多裡了。
聽到身後傳來號角的長鳴,臧荼心知,這是秦軍追擊的信號。
臧荼為自己的英明決策暗自慶幸,若不是半夜撤退,很可能就走不了了。
手下的將尉們也互相看看,擊掌相賀,慶賀自己的部隊擺脫了秦軍的圍剿,
慶幸燕軍逃離了戰場。臧荼命令全軍加快腳步,逃離這塊危險的土地。
正在這時,前面擔任前鋒的東胡騎兵前來報告:
“臧荼將軍,前面山坳裡發現秦軍。”
“什麽?”臧荼差點沒從光屁股馬上掉下來。
“前面兩山之間,發現秦軍。”東胡騎兵尉重複道。
臧荼定了定神,問:“有多少?”
騎尉答:“有一萬左右。”
臧荼一聽心內稍安:“一萬,那還等什麽,快衝過去。”
“是,將軍。”東胡騎尉打馬去了。
隨即,臧荼下令:“傳本將軍將令,全體將士,立即組成楔形戰鬥陣型,全力衝過去。”
燕軍全體將士,立馬搭弓在弦,刀劍出鞘,戈戟齊舉,呐喊著向秦軍衝殺過來。
攔在燕軍前面的,正是韓信預先派出的涉間帶領的秦軍。
臨出發前,韓信特意叫過涉間,叮囑他,在離燕軍營寨四十裡處,有一處山坳,是燕軍後退的必經之路。
只要將這裡卡住,任憑燕軍有多少人馬,就是長三頭六臂,也奈何不得。
當涉間帶軍連夜趕向這裡時,軍中不時有牢騷和懷疑的聲音。
很多人認為燕軍不會半夜三更逃跑,讓軍士們連夜趕路,熬上大半宿,是否值得?
經歷了上一日的背水一戰之後, 涉間已經對韓信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的軍令,自然惟命是從。
涉間訓斥了持此言論的軍將,提醒他們軍法無情,嚴格執行軍令。
秦軍三更天抵達,在山坳裡抱著冰冷的兵器,斯斯哈哈挨凍了半宿。
終於,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山頂上的瞭望哨報告:
“燕軍來了,是大隊人馬。”
這一消息,仿佛一劑強心劑,頓時讓一萬兩千名將士興奮起來。
“乖乖,咱們的韓將軍真是料事如神。”
“這半宿還真沒白挨凍,可算等來了。”
“大隊人馬是多少?”
“多少?足足五萬。”
“好家夥,每人攤四個還多。”
“我要砍五個,砍了五個,就能升爵到‘不更’(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的第四級),就可以有五戶仆人了。我都要女仆。”
“我要砍六個,我砍七個.......”
就在銳士們磨刀霍霍的時候,涉間傳下將令:
“全軍列成雁形陣,準備戰鬥。”
很快,秦軍的戰鬥隊形列成。
只見一千長盾手組成盾陣,上千面盾牌,似一道牆,橫在兩道山梁之間的山坳裡,徹底攔住了燕軍的去路。
盾陣後,是三千弩箭手,每人的箭袋中,插滿了五十支三棱箭。
弩箭手後,是五千長矛手,丈二的長矛,如林似竹,密密麻麻,矛尖在晨曦中閃耀。
長矛手後,是涉間組織的突擊隊,關鍵時刻,對敵軍的中樞展開致命一擊。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