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掌燈判官》第390章 長樂大帝
三日後,太子繼位,正式改元。

 改元,就是改換上一任皇帝的年號,昭興就是上一任皇帝的年號,現在得改了。

 在年號上,三公、三孤、各閣學士出了不少主意,禮部匯總在一起,交給蒼龍殿選定。

 最開始選定的年號叫永初,這是比較傳統而古老的年號,意味著一個永久的紀元開始了。

 太子不喜歡這個年號:“誰能永遠做皇帝呢?不妥!”

 梁季雄選定的第二個年號叫建武,太子北征,開疆拓土,年號建武,實至名歸。

 太子還是不喜歡:“毛刹犯我邊疆,自當痛擊,但若想國泰民安,還是少些戰事的好。”

 第三個選定的年號叫甘露,昭興一朝的苦難已經結束,大宣新得明君,如久旱逢甘露。

 太子依然不喜歡,沒解釋原因。

 其實原因是有的,只是不方便明說。

 我當上了皇帝,彷佛是建立在父皇帶來苦難之上,我這皇帝難道一直要停留在父皇的陰影之中?

 不妥!

 治平、開元、建隆、弘光……禮部一連呈上來十幾個年號,太子都不滿意。

 最終梁季雄給出了建議:“你自己想一個吧!”

 “自己想,便自己想!”太子想了半日,最終想了個年號,叫長樂!

 長樂這個年號,在前前朝,也就是大瑜王朝中也曾出現過,可按史書記載,那是個終日耽於酒色,不務正業的皇帝,算是個比較典型的昏君。

 “陛下,叫這個年號當真合適麽?”梁季雄對此頗為不滿。

 太子搖頭道:“二哥……”

 “我是你祖宗!”

 “老祖宗,長樂皇帝雖然不算勤政,但長樂一朝是大瑜王朝最富足的時期,他管得少,做得多,他長樂,百姓也長樂,其實是個好皇帝,我要做他那樣的皇帝,隻管讓大宣長樂就好!”

 梁季雄愕然道:“這是史書上寫的麽?”

 “是呀!”太子一臉正色,“史書繁雜,有不少史書上記載,長樂一朝的大瑜,能與我大宣媲美!”

 真有這樣的史書麽?

 反正正史上是沒有的。

 這些事情是李沙白講給太子的。

 梁季雄懷疑太子的說法,可該怎麽做呢?

 找禮部去史書上查證?

 何必呢。

 何必非得卷了新君的面子?

 罷了,既然讓太子自己選定,那就依他的意思,叫長樂便好。

 新的年號有了,但還得給昭興帝一個稱號。

 活著皇帝有年號,死去的皇帝按理說應該有個廟號。

 像他這樣的昏君不會有廟號,可至少要有個諡號,昏君的諡號一般逃不開“靈”、“幽”、“厲”、“湣”這些字眼。

 太子認為“湣”比較合適,在國遭憂曰湣,在國逢艱曰湣,禍亂方作曰湣,使民悲傷曰湣,使民折傷曰湣,在國連憂曰湣,左國逢難曰湣,危身奉上曰湣。

 按照太子的意思,昭興帝的諡號,應叫做宣湣帝。

 消息剛一傳出去,群臣沸騰,認為“湣”這個字不妥,在國遭憂,在國逢艱,說的好像昭興帝生不逢時一樣。

 而實際上,大宣的苦難,全都是這昏君造成的。

 梁季雄也覺得不妥,與禮部商議過後,改諡號為“厲”

 殺戮無辜曰厲,暴虐無親曰厲,愎狠無禮曰厲,扶邪違正曰厲,長舌階禍曰厲,這簡直就是昭興帝一生的寫照。

 依梁季雄的意思,再把他的身份由帝降為王,叫宣厲王,非常合適。

 可他低估了群臣對昭興帝的痛恨,禮部會同群臣商議過後,群臣依舊不滿,最終由各書閣學士商議,聯名上奏,給昭興帝定了個諡號,曰醜。

 太子傻了眼:“醜這諡號,確實是有,可也沒有定在帝王身上的。”

 梁季雄歎道:“罷了,這件事,就從了臣子們的心意吧,否則這份積怨,難有了結。”

 宣醜王,為昭興帝的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點。

 太子繼位之後,先論功封賞了功臣。

 楚信居功至偉,被封為護國公。

 擔任公爵後,楚信不能長期帶兵,這是大宣的官製,邊境的戰事交給紀騏,只有在緊急情況,楚信才可以奉詔,以車騎大將軍的身份領兵作戰。

 紀騏被封為鎮國將軍,從二品之職。

 其余參戰將領皆獲封賞,喬順剛獲任掌燈衙門千戶,孟世貞晉升為綠燈郎,李普安、馬廣利、楚禾等人升任青燈郎。

 余杉升任武威將軍,白子鶴任上騎都尉,兩人都是五品官職。

 王振南因精通圖奴語,留任北境,擔任正六品驍騎尉。

 看著茫茫大學,王振南慨歎一聲:“我那八個夫人,卻要苦忍寂寞……”

 管家上前道:“老爺,媒人到了,羅家的姑娘也到了。”

 “領進來吧!”

 王振南又歎一聲:“我怕你們寂寞,且給你們找個姐妹。”

 南征一戰,青衣閣戰功卓著,薑飛莉升任皇城司指揮僉事,正四品,麾下戚水雲、李雪飛、尉遲蘭、蘭紅錦、喬紅柳等人皆獲封賞。

 林天正、左楚賢受封正議大夫,正三品散階官職,有待遇,但沒什麽實權,他們手下參戰的弟子也都受到了重用。

 除了有戰功的,像禦史王彥陽、邱棟才這些剛正不阿的忠臣也獲得了擢升。

 除了文武群臣,還得封賞一些特殊人員。

 長樂帝(太子)想給梁季雄封為親王,梁季雄拒絕了,他不願破壞蒼龍殿的規矩。

 太卜功勞甚高,太子想加封其為光祿大夫,太卜也拒絕了,他依然希望和朝廷保持距離。

 鍾參也有功勞,太子想加封其為金吾將軍,鍾參也拒絕,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分內之事。

 “一群,一群,志穹,那個叫什麽來著?”

 “鹹魚!”

 “一群臭鹹魚,就沒有一點翻身的念想!”長樂帝很是惱火,他給李沙白封個資善大夫,且看李沙白拒不拒絕。

 李沙白無心於仕途,自然是要拒絕,可何芳提醒了一句:“莫要激惱了皇帝,高人若都在世外,這皇位豈能坐的安穩?皇位若是不穩,卻要處處加以防備,我這日子也不會好過。”

 說白了,長樂帝不想讓這些世外高人完全脫離控制。

 資善大夫雖是二品,但也只是個虛職,李沙白且答應了下來。

 好賞的都賞完了,接下來該封幾個不好封賞的了。

 先是徐志穹,仍任掌燈衙門千戶,升正五品。

 從五品升到了正五品,就提了一格,此事引起一片嘩然。

 好在封侯的詔書隨之下達,平息了眾人的憤滿。

 徐志穹受封運侯,因其食邑在運州。

 食邑,又稱采邑,說白了就是君王給貴族的封地,嚴格的意義上來講,貴族的封地歸貴族所有,包括土地,包括百姓,包括軍隊,也包括稅收。

 但這是古時的規矩,從大瑜王朝開始,食邑的定義已經出現了變化,貴族不能在封地上隨意組建軍隊,百姓也不再是貴族的私產,有自由遷徙的權力。

 到了大乾王朝,封地被進一步削弱,稅收的權力被收回,貴族應得的部分,由當地州縣統一劃撥。

 到了大宣,封地被徹底形式化了,大部分貴族一生可能都沒到過自己的封地,朝廷只是按照食邑的大小,給貴族分撥一筆收入。

 運侯在運州有三千戶食邑,當然,按照大宣當前的制度,這三千戶的稅收不可能都給徐志穹,只是按比例劃撥。

 當年任頌德因為遭到昭興帝的厭惡,他幾乎沒能從食邑中獲得一文錢。

 但如果正常劃撥,這筆收入,是非常豐厚的!

 徐志穹大致算了算,掌燈衙門的俸祿和添支幾乎可以不計,光是食邑帶來的收入,每年有五千多兩。

 五千多兩!

 還不用出工!

 夫複何求!

 徐志穹跑回中郎院,趕緊把好消息告訴給了夏琥。

 夏琥正在院子裡拾掇橘子,拾掇了整整一包袱,準備去集市。

 “娘子,不要賣橘子了,我是侯爵了,以後一年就有……娘子,你這個包袱,看著挺眼熟啊!”

 夏琥點點頭道:“就是你前兩天帶回來那匹布,那天麻袋破了,也找不到別的家什,我就用這布來包橘子,你還別說,這東西挺好看的,拿到集市上,放在地上一鋪,一會就聚上來少人,橘子可好賣了。”

 百花錦,稀世珍寶,被當了包袱皮。

 “敗家惡婦!該打!”徐志穹追著夏琥滿院子跑。

 夏琥邊跑邊喊:“我就用了一點,還剩下那麽多呢,用手打兩下便好,你不許抄家夥……”

 對長樂帝而言,最不好封賞的,是何芳。

 他先下一道詔書,恢復了何芳的皇室身份,封其為芳華公主。

 這是何芳應得的,沒有人有異議。

 等到下第二道詔書時,直接被內閣封還。

 平章軍國重事,這是隨便任命的嗎?

 這相當於宰相,大宣開國至今七百多年,也隻任命過兩位平章軍國重事,這兩人都有扶危持傾的功勳!

 這不僅僅是身份和地位的問題,這還關系這皇帝和內閣的權力。

 內閣擬詔,皇帝和司禮監批紅,如果平章軍國重事,難道還要再加上何芳批準的一道手續?

 這就等於再次分散了皇權。

 可這件事情不辦不行,這關系著徐志穹和太子的性命。

 好在徐志穹機智,何芳也明事理,他們兩個商議一番,決定對平章軍國重事的職權做出了調整。

 平章軍國重事不再有核準權,只有建議權,她可以對皇帝的詔命提出建議,采不采納,還由皇帝做主。

 這樣一來,平章軍國重事看起來只是個虛職,不過何芳有自己的打算。

 她並沒有想分享皇帝的權力, 她隻想在正確的時機提出正確的建議,這是樹立威信、積攢根基的最佳選擇。

 太子同時任命梁玉瑤為內史令,地位和職權與平章軍國重事相當,既平息了內閣的不滿,也讓梁玉瑤有了參與政事的機會。

 昔日的太子,今日的長樂帝連下詔書,廢除了昭興帝諸多弊政和禁令,自此,長樂大帝時代正式開啟。

 街邊,京城百姓看著告示議論紛紛。

 一人高聲喊道:“今晚勾欄得上個新戲碼,叫《殺醜王》,將那昏君殺他個一百遍!”

 眾人拍手稱快,一人帶著鬥笠,低頭不語。

 宣醜王?

 長樂帝?

 好個不肖子孫!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