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臨終以國家幼衝難以繼統,故托臣以大事而討賊。幸得國家聰睿,谘諏善道,善治宮府,致使內外同法,未有偏私。陛下每與臣論兩漢之興,歎己無高祖、光武之能,恐有負先帝之托。臣竊以為高祖未有陛下君子之德,光武未及陛下識人之明,故陛下不宜妄自菲薄,以傷文武之心。
昔眾議者謂益州疲弊,應偏安蜀都,其卻不知項羽之事。項羽起不由德,雖處華夏,秉帝者之勢,卒就湯鑊,為後永戒。故臣仿韓信之策,正月入隴,遂定涼隴。曹真統步騎四十萬犯我,魏延破郭淮於河湟,臣擊夏侯儒於漢水,費耀喪膽舉兵而降,蓋曹操不能及。
或議者謂今將帥難比韓、周,治臣不及蕭、曹,時人談者,皆以為然。臣以此言誠能美大先賢之能,而有誣一代之俊異。何哉?追觀季漢文武之士,忠貞智勇,無所不有,篤而論之,非減彼時。蕭、曹能顯於世,乃自高祖動多闊疏;故良、平得廣於忠信,彭、勃得橫行於外。
臣掌國之軍政,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於是以謀合議同。若臣不幸棄世,長史蔣琬忠雅方整,乃社稷之器,可為曹參。車騎黃權,謙和仁讓,所長兵謀,可比周勃。
將軍王平、魏延此皆良將,王平虎步河右,張郃莫能擋也;魏延威震河湟,郭淮弗如遠甚。
今隴涼平定,推廣田政,已有成效,谷糧積倉,兵甲堅銳。無當、虎步、三衛、義從、羌氐,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賊雖據中原,但大軍疲倦,亡命隴涼,敗於東南,喪曹真、曹休、張郃、費耀等將,將何以敵天兵乎!
國家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千裡以赴信陵會盟。得吳主舉兵,賊將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故臣當統步騎二十萬,摧賊強旅於關中,製四方,定四海。此乃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此戰臣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效則治臣之罪。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根據諸葛亮多篇文章改寫,盡可能貼合諸葛亮文風以及文章發展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