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坑關於河西鮮卑與拓跋鮮卑的內容,結果在最後面,中間是他們的變化更迭過程。
拓跋鮮卑在東漢時稱為北部鮮卑,檀石槐為首的鮮卑聯盟,則稱為東部鮮卑。
此二部鮮卑屬於東胡,有血緣關系。
拓跋鮮卑起於蒙古草原的東北角,大興安嶺北側等地區。“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
東漢初年,北匈奴西遷,南匈奴南下給東漢當狗,拓跋鮮卑便舉族南遷,這次的目前地是呼倫池。
再一次南遷之時,匈奴被東漢消滅,草原無主。而此時拓跋鮮卑等部族人口增加,也為了進一步掠奪財富,繼續南遷。
而這次南遷的目的地是匈奴故地,今河套北部固陽陰山一帶。此處水草豐美,樹木繁茂,便於遊牧之地。
拓跋鮮卑進入匈奴故地後,便與留於故地的匈奴殘部融合,吸收先進的知識文化。
匈奴殘部與拓跋鮮卑相互通婚,逐漸融合一起。
直到拓跋鮮卑首領拓跋詰汾時,生長子禿發匹孤,次子拓跋力微。
禿發匹孤雖是長子,但次子拓跋力微是其父拓跋詰汾與匈奴部落之女結合生下。
①:故禿發匹孤分得些許部眾繼續南遷到西套等地,稱禿發鮮卑或河西鮮卑
約於219—256年間,由塞北陰山、河套一帶,沿黃河兩岸,至河西、隴西以北,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至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遊牧。
後於256—263年間,鄧艾都督隴右諸軍事時,又遷禿發等部鮮卑數萬人至河西隴右雍、涼二州之間,聚居於河西走廊東部及青海湖以東,與漢、羌等族雜居共處。主要遊牧地“東至麥田、牽屯,西至濕羅,南至澆河,北接大漠”。
禿發鮮卑遷入雍、涼後,曹魏及西晉統治者以其與羌、胡相似,設“護羌校尉”監領之,各部仍自有部帥。但鮮卑等往往被征發為兵,或被掠淪為奴婢或佃客,同時還要繳納賦稅,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銳。
西晉初,終於爆發了以禿發樹機能為首叛亂。禿發樹機能乃禿發匹孤之曾孫,在小說裡禿發陽生之子。
禿發匹孤——禿發壽闐——禿發xx(小說禿發陽生)——禿發樹機能。
最後禿發樹機能掀起的叛亂被馬隆以八陣圖及三千勇士平定。
禿發樹機能雖被鎮壓,但禿發鮮卑並沒有因此潰散,反而漢化盤踞於隴涼等地,休養生息。
最後到曾孫禿發烏孤一輩重新崛起,建南涼國。
後面禿發一族或被漢化,或走入西藏、河湟成為後面的吐蕃王族。
②次子拓跋力微(174年—277年)活了一百多歲,次子分家之後。因西部鮮卑內亂,可能是因柯比能被曹魏刺殺,鮮卑奔走,相互攻伐,部眾離散,因此拓跋力微投靠“沒鹿回部”酋長竇賓。
竇賓將女兒嫁給拓跋力微,拓跋力微又請求率領所部北居長川,十數年後,因治理有方,舊部歸附。
248年,竇賓去世後,其子陰謀作亂,拓跋力微殺之,吞並其部眾,各酋長首領皆服從拓跋力微,當時力微的勢力“控弦上馬二十余萬”。
258年,再南遷至盛樂(今中國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召集諸部酋長,遠近莫不畏服。
261年,派其子拓跋沙漠汗入曹魏為質子。
277年,因西晉幽州刺史衛瓘的計策,拓跋力微聽信各部酋長的讒言,使得沙漠汗在力微的默許下被各部酋長所殺。衛瓘又設計使各部酋長離散,拓跋力微因此憂愁而死,史載其享年一百零四歲。子拓跋悉鹿繼立。
295年,拓跋悉鹿去世後,小兄弟祿官祿官仿匈奴舊製,設中、東、西三部鮮卑,並與晉通好。祿官自為大酋,居上谷之北,濡源(今河北省東北部灤河上源)之西,東接宇文部,為東部;長兄沙漠汗之子猗迤統領一部,居代郡參合陂(今內蒙古涼縣東北)北,為中部;以猗迤弟猗盧統一部,居定襄之盛樂故城,為西部。
時稱拓跋鮮卑控弦騎士四十余萬。
最後又經歷數代,進入五胡亂華,鮮卑入住中原,建立北魏。
……
河西鮮卑與拓跋鮮卑是同一家,老祖宗就是拓跋詰汾。
河西鮮卑最早進入漢地漢化,而拓跋鮮卑要到北魏才開始漢化。
至於禿發一詞也比較簡單,拓跋鮮卑本身有索頭的習俗,剃去頭髮的一部分,打成辮子。
禿發鮮卑進入河西之後,又與西戎為伍,加之斷發,被漢人稱為禿發鮮卑。西夏元昊推行的禿發令中的禿發發式,頗有相似之處。
至於拓跋就是禿發的漢語翻譯不同而言。拓跋鮮卑建立北魏之時,對於同一血脈的禿發部落,改名源賀氏。